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可馨事件:自家孩子遇見「袁老師」們該怎麼辦?

2020-09-05 爸媽頻道

01


微博剛恢復熱搜,可能很多人最近都和我一樣剛了解到「繆可馨」小朋友的事情。


江蘇常州五年級女孩繆可馨,在六一兒童節後第三天的下午,上完作文課後,跳樓身亡。



起初在網上引起熱議的,主要是這篇被老師批評沒有」正能量「的作文,


其中有一段文字,更是整段用波浪線圈出來,是這樣寫的:


「不要被表面的樣子、虛情假意偽善的一面所矇騙。在如今的社會裡,有人表面看著善良,可內心卻是陰暗的。他們會利用各種各樣的卑鄙手段和陰謀詭計,來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老師給了一把大紅叉,在空白處寫到:「傳遞正能量」



這個「正能量」引起了大家的憤怒,這個詞現在被用lan了,到處出現,時不時的用來「懟」各種常識和各種正常-意見


近幾年大語文的概念炒的異常火熱,如果說大語文/大閱讀是讓孩子去整齊劃一的去傳遞」正能量「,去迎合主流觀點,那麼閱讀的意義何在?


正能量的反面,從來都不應該是負能量,而是多元,是一個可以提出問題、討論觀點並容忍異見的空間。


更可怕的是事後在繆可馨所在班級的學生家長群裡上演了同樣的「正能量」戲劇,


有家長在群裡發起投票說「(認為)袁老師沒有錯的,你們點個讚」,於是一群家長竟然開始了排隊接龍點讚,支持這位老師。



作為父母,正常的邏輯一般是:


學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孩子會因此殞命?我的孩子是否會遭遇同樣的事情?我的孩子也想不開怎麼辦?


孩子的同學出了事情,我的孩子需要心理輔導嗎?


在學校發生這樣的事情,老師和學校要負起責任我要不要給孩子轉班或者換一個環境?


然而這些(暫時)沒有遭遇厄運的家長們,竟然排隊站到了老師的「理所當然」、「教書育人」、「用心良苦」一邊,


不管課堂上發生了什麼,他們願意他們的孩子接受那樣的「管教」。



也許那些事不關己的家長們一開始也是震驚的


但接著,他們說服自己


因為這不是「正常版本」的事情,孩子跳樓應該只是一個意外,超出了他們對這個系統的理解,


於是他們也無需進一步思考他們的孩子安危,


他們的孩子,不屬於這種意外。


因此,維護這個系統的穩定,表達對老師的支持才是理所當然的事,


這場家長們自發的點讚和支持,將這個可怕的悲劇再次「正能量」化了,也讓這個悲劇顯得更加的諷刺和令人憤怒。


每一個點讚,都成為扎在小可馨父母心上的一根刺,也是潑在我們這些旁觀者心頭的一盆涼水。


直到晚上7點半,終於有家長站出來,站在中立的角度「小心翼翼」的提醒大家。



隨後,事情的真相彷佛慢慢露了出來,但其實只是更加的撲朔迷離。


先是繆可馨的家長稱,有人匿名告訴自己,這個老師私下辦的輔導班孩子沒有交錢報名,導致老師平時就對孩子冷嘲熱諷,



之前更是發生過老師打孩子耳光的事情,因此家長懷疑在作文課上,老師是否有侮辱,毆打孩子的情況發生。



當地官方也承認了之前掌摑的存在,但表示與此次事件並無關聯。


而袁老師方則稱,當天除繆可馨外,還有其他多名學生被要求修改作文。


而自己兩次批閱時都是語氣平和,並未批評大罵


當地官媒也於12日發表聲明稱,「聯合調查組共走訪45名班級學生、3名校方老師,未發現當天課堂中存在辱罵、毆打學生情況。」



而被網友痛批的改作文,在澎湃最新的一段採訪錄音中,金壇市委宣傳部確認稱本子上的修改符號系學生所畫,同時還指出繆可馨的作文涉嫌抄襲。


孩子作文裡老師劃掉的生動的細節描寫,比如:


