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與港澳臺有關的這些事牽動人心

2020-12-19 華夏經緯網

大陸各界心系花蓮地震受災同胞

傾斜倒塌的雲門翠堤大樓(2月7日攝) 新華社記者 嶽月偉 攝

    2月11日,連日來投入花蓮賑災報導的大陸駐臺記者以大陸駐臺記者聯誼會名義,向臺灣花蓮縣社會救助金專戶捐款新臺幣15萬元。 大陸駐臺記者聯誼會 供圖

圖為誦經祈福現場。 林群華 攝

    千年古剎——福州開元寺舉行為臺灣地震災區人民祈福暨除夕夜撞鐘祈福活動。 記者劉可耕 攝

  2月6日23時50分,臺灣花蓮縣附近海域發生芮氏6.5級地震。此次地震共造成17人遇難,其中9人為大陸遊客,另有285人受傷。這是花蓮67年來遭遇的最嚴重地震,傷亡損失慘重。

  大陸各界心系花蓮地震受災同胞,通過多種形式表達慰問、施以援手。大陸網友在社交平臺發帖留言,為受災同胞祈福;從機構企業到普通民眾紛紛踴躍捐款;多地臺辦全力協助遇難遊客親屬赴臺處理善後事宜。 

「31條措施」正式發布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網站截圖

(來源:人民網)

  2月28日,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經商中央組織部等29個部門,發布了《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涵蓋產業、財稅、用地等多個領域,共31條具體措施。其中,涉及加快給予臺資企業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的措施12條;涉及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的措施19條。

  截至12月26日,大陸已有22個省市區60個地方分別制定了落實「31條措施」的具體辦法。

國家政策支持港澳特區科技創新發展

資料圖:粵港澳大灣區

  深圳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2016年10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毛思倩攝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網站截圖

  5月14日,國家科技部、財政部發布《關於鼓勵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參與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組織實施的若干規定(試行)》(下稱《規定》),自發布之日起試行。

  《規定》分為12條,對國家科技計劃直接資助港澳科研活動做出了總體制度安排,意在促進內地與港澳特區發揮各自科技優勢、加強科技合作,支持港澳特區科技創新發展。


 國家政策支持 香港創科再迎發展新機遇

  近日,中國科技部、財政部發布相關規定,國家科研經費可直接資助港澳科研機構。香港創科水平高,特區政府投入不斷加大,加之此次中央政策支持,相信會搭乘東風,迎來創科領域的新發展。

  政策支持 國家資金直通香港

香港科學園。圖片來源:中新網

  科技部、財政部5月14日發布《關於鼓勵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參與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組織實施的若干規定(試行)。根據規定,港澳特區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可通過競爭擇優方式承擔中央財政科技計劃項目,並獲得項目經費資助。

  而在此前,國家科技計劃支持香港科研活動的方式,主要是鼓勵香港在內地設立的科研機構承擔國家科技計劃項目(課題),並沒有直接資助在香港的機構。規定的出臺意味著港澳將有更多機會參與到國家重大科研項目中來,享受到國家的政策和資金支持。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表示,國家科研項目經費的過境使用,將有助於促進香港的技術創新,帶動粵港澳大灣區的人才流動和協同創新,也有利於進一步突破其他政策壁壘,推動香港科學園、香港各高校的先進技術向內地進行轉移和產業化。

  基礎良好 特區政府重視創科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唐本忠的「聚集誘導發光」項目獲得了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香港科研基礎雄厚,擁有高水平的科研人員,其中兩院院士有43名,還有16個國家重點夥伴實驗室、6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此外,香港的科研評價體系與國際接軌,科研成果可直接得到國際認可。

  近年來,香港特區政府亦非常重視創新科技發展,並不斷加大相關投入。2015年11月,特區政府成立創新及科技局,並於2016年和2017年批出專項資金,通過創新及科技基金、稅務優惠、科技券等多種政策,推動科研及創新發展。

  2017年10月,林鄭月娥在上任香港特區行政長官後的首份施政報告中提到,特區政府將秉承多元發展的道路,決心大力發展創新科技、創意產業等新興產業,推出包括大幅提升本地研發總開支至每年約450億港元、啟動20億港元的「創科創投基金」及公開政府數據等新舉措。

