舌尖上的抗戰:人人都愛的美國巧克力

2020-12-19 騰訊網

資料圖:二戰中,美軍向被解放地區兒童發巧克力

作者:薩沙

薩沙看過一部歐洲老電影!當時戰爭剛剛結束,幾個美國大兵和一個德國兵合夥做走私軍用物資的生意。其中一個美國大兵,拿出一條巧克力就換來了一個德國金髮美女的青睞,兩人發生了一夜情。當時薩沙很驚訝,德國美女也太不自重了吧,被一條巧克力就收買了?後來薩沙才知道,真的一條巧克力就夠了。因為這是大名鼎鼎的美國好時巧克力,一條就是一頓的食物。這些巧克力,也為中國的抗戰做出過些許貢獻。

美軍巧克力的歷史

眾所周知,巧克力是可可豆製造的,而可可原產美洲的墨西哥。在殖民者來到墨西哥之前,可可是印第安人的高檔飲料,只有貴族才能享受。阿茲特克人認為可可是上帝賜予的神奇植物,具有提神和壯陽的作用。著名的蒙特祖馬二世每天要喝幾十杯,每次去後宮和美女們相會之前必喝一杯。在阿茲特克帝國,可可飲料極為昂貴,幾百個豆子就可以換回一個奴隸。

16世紀,西班牙人科爾特斯來到美洲接觸到這種飲料,也非常喜愛。不過,當時的可可飲料非常苦澀,不符合歐洲人的口味。科爾特斯將飲料改良,加入蔗糖和其他香料,成為了類似今天熱可可的一種飲料。

不到10年,可可飲料就走出西班牙,風靡了整個歐洲。西班牙人一度對可可配方高度保密!他們在西非殖民地種植,製造工藝絕不洩露。不過,這不能阻止可可的秘密傳遍世界。

隨著可可大量種植,飲料價格也越來越低,成為普通民眾也可以享受的東西。可可的熱量很高,能夠有效補充身體的消耗,而且它含有可可鹼,具有興奮神經的作用,可以提神醒腦。一時間,街頭巷尾,到處都是出售可可飲料的商店。

19世紀,歐洲人解決了固化可可的難題,從此固態的巧克力誕生。隨後100多年,巧克力行業蓬勃發展,出現各種各樣的巧克力。

自從固態巧克力誕生以來,各國軍方就預見到了它在軍事方面的意義。巧克力含有很高的熱量,普通非重體力勞動者,一天吃400克左右的巧克力就足以保證熱量的消耗。坐辦公室的女性,一天吃200克巧克力就足夠了。換句話說,巧克力是一種相當好的救命口糧。熱量高,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巧克力的體積很小、重量輕,非常利於大量攜帶。二戰時期,各國軍用口糧基本都是罐頭類食物,很重很大。比如經常吃的C級口糧有6個罐頭和1個附件包,很大一堆,重達2公斤多。如果以巧克力提供同樣的熱量,不過是很輕的幾根而已。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參戰國就開始使用巧克力作為輔助的軍糧。在歐洲作戰的美國陸軍,經常得不到足夠的補給。無奈之下,美國陸軍從美國幾大巧克力製造商那裡,訂購了大量10到20公斤重的大巧克力塊,然後漂洋過海運到歐洲前線。在前線,再由美國的軍需官將巧克力切碎,分發給每個美國士兵。

當年的巧克力不存在什麼軍用型,軍隊的巧克力同民間沒有什麼不同。美國大兵也不是把巧克力當作軍糧,而是當作一種零食來吃的。

即便這樣,根據美軍的調查,巧克力有效彌補了美國大兵身體熱量的消耗,短期的興奮作用便於他們提高注意力,減少傷亡。

總之,巧克力大大提高美國的戰鬥力。

雖效果明顯,這種大塊巧克力卻被美國軍需官罵的狗血噴頭。軍需官原本只是負責分配補給,現在還要操刀切割巧克力。由於美國大兵對巧克力的需求量極大,這些軍需官要花費相當的時間來處理巧克力!

