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炎止痛藥=非甾體抗炎藥
簡稱NSAIDs
關於消炎止痛藥和抗生素的區別上次說過了,有需要的請自行查閱消炎止痛藥≠止痛藥,更不是「消炎藥」
今天來說一說如何選擇消炎止痛藥。
消炎止痛藥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在組織損傷或炎症時,局部產生和釋放致痛物質,同時前列腺素的合成增加。前列腺素本身是致痛物質,並提高痛覺感受器對致痛物質的敏感性,對炎性疼痛起放大作用。非甾體抗炎藥就是通過抑制環氧化酶(COX)從而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發揮其解熱、鎮痛、消炎作用。----呃,對於非專業人士來說這的確很難懂,但你記住一點就行了:消炎止痛藥通過抗炎達到止痛目的。
非甾體抗炎藥鎮痛特點:
具有中等程度的鎮痛作用;
鎮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比如關節、肌肉;
對各種創傷引起的劇烈疼痛和內臟平滑肌絞痛無效。比如各種骨折、燒傷、刀割傷疼痛無效,腸胃疼痛無效;
對慢性疼痛如頭痛、關節肌肉疼痛、牙痛等效果較好。
非甾體抗炎藥主要副作用:
胃腸道不良反應是非甾體抗炎藥最受關注的副作用。可出現上腹不適、隱痛等症狀。長期口服非甾體抗炎藥的患者中,大約有10%~25%的病人發生消化性潰瘍,嚴重者可出現出血或穿孔。
腎臟和肝臟是所有藥物代謝和排洩的器官,非甾體抗炎藥同樣會造成肝腎功能的損害。但一般來說,治療劑量的藥物是安全的。但有肝腎疾病者要特別注意。
非甾體抗炎藥用藥建議:
按醫囑、按療程服藥,儘量避免長期用藥。當然,有些疾病例如類風溼、強直性脊柱炎等需要長期服藥,這種特殊情況請聽從醫生建議,並儘量選擇小劑量、副作用小的藥物。
不私自加大藥量。這是常見用藥錯誤,特別是處方劑量止痛效果不明顯時。
藥效不明顯時諮詢醫生更換藥物。
不要同時服用2種以上的非甾體抗炎藥。
用藥期間不飲酒。
胃腸不好者儘量選擇低劑量或高選擇性COX-2抑制劑。
活動性消化性潰瘍和近期胃腸道出血者禁用。
溫馨提示
雖然現在有些非甾體抗炎藥屬於非處方藥(OTC),但仍建議用藥前先諮詢醫生。
- 延伸閱讀-
非甾體抗炎藥為什麼會影響胃腸?
前面說了,非甾體抗炎藥就是通過抑制環氧化酶(COX)發揮作用的。人體有2種環氧化酶,即COX-1和COX-2。COX-1主要存在於胃、腎臟和血小板中,通過一系列的生理反應發揮保護胃黏膜的作用。而COX-2是引起炎性反應的關鍵酶之一,可促進炎性反應,導致組織損傷。NSAIDs的鎮痛、抗炎作用是抑制COX-2的結果。但傳統的NSAIDs同時抑制COX-1和COX-2,因此在發揮抗炎作用的同時削弱了胃腸黏膜保護。
高選擇性COX-2抑制劑
這是一類新型NSAIDs,因其選擇性地抑制COX-2活性,對COX-1影響較小,因此不良反應較少較輕,特別是對胃腸道影響比較小。目前國內常見的有:西樂葆(塞來昔布),安康信(依託考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