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這一點,你就知道快樂教育和挫折教育並非針鋒相對

2020-09-04 讀史記學成語

不說廢話,我們要明白的這一點就是「教育的本質就是促使人的發展」,作為教育者,如果你的膽量夠足的話,還可以加兩個字——教育的本質就是促使人的全面發展

什麼是發展?咿呀學語的孩子能夠清晰發音,學會說話,就是發展;不識字的孩子能夠提筆寫下自己的名字,也是發展。從零到一是發展,從一到一百也是發展,至於為什麼要發展,我在之前的文章裡認真探討過這個問題(),總之,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自強就是不斷地發展。



所以,無論是什麼樣的教育理論和教育方法,如果不能促使受教育者發展,那它那一套肯定就不對。

然後我們再來看一下快樂教育和挫折教育。

看一套教育理論或者教育方法,就像看人一樣,不要看它是怎麼說的,要去看它怎麼做。

快樂教育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斯賓塞,我們來看一下他的主要觀點:

1 興趣快樂是成功成才的一個要素;

2 教學的效率是與學生從事那件工作時所得到的滿足程度成正比的;

3 孩子的習慣產生於重複和快樂;

4 興趣是快樂的源泉和最好的老師;

5 快樂學習促成自我教育、終身教育;

6 快樂情感有利於道德教育;

我們再來看挫折教育:

1 正視挫折

2 克服挫折

3 避開挫折

4 從挫折學知識

我們來思考一下,快樂教育對於孩子的發展有沒有作用?其實單純從這幾點來看的話,快樂教育是沒問題的,隨便舉一個例子,比如說第6點,快樂情感有利於道德教育,我們知道,在一個憤怒緊張的關係中,是很難展開道德教育的,這很容易理解,如果人際關係很緊張,就很難做出利他行為,而道德教育很多時候都是利他行為的教育。


還有第3點,孩子的習慣產生於重複和快樂,這也和我們之前提到的大腦的刺激行為是一致的,我們如果有過這方面的體驗,也能夠去認可這一條。

快樂教育的問題,並不在於具體的執行,而在於它的目標是否清晰,如果家長認為快樂教育就是要讓孩子快樂,不肯違背孩子的意願,那就違背了教育最本質的東西——發展。

如果孩子沉迷於糖的快樂,就會損害自己的牙齒,如果孩子沉溺於電子遊戲,就會損害自己的眼睛,這些都屬於垃圾快樂,這種快樂只是一種低級的享受,卻不能讓孩子有任何的發展,這種快樂是絕對不能提倡的,也並不是快樂教育所要追求的快樂。

凡是發展都要消耗能量,消耗能量必然會帶來痛苦,引起大腦的反對,就算是我們採用合理的方法,也只是降低了這種痛苦的程度,而並不是沒有痛苦,但是得到的結果會讓我們更加健康、積極、快樂。

所以,快樂教育更多的是應用於很具體的一些行動之中,如果你把它當成一個目標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快樂不是我們教育的目的,快樂只是讓受教育者心理上能夠維持更健康的狀態,同時能夠事半功倍,更好地去完成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工作任務。



再來看挫折教育,挫折教育不是給孩子添堵,不是說,這孩子經歷的挫敗越多,孩子心理就越健康,能夠無視世界給予自己的惡意。

我們看挫折教育的做法,首先是正視挫折,首先我們要直面慘澹的人生,做一名真正的勇士,然後要想辦法,要麼就去克服它,要麼就去避開它,所以我們看挫折教育實際上是一種很聰明的方法,不是一個鐵憨憨,人生本來就苦了,沒事還給自己添堵,然後還用自己的鐵頭不停地撞南牆。



恰恰相反,挫折教育知道人生一定是苦的,會有很多的困難,所以我們就像作戰一樣,把敵人了解透徹,然後想辦法去打敗它,如果你沒有實力去打敗它,那你就繞開它,這是一種很聰明的做法。

家長應該怎麼做?如果按照挫折教育的方法,你需要細心的陪伴孩子,了解孩子遇到哪些挫折,然後讓孩子知道挫折是一種常態,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嘛,再跟她一起分析這種挫折是一種什麼狀況,然後幫助孩子,去想辦法克服這種挫折,如果不能克服,就想辦法去避開這種挫折,當事情結束之後,你要跟孩子一起去總結,這樣的一次體驗中學會了什麼,在接下來的人生道路上,我們又該如何去做?