他們怒稱:我們到底是軍需還是廚子?

戰爭最後,美國陸軍開始訂購切割好的巧克力,可以直接分配給每個人。這些罵罵咧咧的軍需官才閉上了嘴。

好時巧克力的帝國!每個美國人都喜歡巧克力!

二戰美軍巧克力的誕生

1937年4月,中日全面抗戰還沒有爆發,歐洲還算寧靜,只有西班牙在打內戰。不過,此時的美國陸軍就認為全面大戰很快在幾年內爆發,必須作戰前的準備了。

中國人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美國人也懂這個道理。美國人首要準備的不是武器,而是軍需用品。

由於巧克力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優秀表現,美國陸軍考慮裝備一種專門軍用的巧克力,作為最緊急時期的救命軍糧。1937年,美國陸軍軍需長派遣保羅·洛根上尉,去拜訪了好時巧克力公司的新任總裁威廉·莫裡斯,提出了軍用巧克力的要求。

好時巧克力公司,是美國巧克力巨頭之一。它誕生於1894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中部的一個小鎮!他的創始人密爾頓·史內夫裡·赫爾希只受過小學教育,少年時期就在一家糖果店打工。由於出色的商業頭腦和百折不饒的創業精神,在多次倒閉後,他於1897年獲得第一次成功,通過販賣焦糖生意賺到了第一個100萬。隨後,密爾頓·史內夫裡·赫爾希回到老家購買了一個農場,修建了自己的住所,開始從事巧克力的研究和生產,逐步獲得成功。1899年,他發明了劃時代的好時牛奶巧克力,改變了傳統巧克力的口味。好時公司獲得飛速發展,到了1920年代已經成為美國首屈一指的巧克力製造商,這個農場也成為了一個小鎮,好時鎮。鎮裡面基本全部是該公司員工,開始直接由密爾頓·史內夫裡·赫爾希擔任鎮長。威廉·莫裡斯總裁認為這是一個極好的商機,立即同他的首席工程師山姆·欣克爾研究軍方的要求。

保羅·洛根上尉傳達了軍方的要求,看起來有些古怪,主要是四條:

1.重4盎司

2.高熱量

3.抗高溫

4.「口感僅僅比比煮熟的土豆略好」

4盎司也就是110克,也就是約2兩份量。一個士兵正常負重15到20公斤是小意思。除去武器裝備,帶上1到2公斤的巧克力自然沒有絲毫問題。以一戰的標準,當時每個美軍士兵都必須帶有一份緊急口糧,具體為:1磅罐頭肉、1磅麵包幹、1盎司咖啡和3盎司糖,共重1公斤,含3349大卡熱量。

這種一戰緊急口糧僅能維持一天的補給,第二天就沒東西吃了。巧克力則不同!1公斤也就是近10條!按照每條的熱量,一天吃4條足夠滿足當日熱量消耗,10條巧克力可以保證長達2.5天的作戰消耗。如果保證5天的口糧,也不過只需要攜帶2公斤的巧克力。

而美軍一天份量的C級口糧重達2.5公斤,較輕的K級口糧也有1.7公斤,相比起來自然巧克力要輕的太多!

首席工程師山姆·欣克爾認為,這個重量要求很容易辦到,不算什麼。

高熱量本來就是巧克力的首要要求。根據戰爭中的了解,非戰鬥時,士兵一天消耗熱量在2000大卡左右,戰鬥中消耗熱量相對較多,但在極短的情況也不會超過4000大卡。那麼,巧克力的熱量,必須能夠補充戰鬥中的消耗。首席工程師山姆·欣克爾認為,這也很容易辦到,每條僅僅110克的巧克力可以提供至少600大卡的熱量,一天吃4條就可以補充日常的消耗!