「大家又累又渴」,「聽說吃了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左手提著青砂罐,右手提著綠瓷瓶」,「妖精用了解屍法,真身化成輕煙飛走了」……


都是原文裡的描述。



那段被不少人讚美「有想法、有深度」的讀後感,與網上某個答案幾乎一模一樣。



但當地宣傳部的這個回應幾乎激怒了所有人。


當學校和老師被一場悲劇置於風口浪尖,「抄襲」這個詞從官方嘴裡說出來,總帶著一股避重就輕的意味。


不去反思學校或家庭教育問題哪裡出了問題,反而糾結於受害者一個小學生的讀後感有沒有抄襲,實在是一種冷血的做法。


從家長群,到官方回應,無一不透漏著深入骨髓的冷漠,令人不寒而慄。


或許最後的結果會顯示,老師在整起事件中確實沒有明顯的過失。


但是老師和學校作為悲劇的間接推動者,真的就沒有要反思和提升的地方了嗎?


希望繆可馨的悲劇不會淪為口水戰,變成一場無意義的甩鍋遊戲


02


作為一個孩子還處於幼兒園階段的母親,我和孩子還沒有進入我所經歷過的,以及受過N多挫折和痛苦的應試教育主戰場--小學和中學


果果還像個小傻子一樣,每天開開心心,可可愛愛,老師疼,父母愛。


人生最大的挫折可能算是,輸了一個遊戲,丟了一個玩具,學不會某個東西吧!


關注我們號的家長大多孩子年齡也是學齡前,和我們家狀態應該也是差不多,孩子被保護的很好,天真可愛。


也許不久的將來,孩子也會遇見各種各樣的「袁老師」,孩子要怎麼辦呢?我們家長又能做什麼呢?


03


這裡我想談談「逆商」,一個比情商,智商更重要的事情。


逆商全稱逆境商數,縮寫:AQ


這是美國職業培訓師保羅·斯託茨提出的概念,指人們面對逆境時的反應方式,即面對挫折、擺脫困境和超越困難的能力。


逆商高的人有什麼表現呢?

1)不在乎流言蜚語(「臉皮厚」),不傷害自己。


2)情緒上:接納自己的情緒,願意主動去忘記不高興的事。


3)態度上:相信人活著就有希望,一切低谷都會過去。


4)行動上:務實,有目標的去解決問題,踏實做事。


沒錯,碰上了「袁老師們」,第一條,「臉皮厚」,不在乎,不傷害自己,是首要的。


而其它的幾條,孩子多此挑戰練習,臉皮薄的自然而然就「厚」起來了。特別是第四條的行動去解決,會遇到更多的困難和挫折,一個個打怪挑戰,成就感滿滿。


這些細節,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01

接納情緒,願意主動去忘記不高興的事。


孩子不開心,遇到挫折的時候,先讓孩子感受到愛和支持,要及時告訴他:


「沒關係,害怕/哭/難過/憤怒/生氣是很正常的,不管怎麼樣,我都會和你在一起。」


「別擔心,我們一起解決的,不管怎樣,我都很愛你。」



對於孩子來說,只有感受到父母的包容和鼓勵,他才有底氣去正視挫折。


已經發生的事情,木已成舟,覆水難收,不妨讓孩子想想,


這件事情的結果可以再改變嗎?

糾結這個事情能讓你更開心嗎?


如何答案是否定的,

那「接受」就是最好的選擇。


02

人活著就有希望,一切低谷都會過去。


人生總是起起落落,大家都會有低谷,5年,10年後再去看,會發現根本就不是個事。


和孩子分享我們曾經遇到的挫折以及當時的心情,讓孩子感受到你和他是真的站在一起的。



孩子也需要明白,生命高於一切。

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和失敗,都不能選擇結束生命。


03

去發現問題,有目標的去解決問題,踏實做事。


生活中擊倒我們的,往往不是挫折本身,而是我們不知道如何面對挫折,在孩子學會接受挫折之後,緊接著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和孩子一起尋找解決辦法。


