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裔學中文:這些年的困境,誤區和出路

2022-01-18 彩虹拆拼漢字

        前兩日,發了篇我家孩子寫的中文回國散記, 大家覺得還不錯。因為他倆的中文是我在家教的, 所以, 乘著大家的關注, 寫寫我這些年,在海外中文教學的 「 困境,誤區和出路 」 上的思考。拋磚引玉, 也想聽聽大家的想法。

困境一:沒有視覺和聽覺上的大環境

    

       相對於國內滿大街的漢字,和平時大量的對話裡帶著的漢語思維,在美國:

1⃣️大街上,除了在中國城,別的地方通常看不到中國字, 美國學校裡聽不到同學說中文。

2⃣️雙職工家的小朋友,有的一歲左右就去託兒所,孩子回家後就直接蹦英文了。如果父母堅持說中文, 會有雞鴨對話的持久戰。

3⃣️有的父母怕孩子英文落後, 在家都講英文, 想著等孩子大了再學中文。 結果失去了先天語言環境優勢,變成學外語了。 

4⃣️有的家裡有2個以上小孩的,孩子們之間講英文是常態,同齡華裔小朋友之間講英文也是常態。缺少在生活中練習中文口語的機會。

5⃣️即使有重視中文的全職媽媽或有爺爺奶奶在這裡的,小朋友上學前,有很好的中文「聽和說」的環境,可以達到聽和說的母語水平,但上學後, 如果不努力去維持, 就會越說越少。

6⃣️海外中文學校,採用的是國內的傳統教學模式,和孩子在美國學校裡接受的美式兒童教學風格相差甚遠,書面學習內容的難度遠超可以投入的時間,孩子們的學習熱情不高,少有佳績。

困境二:漢字結構複雜,難記住

英文:單詞是字母排隊,排列方式只有「一維直線」這一種。
中文:漢字有著類似於「搭積木」式的零件架構,有著「上(中)下」,「左(中)右」,「裡外」的「二維空間」視覺邏輯。

      孩子們習慣了英文26個字母的簡單,和「一維」字母排隊邏輯後, 覺得中文零件太多(200多),還上下左右裡外」亂跑「。沒有提前系統學過偏旁和基本簡單字的,就總是碰到沒見過的零件。太費腦子,就不想面對了。



困境三:反覆使用的機會少  忘的快

       孩子整天看的都是英語書,學中文得專門找時間找材料。而現在現在的海外中文教材,還是中式教學思維,細節又不到位,孩子們學的無趣,忘得快。

       

誤區一:有的父母怕孩子英文落後, 在家都講英文, 想著等孩子大了再學中文。 結果失去了先天語言環境優勢,變成學外語了。

 

       這個在「困境一」裡提過, 最重要的一個誤判。

     華人家庭不說中文,相當於把祖上留下來的一套(文化)豪宅賣了一樣。好像是交換到了三,五年的時間先學英文, 可孩子上學後天天泡英文裡, 這點日常交流很快就趕上來了。另外,英語裡高級高深的那部分, 娃小學畢業時我們就要拜他為師了。

      學齡前五年的家庭交流,選擇中文作為母語, 就降低了學齡階段開始書面學習的難度(文盲比老外強,把字和發音對應上就行了),算是一筆「老錢」。

誤區二:見過不少新手父母討論,每晚撐著眼皮給孩子讀繪本,想著只要多用手指著讀,孩子就能靠著幼兒時期圖像記憶的腦力,把字給認夠了,上學前實現自主閱讀的目標了。

       

      以為多陪孩子"讀"書,孩子就能把字給記住了,這樣的孩子是極個別的記憶神童。

      這樣溫馨的親子閱讀時光,孩子們很喜歡,學的是"漢語"的語感和邏輯,而不是"漢字"。(只有在正兒八經學過「字」後,用手指著讀才是在複習漢字)。

誤區三:娃送到中文學校,我就不用管了。

         