  促進合作 香港創科再迎機遇

  雖然在科研水平上有諸多優勢,但香港科研成果產業化方面存在一定短板。科研人員認為,此次中央出臺的新政策打通了與內地科研合作的關卡,讓香港的科研成果在內地得以更順暢地轉化。

  此外,新政策也為香港科研人員更廣泛地參與國家科技建設拓寬渠道。香港科研人員可以直接申請參與國家大型科研項目建設,發揮香港特有優勢,為祖國建成科技強國而出力。

  相信在國家政策和香港特區政府的支持下,藉助香港良好的科研環境和實力,香港創科必將迎來騰飛發展新機遇,更好地融入祖國發展大局之中。(編輯李雪姣 根據新華社、中新社等綜合整理)(來源: 新華網)


取消港澳臺人員在內地(大陸)就業許可

(圖片來源網絡)

(圖片來源網絡)

(圖片來源人民網)

  7月28日,國務院印發《關於取消一批行政許可等事項的決定》,正式取消港澳臺人員在內地(大陸)就業許可。8月23日,人社部頒布《關於廢止<臺灣香港澳門居民在內地就業管理規定>的決定》。

  此前,港澳臺同胞在內地(大陸)就業,必須先辦理就業證,需要個人和入職單位出具多種證明文件,辦理時長約十個工作日。勞動合同有效期屆滿或換工作後需要重新辦證,對於港澳臺同胞和用工企業都存在不便。取消就業許可為有志在內地(大陸)發展的港澳臺同胞提供了便利。

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實現正式通水

  這是8月4日拍攝的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取水地——福建晉江龍湖全景(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8月5日,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實現正式通水。該工程由晉江龍湖取水泵站、陸地輸水管道和跨海輸水管道三部分組成,線路總長約28公裡,設計流量3.4萬立方米/日,工程總投資3.88億元人民幣。

  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順利實施,為金門民生需求、建設發展解燃眉之急、免後顧之憂,更為兩岸關係史冊增添了同胞情誼水乳交融的又一佳話。截至12月19日,福建已向金門供水逾128萬立方米。

《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正式實施

 一圖詳解《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來源:新華社)

  9月1日,臺胞王廉瑩在福建廈門市公安局湖裡分局金山派出所綜合服務大廳辦理港澳臺居民居住證手續。 《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9月1日起正式實施,各地公安機關設立的6000多個受理點開始受理港澳臺居民提交的申請。 新華社記者付敏攝

  9月1日,香港同胞黃廣強在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深圳灣服務中心辦理港澳臺居民居住證手續時錄入指紋。新華社記者毛思倩攝

  9月1日,臺胞孫至緯在廣州市公安局海珠分局綜合辦證中心辦理完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領手續後,向記者展示證件領取憑證。新華社記者陳寂攝

  9月1日,居住在上海青浦區的臺胞、上海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會長李政宏,在上海市公安局青浦分局夏陽派出所辦證點辦理港澳臺居民居住證手續時錄入指紋。新華社記者 任瓏 攝

  9月1日,居住在上海閔行區的臺胞劉亦展一家在閔行區證照辦理中心合影留念。當天他們全家在這裡申請辦理居住證。新華社記者 任瓏 攝

  9月1日,上海市閔行區證照辦理中心的民警為一家香港同胞解答辦理居住證的相關手續。新華社記者 任瓏 攝

資料圖:9月1日,一名臺胞辦理港澳臺居民居住證手續。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 攝

  8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並於9月1日起施行。

  港澳臺居民前往內地(大陸)居住半年以上,符合有合法穩定就業、合法穩定住所、連續就讀條件之一的,根據本人意願,可依該辦法申領居住證。辦理居住證的港澳臺居民可在居住地享受勞動就業、參加社會保險、依法繳存提取和使用住房公積金等3項權利,以及義務教育、基本公共就業服務、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公共文化體育服務、法律援助和其他法律服務等6項基本公共服務,還可享受涉及諸多方面的9項便利。

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投入運營

廣深港高鐵動感號列車Wi-Fi全覆蓋 

    9月23日7時02分,從深圳北站出發G5711次「和諧號」高鐵列車順利抵達香港西九龍站。首批抵達香港西九龍站的乘客有幸獲贈香港旅遊發展局提供的紀念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通車的陶瓷杯。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

