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羅融媒體訊(記者 張為 胡清)打生基,就是為還在世的老人提前修建「活人墓」。這在汨羅市桃林片區,是一個「深入人心」的喪葬陋習。但自從桃林寺鎮全面推進「活人墓」清理整治工作以來,該鎮西塘村就作為殯葬改革試點村,著手拆除村上246座「活人墓」。從黨員到群眾,大家紛紛以實際行動支持殯葬改革工作。
前幾天,西塘村村幹部熊建龍到了十四組老黨員周新輝的家裡,希望他支持村上工作,主動拆除自己的「活人墓」。
「農村裡打生基(活人墓)就是個老風俗、老習慣,我們的生基還建了4個,花了兩萬。」面對村幹部的請求,周新輝一開始並不同意。
從2010年到2014年,因為位置不合適,周新輝共換了兩處地點,為自己和老伴修了4座「活人墓」,花費近2萬元。起初聽說要拆除,他有點兒抗拒。但經過村幹部和紅白理事會成員上門耐心講道理,周新輝很快意識到,修建「活人墓」就是死人跟活人「爭地」,浪費土地資源,直接影響人居環境。
「搞這個活人墓拆遷還是有好處,安葬集中在一起,不佔用耕(林)地面積。我們都表了態,籤了字,按了手模,同意挖!」 原本內心已經鬆動,周新輝又算了一筆帳,再和外地的兒子一商量,得到兒子的大力支持,現在,周新輝很爽快。
「支持殯葬改革,拆除「活人墓」,政府沒有補償一分錢,自己看起來是損失了近兩萬元,但去世後可以享受免費火化、免費進鎮級公益性公墓的優惠政策,光這兩項也節約了五六千塊。再加上喪事簡辦,同樣可以節約一大筆費用。」發現自己經濟上也沒有多少損失,周新輝老人便開始帶頭支持拆除「活人墓」。
6月18日上午,他跟著村上的拆除隊伍來到了搖旗山和徐家屋。看著村上一座座「活人墓」被成功拆除,稻田邊、青山下,漸漸重現大自然的青翠。
「我們村書記父親的『活人墓』都帶頭拆了,我們更沒話說,支持國家政策。」 周新輝了解到,就在近段時間,村上還有一位在汨羅環保局任職的領導幹部,也在父親去世後,帶頭拆除了父親的「活人墓」,主動把父親安葬進了青山綠水的桃林寺鎮公益性公墓。
「開始推行肯定有難度,打生基是這裡的老觀念,要一時改變肯定不容易。」雖然起初,桃林寺鎮西塘村黨總支書記熊仁志很「頭大」,但經過村支兩委這段時間的努力和群眾的理解支持,他已經圓滿達成了既定目標。
「像投票一樣,滿票通過。現在整個村摸底是246座空穴,經過做工作,全部同意了,非常成功,並且群眾非常支持!」現在,西塘村的「活人墓」正如火如荼地拆除當中,越來越多的林地得到了恢復。
據了解,為加強殯葬管理,助推文明實踐落地生根,桃林寺鎮充分發揮群眾協會和社團作用,通過村幹部、志願者上門宣傳,廣泛動員黨員幹部帶頭,群眾自願參與,嚴格規範殯葬秩序,在全鎮範圍內禁止修建「活人墓」,並在西塘村和高豐村試點推行拆除「活人墓」。目前,西塘村共246座「活人墓」墓主已全部達成拆除協議,預計10天左右可拆除完畢。
作者:張為 胡清
責編:江博
來源:汨羅市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