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評|「繆可馨之死」牽動人心,調查還需更進一步

2020-06-14 澎湃新聞

據媒體報導,6月4日,江蘇常州金壇河濱小學五年級女生繆可馨墜樓身亡。儘管當地官方6月12日通報稱,未發現當天課堂中存在辱罵、毆打學生情況,「排除他殺」,但家屬發文質疑稱,可能繆可馨作文不合老師觀點而被批評。

連日來,繆可馨之死牽動了很多人的心。這個五年級小女生獎狀、作文等也被翻出,並成為輿論質疑、發聲的依據。

很難想像,一個會在作文本封面上畫小人兒,和"作業"手牽手的小學生;一個在作文中剖析入微、觀察細緻的小女生,會無端從教室跑出後翻越欄杆墜樓。一個冷冰冰的「排除他殺」,就能為她短暫的人生劃上一個令人信服的句號嗎?

目前,輿論多聚焦於繆可馨被大紅叉粗暴「批改」的作文。不錯,在孩子的世界裡,老師的一句評語或許就是一座山。一個通紅的叉叉,不啻為一陣狂風驟雨。不過,僅僅這些,仍很難解釋繆可馨何以走向絕路。

在事發當日下午3點14分之前,在金壇區河濱小學這間教室裡,究竟還發生了什麼,仍有必要展開全面深入詳細的調查,以回應公眾質疑,給悲傷的家長一個負責任的交代。

深入調查繆可馨之死,絕不能僅僅是為了得出一個「排除他殺」的結論,而是要查清楚究竟「因何而死」。這就需要調整調查路徑、擴大調查視野,比如是不是可以適當放寬調查的時間線,調查一下最近一段時間女生有無異常表現;又如,要多從「為什麼」,而不是「與老師(學校)有無關」查起等。這中間,一定要直面問題,避免給出甩鍋式的結論。

無論如何,此事整個過程確實透著諸多詭異,比如15點14分墜樓,老師卻在15點42分才通知家長;父母趕到學校,卻沒能見到孩子一面;回到家想看看孩子的iPad上有沒有線索,發現已經被踢出群聊;其後又有家長在群裡為老師點讚……這些細節,都應該有一個清晰的說法。

一個小學生死了,真相不能成謎。此事目前已經成為一起公共事件,引起了全社會的高度關注,有關方面理應更加積極一些、主動一些,徹查這一事件,以公開透明的調查和信息披露回應社會關切。