    據中國鐵路總公司介紹,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開通初期,將根據客流情況按日常圖、周末圖、高峰圖安排動車組列車開行。圖為9月23日,廣州南站始發、前往香港西九龍站的G6501次高鐵列車停靠在廣州南站站臺上。 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    

    踏入9月23日上午5時,香港高鐵西九龍站正式投入服務,迎接第一批乘客。3位高鐵粉絲一早來到站門,等候歷史的一刻。踏入5時的一刻,3人興奮衝過彩帶,迎接高鐵新時代。 中新社記者 李志華 攝 

9月23日上午5時,香港高鐵西九龍站正式投入服務,迎接第一批乘客。 中新社記者 李志華 攝 

廣深港高鐵全線開通首日 眾多遊客前來「打卡」

  9月10日,一名市民在深圳北站展示9月23日深圳北至香港西九龍站的高鐵車票。

  9月23日,搭乘G5711次高鐵列車前往香港西九龍站的乘客在深圳北站拍照留念。當日6時44分,G5711次高鐵列車從深圳北站開往香港西九龍站,標誌著廣深港高鐵全線開通,香港段正式投入運營。 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9月23日,在香港西九龍站,乘客在列車前留影。新華社記者 呂小煒 攝

  9月23日,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投入運營,香港正式邁入「高鐵新時代」。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是廣深港高速鐵路在香港特區境內的部分,也是香港境內第一條高鐵路線,起始於香港西九龍站,止於香港與深圳邊界,全長26公裡。

  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可直達內地44個站點。截至11月29日,廣深港高鐵香港段總乘客量超過340萬人次,平均每日乘客量超過5萬人次。

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運營

港珠澳大橋「中國結」橋塔(2017年12月27日無人機拍攝) 新華社記者 梁旭 攝

  10月24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運營。港珠澳大橋是世界最長跨海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特別行政區,西接廣東省珠海市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是在「一國兩制」框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設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大橋包括海中橋隧主體工程,香港接線及香港口岸,珠海、澳門接線和珠海澳門口岸,總長約55公裡。

  (編輯:董一秀 根據新華社、人民日報、中新社等綜合整理)(來源: 新華網)

居住證,給港澳臺同胞滿滿獲得感

  2018年9月1日,《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正式實施,圖為臺胞劉亦展一家申請辦理居住證後合影留念。 
  新華社記者 任 瓏攝

  2018年9月23日,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正式開通運營,圖為香港旅客在「動感號」列車前留影。
  本報記者 史家民攝

  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橋全線通車運營,圖為無人機拍攝的港珠澳大橋。 
  新華社記者 梁 旭攝

  坐地鐵、乘高鐵、訂酒店、網購……居住證給港澳臺同胞在內地(大陸)的學習、創業、就業、生活帶來許多實實在在的便利

  居住證對促進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

  居住證讓臺灣同胞更真切地體會到「同等待遇」,更有條件在參與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中大展宏圖

  

  對於港澳臺同胞來說,剛剛過去的2018年,是「充滿獲得感的一年」。

  中國國家博物館內,一場以「偉大的變革」為主題的大型展覽正在進行。展品中,一張裝裱精美的「港澳臺居民居住證首發紀念」證書讓觀展的臺胞鄭博宇興奮不已,「看!這就是北京市頒發給我的首張臺灣居民居住證證書!我見證了改革開放,見證了兩岸發展的歷史!」

  從2018年年初開始,「惠臺31條」、取消臺港澳人員在內地就業許可、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等惠及港澳臺同胞的政策措施不斷出臺,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支持港澳臺同胞共享國家發展機遇的決心和誠意。

  實事好事,各方點讚

  2018年9月1日,因應港澳臺同胞反映在內地(大陸)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正式實施,持證的港澳臺居民可在居住地享受3項權利、6項基本公共服務以及9項便利。

  申領首日恰逢周六,在上海工作的臺胞李政宏卻起了個大早。不到8點,他就來到了青浦區夏陽派出所,為的是「搶個頭香」。半小時後,他如願拿到了001號證件的領取憑證。

  幾個月後,說起那天的情形,李政宏還有點激動,他連呼 「太幸運了」,因為「沒過多久,就有40多人排起了長隊」。

  在北京,蔡智恆、林蔚妍、鄭博宇分別拿到了首張香港、澳門、臺灣居民居住證。

  「越來越多的香港年輕人來內地發展,而居住證也為我們解決很多生活和就業上的不便」。經常香港、北京兩地跑的蔡智恆說,「京港高鐵通了以後,用居住證坐高鐵來回就更方便了!」

