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可馨之問|當孩子碰上袁燈美這樣的老師,家長得怎麼辦?

2020-08-22 常好常樂

01

從標題上,毫無疑問,這充滿衝突和對抗,或者偏見。

很遺憾,也很殘酷,我確認並堅信,事實並非如此。

我想先談談我自己。

我當過兩年教師,20年前,在老家一所完全中學。

有一件事,至今想起來,我內心仍有愧疚。

那時我本科剛畢業,那所中學是新辦的公立學校。我教的是初二的四個班的政治課,以及高一兩個班的政治課。

因為是新學校,學生的成績一般,我曾把他們形容為「中國教育的棄兒」——他們中的絕大多數,被認為是升學無望,或者確切地說,在讀書這條路上希望不大的學生。

這些學生自然比較調皮搗蛋。

當時在初二的一個班上課時,有一位學生不停地找同桌及前後排的同學聊天,提醒了幾次依然無效。我心裡開始有點不耐煩,就停了下來,把他叫到教室後面的門口。

我跟他說,你自己不想聽課,我不幹涉你;但是你找同學說話,會影響別人,要不這樣,如果你實在不想聽我的課,那麼,請你出去。

學生似乎不服:「我交了錢了上課的,憑什麼不讓我上課?」

很好的權利意識?我尋思這大概就是「報應」,我上課總教他們,要有權利意識。

「你如果趕我走,我就找校長去!」

我大概被這句話激怒了,「你是交錢來上課,但是不是交了錢就可以來課堂裡找同學說話的。我現在就不讓你來上我的課,你要是覺得老師做錯了,那你就找校長投訴去!」

學生似乎是有點害怕了,也似乎是反抗,嘴裡嘟囔,「我不找校長了,我要回去」。

我不讓他進教室,他硬要往裡走。我隨手一推,一邊說:「去啊,你不是說要找校長嗎?」

沒想到,那位學生被我推了兩三米遠,然後踉蹌倒在地上。他哇地一聲哭叫起來:「老師打人了!」

初二的學生,儘管他顯得瘦小的,但其實個頭不會比我小多少了。我當時真的有點嚇到了,心裡想的是,他怎麼這麼不經推?

我馬上把他拉起來叫到教室旁邊的辦公室,打電話讓班主任老師過來。

後來在班主任老師的協調下,這事就這麼過去了。

從那以後,這位學生在課堂上不再交頭接耳,但我也知道,他根本就沒在聽我講課。

他也再沒喊過我老師。

我也沒有找過他,與他談一談。

那所學校叫潮南峽暉中學,我忘記學生的名字了,事情發生在2001年。

也許,如果有機會,比如他們開同學會時把我這老師邀請過去,我會當面、真誠地向他道歉!

也許,網絡能夠讓這位學生,收到當年那位把他推倒在地的老師遲到的道歉!

後來,我總在想,當人受情緒支配時,是有多可怕,特別是面對沒有還手能力和足夠抗壓能力的孩子的時候。

因為沒當老師了,當了父親之後,我一直告誡自己,在面對孩子的時候,即使當時有多不耐煩多憤怒,也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緒。

必須保證,自己進行的是教育行為,而不是發洩情緒!

02

那麼,為什麼還要談袁燈美?

昨天,江蘇常州金壇區教育局官網發布一份通報,對之前輿論關注的小學生繆可馨跳樓自殺一事,作了估計是「最終的結論」。

全文如下:

《關於對河濱小學教師袁某某調查處理的通報》:

針對家長和網友的反映,經查,河濱小學教師袁某某存在違規違紀行為。根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十一條第二款、第三款,第二十三條、第一百一十一條、第一百三十三條之規定,給予袁某某黨內嚴重警告處分,收受的款物予以收繳。根據《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暫行規定》第十八條和第二十條、教育部《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修訂)》、《江蘇省<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實施細則(試行)》、江蘇省教育廳《關於開展拒絕有償補課公開承諾活動的通知》等相關規定,給予袁某某降低崗位等級處分。

教育部門將深刻吸取教訓,嚴格落實對教師的教育管理責任,將師德師風建設貫穿於教育全過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金壇區教育局

2020年7月8日

從官方的這份通報中,可以確認,家長及網友指控的,教師袁燈美辦課外輔導班、收紅包等的事實是存在的,但是是否有體罰學生,從通報中是無法確認的;至於袁燈美到底收了多少家長的紅包、金額多少,這些事實,依然是語焉不詳。

而對於袁燈美在繆可馨自殺事件上需要承擔的責任,依然是之前的結論:沒責任!