        孩子本來接觸中文的機會就少,中文學校上課就兩小時,有一半時間又用來和小朋友玩。回家如果沒人管,一周後就跟沒學一樣。

        (我家孩子沒去中文學校,我自己深耕,給他們按需定製了三步走的學法,他倆學得沒有負面情緒,有時還告訴我怎麼教是更有效的。)

誤區四:先學拼音,娃就能自己讀書了。

      口語好的孩子, 看著有拼音的書,連蒙帶猜,可以讀個八九不離十,等你把拼音去掉來裸讀,認識的字就沒幾個。因為娃讀的不是漢字, 是一長串拼音。

      拼音來自拉丁語系,和英文有淵源,娃們看看就能念。最好等有一定識字量後再教, 會是查字典的輔助。(國內現在也開始先認字後教拼音了)

      而認字,是另一門功夫, 後面詳談。

誤區五:在 「 聽說讀 」 上,大家上了十八班武藝,都不行。「寫」更難, 就不想了。

                

          英文單詞的排列那麼簡單,跟著發音規律就能拼出單詞,美國小學生都還有抄單詞作業,學校還要組織Spelling Bee考單詞。那複雜多了的中文, 不寫能記住嗎?

       如果不寫,只是認字, 字學多了就混了,用起來就是」蒙和猜「了。蒙錯的概率很大,失敗感很傷孩子的學習熱情,時間長了很不好,誰喜歡去做老出錯的事呢?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孩子學中文畏難,想躲的心理原因。

        

出路:

1⃣️打下母語基礎

      學前階段,除了日常對話,安排給孩子看中文版迪士尼動畫片,這是美式價值觀和中文聽說能力,在娛樂時段裡非常好的結合,優質「電子保姆」。另外,車上聽點中文故事,也叫「磨耳朵」,打下紮實的中文母語感。

2⃣️睡前親子閱讀

   

       這個和看電視聽CD的功能差不多,主要是給孩子親熱的情感。

3⃣️以寫為學,精準識字, 不蒙不猜

      和學英文先學字母一樣,學中文要先學偏旁和常用簡單字,而且是用 「寫」 去學。

   

  「寫」 的目的不是要孩子真的能默寫,而是在各種美式「寫」法(可擦洗字帖,塗色紙)的體驗裡,準確地親近漢字。以後一看見一個字,就毫不猶豫地確信自己沒認錯,而不用心虛地懷疑"好像不對"。這種心理暗示對學習熱情來講,一個是加法,一個是減法。

     基本漢字零件都寫會後,接著寫上兩百多個常用高頻字,一邊建立肌肉記憶,一邊熟悉組合字的結構規律,再遇到生字, 就會習慣性的去拆拼,組合。(國內老師讓娃們抄生字,是正經有用的。)

    有了這五百多字的紮實基礎後,孩子隨便拿篇小文章, 放眼一半以上的字都胸有成竹, 就不害怕了。(就像我們去一個party, 有一半的人是老朋友,頓時就放鬆自在了。)    

      為了實現這一步,我深耕了一年多,發明了可降低漢字識別難度「彩虹教學漢字」,還精選排序了兩本帶筆順的可擦洗字帖,給娃自己寫。 娃寫寫就神奇地發現自己真的會了!

     人類設計工具,是用來解放雙手的。水到渠成地展示一下我這兩本「四兩撥千斤」的學中文神器,老師千言萬語的講解, 都化進色彩和箭頭裡。孩子自己觀察自己寫,還培養了初級的自學能力。

4⃣️孩子讀,你聽

     

       在熟練認識五百多個基礎和高頻的漢字後,用孩子耳熟能詳的雙語繪本,代替正經中文教材,讓孩子讀給你聽。熟悉的故事情節會有很強的帶入感,孩子一下就能進入故事裡。不認識的就是沒學過的生字, 劃下來,再學。