  「和回鄉證最大的區別是,居住證安裝了晶片。原來過安檢每次都會被叫住單獨驗證。」林蔚妍研究生畢業後在北京一家律所工作,她說自己國慶期間去外地旅遊就直接刷居住證過安檢、住酒店,「非常方便,再也不用小夥伴們等我了」。

  「我們從最近的實事、好事中獲得了很多便利。」作為北京市首批臺灣青年創業基地的負責人,鄭博宇表示自己接觸很多來大陸實習或者創業的臺灣年輕人,大家對居住證可以辦理金融貸款等銀行業務很是期待。

  「居住證為港人帶來『驚喜』」「港澳臺居住證預計將引發北上熱潮」「居住證助力融入大陸生活圈」……港澳臺媒體也紛紛發表文章介紹居住證這一便利政策,「實惠措施」「同等待遇」「振奮和鼓舞」……這些詞概括了廣大港澳臺同胞的切身感受。

  更有歸屬感,充滿新期待

  「很有緣分!因為9月1日正好是我的生日,我就趕在當天去申請了。」說起當時的情況,現在中國政法大學讀大三的梁晶掩飾不住欣喜,「像我這樣在北京讀書的香港學生越來越多,平時坐地鐵、高鐵,訂酒店,還有網購等等,有了居住證就可以和周圍的內地同學一樣了,不會被區別對待,也更有融入感。」

  實施港澳居民居住證制度,是為港澳居民在內地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便利,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舉措。

  「那段時間微信群都被這個消息刷屏了。」2003年就從澳門來北京讀大學的鄭鏗鳴現在一家外資銀行工作,他笑言自己算是「老北漂」了,對這一政策更是期待已久。鄭鏗鳴感慨,「除了實在的便利,居住證也代表著一種身份認同,像我這樣已經在內地成家立業的澳門人可以更安心地在內地發展。」

  「兩岸一家親」則是臺灣同胞感嘆最多的一句話。「兩岸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而我本人就是最好的例證。」邱鶴年說,他是2009年從臺灣來到上海發展的,太太是湖南人,兒子也4歲了,已經融入了大陸的生活。「但是逢年過節看到大陸親友用身份證的時候,總感覺便利性上是有差別的。」邱鶴年表示,「居住證使我們在大陸生活更加便利、更有保障,也讓我有了實實在在的歸屬感,更真切地體會到『同等待遇』。」

  在表達獲得感的同時,港澳臺同胞也殷切地提出了一些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有些手機軟體沒有居住證的選項」「住酒店在部分小城市還是不行」「有些景點還不能用居住證在線購票」……

  「當然,這是需要時間來一步步落實的。」大家也紛紛表示對居住證配套措施的進一步完善充滿信心。

  共享機遇,共同發展

  滾滾珠江,東南入海,粵港澳大灣區從藍圖變為現實;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開通,香港邁入高鐵時代;一橋飛架三地,港珠澳大橋順利開通……與居住證政策一樣,一個接一個的利好消息讓港澳同胞倍感振奮。這一系列措施,為港澳拓展了發展空間,為港澳居民到內地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居住證給我們帶來極大便利。」經常往返珠海、澳門的洪小姐一家四口也是9月1日就去領了居住證,她工作在粵港澳大灣區最前沿,對此深有感觸,「居住證使得來往粵港澳之間更加方便快捷,這對促進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

  從「31條惠及臺胞措施」到各部門、各地區更多細則的出臺,從取消臺港澳人員在內地就業許可到推出居民居住證,臺灣同胞對近年來的利好政策也十分「有感」。「臺商感受到了大陸為我們辦實事、辦好事的誠意,也體會到了真正的便利。」李政宏目前擔任上海臺商協會會長,他細數了一系列的政策說道:「相信兩岸關係會越來越好,我們也可以享受更多『同等待遇』,更好地共享發展紅利!」

  「逐步為臺企臺胞提供與大陸企業、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是我們的莊嚴承諾。」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張文生分析說,「兩岸同根同源,沒有語言和文化障礙,隨著同等待遇逐一落實,臺灣同胞更有條件在參與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中大展宏圖、大有作為。」