6月20日,人民日報社旗下人民網發表「人民網評」《期待繆可馨事件拿出一份完整調查》。看來,人民網也不是足以扭轉風向的力量。

怪有論者哀嘆,繆可馨縱身一躍,給了班主任袁燈美一個黨內警告!

這並非故意渲染,事實恰恰是如此,如果不是因為繆可馨事件,在常州教育官方的眼中,袁燈美一直是一名「優秀」、「骨幹」教師。

人們難以掩飾內心的沮喪。

我不想過多評論這個事情本身,因為我再也不想成為一名時事評論員,我只是一個普通的父親。我只想討論,假如我的孩子,碰上袁燈美這樣的老師,作為家長該怎麼辦?

在本人之前文章《繆可馨之問|你真的在乎孩子的感受嗎?》中我已經提醒,父母應該要成為孩子永遠的最值得信任的依靠,這樣即便他們遭受委屈或者羞辱,不至於內心那麼容易崩潰而做出極端的行為。

當然,這還遠遠不夠。

03

實際上,如果單純討論袁燈美被指控「體罰」「羞辱」學生的那些行為,你會發現,其實類似的行為,在校園裡並不鮮見。

常州調查組沒有明確認定,袁燈美是否體罰過學生,更沒有承認,在繆可馨自殺之前有「毆打」、「辱罵」繆可馨。但有一點可以確定,在繆可馨寫了作文之後,她是有對繆可馨進行「批評」的。

語言作為一種隱性暴力,它的殺傷力有時候更可怕。

不過,這往往是一些教師的殺手鐧,家長們其實也深知這一點,所以,有時候,家長不得不像繆可馨家長一樣,給教師送錢交「保護費」。

按照國家的相關法律和規定,「語言暴力」是被認定為「變相體罰」而被禁止的。但是,作為一名曾經的教師,我曾多次問過我的同行,能不能找出教育領域內既不是「體罰」同時又不是「變相體罰」的行為?至少20年過去了,我從來沒有聽過別說是說服我或至少是能自圓其說的答案。

據我觀察,廣泛存在於教育領域內的「體罰」有兩種:

一種是出於教育者「一舉兩得」想像的懲罰,比如抄作業N次、背書等,對教育者來說,他會覺得這樣做既能讓犯了錯誤的學生受到「懲處」,同時又能提高學習成績;

一種是單純的懲戒措施,比如跑步、罰站、掃地等。這相當於「勞動改造」,或者近似於「社區懲戒」。

因此,我們經常能看到的現象是,類似學生上課交頭接耳或者作文寫得不夠好等,到底需要進行什麼樣的懲罰,完全依賴於教師一時的選擇——如同我對那位不聽勸告上課交頭接耳的學生一樣,我當時認為,我有權力既可以對他置之不理,也有權力可以把他趕出課室。

上課遲到可以罰站,也可以抄10遍生字或英語單詞,與同學交頭接耳也可以罰站,不交作業也可以罰站也可以是罰跑操場10圈。

當然,教育並非是死板的,如同法律法條一樣,可以對學生的每一種行為對號入座。但是,總體上,大多數教師對學生「錯誤」行為的糾偏,往往是基於羞辱讓學生長記性為目的,而不是通過「懲罰」來幫助學生樹立規則意識。

一旦教師被情緒所支配,懲罰就會變成可怕的破壞力量;或者它會被某些師德不良的教師所利用,藉此用來恫嚇家長迫使家長不得不給教師送錢送禮。

在這種情況下,規則的制訂及執行完全是隨意的,學生對於自己行為產生的後果是不可預期的,這樣,規則本身永遠不可能建立,遑論學生對規則的敬畏。

04

規則無權威,則只能依賴於教育者本身的「威權」,這樣不難理解,學生為何往往會表現出比較「懼怕」班主任,而科任教師一上課,班級紀律馬上變得不一樣。而教育者為了樹立自己的「威權」,往往是表現得越「負責任」的教師,其管理方式就會越極端。

前段時間有位東北13歲的孩子鍾美美因模仿教師而上了熱搜,有多少人從孩子的模仿中看到了自己老師的影子?又有多少教師敢正視鍾美美?

當然,老師們也許會覺得委屈,毫無疑問,包括他們的支持者都未必會覺得讓學生去跑步、罰站等有什麼問題,「我是為了你好呀!」、「跑步可以鍛鍊身體」,而且我相信她本人和她的支持者都會認為,這不僅是「負責任」,他們內心甚至會哀嘆,現在的孩子太脆弱了,都被慣壞了!

