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期末,手寫教案檢查又成老師的一座山,不如這樣,更好!

2021-01-07 蝴蝶花雨話教育

到了期末,老師們都在忙著趕課程,忙著給學生複習應考。但是,這時候卻有一個「不速之客」闖了進來——手寫教案,期末檢查必備。

都到期末了,還要忙著抄教案,你說讓人煩不煩,可是就有人不煩,那就是校長。他可是在教師大會上鄭重地宣布,手寫教案必須交,要把它作為檢查的一個重點,沒有之一。

面對著這樣的校長,你能說什麼,老老實實地準備吧。但是這準備,心裡總是有些堵得慌。於是,辦公室的幾位就直接給老教案換封皮,來應付檢查。

作為學校,把手寫教案抓著不放有沒有價值呢?有價值,但是作用不大。對於剛入職的年輕教師,手寫教案是必要的,因為只有在寫的過程中,才能學會怎樣備課,怎樣組織課堂,怎樣運用教法等。可以說,手寫教案是年輕教師走向成熟的一根拐杖。

但是,有了六七年教齡以上的老教師就沒有這樣做的必要了。這時,怎樣上課已然諳熟於胸了。這時,老師備課,完全可以直接在教材上,在電腦上備課。這樣的備課更貼近教材,改動起來也容易。

一個成熟的教師,教案就是寫得再好,哪怕是妙筆生花,也不一定能在課堂上充分落實。我們在課堂上面對的是活生生的人,他們有著自己的思想,不是我們的牽線木偶。

儘管我們在備課的時候,竭盡全力想得周全,但還是會有疏漏和考慮不周的地方。因此,再完美的教案,到了課堂上,都是不完美的,我們必須要跟著課堂實際做著靈活地調整,才是活用教案。

一個教師如果為了檢查而去抄教案,那就完全是形式主義了,根本就沒有必要。與其浪費時間來準備手寫教案,倒不如利用這個時間來鑽一鑽教材教法,精雕細琢一下自己的課堂設計,讓自己即將到來的課堂更臻於完美——這不是比手寫教案更有意義的一件事嗎?因為評價一節課是否成功,不在於你的教案寫得如何漂亮而是要徵服學生,讓他們的思路跟著你的教學跑。而這歸根到底,就是你能不能在中高考中拿出亮眼的成績來。

學校的領導評價一名教師的教學效果,其實看的就是教學成績。而這教學成績從哪裡來,自然是從課堂上來。課堂上怎樣才能出成績呢?自然需要教師的課前備課。一個教師,只有備課的深入,思路的靈活,反饋的及時,教學的效果才會好。

但是,這裡的備課就是手寫教案嗎?顯然不是,它應該是各種形式備課的一種綜合。電子白板,課件,PPT不都是可以備課的一個好的途徑嗎?它們可是比手寫教案更方便,更快捷、更直觀啊!我們為什麼把科技帶給我們的便利不用,還非得抱殘守缺呢?這樣的一種做法,不讓人有些啞然失笑嗎?

但是,為什麼有些學校非得要檢查手寫教案呢?其實,這是領導對教師一種不信任的表現。在他們看來,在書上寫寫畫畫,在電腦上圈圈點點,都不是備課,都是不被承認的。或許有人會說,你也不是校長,你怎麼知道校長是怎麼想的呢?這還要想嗎?他們的行動不就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了嗎?

