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每逢節假日到來的時候,全國各個景區人數都會爆滿,越來越多的人會藉助難得的假期選擇前往異地感受風景,體會不一樣的風土人情,為自己平淡無奇的生活添上一份樂趣,讓即將壓垮自己的壓力得到釋放。不過俗話說得好,「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不同的人對不同的地區有著不一樣的感覺,有著各自喜歡的旅遊特色。
但不論是哪種,我們不可否認的是,當地的風土人情都會對一個地方旅遊業的發展如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大家都喜歡淳樸的民風,都渴望一個地區能夠充滿人情味,即使是想要借旅遊來獲得寧靜的人,也難以忍受獨自一人,沒有絲毫人情可言。但在我國卻有這樣一座城市,它繁華無比,是我國首屈一指的大都市,一線城市名單上榜上有名,卻被人們稱之為是最沒有「人情味」的城市,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它就是有著「東方明珠」之稱的上海。說到上海,大家第一時間想到應該就是繁華了吧。的確如此,作為我國最先發展起來的城市,其GDP總是名列前茅,在國際上都有盛名,也是我國的經濟中心。各種大型企業在這裡生根發芽,布局全國市場乃至全球市場。由於其繁華的原因,很多人都想要來這裡「淘金」,渴望能夠得到一個機會一飛沖天,從此讓自己的人生充滿傳奇。
但現實往往是殘酷的,所以每天都有夢想破碎的聲音。不過也有相當一部分,來這裡就是為了體驗一把繁華,感受一下真正的發達。但很多人覺得上海「沒有人情味」,因為夜生活有些「枯燥」。
當然了,這裡的枯燥並不是真正的枯燥,許多大型商場在晚上也是照樣營業的,這裡燈光璀璨。但與其他地方相比,不同的就是這裡沒有夜市,更沒有路邊攤的存在,這對許多中國人而言,其實就是一種缺乏「人情味」的表現。沒有地攤、沒有夜市,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毫無人情味。
中國人對於夜市和路邊攤而言,可以說是有著一種獨特的情懷,這種情懷是由歷史因素造成的。在我國千年的古代生活中,夜市和路邊攤就是商業組成的一大部分,也是我們重要的生活。在這個過程中,人們無意中對這些路邊攤形成了一種依賴,甚至逐漸發展成為了一種文化,儘管它影響市容市貌,但也正是有了它,才讓平靜的夜晚充滿喧囂,讓人類枯燥無味的生活充滿樂趣。
而且在這個壓力越來越大,工作節奏越來越快的今天,人們更是看重夜生活,但大部分人的財富還是有限的,而且路邊攤還能勾起人們的回憶,就算是一些成功人士,也會時不時地光顧這裡。但作為我國一線大都市的上海卻沒有這些路邊攤的存在。
其實我們仔細想想的話,也不難明白其中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上海是中國經濟對外展示的名片。在外國的文化中,對這些路邊攤可是沒有這種認同感的,在求同存異中,路邊攤的存在有些不合時宜,所以我們要做好這張名片,就要把這些路邊攤給取消掉。
在這種情況下,被我們認為是人情味重要彰顯的夜市和路邊攤就逐漸消失在了上海的發展中。即使是在疫情之後,政府開始提倡「地攤經濟」的今天,上海依然沒有恢復所謂的「人情味」,不過個人覺得,這也是情理之中。上海雖是一線城市,但卻毫無「人情味」,地攤、夜市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