這樣的哀嘆,似乎是符合現實的。日本韓國的幼兒園會在大冷冬天時老師組織孩子光著身子在戶外活動。在中國,有多少幼兒園敢組織這樣的活動?孩子傷風感冒了,誰能擔當起這樣的責任?又有多少家長,願意放心地把孩子交給幼兒園讓孩子去參加這樣的訓練?

但是,這是訓練、鍛鍊,不是懲罰。因違反紀律而被罰跑罰站,沒有人意識到對孩子來說,這是一種「羞辱」,是公開的「示眾」。

當然許多人會認為我是在危言聳聽,被老師罰去跑個步就是什麼羞辱、示眾,孩子心理哪有那麼脆弱的。

但恰恰正是在這種教育環境下,我們社會上的絕大多數人,對來自自上而下權力或威權的羞辱,不僅渾然不覺甚至習以為常。

05

也許有人會反駁,這樣說根本就是幻想或者書呆子氣,要這樣,老師得怎麼當啊?

我曾在《發刊詞|給孩子方寸空間,孩子會還你一片天地》一文中提出了,家長,其實也包括教師,要儘量讓自己的行為符合專業規範要求。

比如,學生考試成績不好、作文沒寫好時,幾乎所有的人都會覺得,這個時候對他們進行批評是天經地義且必要的。

但是,我們如何想像,當醫生看了我們的檢查報告之後,會把指標不正常的患者全部叫去罰站或者批評一頓,斥責他們懶得跟頭豬一樣不運動暴飲暴食;或者罵患者的祖宗,基因不好遺傳了疾病?

但醫生只會根據報告,給出專業的建議,進行專業的治療,通過這樣的方式讓患者變得健康起來。

那麼,作為父母,不同樣應該是通過發現孩子身上的短板和問題,給出專業建議或者進行專業的指導,讓孩子變得更好起來嗎?

我一直跟女兒說,爸爸媽媽也會犯錯誤;到了她上學的時候,我告訴她,老師、校長也有可能是錯的。

我曾花了差不多一周的時間,跟女兒講清楚一個道理:國家 chairman 只是一個工作崗位。

她可能還是似懂非懂,但至少我能感受到,她大概是接受了。

愛人經常會抱怨我,因為我的影響,孩子會比較「難教」。

的確是如此,因為如果你不能在內心說服她,她根本不會認同你。

她會跟我說,如果學生做錯事,老師懲罰學生去站教室門口,老師可能是想讓學生在全班面前出醜,那麼這樣做,老師也是不對的。

對孩子來說,如果她從小就能認定,沒有誰能夠成為她生命的主宰,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主宰,那麼一旦有機會,她自己就會做出選擇,培養自己內心的標準,這是孩子責任感的源泉。

當孩子內心篤定,有自信,並且他能夠真切感受到,父母永遠是自己最值得信任的依靠時,那麼,即便是面對著類似來自袁燈美這樣師德不良的教師的羞辱,她的內心,也許不會那麼容易被擊垮,至少沒那麼恐懼。