抗高溫的,則有些麻煩,但技術上也不是做不到。現有的巧克力,已經可以抵抗普通的高溫,不會融化。

關鍵對於最後一點:「口感僅僅比比煮熟的土豆略好」。

好時的總裁和首席工程師完全不能理解!作為食品公司,他們首要保證的就是巧克力要好吃,為此不惜花費巨大財力物力投入研發工作。

沒想到,軍方反其道而行之,要求巧克力不好。這兩人抓耳撓腮,不知道軍方什麼用意。

最後,還是保羅·洛根上尉解釋:我們也是沒有辦法。一戰的時候,我們的士兵拿到補給,就把他們認為難吃的東西隨便丟掉,撿自己認為好吃的東西吃。一些戰鬥中,我們發給他們巧克力,讓他們不要吃,要作為最後救命的緊急食物,必須有軍官命令才能吃。結果呢?等到軍官下令的時候,所有的巧克力都被他們偷吃了。我們的士兵很喜歡巧克力,把他們當作零食,隨時隨地咬上幾口。如果依靠軍紀去懲罰,恐怕整個美國陸軍都要解散了,法不治眾嗎。沒有辦法,我們只能要求這種巧克力儘量難吃一些,讓他們一想到就要吐,這樣士兵們才不會偷吃。

好時公司總裁和首席工程師驚得目瞪口呆,但還是照做了。

兄弟連第六集,衛生兵尤金到巴斯拖列的醫療站,女護士送了他一塊巧克力,尤金非常感動。第二次再去的時候,醫療站已經被摧毀,只剩下女護士的頭巾留在廢墟上。在被圍困的時候,巧克力就是最好的東西!

好時公司是世界最強的巧克力製造商,生產這種巧克力壓根就算不了什麼!

不過,由於公司極為重視軍方的訂單,前後居然試驗了100多種試驗品,最終選擇了最成熟的一種。

1937年夏天,這種巧克力被軍方進行了野外實驗,證明完全符合實際需要。

有意思的是,參加實驗的美國大兵卻不太滿意:這種玩意,最多比沒有食物要好一些而已!

還有的美國大兵說:這就是古代水手用來救命的麵包幹(沒有味道,裡面還有很多蟲子)!

首席工程師根據軍方要求,重新設計了生產流程,以便能夠適應軍方巨量奇大的訂單。很快,軍用巧克力生產完畢,每個月產量可以達到幾十萬條,必要時候還可以擴大幾倍甚至幾十倍生產量。

軍用巧克力相比民用巧克力,進行了濃縮,從而大大增加了熱量。巧克力裡面包括可可脂、蔗糖、奶粉、燕麥粉、香精、維他命B1,重量輕,熱量極高,而且抗高溫!

這種巧克力重4盎司(110克),熱量高達600多大卡熱量。一天只要吃4條,可以滿足正常的消耗。而美軍的K級最早期的口糧,分早中晚三盒,黃油、餅乾、奶酪、砂糖、果醬、口香糖、火腿罐頭、午餐肉罐頭,亂七八糟一大堆,重量高達1700克,卻僅能提供1200大卡熱量,不能滿足士兵最低熱量消耗。二戰剛剛結束,K級口糧就被淘汰。

這種巧克力,還抗普通的高溫。

首席工程師山姆發現,巧克力中摻入一定比例的玉米粉或燕麥粉就可以搞定這個要求。

在美洲歐洲正常的夏天,巧克力也不會融化。不過,摻入這些玩意,會嚴重影響巧克力的口感。有意思的事,這反而符合軍方另一個需要,就是:必須做的很難吃。

生產樣品送到美國陸軍軍需部,經過嚴格測試,證明完全合格。美國陸軍對它非常滿意,立即在6月下了9萬條的訂單。

隨後,美國陸軍多次下了大筆訂單,將巧克力投入在菲律賓、巴拿馬、德州與其他美國海外基地試用。

事實證明,巧克力非常符合軍隊的需要。大名鼎鼎的理察·伊夫林·伯德少將在第三次南極探險時,就攜帶了大量的軍用巧克力。理察·伊夫林·伯德認為這種巧克力的熱量極高,是最優秀的探險應急口糧,對它讚嘆不已。