比如我們群裡一位媽媽在面對孩子弄丟心愛的玩具之後,孩子大哭大鬧。


這位媽媽允許孩子哭,沒有壓抑孩子情緒,同時告訴孩子「我非常理解你難過的心情,因為難過而哭是很正常的。。。」


接下來,她和孩子一起尋找玩具,但是沒有找到,

所以她告訴孩子,「我們玩具現在就是找不到了,不管怎麼難過,怎麼哭,它現在找不到了。我們需要接受這個事實」。


接下來,她和孩子繼續尋找解決辦法,他們一起做了一個收納盒,然後告訴孩子,


玩具玩完以後,要放回原地收拾好,玩具就不會丟了。



這就是幫助孩子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做的多了,孩子就習慣了。


知道有困難,有挫折,找解決方法,而不是崩潰。


04


大部分學齡前的孩子,我們目前能做的,主要是情緒相關的,


中文薦書第四周:這10本情緒類繪本,推薦給你!~

在生氣之後,我娃自己找到了情緒管理的好方法~

為了提高我娃的表達力,我也是煞費苦心!


而實質性的需要解決的問題,說實在不多,如果孩子沒有遇到問題,平時可以多給孩子創造一些條件,讓孩子得到成長鍛鍊的機會。


比如,讓孩子自己制定購物清單,安排出遊計劃,擺地攤等等,


這個過程中,孩子們也許會發現,失敗,挫折,「袁老師們」是才是我們生活中的常態,遇到之後,怎麼解決,才是最最最重要的。


也許,這就是袁老師想強調的正能量。


素材來源:vista看天下,澎湃新聞,@繆可馨世界第一可愛,@於淵


相關焦點

  • 正能量事件後續:繆可馨父母輸了,袁老師贏了
    繆可馨事件,最新報導出來了。然而袁老師的這個說法,繆可馨的父母卻不以為然。繆可馨父母表示,他們不認可繆可馨作文上的紅線和打叉都是繆可馨自己畫上去的,他們說,如果袁老師堅持說這些都是孩子畫的,那希望袁老師能拿出證據:那麼關於這個事情的真相,到底是怎樣的呢?只能說我也不知道。
  • 繆可馨事件後續:袁老師降職但仍在教書,曾收紅包但和墜亡無關
    一個因五年級小女孩自殺事件引起的一地雞毛,卻遠遠沒有完。6月4日下午,江蘇常州金壇區河濱小學,一五年級女生繆可馨在上完作文課後,跑出教室翻越欄杆跳樓,搶救無效死亡。據孩子媽媽講述,當天作文課,繆可馨在《三打白骨精》讀後感中寫道:「不要被表面的樣子,虛情假意偽善的一面所矇騙。
  • 繆可馨父母輸了,袁老師贏了
    繆可馨父母表示,他們不認可繆可馨作文上的紅線和打叉都是繆可馨自己畫上去的,他們說,如果袁老師堅持說這些都是孩子畫的,那希望袁老師能拿出證據:那麼關於這個事情的真相,到底是怎樣的呢?只能說我也不知道。因為單憑「傳遞正能量」這五個字,並不能體現出袁老師對繆可馨的否定,也不能體現出她對繆可馨的嘲諷,更無法體現出袁老師是在批評繆可馨。所以對於繆可馨作文裡的橫線、打叉還有「傳遞正能量」五個字,目前的最終解釋權在袁老師那裡,所以在這個點上,袁老師贏了。
  • 袁老師,繆可馨說錯了麼?
    2020年6月4日,江蘇省常州市金壇縣河濱小學五年級學生繆可馨墜樓身亡。事件起因疑是語文老師袁老師批評繆可馨就課文《大聖三打白骨精》所寫的讀後感。繆可馨在其中寫道:不要被表面的樣子、虛情假意偽善的一面所矇騙。在如今的社會裡,有的人表面善良,可內心卻是陰暗的。
  • 為何繆可馨的作文難入袁老師的「法眼」?
