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話題:老師的孩子不再報考師範專業,這是為什麼呢?是普遍現象嗎?
01人們多希望子承父業
俗話說的好,「龍生龍鳳生鳳,耗子天生會打洞」,從某種意義上說,子女們繼承先輩們的事業會有天生的優勢,而且如果傳承的好還會有更高的發展,很多父母也會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沿著自己的路走下去,因為父母在領域內也比較熟悉,方便指導省心省力。
比如,從政的父母可能更傾向於孩子將來也從政,經商的父母會希望孩子繼續經商,除非父母從事的是比較低等的行業,苦累髒待遇低社會地位低的,比如農民,則會希望孩子將來能跳出農門。
而為人父母的老師則會喜歡孩子將來也能做一名老師,穩定且體面,雖說不能大富大貴,但也能衣食無憂,輕鬆從容。可是,實際上兒女們卻不這麼認為,他們往往看夠了父母從事某種職業的枯燥乏味和不容易,往往不會去選擇走父母的老路,想有一個新的自己和新的體驗。
024名老師的孩子一同拒絕報考師範專業:不想再重複親人枯燥無趣的人生
今年,我有4名同事的孩子參加高考,他們的學習成績都是不錯的,父母和子女們都充滿信心。高考過後,經過短暫的休整,他們又開始了下一個流程——填報高考志願。
我們知道,孩子的志願報考專業和學校要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對自己的分數預測、自己的特長和愛好、專業發展前景、自己的家庭背景和人脈、家長的意願、孩子的理想等等,這些都會影響考生們的志願選擇。
這4名同事也是學校的骨幹力量,工作踏實認真,都在自己的崗位上有出色的表現,雖然他們經歷過艱苦的歲月,為教育事業奉獻了自己最寶貴的青春,曾經領著低微的工資,但是可以看得出他們依舊對教育事業充滿熱愛之情。現在教師待遇提高了,他們終於熬出了頭,捨得為自己的生活提高質量了,看得出他們對當前的狀態是十分滿意的。
在談到他們對孩子以後的設想和填報志願的意見時,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再做老師,從事一份平平淡淡又能有所貢獻,安安穩穩的教育工作。然而他們的子女卻一致表示了反對,堅決不會再重複父母的生活,寧肯學銷售也不會再報考師範專業。他們說,自己看到父母的操心勞累,整天與孩子打交道甚至生氣,做著全職保姆的工作就夠了,而且工資只能說是中等,與自己的夢想差距很大。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或許孩子們有更高的夢想,可更多地可能是對教師職業一種不認可。
03教師職業吸引力,在上升還是在下降?
如今談到教師的待遇和福利,不少人都會表示羨慕嫉妒恨,認為老師的工資已經很高,而且有豐厚的假期福利,是其他任何行業所不能比得,有多少人在擠破頭地往教師隊伍了擠呢!不理解為什麼還是有老師吐槽,還覺得待遇低。
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不妨從目前教師隊伍的狀況來看看,教師職業吸引力到底在下降還是在提高。
從古至今,都有句話叫「家有半鬥糧,不做孩子王」,在早年間,教師的待遇確實很低,所以才有「臭老九」一說,身份只是比乞丐高一等。而今經濟好了,國家對教育有了空前的重視,教師待遇不斷提高,為的就是老師們能安心教學。
不過也應該看到,即使老師的待遇在提高,但其他行業的待遇也在提高,況且老師的待遇提高已經顯得有些晚了,而且也不能算是很高,只能說是中等水平而已。人們的就業選擇面也廣了,機會也多了,所以現在出現了很多學校男老師難得一見,成為「珍稀物種」,還有很多老師辭職跳槽,老師穩定的工資五險一金也沒能留住他們。最近又出現了中科院的90多名研究員辭職,可見對於科技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待遇還是偏低,職業吸引力在不斷相對的下降!
對於老師的孩子不會再選擇當老師,這件事您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