美國陸軍狂喜不已,隨即下了巨額訂單。軍方訂單是很驚人的,戰爭還沒爆發的1941年,軍方就下了高達60萬份巧克力的訂單。

很快,珍珠港事變爆發,美國陸軍迅速擴大,並且開往歐洲、非洲、亞洲和太平洋作戰,巧克力也跟隨軍需品發往全世界,這就是大名鼎鼎的D級應急口糧!

此時的訂單就更驚人了,1942年好時公司生產了1.1億條巧克力。

有意思的是,由於這個巧克力為保羅·洛根上尉投標,所以這種巧克力一度被稱為洛根棒!

遺憾的是,洛根棒卻不是什麼好詞,而是劣質巧克力的代表。

大名鼎鼎的D級口糧,被美國大兵怒稱為:希特勒的秘密武器。它非常難吃,而且難以咬動!

被罵到狗血噴頭的D級口糧

美國陸軍軍需部對此沾沾自喜,認為他們預卜先知的輕鬆解決了緊急口糧的問題。

誰知道,前線的美國大兵們卻給了他們當頭一棒。

美國大兵們對這種又苦又澀的巧克力極為厭惡,甚至痛恨。

他們經常說:任何不是智障的人,都不會吃這種垃圾巧克力。

有的人還說:我寧願餓死在戰壕裡,也不願吃這種如同大便一樣的東西。

很多美國大兵領到巧克力以後,轉身就丟了,甚至餵狗。巧克力裡面的可可脂,對於狗這種小動物是致命的,一些狗吃完就嘔吐腹瀉,甚至狂奔後暈倒。

美國大兵們就怒喊:連狗都被這種垃圾毒死了!

這些可憐的狗以後有了經驗,再也不會吃巧克力,況且它的味道苦澀,狗也不喜歡。

美國大兵們又怒稱:連狗都不吃的東西,居然讓我們吃!

除了口感極差以外,這種巧克力還有一些其他問題。

為了為了防止高溫融化,這種巧克力融入了很多東西,導致它比較堅硬,難吃難咬。

本來好時公司製造巧克力是高度機器化的,融化的巧克力液體直接自己流入模子,冷卻後就是巧克力。但這種軍用巧克力硬度很高,也不是流水一樣的液體,而是一種糊狀物,不能隨便流動。無奈之下,只能讓工人手工將它們壓入模子。製作都如此之難了,吃起來可想而知。

美國大兵們認為:這種垃圾如果用牙齒啃的話,吃一條需要30分鐘。

所以,一般吃之前一般用小刀切成小塊,一塊塊讓嘴裡塞。

除了難吃難咬以外,這種巧克力難以適應非洲和亞洲很多地區的高溫。設計之初主要是在歐洲和太平洋使用的,那裡氣溫一般最高也就30多度,巧克力不會融化。但後來美軍作戰的北非沙漠緬甸叢林之類的地方,白日氣溫高達40多度,巧克力很快就化了,根本無法食用,還髒了衣服。

因為以上的三點,美國大兵對於巧克力抱怨極多。這種巧克力多了兩個外號:「希特勒的秘密武器」和「狗食」!