孩子經歷過這樣的教育之後,他的勇氣值會得到增加,他的信心也會得以增強,而他處理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增強,這就是發展。



與挫折教育相反的做法是,家長不知道孩子面對的挫折到底是什麼樣的,也不知道孩子有多無助,毫無同理心,家長只會一味地去打擊孩子,否定孩子,最終的結果就是孩子會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這樣的事例數不勝數,比如最近的新聞,孩子偽造清華大學通知書,就是這種方法的極端情況。孩子在學業上受到了挫折,家長不想著怎麼去幫助他,只會否定打擊他,孩子很想得到一個正面的肯定,但是他不知道怎麼樣在學業上得到突破,沒人能幫助他,他只能自己想辦法,學業上沒辦法了,那就偽造成績唄,一直到最後偽造通知書。

所以通過這樣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快樂教育是一種戰術方法,它不是戰略目標,在整個實施過程中,孩子甚至於一開始是不快樂的,但不要緊,只要孩子能發展,就沒問題。挫折教育,可以看作是一個戰略目標,因為人生於世上,遇到挫折是常態,如何正視挫折,打敗挫折,或者逃避挫折,是人生的必修課。

快樂教育和挫折教育,兩者不過是教育的不同側面,目的都一樣,都是為了受教育者的發展,所以,兩者絕不是水火不容的兩個派別。其他教育學的理論和方法,一樣可以用這樣的觀點去測試。