       孩子剛開始學習生涯,儘量多體會認真投入後的準確感,讓準確感帶來成就感的愉悅。「猜和蒙」用來應急。 

       之所以選雙語書, 是因為上學後,孩子的英文水平成長太快,他們漸漸越來越美語思維(這個事實是改變不了的)。把英譯部分當作詞彙和文章的註解來參考,教的人輕鬆,學的人也秒懂。

5⃣️接著看電視

      

          這裡的電視,我推薦的是國產精品大劇,配合字幕,簡直就是有圖有真相的專業朗讀。如果想讓孩子多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古裝劇裡的建築, 服飾, 禮數。。。一個鏡頭,勝過我們絞盡腦汁的描述。現代劇,臺詞很接近我們的生活,還有很多的人情世故,前車之鑑,成語典故。。。



6⃣️1800常用漢字

      這個是分級後的生字目標,按筆畫多字根排列。我做了本「彩虹」版的私房書給我娃。現在每天複習兩頁(20個字),再對前一天學的報聽寫,他們表示不難, 幾分鐘的事。

7⃣️次常用1000漢字

8⃣️路漫漫兮其修遠。。。

    

       

       我剛剛開了免費的「中文每周一課家校群」給外州, 外國的華人朋友。每周分享我在local課堂上識字部分的精要錄像,還有可列印配套塗色練習紙,給家校的父母們一些引領和啟發。

       

