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技術,體感技術,給遊戲化教學帶來無窮的想像力

2020-12-17 AR體感教育

自從教育部頒發了《教育部辦公廳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之後,全國各地教育部門紛紛對幼兒園「小學化」進行了全面的治理,幾乎所有的幼兒園都在調整教材教具,把涉及小學化的內容換掉,開始採用形式多樣的遊戲化教學方式進行教學。

對於幼兒園「小學化」治理和遊戲化教學,家長們持有不同的態度。有些學生家長表示贊成,覺得幼兒園就應該以遊戲為主,沒必要過早學習小學知識。有些學生家長表示擔心,害怕孩子上了小學之後跟不上學習進度。

帶著疑問,我走訪了一些學前教育專家,幼兒園園長和學生家長,參觀了一些幼兒園遊戲化教學案例,結合當下熱門的人工智慧技術和虛擬技術,談一談關於這個引起廣泛關注的「遊戲化教學」話題,談一談AR技術和體感技術,給遊戲化教學帶來怎樣的改變?

一、遊戲化教學符合幼兒的天性。

德國是世界上誕生第一個幼兒園的國家,第一套完整的幼兒教育理念也是在德國起源。20世紀60年代未,德國社會也對學前教育模式有過激烈的討論:是應該以遊戲為中心,還是應該以學科學習為目的。當時,德國的研究者對50間以遊戲為中心的幼兒園和50間以教授知識為中心的幼兒園進行了多年的跟蹤調查。結果發現,孩子提前學習的優勢最多只能保持到孩子4年級,從4年級開始,提前學習的孩子成績出現直線下滑,特別是在閱讀和數學方面有明顯的劣勢,並且在社交和情感方面不如同齡的孩子。這個大規模實驗的結果出來之後,德國政府緊急叫停了學前教育改革計劃,要求所有的幼兒園必須以遊戲為中心,不得提前教授知識。

CCTV資深紀錄片導演朱春光拍攝過一部紀錄片《德國「製造」的孩子》,紀錄片裡面介紹,德國幼兒園的教育目標與方案一般是幼兒園根據孩子的興趣和愛好自主決定的,多以遊戲形式的項目為主。德國的幼教工作者認為,對孩子來講最重要的是玩,通過玩來教他們,老師只是一個觀察者和幫助者,要充分發揮孩子們的天性。

從德國的幼兒教育的成功經驗可以看到,愛玩遊戲、愛運動,愛提問題是幼兒的天性, 在3-6歲這個階段根據幼兒的心理特徵和生理特徵進行遊戲教學,是科學的幼兒教學方法。

二、AR體感遊戲化教學可以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1973年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江崎玲於奈曾經說過:一個人在幼年時通過接觸大自然,萌生出最初的、天真的探究興趣和欲望,這是非常重要的科學啟蒙教育,是通往產生一代科學巨匠的路,理應無比珍視、精心培育、不斷激勵和呵護。

粵港澳大灣區學前教育研究院聯席院長,華南師範大學楊寧教授認為,幼兒對未知世界是充滿好奇心的,例如:浩瀚的宇宙、深邃的海底世界、廣袤的草原、神秘的金字塔……,這些都是絕大多數小孩子嚮往的地方,但是現實生活中卻很難真實體驗。

楊寧教授表示:「學前和小學階段一些十分重要,但又無法直接體驗的知識和實踐,可以通過AR技術、體感技術和3D技術創建出逼真的三維場景,讓孩子以第一人稱的方式穿上太空衣遨遊浩瀚的宇宙,穿上潛水服與海豚結伴暢遊神奇的海底世界,通過自身的肢體操縱獵豹在非洲大草原裡捕捉羚羊……,這種情景式、沉浸式的遊戲化學習方式,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充分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培養孩子的探索精神。」

三、AR體感遊戲化教學可以培養幼兒學習的興趣

古希臘哲學家、思想家柏拉圖說過:「最有效的一種教育是讓孩子在有趣的遊戲中玩耍。」 許多偉大的發明家和科學家在談到自己的成長經歷的時候,都不約而同提到兒童時就對某樣事物產生強烈的興趣,然後得到父母或者老師的幫助與引導,孜孜不倦地去學習和探究,經過數十年的專注,才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做出了一點成績。