相關焦點

  • 保護袁燈美這樣的魔鬼老師,就是在摧毀整個教師行業
    ,像袁燈美這樣惡毒的老師,簡直學生的災難,教育界的毒瘤。事件發生後,家長質疑,事發當天,繆繆一篇作文被老師批註要「傳遞正能量」,或與孩子的死之間有關聯。6月12日,金壇區政府辦、教育局、公安局聯合調查組通報稱,未發現當天課堂中存在辱罵、毆打學生情況。6月18日,在輿論的壓力下,金壇區教育局重啟對袁燈美及河濱小學的調查。每個人學生時代,都可能遇到一個「袁燈美」,把你逼到絕境,唯自盡解脫。
  • 繆可馨事件:自家孩子遇見「袁老師」們該怎麼辦?
    我的孩子是否會遭遇同樣的事情?我的孩子也想不開怎麼辦?孩子的同學出了事情,我的孩子需要心理輔導嗎?在學校發生這樣的事情,老師和學校要負起責任,我要不要給孩子轉班或者換一個環境?而袁老師方則稱,當天除繆可馨外,還有其他多名學生被要求修改作文。而自己兩次批閱時都是語氣平和,並未批評大罵。
  • 繆可馨父母輸了,袁老師贏了
    但是,當今天看到這樣的最新報導的時候,我腦海裡就立馬就跳出了一個想法——繆可馨父母輸了,袁老師贏了。我為什麼有這種想法呢?因為已經可以預見的是,一切有利條件,正在往袁老師這一邊靠攏。1、繆可馨沒了,沒人可以證實繆可馨和袁老師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袁老師比我想像的更厲害。
  • 小學生繆可馨之死:不能發自內心地愛孩子,為什麼要當老師?
    也許令袁燈美老師怎麼也想不到的是,自己所帶班級的一位學生,下課後決然地翻下陽臺,墜樓而死。金壇區河濱小學五年級的學生繆可馨在一堂作文課後,翻下陽臺墜亡。疑似因為被袁燈美老師在作文本上批下「傳遞正能量」而自殺。
  • 繆可馨一路走好!天堂再無袁老師
    作者:程凌虛有人問我對繆可馨事件怎麼看?一言以蔽之:這是一起教師利用學生做人質的綁票事件!展開來說,老師辦班收費補課已經是行業內公開的秘密。「補課班」的貓膩就是,老師課堂上不講的乾貨,都會在補課班上講,包括考試的重點。換言之,沒有報名上供參加補課班,就考不上好成績,就會被老師歧視,就會被同學冷落,就會邊緣化。總之,你不報補課班,報復和邊緣化你的孩子是大概率的事件。事就是這麼個事!理就是這麼個理!想想挺悲哀的。兩千多年前,私立學校的鼻祖孔子提倡『有教無類,追求的是「得天下英才而教之。」
  • 正能量事件後續:繆可馨父母輸了,袁老師贏了
    但是,當今天看到這樣的最新報導的時候,我腦海裡就立馬就跳出了一個想法——繆可馨父母輸了,袁老師贏了。我為什麼有這種想法呢?因為已經可以預見的是,一切有利條件,正在往袁老師這一邊靠攏。1、繆可馨沒了,沒人可以證實繆可馨和袁老師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 得知繆可馨被體罰過,我擔心的問女兒:假如你被老師打耳光怎麼辦
    繆可馨墜樓事件仍在持續發酵中,不同於之前的是,今天下午,網上的評論中出現了眾多批評老師的聲音。這畢竟是一個鮮活的12歲年輕生命,繆可馨的逝去也許會成為他人記憶中的一顆塵埃,但她終究是從父母心中狠狠地挖去了一塊肉,這種傷,至死方休。
  • 為何繆可馨的作文難入袁老師的「法眼」?
    據來自家長微博的信息:&34;被班主任批評太過負能量,&34;另外,眾多網友對袁老師批改繆可馨作文的種種細節進行了口誅筆伐,微博大V@六神磊磊發文評論:袁老師,你這作文,改的什麼玩意?@六神磊磊 認為:作文不過三四百字,卻被老師揮舞紅筆刪得七零八落、體無完膚,而被刪掉的,多是鮮活有趣的細節,是孩子津津有味觀察到的細節,比如&34;,袁老師刪掉了&34;等重要的細節描寫。而對於真正需要被糾正的&34;,實際應是&34;所寫,袁老師卻看不出來。
  • 繆可馨的班主任袁老師被處理了。降低崗位,仍當老師
    6月3日,隨著自己的學生繆可馨的轉身一跳,袁老師隨之「名聲大振」,也因此而成為眾矢之的。袁老師到底是誰?叫什麼?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吧。繆可馨跳樓自殺後,經過官方調查,認為這與班主任袁老師沒有直接關係。對於這些處分,最高的政治處分就是黨內嚴重警告,最能戳痛袁某某的就是降低崗位等級。何為降低崗位等級?那就是降低職稱級別,有的降一個等級,有的降為初級職稱。到底袁老師降成了什麼崗?但不論怎麼處分,袁老師還是「原」老師,繼續從事教育工作。
  • 袁老師,繆可馨說錯了麼?