有興趣加入的朋友,請掃碼聯繫,也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華裔孩子學中文就怕走彎路!這3個中文啟蒙的坑,90%父母都踩過!
    今天就來給各位家長送一顆定心丸,講講孩子學中文的好辦法!在孩子中文初學階段,很多家長都會「急於求成」,不知不覺跑進這3個誤區:被漢字和課文支配的恐懼,孩子們再熟悉不過了!死記硬背乃語言學習之大忌~(作為新移民家長,回憶下自己的童年,當語文老師說:來我辦公室一趟
  • 海外華人面臨的這些困境
    【摘要】一直以來,美國社會的排華因素和種族因素,造成人們對華裔的刻板印象,使得不少華裔在政治上少有發聲、在職場上遭遇「竹子天花板」。而此次疫情加劇了西方社會的種族歧視,放大了對華人的偏見,使海外華人面臨雙重困境:一方面是人身安全難以保障,另一方面是要面對來勢洶洶的排華浪潮。
  • 玩法多、提升快……網上夏令營激發海外華裔青少年學中文熱情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海外華裔青少年無法來中國參加夏令營。點開收到的任務視頻,混血女孩兒張天宇身著漢服、手執團扇,邊吟詩邊跳舞;華裔姑娘楊熹昀則用古箏譜曲,邊撫琴邊吟唱……「這些孩子年齡最小的只有6歲,每個人都用心譜了一段曲,並用樂器彈唱、歌舞等形式來展現《靜夜思》,沒想到他們能完成得這麼好。」夏麗華說。
  • 疫情之下的海外華裔中文學習現狀—以PPtutor為例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數據,疫情已經造成全球188個國家,15.76億學生無法前往學校上學,當然其中也包括幾千萬的華裔學生。近年來,中國國際地位持續提升,中文的學習需求極速增大。目前,全球已有近2億人在學習中文,毫無疑問,中文是未來機會的語言,作為華裔學生,學習中文更是責無旁貸。
  • 在英國,中文已成需求增長最快的語言!然而在美華裔孩子卻痛恨學中文?為什麼?
    自2007年以來,倫敦大學教育學院一直支持學校教授中文。學生現在可以參加教育部的中文課程,每周學習8個小時的漢語。第一批加入這個課程的學生在第三年,就已經熟練掌握說和寫的技能。難怪就連Facebook大佬扎克伯格為了進入中國市場也苦學中文,曾在清華大學全程發表中文演講,並用中文和觀眾互動。
  • 海外孩子抗拒學中文,PPtutor幫您出主意
    鄧菲斯的爸爸鄧兵說,對於兒子的教育,夫妻倆並沒有刻意用心地引導和培養,孩子想學什麼,完全由他自己作主。   但是也有例外,從小到大,父母只有一件事沒依著鄧菲斯,那就是學中文。儘管漂洋過海,但鄧兵夫婦並沒有忘記對兒子進行中文教育。因此,從一歲開始,孫紅就教兒子識字、數數和畫畫。
  • 海外寶媽驚了!娃學半年就能get中文聽說讀寫?
    其實不僅僅是這些老外,很多在海外的華人小孩學習中文也是頭大。許多孩子學習中文基本上都是「被逼」的。但是華裔父母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熟練掌握兩門語言,因為會多一門語言不僅在將來就業上有優勢,對孩子的成長也會有許多幫助。可是我們的孩子,即使有近水樓臺的優勢,可為什麼還是學不好中文?大家都忽略了一個關鍵點,孩子不是討厭中文,而是討厭「學中文」!
  • 海外寶媽驚了!娃學半年就能學會中文聽說讀寫?
    其實不僅僅是這些老外,很多在海外的華人小孩學習中文也是頭大。許多孩子學習中文基本上都是「被逼」的。但是華裔父母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熟練掌握兩門語言,因為會多一門語言不僅在將來就業上有優勢,對孩子的成長也會有許多幫助。
  • 8000字嘔心瀝血,倫敦華裔媽媽海外學中文 資源經驗全分享
    海外出生、海外長大,英語對於這些華裔娃來說早已變成了母語,而真正讓他們頭疼的「第二外語」自然是中文了。不過,幸虧有像今天本文的作者,一位生長在馬來西亞、來倫敦求學生活的華裔。為了教孩子學習中文,她想盡各種辦法把中文變得好玩、有趣。更可貴的是,已經20多年未用中文寫作的她,此次應合璧兒之約,將兩年多在家教兒子學中文的方法和各類資源整理成8000字的文稿,旨在幫助那些「香蕉娃」們學習中文。
  • 美國華裔ABC自述:迷失在兩個身份之間 用中文找到出路
    所以你必須學中文,以便人家欺負你的時候還有另一半身份可以給你支撐。這樣你才有了一個完整的身份。」這位老師第一天就敢說這麼嚴肅的話,我們都吃驚了。當時我上大二,感覺老師解釋的情況離我很遙遠。跟中文的關係一直是我生活中最複雜的關係。我的父母1983年從北京移民到加州灣區,1993年我在加州出生。
  • 紐西蘭華裔後代與中國文化的一次重逢:學中文很酷