  從國家博物館出來,鄭博宇在朋友圈分享了自己與「港澳臺居民居住證首發紀念」證書的合影,並配上了這樣一段話:「我們雖然沒能來得及參與改革開放的過去,但慶幸我們可以生在現在,更可以走向未來。」

  《 人民日報 》( 2019年01月06日 06 版)

本報記者  程  龍(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帶著夢想和期待前行

  辭舊迎新,歲月流轉,港澳臺三地一年一度的煙花秀在跨年夜如約而至。香港,「星空萬花筒」在維港上空幻化為瑰麗的花海,為新的一年送上祝福;澳門,璀璨煙花在海面盛放,人們聚集在廣場上倒計時,在歡呼聲中踏入新的一年;臺灣,臺北等地舉行了煙火和燈光表演。

  回首過去的一年,從年初開始,惠及港澳臺同胞的政策措施不斷出臺,重點工程相繼竣工,受益的港澳臺同胞獲得感滿滿,發自內心的笑容比煙花更燦爛。

  2018年2月,「31條惠臺措施」出臺,「上海55條」「福建66條」「廈門60條」等隨之而來,這些細化政策針對性強、覆蓋面廣,具有地區特色,為臺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創造了更加便利優越的環境和條件。

  2018年8月3日,國務院宣布關於取消一批行政許可等事項的決定,其中包括取消臺港澳人員在內地就業許可。告別審批,少了麻煩,讓港澳臺同胞特別「有感」。

  2018年8月5日,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實現正式通水,為金門民生需求、建設發展解燃眉之急、免後顧之憂,兩岸同胞守望相助、水乳交融再添佳話。

  2018年9月1日,《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正式實施,各地符合條件的港澳臺同胞紛紛申領,希望早日拿到居住證享受「同等待遇」,媒體鏡頭記錄下了這歷史性一刻港澳臺同胞的欣喜。

  2018年9月23日,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投入運營,香港正式邁入「高鐵新時代」,接入國家高鐵網絡,粵港澳大灣區交通網絡更加完善。

  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運營,一橋飛架伶仃洋,香港、澳門特區開啟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新篇章。

  一樁樁、一件件含金量十足的利好政策,實實在在地回應著同胞訴求期盼,「把同等待遇逐一落到實處」,讓港澳臺同胞的逐夢追夢之路更有保障也更有勁頭。

  展望未來,為港澳青年發展「多搭臺、多搭梯」的實例將越來越多。「一國兩制」是最大優勢,國家改革開放是最大舞臺,抓住機遇、乘勢而上,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港澳同胞的未來精彩可期。       

  展望未來,我們「將繼續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為臺灣同胞、臺灣企業提供同等待遇,讓大家有更多獲得感。」「兩岸要應通盡通,提升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臺灣同胞到大陸發展的機遇將更多、空間會更大。

  新時代,新徵程,新機遇。在2019年燦爛的陽光中,讓我們帶著夢想和期待前行。


  《 人民日報 》( 2019年01月06日 06 版)