鑑於士兵們的怒罵,1943年,被罵的狗血噴頭的美國陸軍軍需部,只得找到好時公司,提出了兩點新要求。

第一,廢除原有的那種苦澀的巧克力,生產一種有甜味,口感較好的巧克力,同時要不要太硬。

第二,要求能夠在50度高溫下,巧克力保持至少1小時不會融化。

這些要求,對於好時公司來說,自然也根本不算什麼。

這就是K級口糧裡面中餐和晚餐的巧克力,大部分更換為熱帶巧克力了

熱帶口糧大受歡迎

對生產線和生產流程稍微調整,就輕鬆滿足了軍方的要求。

新的巧克力名字,叫做熱帶口糧!它送到軍隊以後,果然大受歡迎。

其實熱帶口糧巧克力,同民間市面上的好時巧克力相比,仍然難吃且較硬。不過,自古以來都是貨比貨。同之前那種苦澀的D級口糧巧克力相比,新的糖果類巧克力簡直就是美味極了。

況且,任何一個美國大兵的腦海中都有一個固定的觀點,就是軍隊的食物肯定都是很難吃的。那麼,這種味道還說的過去的巧克力,也就算相當不錯了。

由於士兵們的歡迎,美軍巧克力的數量極為驚人。在戰爭爆發之前的1939年,好時工廠每天可以為軍方生產10萬條巧克力口糧,以後來發明的熱帶口糧為例,僅僅1944年就訂購了5200萬條之巨。

戰爭的最後幾個月,好時公司每周可以生產高達2500萬條巧克力。

在美軍參戰的5年內,共有高達3億條巧克力送到美軍手中。

不過,喜歡巧克力的是白人,東亞的民族並不喜歡這種東西。在抗戰中,無論日軍也好,國軍也罷,從沒有過把巧克力當作軍糧。

日軍中倒是有一些巧克力作為補給,不過只是作為糖果發的,和其他糖果沒有區別。日本人不喜歡巧克力的怪味道,他們喜歡的是牛奶糖和水果糖。

至於國軍來說,國內的國軍百分之九十九壓根都沒看過巧克力,更談不上吃。只有在緬甸的駐印軍,有機會看到巧克力,也有機會吃到巧克力。

當時駐印軍的補給是由英國人提供的,而不是美國人。理論上駐印軍傳統補給,裡面是沒有美國巧克力的!不過,仍然有些特殊的情況,駐印軍士兵可以吃到巧克力。

諸如駐印軍的坦克部隊,他們坦克上一般都有一箱12人份量的美國空降兵的K級補給,裡面有很多塊約2盎司的好時巧克力。

另外,就是一旦駐印軍被日軍包圍,空軍就會緊急向他們空投補給。諸如胡康河谷的李克己營,曾經被日軍包圍了一個多月,都靠空投支持。由於空投的重量是有限的,而英國口糧和美國C級K級口糧太重且體積大,美軍也投下了一批更輕的D級補給,就是大量的巧克力。在這種情況下,投一份C級口糧的重量,可以投10多根巧克力。一份C級口糧只能吃一天,而10多根巧克力可以維持3到4天的熱量消耗。

除了被合圍以外,有一段時期,中印公路還沒有修通,前線國軍在叢林中艱苦作戰穿插,只能依靠騾馬供應。而日軍經常反攻,補給線也容易被切斷。此時,駐印軍百分之八十的補給都要靠空投。英軍沒有這麼多適合空投的補給品,就大量空投美國的K級D級補給,大量巧克力投到前線國軍手中。

有一段時間,駐印軍很多國軍士兵都被迫嚼起了巧克力。這些巧克力,保證了第二次滇緬會戰的輝煌勝利,是抗戰的大功臣。

這在美國人看來,已經是仁至義盡,他們將自己最好的巧克力都給中國人了。

有意思的事,美國人從來都是這麼想的。韓戰中,美國空軍也經常進行心理戰。他們除了用大喇叭反覆廣播,進行心理戰以外,還大量空投一些美國人心愛的巧克力。

在美國人看來,飢餓難忍的志願軍能吃到如此好吃的巧克力,肯定會嚴重挫傷士氣,甚至主動投降。

豈知,無論國軍也罷,志願軍也好,都對巧克力基本無視。他們一直認為:什麼巧克力,味道怪怪的,像中藥一樣,有什麼好吃的?我寧可吃難吃的午餐肉罐頭!