相關焦點

  • 面對好吃懶做的大腦,我們到底該選擇快樂教育還是挫折教育?
    大腦的本性是好吃懶做的,我們順應本性才能事半功倍,所以前面幾篇文章都是在講,怎麼樣利用大腦的本性,去更好地工作和學習,看過這樣一些方法,也許你會問,我遵循的是不是快樂教育?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這樣的一些教育機理,至於快樂教育還是挫折教育,我們倒是很少考慮。
  • 壓力教育和快樂教育選哪個?不好意思,這是一個偽命題!
    《姐妹們的茶話會》這檔綜藝中有一個話題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家長到底應該選擇壓力教育還是快樂教育?有位嘉賓的話給小編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她說:如果我的父母早一點給我壓力,我就能發現其實我本來挺聰明的。蔡美兒把鋼琴譜撿起來,一點點粘好,對著女兒說:「從現在開始不準上廁所,不準吃飯,直到彈好這首曲子。」露露只能一遍又一遍地練習,但是過了幾個小時,奇蹟發生了,她的兩隻手靈活地在琴鍵上飛躍。露露開心地對媽媽說:「你看,媽媽,原來這一點也不難。」
  • 很多人聽說過挫折教育,但是你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挫折教育嗎
    真經一句話,假傳萬卷書,說的一點沒錯。對於挫折教育,很多人都理解偏了。但是他們把焦點放在「挫折」而不是「教育」上,這就有問題了。孩子遇見挫折的時候,家長在哪裡?你讓孩子自己選擇走哪條路,他怎麼知道?為什麼不幫助他分析每條路的目的地,再讓他自己做選擇?
  • 抗挫折教育:重在教育,而不是製造挫折
    「我姐姐家的孩子先天小兒麻痺,腿是有一點殘疾的,走路一拐一拐的,大人們都非常擔心孩子以後別人譏笑、喪失自信,所以爸爸媽媽從小就在家譏笑孩子。」我當時聽到以後非常震驚:「你的姐姐居然認為這樣就是讓孩子經受挫折嗎?」
  • 知愈心理:對孩子的挫折教育,作為父母的你又明白多少?
    人的一生中可能會經歷很多起起伏伏的挫折和磨難,這是無法避免的。但是,很多家長出於疼愛孩子的原因,竭盡全力的避免讓孩子遭受到打擊或者挫折。這種做法反而會害了孩子,讓他以後無法直面應對社會...... 01粉絲黃女士給我留言:周末的時候,因為天氣比較好的緣故,我們一家人帶著孩子去附近的公園進行遊玩。
  • 「親子夜話」你以為的挫折教育,並不是你以為的挫折教育
    我特別想反問一句,何謂挫折教育?挫折教育的目的,是要讓孩子有能力面對挫折,還是有能力面對摧殘?這與挫折教育有關係嗎?當然沒有。 什麼是挫折教育?易中天說,挫折教育就是摧殘人性。我覺得沒錯,很多時候所謂的挫折教育變成了摧殘教育。
  • 挫折教育,或許被你誤解了
    挫折教育是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給予鼓勵和建議,幫助孩子跨越困難,而不是人為地設置挖苦和嘲笑。 01 對挫折教育的誤解一提到挫折教育,很多人總會跟打壓式教育混為一談,弄不清楚這兩者之間的一個界限。記得之前在網上看到一個視頻,是一個爸爸跟女兒的對話,對話的內容大概是這樣的:女兒跟爸爸他有一個缺點,就是有個時候總讓人不開心,希望爸爸能夠改變,但是爸爸的回答是自己不能改變,因為自己那樣做是為了女兒好,不希望女兒成為溫室裡面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然後問女兒明白爸爸的意思嗎,女兒搖頭說不知道。
  • 快樂教育和素質教育作為教師如何理解
    首先談快樂教育:我們都知道學習是個枯燥的事情,小孩子做遊戲,學習數字,學習漢字,這不叫學習,真正的學習是到了上學之後,需要演算理科的各種試題,需要背誦、閱讀大量的現代文和古文。不管你願意不願意,甚至你很不快樂,但是都要逼迫著自己學會。
  • 談「挫折教育」-我們不刻意製造挫折,當挫折來臨,抓住教育時機
    即興演講的主持人刻意點評了她,是為了呵護孩子上臺的勇氣,希望她能夠從小愛上演講,我作為語法點評的時候說了一句:「如果你的聲音再大一點,讓叔叔阿姨都能聽到,就會更好了。」到了頒獎環節,即興演講頒給了一個陷入熱戀中的小夥子,這傢伙狗糧撒了一地,甜的發齁,讓我們好生羨慕。
  • 挫折教育真的有必要嗎?
    「你怎麼動不動就哭鼻子了,還是不是男子漢?」 「我們讓你現在多吃點苦,是為你的未來著想啊!」這應該是每個孩子在成長的路上都聽過的話。這些話不一定來自於爸爸媽媽,也可能來自於爺爺奶奶、老師校長或者是親朋好友。
  • 挫折教育≠讓孩子吃苦?做到這3點,給孩子「恰到好處」的教育