在我走訪的過程中,大部分的家長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是,家長們受「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誤導,迫不及待地希望孩子在幼兒園階段學習一些拼音、數學、英語等基礎知識。家長的浮躁心態倒過來影響了幼兒園,倒逼幼兒園「小學化」教學,結果導致幼兒過早產生厭學心理。

卡內基梅隆大學人機互動研究所的一項研究顯示,將遊戲和真實物理元素混合起來在提高幼兒學習能力及體驗中有著巨大的潛力。研究人員發現,如果通過Kinect(體感攝像頭)讓孩子們來進行積木的搭建,實際上已經證明了是一種更有效果的學習方式,而要比簡單通過移動平臺遊戲來得更好。

華南師範大學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何文認為,3-6歲的小孩天真爛漫,想像力豐富,幼兒園應該要創造條件讓孩子多玩,多體驗,孩子會在玩的過程中找到自己興趣,有了興趣之後,孩子就會自動自覺學習,不需要父母們操心。

四、AR體感遊戲化教學可以增強幼兒的體智能

據國家衛生計生委統計數據顯示,現代城市家庭中,感覺統合能力失調的兒童比例高達85%,其中約有30%的孩子為重度感統失調。另外,3至6歲幼兒的肥胖和超重率已經超過30%。相信每一位家長,每一位老師看到這些數據都會十分的揪心。

造成少年兒童身體素質下降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孩子不良的飲食習慣和行為習慣的主觀原因,也有環境汙染越來越嚴重,運動場地和運動設施嚴重不足等客觀原因。為了提升孩子的身體素質,國家對幼兒園提出來硬性要求,幼兒戶外活動時間(包括戶外體育活動時間)每天不得少於2小時。

表面來看,國家要求的2個小時運動時間一點都不高,但並不是每個幼兒園都擁有達標的運動場地和運動設施。還有,北方多個省份進入冬季之後天氣寒冷,基本上都不適合戶外運動。

美國田納西大學的健康飲食和體育實驗室的哈利雷納(Hollie Raynor)博士對體感遊戲進行了專項研究,研究表明:體感遊戲比缺乏科學指導的戶外活動的鍛鍊強度大,鍛鍊效果也更佳。

新節奏智能科技的陳勇傑認為,對於缺乏運動場地,或者受天氣影響比較大的幼兒園, AR體感教育遊戲非常不錯的選擇。因為「恩授」AR體感互動教學系統是在室內使用的,通過自己的肢體動作控制場景裡面的人物進行互動體驗,在課程體驗過程中,需要奔跑、跳躍、攀爬、投擲等全身協調運動,使力量、速度、肺活量和耐力都得到充分的鍛鍊,從而有效提升幼兒的綜合身體素質。

五、AR體感遊戲化教學可以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

對於幼兒園階段的孩子來說,沒有什麼比安全教育更重要的事情了。但是,對活潑好動的孩子進行安全教育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甚至可以說是一件艱難的事情。因為幼兒園安全教育的主題內容非常多,有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室內室外安全、防拐騙、防溺水、防火避震等等,涉及的場景非常複雜,幼兒園沒辦法提供各種場景給予小孩子學習體驗。

廣州市黃花崗幼兒園老師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表示:「AR體感教育遊戲,可以創造出拐騙、地震、火災、溺水、觸電等安全教育場景,讓小朋友在仿真的環境當中學習安全知識和自救技能,課堂教學證明,通過這種場景式和沉浸式的學習,小朋友對安全知識的認知和記憶都大大提高。」

六、AR體感遊戲化教學可以培養幼兒團隊精神

在幼兒園裡面,集體遊戲是幼兒非常喜歡的活動,例如,「老鷹抓小雞」、「老狼老狼幾點鐘」、「丟手絹」等等。在集體遊戲中,幼兒不可能獨自完成任務,他們需要選擇夥伴,一起討論玩什麼,怎麼玩等細則,從而鍛鍊幼兒人際交往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