    2020年6月4日,江蘇省常州市金壇縣河濱小學五年級學生繆可馨墜樓身亡。事件起因疑是語文老師袁老師批評繆可馨就課文《大聖三打白骨精》所寫的讀後感。繆可馨在其中寫道:不要被表面的樣子、虛情假意偽善的一面所矇騙。在如今的社會裡,有的人表面善良,可內心卻是陰暗的。
  • 如果你娃是繆可馨,遇到了袁老師,你會怎麼做?
    可能你已經看到了小學生繆可馨墜樓身亡的新聞。在上了兩節作文課後,常州市河濱小學五年級的女孩繆可馨出了教室,爬上欄杆,從四樓墜落,結束了10歲的生命。報導稱,她墜樓的導火索,就是老師對她作文的痛批。她寫的一篇作文《三打白骨精讀後感》,被語文老師袁老師批得體無完膚。
  • 我們為什麼不去譴責繆可馨的家長
    對不起,我對繆可馨墜樓事件的教師袁某某的調查沒有期待,該文的核心表達,一是尊重官方通報,二是對袁燈美的調查沒有什麼期待我記得上初中一年級的時候,學習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課文,語文老師隨機一問:作者為什麼被送進書塾了,而且還是全城最嚴厲的書塾?叫到我,我回答說:因為他的父母想讓他多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了為國家做出更大貢獻。語文老師一臉嚴肅,說,因為他到了該上學的年齡。
  • 10歲女孩繆可馨之死:即使再殘酷,我們也要告訴孩子的社會真相
    但有朋友告訴繆繆家人,袁燈美在這堂課上打了女兒一巴掌。但教室裡沒有監控,這一巴掌無從查證。袁燈美在向警方陳述時則否認了體罰的說法,稱自己在整堂語文課上都是用「平和的語氣」說的,沒有批評過繆繆,更沒有打過孩子。
  • 繆可馨筆下,袁老師才是這個社會真正的「白骨精」!
    ——江蘇常州金壇河濱小學五年級女生繆可馨跟孫悟空一樣,有雙火眼金睛,小小年紀的她一眼就看穿了白骨精。但是,繆可馨這篇思路清晰、表達流暢、文筆細膩的作文,卻被袁老師無情地否定並批評了一節課。此外,袁老師還罰繆可馨再寫兩篇作文。而繆可這篇馨寫得很棒的《三打白骨精讀後感》,也被袁老師批改得體無完膚,簡直慘不忍睹。
  • 10歲繆可馨跳樓自殺:當生活中處處會有「袁老師」時,我們能做什麼
    家長指出,早在去年9月份袁老師就掌摑過繆可馨。 網絡上的評論聲也各不相同,有痛批袁老師和班級群家長的、有指責教條式教育的、也有質疑家庭教育的等等。
  • 還有更多的「繆可馨」和「袁老師」亟待去研究和解決
    然後,繆可馨就像一顆流星在太空匆匆閃過,在茫茫宇宙中劃不出一丁點痕跡,但它在落腳點一定會留下一道深深傷疤。繆可馨之死,如果沒有袁老師批改繆可馨作文原件圖片大白於天下,這事肯定不會引起全社會如此強烈而又持續的廣泛熱議和高度關注。或許早就被其他新聞浪潮淹沒了。
  • 用一篇作文逼死孩子的袁老師,萬一被我們遇上了怎麼辦?
    據家長說,老師扇了孩子一巴掌,並且日常對孩子就有意見,因為家長沒有報她的作文班。(此消息未經最終核實,是家長的表述)最終,小女孩爬上欄杆,跳下去身亡。說實話,一開始看到報導的時候,除了心痛孩子,我也感嘆老師難做。因為絕大部分老師,都是盡職盡責,希望孩子好的。說少了,孩子不當回事,說多了,又擔心孩子太脆弱。如何把握這個度,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 繆可馨事件後續:袁老師降職但仍在教書,曾收紅包但和墜亡無關
    與此同時,河濱小學校長表示,袁老師業務能力強,學生成績優秀,未聽說和繆可馨有不和。6月15日,聯合調查組成員通過媒體再次發聲,否認老師課堂辱罵毆打行為。並且,繆可馨的作文是抄襲的,作文上的紅色修改符號是繆可馨自己劃的。除了繆可馨,還有其他多名學生被要求修改作文。
  • 那些給袁老師點讚的家長,現在是你們贏回尊嚴的最後時刻了
    6月5日上午涉事的袁老師繼續在班級群裡發布消息。宣布周五照常上課。6月5日中午繆可馨爸爸發朋友圈,懇請知情人告知真相,但眾家長皆迴避。6月5日下午繆可馨親屬去學校索要真相。6月6日下午家長群幾十位家長給袁老師點讚,認為袁老師沒錯。6月7日上午聯合調查組將事件的調查情況通報給死者家屬,認為未發現當天課堂中存在辱罵、毆打學生情況。
  • 繆可馨為何去死
    對於這件事,袁燈美沒有否認,「那一段時間,繆可馨上課一直心不在焉,成績極速下滑而且作業書寫字跡馬虎……老師評講以後錯題還沒訂正,一時心急,就打了她一個耳光。」來自繆繆家人的說法則是,孩子當時被扇耳光乃因為感冒後在上課時擦鼻涕。據袁燈美說,事後她向繆繆爸爸承認了錯誤,並且從此以後沒有再打罵過這個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