    該事件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熱議,焦點之一就是繆可馨的作文。@六神磊磊 認為:作文不過三四百字,卻被老師揮舞紅筆刪得七零八落、體無完膚,而被刪掉的,多是鮮活有趣的細節,是孩子津津有味觀察到的細節,比如&34;,袁老師刪掉了&34;等重要的細節描寫。而對於真正需要被糾正的&34;,實際應是&34;所寫,袁老師卻看不出來。
  • 繆可馨之問|當孩子碰上袁燈美這樣的老師,家長得怎麼辦?
    因為沒當老師了,當了父親之後,我一直告誡自己,在面對孩子的時候,即使當時有多不耐煩多憤怒,也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必須保證,自己進行的是教育行為,而不是發洩情緒!02那麼,為什麼還要談袁燈美?而對於袁燈美在繆可馨自殺事件上需要承擔的責任,依然是之前的結論:沒責任!6月20日,人民日報社旗下人民網發表「人民網評」《期待繆可馨事件拿出一份完整調查》。看來,人民網也不是足以扭轉風向的力量。怪有論者哀嘆,繆可馨縱身一躍,給了班主任袁燈美一個黨內警告!
  • 得知繆可馨被體罰過,我擔心的問女兒:假如你被老師打耳光怎麼辦
    繆可馨墜樓事件仍在持續發酵中,不同於之前的是,今天下午,網上的評論中出現了眾多批評老師的聲音。這畢竟是一個鮮活的12歲年輕生命,繆可馨的逝去也許會成為他人記憶中的一顆塵埃,但她終究是從父母心中狠狠地挖去了一塊肉,這種傷,至死方休。
  • 繆可馨一路走好!天堂再無袁老師
    作者:程凌虛有人問我對繆可馨事件怎麼看?一言以蔽之:這是一起教師利用學生做人質的綁票事件!展開來說,老師辦班收費補課已經是行業內公開的秘密。「補課班」的貓膩就是,老師課堂上不講的乾貨,都會在補課班上講,包括考試的重點。換言之,沒有報名上供參加補課班,就考不上好成績,就會被老師歧視,就會被同學冷落,就會邊緣化。總之,你不報補課班,報復和邊緣化你的孩子是大概率的事件。事就是這麼個事!理就是這麼個理!想想挺悲哀的。兩千多年前,私立學校的鼻祖孔子提倡『有教無類,追求的是「得天下英才而教之。」
  • 繆可馨事件處理結果出爐,沒有師德的教師如何教書育人
    繆可馨媽媽猜測女兒被老師這樣對待和這件事有關係。此外,除了體罰、有償補課,她還舉報袁老師收過家長的紅包。晚託班的老師作證繆繆的同班同學和她說曾經被袁老師罰跪在講臺上訂正作業,也去警局對這份證詞作了記錄。在此事件曝光後,有不少自稱是袁老師曾經學生的網友站出來,舉報她的暴力行為。
  • 繆可馨事件思考
    ,但袁老師表示自己並沒有打罵繆可馨。繆可馨家長反映:孩子曾經提起老師在課堂上冤枉她,並被老師「扇過巴掌」。據稱,公安已經排除「他殺」。這裡的「公安」,不知道是哪一級的公安部門,不知道有沒有經過審慎的縝密的調查,不知道這個結論是不是最終的結論。所以,也不好置評。據傳,此前,袁老師還收過家長500元紅包(無法確認真實性)。
  • 網友與學校的評價差異大:常州繆可馨的袁老師是怎麼回事
    6月17日下午兩點半,隨著繆可馨的遺體被火化,這起事件暫時告一段落。繆可馨的死亡有很多複雜的因素。很多網友指出,家庭教育、教育體制方法的因素在裡面起到作用。筆者不否認這種因素的作用。但是,這些都是潛在的、間接的。
  • 繆可馨墜亡事件:老師和學校究竟「該當何罪」?
    然而拋開輿論、道德角度不談,單從法律角度而言,老師、學校應當就學生自殺一事承擔何等責任?筆者將以本次事件為基礎,從法律層面分析老師及學校的責任。從繆可馨翻牆前的這一時間段內,老師及學校不存在故意或過失行為。誠然,學校在事件發生後的半個小時後才通知學生家長,從通知時效來看,顯然是忙中出錯行為,但但從本次事件來看,家長依法追究校方事故責任並要求其承擔賠償責任的理由不夠充分。校方可在法律及自身權限範圍內,對繆可馨的家長提供一定的補償。