我在廣州煙墩路幼兒園看到,幼兒園老師採用創新的AR體感教育遊戲進行課堂互動,小朋友們玩得非常開心。據幼兒園老師介紹,這套「恩授」AR體感互動教學系統裡面許多課程都是需要雙人或者多人配合的,例如《動物森林》、《山洞探險》……,在課程體驗過程中,小朋友們需要一起配合才能進入下一個環節,在共同克服多個環節的考驗之後才能順利完成任務,對培養幼兒的團隊精神很有幫助。

七、AR體感遊戲化教學可以降低幼師的工作壓力,提升教學質量

根據教育部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幼兒園的整體師生比約為1:11。遠遠超出教育部在《幼兒園教職工配備標準(暫行)》中提出的1:5-1:7的要求。如果按照1:7的最低目標計算,中國的幼教行業需要新增幼教職工200萬以上才能達到基本要求。

一份針對幼兒園老師的社會調查顯示,幼兒園老師一般是早上7點就要回到幼兒園迎接小朋友入園,到晚上6點左右,小朋友才全部離園。期間的11個小時,幼兒園老師們每時每刻都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壓力非常大。

華南師範大學AR體感遊戲化教學研究基地主任葉鋒表示:「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同樣,有什麼樣的老師,就有什麼樣的學生。每個人都希望幼兒園的孩子開心快樂,但是有多少人關心幼兒園老師是否開心快樂?」

葉鋒認為:「遊戲化教學方式的最大特色,是將「老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孩子為中心」,讓孩子以第一人稱的方式自主學習和探究,從而把老師從繁重的備課和講課工作壓力中「解放」出來,在教學活動中扮演組織者和觀察者,使老師可以騰出更多的時間對孩子進行個性化指導。」

在調查走訪即將結束的時候,我心裡產生了一個小疑問,為什麼是「相對低調」體感技術和AR技術在幼兒的遊戲化教學得到廣泛的應用,而不是熱度更高的VR技術呢?中國圖象圖形學學會副理事長、中山大學賴劍煌教授為我解開了這個疑問。

賴教授認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體感技術的優勢在於人體動作識別,可以精準識別孩子在遊戲過程中的每個動作,孩子通過肢體動作「掌控」整個遊戲過程,孩子們很享受這種體驗。第二,AR技術可以將現實環境與虛擬環境進行重疊,孩子看到自己被「嵌入」到逼真的三維場景裡面並進行人機互動,非常喜歡這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第三,AR體感教育遊戲既益智又能幫助身體鍛鍊,老師和家長都很滿意。以「恩授」品牌為例,包函了安全,健康,科學,幼小銜接等教育遊戲,孩子玩得開心,父母放心,老師舒心。

綜合學前教育專家,幼兒園園長和學生家長的觀點與意見,我認為教育部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是非常正確的,符合世界主流的寓教於樂的學前教育理念。遊戲既是幼兒的天性,也是幼兒自發、自主的活動,更是幼兒最喜歡的學習方式。希望家長們和老師們尊重科學,尊重事實,把遊戲的權利還給孩子們,讓他們在遊戲中學習,在遊戲中探索,在遊戲中健康快樂成長。

