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廢話,我們要明白的這一點就是「教育的本質就是促使人的發展」,作為教育者,如果你的膽量夠足的話,還可以加兩個字——教育的本質就是促使人的全面發展。
什麼是發展?咿呀學語的孩子能夠清晰發音,學會說話,就是發展;不識字的孩子能夠提筆寫下自己的名字,也是發展。從零到一是發展,從一到一百也是發展,至於為什麼要發展,我在之前的文章裡認真探討過這個問題(),總之,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自強就是不斷地發展。
所以,無論是什麼樣的教育理論和教育方法,如果不能促使受教育者發展,那它那一套肯定就不對。
然後我們再來看一下快樂教育和挫折教育。
看一套教育理論或者教育方法,就像看人一樣,不要看它是怎麼說的,要去看它怎麼做。
快樂教育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斯賓塞,我們來看一下他的主要觀點:
1 興趣快樂是成功成才的一個要素;
2 教學的效率是與學生從事那件工作時所得到的滿足程度成正比的;
3 孩子的習慣產生於重複和快樂;
4 興趣是快樂的源泉和最好的老師;
5 快樂學習促成自我教育、終身教育;
6 快樂情感有利於道德教育;
我們再來看挫折教育:
1 正視挫折
2 克服挫折
3 避開挫折
4 從挫折學知識
我們來思考一下,快樂教育對於孩子的發展有沒有作用?其實單純從這幾點來看的話,快樂教育是沒問題的,隨便舉一個例子,比如說第6點,快樂情感有利於道德教育,我們知道,在一個憤怒緊張的關係中,是很難展開道德教育的,這很容易理解,如果人際關係很緊張,就很難做出利他行為,而道德教育很多時候都是利他行為的教育。
還有第3點,孩子的習慣產生於重複和快樂,這也和我們之前提到的大腦的刺激行為是一致的,我們如果有過這方面的體驗,也能夠去認可這一條。
快樂教育的問題,並不在於具體的執行,而在於它的目標是否清晰,如果家長認為快樂教育就是要讓孩子快樂,不肯違背孩子的意願,那就違背了教育最本質的東西——發展。
如果孩子沉迷於糖的快樂,就會損害自己的牙齒,如果孩子沉溺於電子遊戲,就會損害自己的眼睛,這些都屬於垃圾快樂,這種快樂只是一種低級的享受,卻不能讓孩子有任何的發展,這種快樂是絕對不能提倡的,也並不是快樂教育所要追求的快樂。
凡是發展都要消耗能量,消耗能量必然會帶來痛苦,引起大腦的反對,就算是我們採用合理的方法,也只是降低了這種痛苦的程度,而並不是沒有痛苦,但是得到的結果會讓我們更加健康、積極、快樂。
所以,快樂教育更多的是應用於很具體的一些行動之中,如果你把它當成一個目標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快樂不是我們教育的目的,快樂只是讓受教育者心理上能夠維持更健康的狀態,同時能夠事半功倍,更好地去完成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工作任務。
再來看挫折教育,挫折教育不是給孩子添堵,不是說,這孩子經歷的挫敗越多,孩子心理就越健康,能夠無視世界給予自己的惡意。
我們看挫折教育的做法,首先是正視挫折,首先我們要直面慘澹的人生,做一名真正的勇士,然後要想辦法,要麼就去克服它,要麼就去避開它,所以我們看挫折教育實際上是一種很聰明的方法,不是一個鐵憨憨,人生本來就苦了,沒事還給自己添堵,然後還用自己的鐵頭不停地撞南牆。
恰恰相反,挫折教育知道人生一定是苦的,會有很多的困難,所以我們就像作戰一樣,把敵人了解透徹,然後想辦法去打敗它,如果你沒有實力去打敗它,那你就繞開它,這是一種很聰明的做法。
家長應該怎麼做?如果按照挫折教育的方法,你需要細心的陪伴孩子,了解孩子遇到哪些挫折,然後讓孩子知道挫折是一種常態,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嘛,再跟她一起分析這種挫折是一種什麼狀況,然後幫助孩子,去想辦法克服這種挫折,如果不能克服,就想辦法去避開這種挫折,當事情結束之後,你要跟孩子一起去總結,這樣的一次體驗中學會了什麼,在接下來的人生道路上,我們又該如何去做?
孩子經歷過這樣的教育之後,他的勇氣值會得到增加,他的信心也會得以增強,而他處理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增強,這就是發展。
與挫折教育相反的做法是,家長不知道孩子面對的挫折到底是什麼樣的,也不知道孩子有多無助,毫無同理心,家長只會一味地去打擊孩子,否定孩子,最終的結果就是孩子會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這樣的事例數不勝數,比如最近的新聞,孩子偽造清華大學通知書,就是這種方法的極端情況。孩子在學業上受到了挫折,家長不想著怎麼去幫助他,只會否定打擊他,孩子很想得到一個正面的肯定,但是他不知道怎麼樣在學業上得到突破,沒人能幫助他,他只能自己想辦法,學業上沒辦法了,那就偽造成績唄,一直到最後偽造通知書。
所以通過這樣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快樂教育是一種戰術方法,它不是戰略目標,在整個實施過程中,孩子甚至於一開始是不快樂的,但不要緊,只要孩子能發展,就沒問題。挫折教育,可以看作是一個戰略目標,因為人生於世上,遇到挫折是常態,如何正視挫折,打敗挫折,或者逃避挫折,是人生的必修課。
快樂教育和挫折教育,兩者不過是教育的不同側面,目的都一樣,都是為了受教育者的發展,所以,兩者絕不是水火不容的兩個派別。其他教育學的理論和方法,一樣可以用這樣的觀點去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