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江南水鄉這片綠色的土地,覆蓋在道路邊、河岸旁、村莊裡的那些多彩木槿花,把鄉村點綴得萬紫千紅,那是水鄉人民生活特有的創意和審美。
它們或傍於路,或臨於水,或房前,或屋後,長年累月為水鄉裝點青春和美麗。
木槿花的細膩、柔軟、敏感和豔麗,自古以來文人墨客都把它比作美人,以花喻美人也是我國古代文學的一大傳統。《詩經》中多處直接把美人比作花:《鄭風·有女同車》裡就有「有女同車,顏如舜華」之說。舜,就是木槿花。
木槿為錦葵科木槿屬多年生落葉叢生灌木,分枝較直立,葉卵形,先端三裂,有明顯三主脈,葉緣有鋸齒形。花單生於葉腋,有短梗,色彩有純白、淡粉紅、淡紫、紫紅等,花形呈鍾狀,有單瓣、復瓣、重瓣等幾種。
作為蔬菜種植,以花色為純白色或淡粉紅色的重瓣種為佳。單瓣者如《花鏡》所述:「若單葉柔條,五瓣成一花者,乃籬槿也。止堪編籬,花之最下者。」
木槿全株藥效獨特。據《本草綱目》載:治偏正頭風,燒煙燻患處,又治黃水膿瘡。
木槿葉入藥,據《本草江言》載:能除諸熱,滑利能導積滯,善治赤白痢,乾澀不通,下墜欲解而不解,搗汁和白酒溫飲。
木槿莖皮或根皮入藥,具有清涼、解毒、利溼、消腫、止癢等作用,可治腸風瀉血、痢疾、脫肛、白帶、疥癬、咳嗽和肺癰等症。
木槿之觀賞品種是重瓣木槿,是單瓣木槿的變種,最適於點綴公園和庭院。地栽低溼處或近水處,作為綠化背景。前人稱讚它說:「亭亭映清池,風動亦綽約。仿佛芙蓉花,依稀木芍藥。炎天眾芳凋,而此獨凌鑠。」從中,我們不難見其獨具美感。
木槿是最平民化的樹種。唐代竇鞏《早春松江夜望》詩:「帶花移樹小,插槿作籬新」。可見,自古以來木槿是以扦插繁殖的,農家早就把它用作理想的籬笆了。
的確,在菜園、院落,密密地插上一圈木槿枝條,漸漸長高后,就是一道天然的籬笆。
木槿性喜陽光,也耐半陰,耐修剪,對煙塵、氯氣與氯化氫、二氧化硫等氣體抗性強,並能吸收。對灰塵、粉塵的吸滯能力也很強,故適用於城市及工礦區的綠化。
鄉村環境美化,當然也少不了木槿的點綴。「五月池塘好,幽欄木槿開」。到夏天,木槿那美麗的花朵便在農家的房前屋後次第開放了,有白色的、粉紅色的,還有紫藍色的,從容地散布於綠葉間,不張揚,不邀寵,猶如農家少女,亭亭玉立,淡雅質樸。
木槿葉還特別受到水鄉女子的青睞。夏秋時節,村姑、農婦常三三兩兩去木槿邊摘下幾把槿葉,放在盛滿水的臉盆裡,然後用手輕輕地捋幾下,一會兒水就變得又爽又滑。
那些洗頭的女人們,一邊撈出槿葉,一邊把長長的頭髮伸進水裡,慢慢地洗著、漂著。用這種木槿葉汁洗出的頭髮,不僅乾淨、柔滑,還會久久地散發出一種淡淡的清香。
木槿花期長,南方從五月開始採收,約有半年的花期。花在清晨開放,故此,做蔬菜用的花朵採摘,宜在每天早晨進行。
木槿之白花者,是最好的鮮食蔬菜,烹調做湯,味頗清香。有名的木槿豆腐湯就是把它加在豆腐湯裡製作而成。若用拌麵油炸,吃起來也別有一番風味,因此,木槿花也被稱為「面花」。
用木槿花做出的美食,其味鮮美,既是藥膳,又是極具地方濃鬱特色的菜餚。木槿葉的營養成分和無機元素含量豐富,是一種很有開發價值的野生蔬菜。木槿的嫩葉可食用,也可作茶。
民間常有用嫩莖葉做菜,即將採摘洗淨後的嫩葉經沸水燙後,再用清水漂去澀味,可炒食或做湯。
木槿花生命力很強,成長快,葉細小,人們也多用它製作小型樁頭盆景。在老木槿分株或老木槿籬翻新時,將老木槿根樁埋在地下越冬,春天發新枝後就可上盆,即可成為小花小葉的妙品。
用木槿作籬笆,還可編製成紋,不但可起護園作用,而且葉綠花紅,花兒不俗,可謂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