相關焦點

  • AR體感互動技術結合遊戲化教學,給兒童遊樂帶來無窮想像力-和創
    AR體感互動技術-是以體驗式學習理論和具身認知理論為基礎,採用體感操控技術、3D技術和AR增強現實技術,將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階段無法直接體驗,但又十分重要的知識和實踐用接近真實的三維場景呈現出來,孩子通過奔跑、伸展、跳躍等肢體動作操控三維場景中的人物,與三維場景中的人物進行學習、體驗和探索
  • AR體感互動式教育,開啟遊戲化教學新時代—和創互動
    這就是為什麼在中國,願意花幾千幾萬甚至更多去玩一個遊戲,而願意為教育支付的人比例卻少得可憐。針對教育現有的情況,和創互動推出AR體感互動式教育,寓教於樂,在遊戲中學習,探索,認知,運動。 同樣在兒童遊樂園也非常適合做遊戲,做活動,可以更好的吸引孩子,家長。
  • 麻省理工學院用AR體感技術打造交互式教學方式
    近幾年,AR、VR、MR、體感等新技術已經日漸走向成熟,但是主要是應用在遊戲、影視等泛娛樂產業。值得欣慰的是,微軟等巨頭已經開始將MR技術的中心放在了教育和培訓市場,並取得良好的業績,美國宇航局和美國國防部相繼採用Hololens用於培訓,就是最好的證明。
  • 體感交互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現狀述評
    目前,體感技術研究集中在感應精度與深度方面,在教育應用領域也有一些前沿探索和實驗。該技術自體感遊戲開始之際便進入了大眾視野,在實現技術上可分為慣性感測、光學感測以及慣性及光學聯合感測三類,微軟的Kinect採用了光學測感和聲學感知技術。在教育應用方面,體感遊戲開始進入課堂,就取得了較好的影響。它在語言、數學、科學、物理、特殊教育等不同學科領域內均有應用,通過三個典型案例詳細討論了其具體的教學步驟。
  • 幼兒園開展沉浸式、體驗式遊戲化教學模式的調查與分析
    關於幼兒園「去小學化」,鼓勵和支持幼兒園開展沉浸式、體驗式的遊戲化教學,再次成為學前教育行業的熱點話題。 其實,早在2018年7月,教育部辦公廳就印發了《教育部辦公廳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全國各地的幼兒園及時響應,把涉及小學化的內容換掉,逐步開始採用形式多樣的遊戲化教學方式進行教學。
  • 5款ARCore教育應用,讓孩子愛上科技課堂|ar|ar技術|教學|數學|身臨...
    02寓教於樂的沉浸式體驗藉助ARCore技術,可以實現沉浸式學習場景、3D課堂、遠程教學、虛擬實驗等,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為學習者帶來身臨其境的非凡體驗,讓教學從突破想像力,真正實現寓教於樂。03ARCore X  教育類 APP如今,不少教育類APP也正在藉助AR技術的巨大優勢,發起了一場致力於以科技助攻想像力,以AR技術寓教於樂的「課堂改革」。
  • 上課比玩遊戲更有趣!智慧課堂讓幼兒教育「遊戲化」
    2018年,教育部提倡幼兒教育「遊戲化」。2020年,各大教育機構以互動為主題,遊戲化的教學模式,先進的科技設備,打造智慧教育,互動特色教室,實力應援。互動學習教室通過兩大學習項目:問答比賽、常識挑戰,讓學生學習過程由學習、繪畫、智力、訓練、交友等合為一體,從而達到潛能啟發和想像力激發。
  • Kinect體感技術和教育親密接觸的六種方式
    Kinect在教育方面的應用,以各式體感教學為主,倡導身體的活動與學習。
  • 抖音做了一個體感遊戲,今日頭條自研人工智慧技術成關鍵
    首頁 > 動態 > 關鍵詞 > 抖音最新資訊 > 正文 抖音做了一個體感遊戲,今日頭條自研人工智慧技術成關鍵
  • 芬蘭科技 iBall 藍牙體感遊戲球登陸中國
    iBall 藍牙體感遊戲球用運動遊戲改變你的亞健康狀態 上海2012年9月10日電 /美通社/ -- 2012年8月,來自北歐科技強國芬蘭、由專業的科技技術團隊設計研發的遊戲球 iBall 正式登陸中國。
  • AI+AR,推動沉浸式、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應用
    (原標題:AI+AR,推動沉浸式、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應用) 3月31
  • AR體感互動原理是什麼,應用在哪裡?「和創互動」