相關焦點

  • 「繆可馨之死」牽動人心 調查還需更進一步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馬上評|「繆可馨之死」牽動人心,調查還需更進一步據媒體報導,6月4日,江蘇常州金壇河濱小學五年級女生繆可馨墜樓身亡。儘管當地官方6月12日通報稱,未發現當天課堂中存在辱罵、毆打學生情況,「排除他殺」,但家屬發文質疑稱,可能繆可馨作文不合老師觀點而被批評。連日來,繆可馨之死牽動了很多人的心。
  • 繆可馨之死:難道她「抄襲」比「優秀教師」體罰還重要?
    更進一步追問:為什麼調查組通報裡能提及與核心事實無關的繆可馨「作文抄襲網絡」,卻對袁某體罰學生等違規問題寥寥幾句話帶過?當地調查組「因考慮袁某心理狀況暫未啟動對其的當面調查」,確定不是對其過於庇護?「優秀教師」應該是這樣的嗎?
  • 繆可馨之死:難道她「抄襲」比「優秀教師」體罰還重要?
    更進一步追問:為什麼調查組通報裡能提及與核心事實無關的繆可馨「作文抄襲網絡」,卻對袁某體罰學生等違規問題寥寥幾句話帶過?當地調查組「因考慮袁某心理狀況暫未啟動對其的當面調查」,確定不是對其過於庇護?「優秀教師」應該是這樣的嗎?這次事件,直接將袁某推上了風口浪尖。
  • 常州學生繆可馨之死:難道她「抄襲」比「優秀教師」體罰還重要?
    更進一步追問:為什麼調查組通報裡能提及與核心事實無關的繆可馨「作文抄襲網絡」,卻對袁某體罰學生等違規問題寥寥幾句話帶過?當調查組「因考慮袁某心理狀況暫未啟動對其的當面調查」,確定不是對其過於庇護?▲校長回應常州小學生墜亡:老師業務能力強學生成績優秀 未聽說二人不和。
  • 十歲女生繆可馨之死,傳遞「正能量」的又一惡果
    到底什麼原因使得一個十歲小女孩,如此「視死如歸」,相信有關方面經過調查,終會水落石出。我要說的是,在小女孩繆可馨跳樓身亡後,她所在班級的家長微信群,竟然有人馬上發起投票說:「袁老師沒有錯,你們點個讚」,為袁老師洗地。很快,微信群幾十個家長點讚的表情包,排成了長龍,蔚為壯觀,令人三觀盡毀。
  • 繆可馨之死,需要心理專家進入調查,不可以成為無證致死的案例
    繆可馨之死最近關注繆可馨之死一案,看了網上很多人的評論,一些評論令人膽寒,尤其是一些老師的無良之聲,更是抹殺了教師職業的光輝形象。繆可馨之死疑點多多,但是很多人卻沒有把關注點放在尋求真相之上,甚至更有人慾遮掩真相。有時間真的需要把網上這些不知黑白的老師的言語拿出來曬曬!如果老師都沒有了良知,那麼還能有誰有良知?良知,不是簡單的對錯。繆可馨之死很顯然存在問題,但是這些人怎麼可以就簡單的認為是學生的問題呢?任何小學生的自殺,本質上都是謀殺!
  • 人民網評:期待繆可馨事件拿出一份完整調查
    一個叫繆可馨的小女孩縱身一躍,永遠地走了。半個月的時間過去了,對事件的討論、調查的籲求,伴著網上的各種聯想揣測,沒有停歇。最新消息是,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教育局6月18日發布通報,正式對墜樓女生繆某某的班主任、金壇河濱小學教師袁某某展開調查。如花年紀,生命猝逝,眾人扼腕悲慟。繆可馨的離開,留下太多的遺憾和疑問。
  • 人民網評:期待繆可馨事件拿出一份完整調查
    一個叫繆可馨的小女孩縱身一躍,永遠地走了。半個月的時間過去了,對事件的討論、調查的籲求,伴著網上的各種聯想揣測,沒有停歇。最新消息是,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教育局6月18日發布通報,正式對墜樓女生繆某某的班主任、金壇河濱小學教師袁某某展開調查。
  • 繆可馨之死:傳遞正能量的精神專制何時休止?
    首先向已經離開的繆可馨表示最沉痛的悼念,一個如此年幼的孩子離開人間,讓人痛惜。發文討論此事,只為避免此類悲劇再次發生。6月4日下午三時十五分,江蘇常州金壇河濱小學五年級女生繆可馨墜樓身亡。6月12日,該事件聯合調查組發布公告,稱共走訪班級學生45名、學校老師3名,未發現當天課堂中存在辱罵、毆打學生情況。