非到萬不得已,國軍和志願軍都不會吃這種巧克力。

不過,巧克力作為應急口糧,還是有著重要的意義。今天的解放軍,也裝備了很多種類的巧克力。

而美國人自己呢,二戰結束以後,難吃的D級口糧停止生產,但熱帶口糧仍然大量生產,參加了韓戰和越南戰爭,甚至作為登月飛船上的標準食物。

不過,在海灣戰爭中,純巧克力已經被淘汰。

今天的美軍中,已經沒有專門的巧克力存在,而是用混合能量棒代替。

只是,人人都愛美國巧克力,巧克力的神話遠遠沒有結束!

相關焦點

  • 『味覺研究所』2018情人節巧克力大賞,用舌尖融化無聲的愛
    DAILY INSPIRATION『味覺研究所』Vol.8 巧克力七百年前,當哥倫布將可可豆帶進歐洲大陸時,一定沒有想過它在之後的歲月裡會被製造成世界上最深情款款的食物。巧克力的甜,帶著可可鹼的香氣,醇厚又纏綿,足夠以愛的名義抵過漫長歲月。
  • 都是巧克力,德芙和費列羅人人愛,擺在角落的國產品牌卻少有人知
    都是巧克力,德芙和費列羅人人愛,擺在角落的國產品牌卻少有人知今天是一年一度的聖誕節,西方人的春節,國內的洋節外加情人節。聖誕節在我們這裡就和情人節是一樣一樣的,甚至比情人節還要熱鬧。很多朋友都會趕在這一天表白,求婚,領證等,總之整個氛圍都很適合做情人做的事情。說到聖誕節,那必須要提到聖誕節禮物了。巧克力是禮物排行榜中的前三名,幾乎每年都是。代表著美好祝願的巧克力,想必大多數女生都很喜歡吧。超級有名的德芙和費列羅人人愛,而同樣都是巧克力,國產品牌幾乎沒多少人會注意到。
  • 當咖啡遇上巧克力,奏響舌尖上的「冬日戀曲」,還有限時快閃店哦
    當咖啡遇上巧克力,奏響舌尖上的「冬日戀曲」,還有限時快閃店哦 2020-12-17 14: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美國的巧克力有德芙,義大利有費列羅,中國的巧克力只給最愛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相信有很多朋友們非常喜歡吃巧克力,巧克力是一種比較受人歡迎的甜品零食。而提到巧克力,大家第一時間能夠想到的就是美國的德芙巧克力和義大利的費列羅巧克力。那麼,中國的巧克力有哪種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宋慶齡都愛的巧克力,現在costco打折了
    每日收取最新購物諮詢  同步享受美國當日價  新品爆款每日都更新  【今年新款來了-宋姐最愛的吃的糖果】  Almond Roca  樂家 杏仁糖  被稱為巧克力極品中的極品,巧克力中的愛馬仕,超好吃,咬下去裡面軟心,濃濃的巧克力香滑~多種經典口味混合包裝,國內一盒18粒都要賣五百元左右了,送客戶,送員工都是不錯的選擇。
  • 世界上最受歡迎巧克力排名,第二名來自美國,第一名是富人最愛!
    4、Baru芭露比利時巧克力夾心棉花糖:純手工製作的巧克力,每天都會限量供應。將「棉花糖」與「巧克力」做到創新結合,最後加上樹莓做點綴,每一口都充滿著新鮮感。3、斯拉夫巧克力核桃花生榛仁糖果:將奶油、杏仁、巧克力完美的融合,最外層包裹著果仁碎的糖衣,口感順滑香濃【世界上最受歡迎巧克力排名,第二名來自美國,第一名是富人最愛!】2、美國roca樂家扁桃仁巧克力糖:用杏仁、鮮奶油製作而成,口感香醇酥脆。口感有點像奶糖卻絲毫沒有蓋過巧克力的口感,可用「精緻」來形容。