其實,這樣的做法是沒有多少可以肯定的,因為你的手寫教案寫得再好,卻不能決定課堂教學效率的高度。因為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是學生的現狀、教材的內容和教學策略。你如果戴著腳鐐跳舞,就是跳得再好,都會給人一種病態的感覺。我們的課堂需要我們從實際出發,不斷根據實際的發展,做出適應性調整,而這不是你閉門造車就能達成的啊。

一所學校如果僵化地檢查手寫教案,確實是讓人厭惡的一件事。那麼,學校應該走出這樣的困境呢?我認為,應該提倡集體備課,資源共享PPT教案。

一節課,儘管每個人上的形式不一樣,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它的核心還是不變的。基於此,我們可以採取「集體備課資源共享,分工合作,個人鑽研」的方式備課。同年級同學科的教師,每個人備一部分課程,寫成電子教案(教案加PPT),並存檔。然後由教師共同研討,達成共識後,由主備人進行教學設計調整,形成第二份含有PPT教案。其他的教師如果要上這些課,就可以直接把它調出來,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進行修改。而每一年新入職的教師,他們不也就有了學習的模板了嗎?

如果我們能做到這樣的備課,絕對比手寫教案要好得多,因為這樣的教案裡,不僅有個人的思考,還有集體的智慧,不是嗎?