王  堯(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嶽陽縣新開鎮:防溺水牽動眾人心
    嶽陽縣新開鎮黨委政府雷厲風行,組織公安、安監、教育系統行政、各村安全專幹,召開會議,火速部署學生假期安全防溺水教育,措施得力,抓細抓實抓嚴,安全防溺水牽動眾人心。前段有關學生溺水身亡事件,給社會及事故家庭帶來了難以彌補的慘痛。
  • 「繆可馨之死」牽動人心 調查還需更進一步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馬上評|「繆可馨之死」牽動人心,調查還需更進一步據媒體報導,6月4日,江蘇常州金壇河濱小學五年級女生繆可馨墜樓身亡。儘管當地官方6月12日通報稱,未發現當天課堂中存在辱罵、毆打學生情況,「排除他殺」,但家屬發文質疑稱,可能繆可馨作文不合老師觀點而被批評。連日來,繆可馨之死牽動了很多人的心。
  • BBC盤點2020年牽動人心的十大國際新聞
    中新網12月31日電 在2020年這極不平凡的一年裡,世界上發生了許許多多牽動人心的新聞。當地時間30日,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發布文章盤點2020年牽動人心的十大國際新聞,包括新冠疫情、澳大利亞山火、全球氣候變暖等。文章摘編如下:  往年,重大國際新聞影響的可能是某個區域的某些人,然而2020年,卻有不少全球性的重大事件,關係到幾乎每一個人。
  • 醫用耗材國採牽動人心|藥品|醫療器械|周寧|醫保_網易訂閱
    原標題:醫用耗材國採牽動人心  □首席記者 葉龍傑  近日,天津市醫保局官網發布消息稱,國家醫保局會同有關部門在天津市召開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集中採購和使用工作啟動會,會議確定冠脈支架為首批帶量採購品種,拉開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集中採購和使用工作的大幕。此次「牽動人心」之舉,將帶來哪些影響和啟示?
  • 石家莊墜樓女嬰安危牽動眾人心
    連日來女嬰的安危牽動著眾人的心,當地婦聯、民政、未成年保護中心、街道、居委會等多部門介入。12月8日,石家莊市橋西區友誼街道辦事處通過政府網站對外發布稱:「11月30日中午,石家莊市橋西區某小區女嬰墜落事件發生後,當日下午即由所轄友誼街道辦事處牽頭成立專班,每日到其家中看望,督促治療,並全力以赴開展救治。
  • 2018年華僑港澳臺聯考流程一覽表
    2018年華僑港澳臺聯考流程一覽表2018年華僑港澳臺聯考流程一覽表,今年與往年不同,l聯考結束後,還涉及到填報志願的問題,請同學們合理安排出行,6月中旬至7月上旬儘量留在國內。時間/事件2018/2/9出臺招生簡章2018/3/1----2018/3/15網上預報名
  • 最家常的一碗蛋炒飯,卻是最牽動人心的,最幸福的味道
    導語:最家常的一碗蛋炒飯,卻是最牽動人心的,最幸福的味道。蛋炒飯,是很多烹飪初學者入門級的菜譜,這是一道非常簡單,同時又很考驗人的菜餚。>蛋炒飯便捷,昨天剩下旳飯倒入鍋中,加入香油,打兩個雞蛋,翻炒十幾下,盛出來就是一道佳餚;蛋炒飯營養豐富,每天吃兩個雞蛋,身體越來越強健,補充了足夠的熱量,冬天也能夠生龍活虎:蛋炒飯實惠,一碗米飯一個雞蛋一把小青菜,都是坊間隨處可見的最便宜的食材,一小碗既是飯又是菜,解決了一家人的溫飽難題;蛋炒飯美味,普通的食譜,想要做到極致卻極其考驗技能,飯和蛋的比例,加入調料的多少,這些問題都是烹飪者所要注意的
  • 《少年的你》整個故事以校園欺凌為主題,情節是否牽動人心
    《少年的你》整個故事以校園欺凌為主題,情節是否牽動人心這是一部青春片,但是全程都不「稚嫩」。同時也是這部影片最強的地方,那就是「真實」。看過無數部青春類的電影,卻一次又一次出戲。電影本身確實優秀,這是不容置疑的事實。
  • 清華大學2018年免試招收港澳臺學生簡章
    」(即材料審核加複試)的方式招收港澳臺地區研究生。2.申請材料清單(不論申請成功與否,申請材料恕不退還)l 「面向港澳臺招生信息網」生成的「2018年面向港澳臺地區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報名信息」表。l  本人居住地身份證複印件(香港、澳門申請者須提供香港、澳門永久性居民身份證複印件和「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複印件,臺灣申請者須提供「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複印件)。