  • 巧克力中的愛馬仕,邂逅絲滑,掠過舌尖的甜蜜!
    談到甜食,相信80%的消費者都是巧克力控。咬一口巧克力,口感像絲綢一樣光滑,可可香氣瀰漫齒間,像午後的豔陽在庭院曼舞,火熱而深情。論巧克力的誕生,優質可可豆的選擇至關重要,嚴謹的製作工藝必不可少。當然,苦與甜的比例需要恰到好處,才能帶來更深質感,截然不同的體驗。今日給大家推薦一款摯愛巧克力,濃鬱細膩,柔和順滑,品味酸、苦、醇的巧妙變化。
  • 舌尖上的韓戰:美國大兵吃什麼?烘烤麵包是最愛
    在韓戰中,美軍擁有一套系統的後勤保障系統,很好地保障了美國大兵的胃。美軍的野戰夥食一共分為四種:A、B、C、D 和 k 種類野戰戰場夥食供給,其中K種一開始是給美國空降兵專門的夥食包。 這裡,美國總統艾森豪食用的是A餐。即用新鮮食材在廚房加工成的熱餐。這是B餐,由營級食堂提供,主要為需要第二次加工的半成品。
  • 二戰美軍巧克力很誘人,為何士兵一吃就想吐?美國大兵:不如豬食
    運用到打仗同樣也是如此,軍糧的提供是部隊最為基本的保障,二戰是人類歷史上最為慘烈的戰爭,那麼中國部隊的夥食又是怎麼樣的呢? 抗戰前,國民政府制定的戰時標準是士兵每人每天1.5斤大米,罐頭肉4兩、乾菜2兩、鹹菜2兩、食鹽3錢、醬油4錢。這個待遇看上去似乎還說的過去,然而真的等到作戰,戰場後勤物質供應不足,而補給線又常常被日軍轟炸,因此很少有部隊能達到這個標準。
  • 舌尖愛情!巧克力熔巖蛋糕,融化的巧克力(含製作步驟)
    巧克力熔巖蛋糕(法語:fondant au chocolat,意為「融化的巧克力」),或稱巖漿巧克力蛋糕(法語:moelleux au chocolat,意為「溼潤的巧克力」),在美國別名小蛋糕,香港別名心太軟,是一道法式甜點
  • 巧克力千層可麗餅,酸甜的水果以及濃醇可可粉在舌尖上一起爆發的...
    巧克力千層可麗餅法式巧克力千層可麗餅蛋糕做法---不用烤箱就能做出來的法式甜品,勁道的可麗餅,香濃的馬斯卡邦尼奶酪和奶油,酸甜的水果以及濃醇可可粉在舌尖上一起爆發的口感哦~原料:麵粉、可可粉、砂糖、雞蛋
  • 舌尖上的比利時
    他們懂得勾兌生活的情調,更知道如何創造舌尖上的誘惑。    比利時是歐洲的美食王國之一,除了坐擁大量的米其林餐廳外,價格親民的「比利時三寶」——薯條、巧克力和啤酒,更是讓舌尖上的美味愈加親切、誘人。    傳說中的「法式炸薯條」    說起薯條,人們總會最先想到法國,因為薯條的英文叫做「法式炸薯條」。對此,比利時人可是相當不服氣。
  • 舌尖上的美國:盤點美國十大美味熱狗 (組圖)【3】
    7.無論是用洋蔥、培根、西紅柿碎末、泡菜和酸奶油製成的瑪莎·斯圖沃特熱狗,還是Gustavo Dudamel熱狗,這些名字在美國都享有一定名氣。 Bark Hot Dogs,布魯克林,紐約   這家餐館都採用自己製作的調料與快餐搭配。另外,這裡的素食熱狗也很有名。育空地區,以黃金馬鈴薯、 青蘋果、 鼠尾草、 大麥和小麥為原料製作的熱狗,味道令人印象深刻。