相關焦點

  • 校長:只有這樣做,「手寫教案」不再檢查;老師:拍手叫好
    我是教學的第一線老師,我上的課,不敢說有多好,但大部分學生都說讓我教就是幸運。我是很反感形式主義,做事最起碼要有效率才是。一個熟練的老師,寫得再好的過程,到了課堂上也不可能完全執行,寫出來只是為了應付檢查。與其花時間寫工整的教案不如花時間鑽研教材,精雕細琢每一道題才是認真備課。
  • 學校要求老師必須手寫教案?校長:手寫教案大有好處!
    學校要求老師必須手寫教案?校長:手寫教案很有好處本人小學教師一枚,每天忙於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輔導學生。因為是班主任,還要跟家長打交道,處理各種班務。有時候,忙得不可開交,忽然工作群收到通知:下周檢查各科教案,大家做好準備。
  • 手寫教案可以休矣!
    近年來,某些學校逼迫老師手寫紙質教案(詳案),連快退休的老教師也不放過。個人認為這是很不科學的管理,會浪費一線教師寶貴的時間。江蘇省著名特級教師、著名教研員蔡明先生說:檢查老師的教案就是缺德。教學簡案的好處在於只預設大致的教學內容和方法,這樣就便於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變更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從而達成更高效的教學。如果學校非要逼著所有老師手寫詳細的教案,對於有經驗的老師而言就完全是浪費時間。對於一些教學藝術精湛的老師而言,備課完全可以在心中完成,連簡案都沒必要。
  • 在線教學必須手寫教案,集中到校接受檢查
    今天,學校領導在工作群內通知,要求全體教師把近兩周線上教學的教案,於本周六下午集中送到學校檢查,並且強調教案只能手寫,不能列印,對教案內容格式、字數多少,內容進行了規範。多數老師的線上教學使用的是多媒體課件,是否還需要準備紙質教案呢?在疫情期,讓老師們集中到校是否合乎規定呢?
  • 中小學老師,手寫教案有沒有必要?
    作為老師來說,想上好課一定要備課,備課就一定要有教案,但是教案是否需要手寫呢?有些學校檢查教案的領導和寫教案的老師,經常不能達成一致。作為備課的主要內容,教案還是要有的。無論你批評形式主義或者走過場都好,一方面,寫教案是為教學負責,檢查教案,是學校的日常工作。
  • 要求教師手寫教案,每學期評分,你如何看?一線老師:遮羞布
    一直以來,中小學都要求教師必須手寫教案。確實,從我參加工作到現在,30年了,這個制度,都未曾得到更改,幾十年來,一線老師們,都是手寫教案。當然了,學校也會將此作為考核的重點參照物,每個學期的期末,在進行量化考核時,教案也要佔到6分,當然了,即使老師寫了教案,也未必能全部拿到6分,必須是被評為優秀教案,才能拿滿6分。今天,我們還在辦公室討論一個話題:為何教師中,頸椎病佔了大多數?
  • 校長:不再檢查教案,這樣做就可以;老師:太好了
    教案是教師課堂教學的「預案」,是一節課能夠順利進行的基本保證,能夠寫好教案,體現的是一個教師的基本素養。但是在一些學校,卻存在很多「教案怪象」,這不僅不利於學校教學,還成為一線教師的負擔,最近某學校的校長就做出了這樣的改革:不再檢查教案,要求老師們上交相關材料即可,受到了老師們的大力支持。
  • 要求老師「手寫教案」,工資再高我也不來
    省城的一所名校正在招聘老師,她便報了個名。 名校招聘老師,須有「過五關斬六將」的本領小張報考的這所名校,招聘老師很嚴格,沒二把「刷子」還真過不了關。這樣的學校自然待遇高,很多人趨之若鶩。首先是筆試,考專業知識,小學老師用奧數真題考,初中老師用中考真題考,高中老師用高考真題考。
  • 揚州「寶藏老師」手寫教案9年 圖文並茂堪比「教科書」
    手寫教案 圖文並茂「『老馬』每個步驟都寫得很清楚」「『老馬』寫得比標準答案還準,不用尺就能畫直線,太牛了」……最近,寶應廣洋湖初三年級的同學們,紛紛在朋友圈給數學老師馬亞允點讚,稱她為「寶藏老師」。從業9年,馬亞允始終堅持用最「笨」的辦法——手寫教案,讓學生更清晰地感受到數學之美。手寫教案9年圖文並茂堪比「教科書」製作課件、做PPT……如今已成為年輕教師的必備技能,堅持手寫的老師越來越稀缺。從業9年,馬亞允為何還執著地選擇「手寫」?
  • 學校檢查教師的手寫教案,是形式大於內容,還是真的有作用?
    一年一度的開學季,不僅是學生的噩夢,同樣也是老師的噩夢,學生在開學前要忙著補作業,而老師則要忙著補教案,以應付開學後學校的檢查。作為一名教師,備好課、上好課不僅是我們的工作,更是我們的責任。一般,有經驗的老師只會把教案當成一個抓手,更加具體的東西通常都會在書中標註出來,上課就算帶了教案也不會看幾眼,因為對於他們來說,具體的每一環節都已經刻在了心裡。所以辣辣覺得,對於教學經驗豐厚的老師們,教案準備簡案或者電子教案完全可以替代純手寫教案,學校要求必須手寫教案反而增加了老師們的負擔。
