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回放
六旬老伯「炒股」被騙
62歲的王老伯今年7月初接到一個陌生電話,對方自稱是「炒股專家」,讓王老伯加他的微信,可以加群聽課、炒股。王老伯覺得聽聽也無妨,便加了對方微信。「炒股專家」將老伯拉進一個「炒股群」,並單獨給老伯發了「某聯盟大講堂」的直播連結,讓老伯下載某APP在裡面聽課。
聽了幾天之後,炒股群裡經常有人分享「炒股心得」,曬出賺錢的截圖,這激發了王老伯網上炒股的興趣。對方見時機成熟,便指導王老伯在APP購買股票,承諾保證能賺錢。王老伯信以為真,在對方誘導下,多次通過銀行轉帳給對方的帳戶打款,用於「購買股票」。
一開始,老伯在APP上能看到自己投資的項目和收益,到了9月初,平臺卻打不開了。再聯繫所謂的「炒股專家」,已被對方拉黑。已投入25萬元的王老伯這才如夢初醒,趕緊向公安機關報案。
案情分析
新網友遭遇老騙術
本案中,王老伯遭遇的電信網絡詐騙,應該說作案手段並不新鮮,但騙子能夠得手,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首先,被害人是剛學會上網的老年網友,也是「新股民」,手中有一定存款,對投資贏利充滿好奇。
其次,詐騙分子抓住老年人不熟悉網絡操作、缺乏辨別能力的特點,分別扮演「炒股專家」、微信群裡的「網友」,通過「聽課」「薦股」「保證發財」騙術三部曲,誘使被害人一步步跌入事先設好的陷阱。
民警支招
老年人上網要擦亮眼睛
孫宇(安徽省蕪湖市公安局鏡湖分局赭山派出所教導員):
對網絡空間形形色色、真假難辨的投資群,許多老年網友缺乏分辨力。因此,老年群體在上網時要格外增強自我防範意識和能力。對陌生的網友和不熟悉的網絡群組,要提高警惕。
同時,要謹記「天上不會掉餡餅」,不要相信陌生人發過來的「投資薦股」信息,更不要隨意點擊不明連結或加入不熟悉的QQ群、微信群。
(來源:青海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