    AR體感互動原理:自動式人臉識別喚醒36點人臉骨骼識別,實現更加細膩的表情同步可通過身體任何部位觸控或是簡單的揮動即可交互與真實動物等比例放大或縮小採用體感操控技術、3D技術和AR增強現實技術,通過奔跑、伸展、跳躍等肢體動作操控三維場景中的人物AR體感互動特點:1、無需佩戴任何感應設備,真正實現無接觸式人機互動。
  • 成真教育「AR體感教育典型案例」參加深圳深圳教育裝備博覽會
    為全面總結深圳市中小學校、幼兒園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成績,展示信息化教學和教育裝備的應用成果,積極探索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有效融合途徑,不斷促進教育教學模式的創新和學生自主學習方式的轉變,深圳教育部門決定在全市範圍內開展「教育信息化及教育裝備應用典型案例」徵集活動。並將相關案例於9月20-22日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的第二屆深圳教育裝備博覽會上展出。
  • 教育信息化領域湧現的十大新技術應用
    日本是機器人教育大國,其近期開發的一款以機器人和投影設備為主的R-learning系統,主要用於協作兒童在故事場景中的設計和渲染,學生通過在繪製的故事場景中操控機器人來完成預設角色的行為,從而培養他們的合作力、想像力及創造力。
  • SEGA GO DANCE如何讓iPhone玩體感遊戲
    任天堂Wii的推出,給我們帶來了一種體感式的遊戲體驗。隨後的XBOX360 Kinect、SONY PS Move在提高體感遊戲的品質的同時,也讓遊戲感應的精度大大提升。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智慧型手機上的遊戲體驗也是突飛猛進。
  • 體感遊戲的未來在中國?
    微軟的變卦給體感遊戲開發者潑了一盆冷水,玩家可能不願意再多花100美元去購買一部Kinect體感設備,而玩家的流失無異於扼殺了體感遊戲在全球發展的機會。不同於國外體感遊戲開發者的失落,中國的體感遊戲的開發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先有老牌遊戲機廠商小霸王與阿里雲共同發布體感遊戲機G20,此款遊戲機從外觀到內容完全模仿任天堂的Wii,稱其為山寨版的Wii一點也不足為過。
  • 阜陽美女體感抽獎美女體感遊戲-現場大屏幕互動-時尚有趣科技
    體感互動通常指的是隔空互動,通過KINECT設備,來檢測人體,通過景物深度處理技術把人物從攝像頭捕捉到的畫面中分離出來;即從噪音中提取出有用信號,來生成一副骨架關節圖,通過對骨骼移動軌跡的捕捉,達到人體就是控制器的概念。體感設備可以捕捉到手部手指的關節點,因此可以實現通過手勢進行精準的操控,隔空互動就是基於體感感應識別的基礎上達到的,對人物的手部進行景深計算得出對應的動作,來觸發相關的軟體互動。
  • AR技術可以降低化學實驗風險嗎?
    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然而,化學實驗具有一定危險性,學生經常在化學實驗中出現受傷、亂用藥品、儀器損壞等事故。雖然學校對實驗室管理越來越完善,也對學生進行科學實驗安全教育,但由於一些學生粗心大意、思想麻痺、操作失誤、自我保護意識差等原因,化學實驗事故仍層出不窮。AR(增強現實)技術的出現,能否降低化學實驗風險呢?
  • 教育信息化湧現的10大新技術應用
    我們無法想像,隨著信息化的發展和普及,機器人居然走上講臺,成為孩子們新的學習夥伴;教育遊戲化成為另一種趨勢,玩遊戲也能夠學習。日前,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黃榮懷在英特爾舉行的未來教育項目邯鄲現場會上,向在座的教師發布了國際教育信息化湧現出來的十大新技術應用,引起了在座教師的廣泛興趣。  機器人將成為未來學習夥伴  目前在發達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智慧機器人的研究成為熱點。
  • 遊戲化教學變堵為疏 創意實踐平臺引領智能教育新風尚
    為深入開展小學數學遊戲化教學的研究,由中國教育技術協會教育遊戲專業委員會設立的全國首個「數學遊戲化學習」實驗區在福田區成立。遊戲化教學,使興趣真正成為學習的原動力,保證孩子在娛樂的同時玩有所得,已經成為新時期教育領域的新要求。目前,智能設備成為孩子學習工具,家長如何管控孩子使用行為成難點。一方面專業的智能教育設備硬體費用高昂,且無統一標準,迭代成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