  • 這款顏值十足的巧克力,唇齒間下驚豔,在舌尖層層綻放!
    不同巧克力的口味混搭,入口香甜,絲滑配上堅果顆粒,美味一發不可收拾。日本明治娃娃巧克力特濃黑巧克力撒上牛奶,配以綿密的檸檬香草奶油,清新口感 ,散發出獨有的柔和芬芳。層次豐滿,口感驚豔,顛覆了對巧克力以往的印象,檸檬香與可可香縈繞舌尖。以檸檬為原料,經過調配釀製蒸餾工藝,使巧克力香醇爽口。
  • 二戰中美國大兵吃的有多嗨?罐頭、巧克力都不算什麼
    一戰美國並沒有參與,在此期間他悶頭發展,而二戰前期美國同樣沒有參與,這也讓美國的發展提升了一個檔次。所以在美國加入二戰後美軍就成為一個亮點,撇開先進的軍事化裝備不說,單是士兵的後勤供給就讓人目瞪口呆。看美國的戰爭片,尤其是二戰的電影,經常能夠在戰爭電影中看到美國大兵開著小吉普,嘴裡嚼著口香糖,然後向周邊的難民發放罐頭,食品的場景,要是哪位大兵高興的話,還會給小孩子一些軍用巧克力吃。影片中的是否真實呢?其實大部分都是真實的!
  • 世界上最厲害的辣味巧克力,整塊中的一小格至今都沒有人能吃完
    我們平時吃的巧克力是添加了多種食材經過加工生產出來的,吃起來有淡淡的香味,絲滑甜膩,而純度高的巧克力吃起來是苦澀的,但巧克力香味濃烈香醇。但是今天小編要跟大家分享的這款巧克力,絕對會讓你大跌眼鏡!它可被譽為「全球最辣巧克力」,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它吧。
  • 二戰各國夥食都如何?美國人巧克力最難吃,此國用木屑做麵包
    遺憾的是,隨著抗戰的爆發,由於後勤線屢屢遭到攻擊,加上物資的匱乏,根據統計,大部分普通士兵能夠領到的口糧,每天不過9兩米,抗戰老兵回憶,配菜也是少的可憐,每天夥夫出去購物,基本上有啥吃啥,買青菜咽青菜,買蘿蔔啃蘿蔔,在前線的時候,艱苦的情況就是鹽水泡飯
  • 舌尖上的保健品?舌尖上的電商?舌尖上還剩下什麼?
    《舌尖上的中國3》自播出開始就出現了歷史概念不清,食材混淆的弊病,生態意識倒行逆施,更流露出令人瞠目結舌的反智傾向,人們不禁疑問,這究竟是舌尖上的三無產品?舌尖上的保健品?還是舌尖上的糟粕?而如今的舌尖再也拍不出那種讓人看了想立馬買機票去當地吃美食的感覺了。當第三季的受訪者能對著鏡頭說"愛,是最好的調味料"時候,你就知道導演是真的編不下去了。
  • 義大利有費列羅,美國有德芙,吃巧克力,還真別小看國產這個品牌
    巧克力,香濃的可可香氣、繞在舌尖的絲滑質感,且不說小孩子,就連大人們吃起來也停不下來。現在市面上的巧克力品牌讓人應接不暇,大多都是一些國外的品牌,像大家熟知的費列羅、德芙、好時、雀巢等等,而中國本土的巧克力鮮有人問津,其實吃巧克力,別小看中國這個品牌,口感和知名度並不輸一些洋品牌。
  • 《水果傳》舌尖上的水果,一份美食清單
    相信大家的吐槽風波都已經過去,那就是我們的舌尖上的中國,不知道因為什麼這部劇真的已經是打破了大家的想像,很多人也紛紛表示是不是我國的美食都被拍光了,當然即這波吐槽賣刀賣國的舌尖上的中國後,又有一部劇卻挽救了觀眾的胃口,那就是水果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