  • 繆可馨事件應該完整地調查,但也請別汙名化老師
    而人民網也因此發了一篇網評《期待繆可馨事件拿出一份完整調查》。如花的年齡,就這樣猝然凋零,無論是誰看著都會心痛啊!人民網可以說是喊出了廣大網民的呼聲——事情儘管已經過去不少時日,可是真相似乎還沒有完全揭開,這確實是一個問題。但是,真相會是什麼呢?網絡上的輿論都把矛頭集中在袁老師的身上,痛批她是罪魁禍首,認為就是她才導致了繆可馨的死亡。
  • 繆可馨筆下,袁老師才是這個社會真正的「白骨精」!
    ——江蘇常州金壇河濱小學五年級女生繆可馨跟孫悟空一樣,有雙火眼金睛,小小年紀的她一眼就看穿了白骨精。但是,繆可馨這篇思路清晰、表達流暢、文筆細膩的作文,卻被袁老師無情地否定並批評了一節課。此外,袁老師還罰繆可馨再寫兩篇作文。而繆可這篇馨寫得很棒的《三打白骨精讀後感》,也被袁老師批改得體無完膚,簡直慘不忍睹。
  • 繆可馨事件的結果,不是家長的勝利,而是教育的失敗
    繆可馨跳樓事件到今天上午為止可以說快要到最終的結果了。涉事教師承認有收紅包辦作文班的行為,但課上並沒有辱罵、毆打學生,該教師目前並未被開除,只是暫時停課在家。而繆可馨的父母也同意繆可馨將於6月17日火化,具體怎麼賠償繆可馨的父母,還尚未給出。
  • 袁老師不應該成為墜樓事件的主角
    11歲小女孩在校跳樓,本是人間悲劇,自媒體時代,袁某美老師迅速成為家長和媒體口誅筆伐的對象。袁老師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嚴格要求的學生,傾心付出心血的學生,用這樣一種方式「報答」朝夕相處的老師,當繆可馨小朋友墜樓的那一刻,袁老師沒有想到後果,還是盡到為人師者的責任,護送小繆可馨到醫院,那一段路程,不難揣測袁老師走過的是人生最為艱難的歷程。
  • 10歲繆可馨跳樓自殺:當生活中處處會有「袁老師」時,我們能做什麼
    6月4日,江蘇常州市河濱小學五年級的小女孩繆可馨,在上了班主任袁老師的兩節作文課後,跑出教室翻越護欄,從4摟墜樓身亡,年僅10歲。 家長指出,早在去年9月份袁老師就掌摑過繆可馨。
  • 繆可馨遺體已火化,父親:孩子曾在該老師課上被扇巴掌,多人舉報其有...
    事件發酵後,不斷有學生舉報涉事的袁老師此前就有打罵和體罰學生的前科。常州市金壇區教育局副局長潘建華對《中國新聞周刊》回應稱,對於該老師以前是否存在暴力,以及違規辦輔導班、強迫學生報班等問題,「我們也沒有掌握線索和證據,目前正在調查當中。如果說調查屬實,依據師德師風的有關要求,我們會給出一個明確的態度。」
  • 為什麼說每個人都該關注繆可馨的悲劇?
    然而隨後,老師、家長的多方發言讓整個事情更加撲朔迷離。先是繆可馨的家長稱,有人匿名告訴自己,老師在批評繆可馨負能量的同時,還打了她一巴掌,懷疑與孩子輕生有一定關聯。然而根據批改作文的袁老師說法,當天除繆可馨外,還有其他多名學生被要求修改作文。
  • 用一篇作文逼死孩子的袁老師,萬一被我們遇上了怎麼辦?
    能看出這位袁老師的一個特點——和細節有仇,討厭一切新鮮的生動的東西,非幹掉不可。比如繆可馨開頭寫到:唐僧師徒四人來到了白虎嶺,大家又累又渴。袁老師大筆一揮,「大家又累又渴」刪掉了。大家又累又渴有什麼錯?《西遊記》原著上本來就說大家又累又渴,唐僧就兩次說自己「肚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