  • 現在備課手段如此發達,為什麼某些領導還喜歡讓老師們手寫教案?
    看網上,很多學校竟然還要求老師們必須手寫教案,並且每周一檢查,公布分數。 可能很多人不理解,作為教育行業的一員,對這樣的場景我太熟悉了。因為曾經我們學校也是如此。那麼為什麼現在的學校領導這麼喜歡讓大家手寫教案呢?實際原因也很簡單。
  • 觀點:電子教案好還是手寫教案好?我匯總了各自優點,給出了建議
    支持手寫教案的觀點:手寫的過了腦子,印象更深,還可以練字,而電子教案可以複製粘貼,不利於教學。老師要達到板書能力,就要通過書寫訓練,這樣也可以讓老師對教案內容認識得更深刻,減少板書過程中的提筆忘字。支持電子教案的觀點:手寫的不一定是認真的,也可能是應付的,電子教案不一定是複製粘貼的,也可以手打,一樣過了腦子。手寫的復用率低,又浪費時間。有些老師都是使用往年的,從不更新,因為抄得不耐煩,所以質量一年不如一年。
  • 觀點:電子教案好還是手寫教案好?我匯總了各自優點,給出了建議
    老師要達到板書能力,就要通過書寫訓練,這樣也可以讓老師對教案內容認識得更深刻,減少板書過程中的提筆忘字。支持電子教案的觀點:手寫的不一定是認真的,也可能是應付的,電子教案不一定是複製粘貼的,也可以手打,一樣過了腦子。手寫的復用率低,又浪費時間。
  • 老師們能說說手寫教案的優點和弊端嗎?
    提起手寫教案老師們一點都不陌生。老教師特別有體會,甚至寫了一輩子的手寫教案。目前95%的學校還在要求老師手寫教案,甚至還定期檢查老師的手寫教案。但是手寫教案也有它的優點和弊端,我今天簡單的來說說,優點是:一、能讓老師們更進一步熟悉教學內容。有的老師比較懶,上課前不能及時備好課,但是,學校要求老師們書寫教案,就能逼迫老師熟悉教學內容,增加老師的熟練程度。
  • 學校三大無用功榜首:手寫教案,是折磨老師,浪費生命!
    學校有三大無用功:教案是折磨老師,聽課是逢場作戲,教研是自欺欺人……而手寫教案毫無意外地排在了老師心目中的榜首。胸有成竹可以不寫,也可以寫個提綱,新教師可以寫的詳細一點,總之根據本班的學生和個人實際情況,一般情況下老師不會耍滑頭的,極個別的可能會耍滑頭,這極個別的人即使讓他寫教案也是耍滑頭。這事一沾上檢查就變味了,即使你再成竹在胸也得按照檢查的規定寫,要不然那些檢查者不就丟掉飯碗了嗎?為了飯碗他們會變著法地檢查你,這就是人性,再好的制度也會被人性左右。
  • 「手寫的教案」是形式主義的奇葩
    「手寫的教案」是形式主義的奇葩曾傳華2020年5月6日,《新華網》發布了一則消息《北京市教委:使用代寫教案老師將受處理》,文章用「據悉」爆料,「本市一些學校為了避免部分教師弄虛作假,無奈之下只能要求全體老師的教案不準列印,必須手寫。」
  • 手寫教案和電子教案:老師,你最想用哪一種?
    備課最主要的成果就是形成書面的教案。教案有兩個作用,一是為給學生上課做準備,另一個作用就是應付上級部門的檢查。昨天,在全國教師交流群中,幾位老師討論起教案的事。現在,有手寫教案和電子教案兩種方式,老師們最喜歡哪一種呢?對於手寫教案,一些老師認為:每年抄同樣 的內容,今年做完,明年抄一遍,年年都是同樣的內容,感覺真是多餘的。
  • 手寫教案,是教師「懶政」,還是領導「高明」?
    手寫教案,是教師「懶政」,還是領導「高明」?如今,很多地方都要求教師手寫教案,不再允許老師使用方便實用的電子版列印教案,讓教師的備課處於一種低效率的工作狀態之中。在日常教學中,特別是在農村學校,很多老師都是從網上下載教案應付上級的檢查的。對於這種下載的教案,老師們往往連看也不看一眼。久而久之,領導們就想出了讓老師們「手寫教案」的高招。這樣教師們再也不能用下載的教案來糊弄他們了。
  • 小學數學老師的手寫教案,堪比印刷體,不服不行
    說起教案,大家一定覺得是很久遠的事情了。大家的印象中,手寫教案古老又落後,有很多學校早就用電子教案代替手寫教案了,統一列印出來需要的時候做好批註就可以了,省時省力還高效,可以說事半功倍。不過,有些學校為了保證教學效果,仍然規定教師要手寫教案,等於強迫讓老師們必須提前備課,做到心中有數。說到手寫教案,你一定會覺得枯燥乏味,勞神費力累得人手臂酸痛。可是,今天給大家分享的這些手寫教案卻像印刷體一樣排版整齊,內容精美,看了不得不讓人嘖嘖稱讚。
  • 手寫教案堪比教科書!揚州女老師9年苦練「絕活」亮了...
    近日,揚州市寶應廣洋湖初三年級的同學們,紛紛在朋友圈為他們的數學老師馬亞允點讚,稱她為「寶藏老師」。這位老師究竟有何與眾不同?今天(5月19日),記者探訪發現,從業9年,馬亞允始終堅持最「笨」的辦法——手寫教案,在白紙上一步一步推導出解題過程,讓學生更清晰地感受到數學知識的連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