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交通越來越方便,在家門口就能吃上各種新鮮水果,專賣水果超市越來越多,在價格方面要更加的便宜,而且經常會做一些優惠活動。商家為了提高銷量,會採取多買低價的銷售方式,買得越多單價就越便宜。劉先生最近到一家超市買水果,也是看到10元3斤挺划算,就買了10塊錢的水果,可是結完帳之後他發現不對勁,放在稱上一稱,3斤的水果怎麼變成了2斤?商家的解釋讓人感覺有點莫名其妙。
劉先生當天晚上,來到了一家超市買水果,香梨的價格是10元錢3斤,劉先生覺得划算就想買10塊錢的。買完東西結過帳,劉先生遇到了一名老先生,對方說他的東西給稱錯了,謹慎的劉先生也想看看,他買的東西會不會也稱錯了,結果放在稱上一稱果然有問題,10元錢3斤的香梨,怎麼一稱只有0.992公斤,等於10元錢只能買到2斤左右。
劉先生納了悶,搞不懂這帳究竟是怎麼算的,認為商家的這種做法有欺詐消費者的嫌疑。記者陪同劉先生再次找到了這家超市,查看了劉先生購買的香梨,香梨的單價標註得很清楚,就是10元錢3斤。劉先生再次找到了店員理論,稱他之前過來解決問題,超市的人一直和他吵,解決問題的態度不行,不講理的和他吵架,就好像是他理虧一樣。
超市的一名負責人表示,當時可能是沒和收銀員溝通好。可是水果的單價標的這麼清楚,再怎麼溝通也不可能相差一斤重吧?另一名負責人表示:「水果上面只標註了10元錢3斤,而不到3斤的就要按照原價賣。」劉先生很生氣稱:「當時買的時候沒有說清,超市這是寫一個價格賣一個價格,也不知道欺騙了多少消費者。」
負責人稱:「師傅你不能這麼說,你昨天來的時候我也給你道了歉,也跟你說補夠。」記者介入調解,認為超市的做法很不合理,沒有說明不夠三斤就要按照原價購買,很多顧客都是不知道的。最終負責人給劉先生補上了差重,並把超市內的單價標明了,不夠3斤的按照4.99元。
小編想說,商家這麼賣東西,不知道有多少顧客被騙,10元3斤的東西很常見,大家默認每斤3.33元,可不知道有些商家默認為原價,10元不一定能夠買到3斤東西,難道非要和超市講清楚,我要買3斤水果,給我按照10元錢稱?大家對這件事情怎麼看?
(素材來源於網絡,文章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