    雖然這家幾代人在海外環境中與最初的祖籍國語言漸漸疏離,最終也自然而然成為了一個純粹英文的家庭,但第四代的可愛女孩,卻重新開始掌握父母和祖父母所不能說的中文,而且登臺表演,獲得演講比賽的一等獎。  2017年,在紐西蘭奧克蘭「漢語橋」中學生中文演講賽場上,初中組出現了一名引人注目的女孩。  有別於多數參賽選手就讀於10年級(屬於紐西蘭初中),她只是一名8年級的學生。
  • 來到荷蘭,孩子的中文卻丟了!90%華人父母的真實寫照!這個方法教華裔小孩學中文最有效!
    全球超70個國家將漢語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截至2017年全球學習漢語的老外已達1.84億人,且平均年增速為14.2%,預計截至2020年底,學習漢語的人數約為2.5億人。難怪就連Facebook大佬扎克伯格為了進入中國市場也苦學中文,曾在清華大學全程發表中文演講,並用中文和觀眾互動。就連這些美國頂級精英們為了把握更好的全球化發展和機遇,使出了吃奶的勁學習中文。
  • 中文教育,海外華人的焦慮與堅持
    「中文應該學到什麼程度?」……這是許多海外華人家長最苦惱的問題。子女的中文教育之所以讓人頭疼,很大程度上源於中文學習環境的缺失。這些出生成長於海外的孩子,學起中文來異常艱難。時間倒退至數年前,彼時許多海外華人子女對中文的排斥不亞於國內孩子對英語學習的苦悶,甚至程度更甚。除了新加坡、馬來西亞等華語氛圍良好的國家,其他國家的華裔從小生長於外語環境中,中文就成了「老大難」。這並不是中文難學的鍋,不僅華裔有此困擾,海外韓裔、日裔同樣也面臨類似尷尬。在語言學習上,擁有本民族血統並不見得比毫無血統關係的外國人更佔優勢。
  • 47名海外華裔青少年來徐「遊學」
    ◎文/圖 本報全媒體記者 孟祥 實習生 佟宇晗  7月29日上午,參加「2019海外華裔菁英青少年大運河文化體驗活動」的47名海外華裔青少年走進徐州漢文化景區,探尋「兩漢文化看徐州」的前世今生,感受到彭城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魅力。  這47名海外華裔青少年來自美國、德國等國家,年齡大多為12至18周歲。
  • 中文日趨受重視 大馬僑領籲海外華裔回國發展
    中新網7月26日電據馬來西亞《東方日報》報導,馬來西亞前董總主席胡萬鐸呼籲在海外深造及畢業的華裔子弟回國發展,這是因為中文日趨受到國際重視,大馬政府不得不改變其過去對待華文教育的政策。  他坦言,在過去,由於沒有獲得政府的照顧,多達50%以上的華裔子弟,在海外深造及畢業後,都選擇不回國而留在國外尋求工作機會。
  • 對外漢語 | 老外和華裔孩子如何學中文 自用無推廣
    我在剛開始教中文的時候,也參考過她分享的內容,對於沒有系統學過漢語本體知識的新老師來說,這些分享很實用。她跟好友喵喵創辦了對外漢語女生部落這個公眾號,分享課堂經驗、本體知識、教材推薦、新手必備、兒童漢語這幾大類內容。同時,也有微信群(常年滿員),群員可以隨時答疑。
  • 海外中文學校陷兩難
    其實這個問題在海外、尤其是美國僑界至少討論10年了,兩派分立多年,各執一詞。在美國中文學校,教繁體字的教師一直稱他們所教的中文為「正體字」,以區分1956年以後的簡化漢字。所謂「正體字」內涵頗為複雜,包含了對中華文化的堅持、對方塊字的正宗傳承等內容。當然也有對簡體字的不屑。
  • 海外中文自主閱讀之路(一):集中識字第一步,學什麼,怎麼學?
    當然也有很多次二和兩不分,多音字念串的時候。這些小錯誤不可怕,反而讓孩子覺得這門語言太有趣了。認字不是目的,享受閱讀的快樂是一個需要體驗的過程。至今為止,我們保持了每周三、周六和周日的學習頻率,也參與了婉霞老師組織的線上音頻讀書活動和視頻讀繪本活動。
  • 來了西班牙,孩子中文全丟了!華人父母的真實寫照!這個方法教華裔小孩學中文最有效!
    難怪就連Facebook大佬扎克伯格為了進入中國市場也苦學中文,曾在清華大學全程發表中文演講,並用中文和觀眾互動。就連這些美國頂級精英們為了把握更好的全球化發展和機遇,使出了吃奶的勁學習中文。中文對於有著天然語言優勢的華裔孩子就更加的不可或缺!疫情期間,孩子都在家上學,有很多的課外時間能支配,很多華裔家長給孩子報名了在線中文課。
  • 華裔幼兒中文教育有了新嘗試
    承擔2-3歲華裔幼兒網上親子營試點工作的加拿大至善中文學校,和承擔4-5歲華裔幼兒網上親子營試點工作的法國辛老師中文課堂,分別舉行了線上閉營儀式。「我這兩周學習了動畫、故事還有兒歌。再見老師、各位家長和小朋友們!」「我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和孩子一起參與親子營,卻是超乎想像地收穫滿滿。期待下次再有機會參加這樣的活動。」這是參加網上親子營試點的營員家長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