  • 清華大學2018年四種途徑招收華僑港澳臺學生概況
    8月22日,清華大學新生報到,2018年清華大學共計錄取來自全世界的3800餘名新生。
  • 首發2018年華僑港澳臺聯考真題化學試卷分析
    首發2018年華僑港澳臺聯考真題化學試卷分析拿到2018年華僑港澳臺聯考化學真題試卷後,北京學橋港澳臺聯考培訓中心對化學試卷進行了詳細的分析,結合自身平時教學中的體會,就今年化學試卷的變化,和大家一起探討華僑港澳臺聯考複習備考中的一些細節
  • 首發2018年華僑港澳臺聯考數學真題答案
    201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普通高等學校聯合招收華僑、港澳地區、臺灣省學生入學考試數學試題分析及答案通過對2018年華僑港澳臺聯考數學真題的分析,正如北京學橋港澳臺聯考培訓中心考前預測的一樣,整體難度不大,但會有一問難題,增加區分度,防止出現大面積滿分;北京學橋港澳臺聯考培訓中心考前預測的一樣,四道大題必有數列、圓錐兩題,然後三角、概率、函數性質(或導數)三選二,根據往年的分布情況,2018年會出三角、函數性質(或導數)、數列、圓錐四題,只是次序略有變化,並且今年數學選擇題很可能還會變成3個A、3個B、3個C、3個D,果真如此。
  • 「逆行天使」寧俐雯病情牽動眾人心 廣大讀者紛紛祝福愛心人士慷慨...
    「逆行天使」寧俐雯病情牽動眾人心廣大讀者紛紛祝福愛心人士慷慨解囊每日甘肅網12月8日訊(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曹勇)「疫情期間你是勇者寧俐雯患病的消息,牽動了廣大讀者的心,大家紛紛在網絡留言,希望她能夠戰勝病魔,早日康復。80歲老人親自到報社獻愛心 祝願「逆行天使」早日康復「你好,請問這裡是蘭州晨報嗎?」12月7日下午,蘭州晨報辦公室走進一位步履蹣跚的老人。「奶奶您好,您有什麼事嗎?」
  • 最近大家被雲南文山遭遇強降雨這一則新聞牽動著心,遇到這樣的事
    最近大家被雲南文山遭遇強降雨這一則新聞牽動著心,遇到這樣的事 2018-06-26 19:35 來源: 東方網 溫馨提示:本文共952字,8張圖,閱讀約需2分鐘。
  • 考情速遞:2018年重點大學華僑港澳臺聯招錄取分數線及人數
    2018年港澳臺聯考錄取分數線暴漲,其中重點大學錄取分數線逼近國內高考,如果以北京高考為例的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中國一流名校的競爭熱度已經遠超過北京高考,招收人數銳減,另外港澳學生無法通過港澳臺聯招報考清華大學,2018年港澳臺聯招參加考試人數在
  • 教育部來北大調研涉港澳臺學生教師工作
    2018年3月14日上午,教育部港澳臺事務辦公室主任劉錦,副主任王志偉、田露露,國臺辦交流局處長蒼軍,國港辦交流司處長趙菁,香港中聯辦餘彬調研員,澳門中聯辦副處長岑嘉儀等一行,來北大調研涉港澳臺學生教師工作。校黨委副書記葉靜漪、學生工作部部長張慶東、港澳臺辦公室主任夏紅衛等接待劉錦一行。
  • 廈門大學2018年港澳臺僑藝術類校考合格分數線
    廈門大學2018年港澳臺僑藝術類校考合格分數線 2018-04-07 00:33 來源:廈門大學 作者:
  • 第五人格:禮包珍寶評選牽動人心,賽季衝刺克利切角色日來助陣?
    總而言之,這麼多的好消息牽動人心。不知道你們買不買祭司禮包?想給誰投票呢?第五人格:破天荒地補償500線索!官方也會搞混範無咎和謝必安?第五人格:5月4日迎來2020年發布會,新角色新地圖新聯動將爆料?第五人格:不加點血跡就不恐怖?三款女裝有反差,她的左手咋了?第五人格:1頭像+100碎片+150線索,入場籤到可領取10張投票券?
  • 馬上評|「繆可馨之死」牽動人心,調查還需更進一步
    連日來,繆可馨之死牽動了很多人的心。這個五年級小女生獎狀、作文等也被翻出,並成為輿論質疑、發聲的依據。很難想像,一個會在作文本封面上畫小人兒,和"作業"手牽手的小學生;一個在作文中剖析入微、觀察細緻的小女生,會無端從教室跑出後翻越欄杆墜樓。一個冷冰冰的「排除他殺」,就能為她短暫的人生劃上一個令人信服的句號嗎?
  • 臺灣花蓮6.5級地震,牽動人心的問題答案都在這裡
    ……種種情況牽動人心。  【地震傷亡情況如何?】  據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網站消息,6日23時50分,臺灣花蓮縣附近海域發生6.5級地震,震源深度11公裡。地震發生後,大陸有關方面高度關切,國臺辦、海協會緊急啟動涉臺突發事件應急機制,了解災情和救災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