  • 繆可馨之死:校方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最近幾天,袁老師以前的學生出來說話了:一位十五年前畢業的學生馮泓瑋,在網上實名指證,袁老師,對他就有打罵、茶葉水潑臉,還把家長約到校外索要好處。一位十一年前的學生說,袁老師喜歡用書本、練習冊、三角板等物抽打學生的臉,會在全班學生面前連打一個同學十幾個耳光,還會撕學生的書或作業本,把書或作業本扔在地上讓學生去撿。這些行為,有明顯的羞辱人的用意。
  • 繆可馨之問|當孩子碰上袁燈美這樣的老師,家長得怎麼辦?
    昨天,江蘇常州金壇區教育局官網發布一份通報,對之前輿論關注的小學生繆可馨跳樓自殺一事,作了估計是「最終的結論」。全文如下:《關於對河濱小學教師袁某某調查處理的通報》:針對家長和網友的反映,經查,河濱小學教師袁某某存在違規違紀行為。
  • 繆可馨事件誰之過?家長、老師還是學校?
    繆可馨,一個鮮活的生命沒了。對於她的父母一定傷心欲絕、以淚洗面。對於老師一定後悔不已、惶恐不安。對於社會不會有絲毫影響,很少有人思考為什麼會這樣?大家就是簡單地非黑即白地談論著,也許幾個月後就無人問津了。
  • 常州某小學涉事老師在學生「繆可馨之死」中應該承擔刑事責任?
    那麼根據媒體的報導,袁老師在「繆可馨之死」事件中是否涉嫌構成侮辱罪的犯罪要件呢?首先侮辱罪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人格尊嚴和名譽權,本罪的犯罪對象,只能是自然人,而非單位。其次,在客觀方面,本罪表現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
  • 繆可馨之死:我們該反思什麼?
    人世間的美好,她還沒有好好好地去感受一下呢。對於繆可馨去世的原因,家長與學校的老師各執一詞。家長認為是孩子之前沒報老師課外的作文培訓班,引起了老師的針對行為。老師對孩子有過侮辱、扇耳光的行為,這次的作文課堂上,又專門對孩子的作文進行了一節課的批評,導致孩子承受不了這樣的壓力才跳樓的。學校的老師認為自己並沒有針對繆可馨的行為,她的跳樓行為完全是意料之外的事情。
  • 繆可馨之痛:作文怎麼寫才算有正能量?
    雖然繆可馨之死,是長期壓抑的積累,但「正能量」三個字,確實在懸崖邊補了她一腳。由此推論,正能量不是一個概念,而是話語權的風向標,怎麼用,要看擁有話語權的人需不需要。舉個例子,在周星馳經典《大話西遊》中,牛魔王強娶紫霞仙子時,唐僧綁在刑架上還對旁邊牛頭小妖喋喋不休,說:「人和妖精都是媽生的,只不過人是人他媽的,妖是妖他媽的」,小妖受不了唐僧墨跡自殺了,如果他臉皮厚點,現在不也成妖叔了?
  • 繆可馨之死,竟然由一篇作文引起,還有多少語文老師不懂作文教學
    二、繆可馨之死,是被以「完美」著稱的語文老師給剝奪了生的渴望。(1)我之所以說繆可馨的語文老師愛追求「完美」,是因為她連最起碼的批改作文標準都不清楚。三、繆可馨之死,除了與語文老師有直接關係外,還與父母的家庭教育不到位有關係。1、關於繆可馨之死的責任歸屬問題,語文老師為主要責任。繆可馨之死通過分析,我發現主要責任歸屬應該在她的語文老師身上。因為我是站在兒童心理學和法學的兩個視角去審視問題。
  • 繆可馨的死讓我們看到了什麼「正能量」
    繆可馨的死是讓人痛心的,這種痛心不僅因為她還是一個十歲的孩子,也不僅她用這種決絕的方式,重要的是,她的死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恥辱。因為,她是被我們一直津津樂道的「正能量」逼死的。不幸的是,這種所謂的「正能量」不僅逼死了她,還在繼續為醜陋或罪行掩蓋和推責。
  • 俠客島:繆可馨之痛
    6月18日,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教育局發布通報,正式對墜樓女生繆某某的班主任、金壇河濱小學教師袁某某展開調查。這一天距繆可馨離世已經兩周。半個月的時間,如果不是繆可馨的媽媽在微博上不斷流淚訴說和網友的廣泛關注,這件事恐怕很難進入公眾視野。
  • 繆可馨之死:正負能量不在於作文
    常州10歲小女孩繆可馨的自殺,引發了特別的持續關注。一個小女孩的離世,非常令人難過。此外,這件事能夠引發這樣的輿情,是因為其中涉及到了幾個關鍵的情緒點。其一,由作文批改爭議引發的關乎正能量的爭議,本質是教育理念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