    挫折教育不應該是給孩子製造挫折,而是通過陪伴、傾聽、輔導,增強孩子處理挫折的能力,和勇於直面挫折的心理基礎,並陪伴挫折中的孩子幫助他們更好的應對。否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會一點點的丟掉,進入自我否定的泥淖,缺少探索的勇氣和創造力的精神。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也曾說過:「挫折對於孩子來說未必是件壞事,關鍵在於他對待挫折的態度。」
  • 「輸不起」的孩子也贏不了,挫折教育和正確的批評方式
    1適當的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孩子的成長需要「愛」,但愛的本質、愛的藝術、愛的表達不僅僅是給予,不僅僅是滿足,更不是百般的遷就,不是讓孩子永遠地感受「快樂」。鼓勵和幫助孩子,而不是代勞在很多父母眼裡,逆商教育的關鍵在於「故意」給孩子製造挫折,故意讓孩子吃點苦,讓他們不斷地感受失敗。我們沒有必要讓孩子去接受一些人為的無意義挫折。因為孩子的成長已經有無數的小挑戰。
  • 挫折教育≠打擊教育!家長們不要將概念混淆,這對孩子很重要
    雖然許多家都知道挫折教育,但卻不一定真正了解什麼才是挫折教育,經常會把打擊教育誤以為是挫折教育,將概念混淆陷入誤區,最終對孩子產生難以彌補的傷害。當時我就特別不能理解,後來我就想明白了,這就是自以為是產生的後果。這些人認為,自己的方式絕對沒錯,孩子能完成就是最好的證明,可給孩子帶來的傷害也是顯而易見的。
  • 繆可馨事件啟示:是否該放棄快樂教育,擁抱挫折
    現在的孩子生活在「溫室」裡,被父母精心呵護照料,因為一點小事就走極端的個例就多了。我們那個年代,大部分老師和父母都不算溫和。不點媽現在都還記得,我上學那會兒有個學生作文寫不好,老師當著全班的面把本子給撕了,上完課還不忘提醒學生把地掃了。但也沒聽說有幾個孩子因此自殺。我們那個時代的父母,大都秉承挫折教育,一群家長圍在一起一般都是揭自己孩子短,批評孩子。
  • 父母的「挫折教育」,培養了多少失敗的孩子
    他覺得不可思議,自己如此的努力,才能有今天這番作為,自己這麼好的榜樣,孩子為什麼沒有學到一點。而且他對孩子,一直要求很高。孩子怎麼會變成這樣,百思不得其解。他說就怕孩子,從小嬌生慣養,遊手好閒,不知道上進,所以從小就要求嚴格,給他挫折教育,訓練他的抗挫力。沒想到,這孩子這麼不成器。
  • 「輸不起」的孩子也贏不了,挫折教育和正確的批評方式是孩子人生的...
    感嘆生命教育缺位之時,也必須看到其中不容忽視的因素——我們的孩子亟待補上挫折教育課。01適當的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孩子的成長需要「愛」,但愛的本質、愛的藝術、愛的表達不僅僅是給予,不僅僅是滿足,更不是百般的遷就,不是讓孩子永遠地感受「快樂」。人生中的生與死,相遇與離別,快樂與痛苦,從來都是成雙成對地出現。
  • 「挫折教育」讓孩子不再「玻璃心」
    河青新聞網訊 新學期開始了,在學校裡,孩子們難免會遭遇到一些「不盡如人意」的挫折事件,有些孩子情緒低落一陣後,就過去了。但是,個別孩子可能會做出極端的選擇。因此,挫折教育應該成為學生成長的必修課。挫折教育教給孩子的不是挫折,而是要教給學生面對挫折的勇氣和積極的態度,承受挫折的能力,避免和減少不必要的傷害以及解決問題、戰勝困難的方法。家長們該如何進行挫折教育呢?
  • 你對孩子實施的是挫折教育嗎?
    有人說中國父母太溺愛孩子了,要加強挫折教育,提高孩子抗挫力,現在我們從心理學視角來解讀一下挫折。哭鬧是兒童還不能夠承受等待、不能容忍自己做得不夠好、不能夠接受需求不被滿足的恰當反應,是天然應對挫折的模式。遭遇挫折時一般都要經歷這幾個步驟:情緒初起、哭鬧開始、家長陪伴、理解後持續哭泣、最終喜劇收場。持續時間長則一小時,短則幾分鐘,孩子會在六歲前反覆出現。他會在整個過程中透過成人共情的陪伴,不斷增加內在對受挫感的耐受度和對自己情感和行為的接納。
  • 挫折就是磨刀石,讓挫折中的教育恰到好處
    因此孩子出現這一問題時父母們不要覺得孩子心態出現問題,將小問題放大。我們要明白:1、 當人們遇到挫折時,90%以上的人很容易陷入負面情緒,總是將失敗的想法歸咎到負面的事物上,習慣對自己一味地責備和否定,不懂得如何去調整負面情緒。具備很強的挫折抵抗力的孩子就是那些在困境中依舊能夠快樂前行的孩子。
  • 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不是簡單的打擊教育,更不是人為製造挫折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Doris媽媽說育兒」 「陪寶寶讀童書」。01前段時間和表姐帶小侄子去參加平衡車比賽,一開始有個預選賽,小侄子和多位同齡人一起角逐參賽席位。奈何優秀孩子太多,小侄子最終落敗,無緣參與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