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俗話說「好籃不裝灰,好人不做媒」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2020-12-22 關山聽風

舊時農村是不是說做媒的人就不是好人?當然沒有這種說法。相反,農村人們對做媒的說法是「架橋」,也就是做好事。

古人說:「寧拆十座廟,不拆一樁婚」,農村把這句話說成是:「寧拆十座廟,不拆一座橋」,這「橋」就是比喻婚姻。「架橋」是做善事,拆橋是做惡事。那麼農村為什麼還說「好籃不裝灰,好人不做媒」呢?這明明是說,做媒的人不是好人呀。

1、「好籃不裝灰,好人不做媒」意思

這句俗語前後是緊密聯繫的。「好籃不裝灰」意思是說,好端端的籃子,不要用來裝灰。舊時,籃子一般根據地方不同,使用的材料不同,有藤條編制的,有用竹篾片編制的,也有柳條編制的,還有用草編制的,等等。現在多了一種舊時沒有用過的材料,用塑料編織,且這種籃子非常流行,已基本上取代天然植物材料編制的籃子。

籃子大多用來盛物品,有的用來裝食品,高高地掛起來,免得家裡的雞狗貓搗蛋,偷吃食物,或者弄壞食物;有的用來盛採摘水果蔬菜;有的用來裝縫衣用具及碎布料;舊時,小媳婦回娘家,一般都是手提一個籃子,用一塊布花布罩住,顯得非常神秘。如此等等,籃子都是家裡用來盛乾淨東西的。

灰,在農村有三種,一種是灶膛草木灰,一種庭院燒垃圾的土灰,還有一種是田野裡燒出來的土灰。這些在舊時都是常常用的農家肥料。農家肥大都是很髒的東西。如果用籃子裝了灰,不管籃子是好是壞,按農村人的傳統禁忌習慣,以後就不能再裝食品、蔬菜、衣物等乾淨的東西,只能繼續用來裝灰。籃子本是一件比較精緻的家庭日常用具,裝過灰後就與粗糙的農具是一種類型了。

「好籃不裝灰,好人不做媒」,把給別人做媒的人比喻成籃子裝灰。意思是裝過灰以後的籃子不是好籃子,那做過媒人以後的人也就不是好人。

2、舊時農村的媒人

舊時,農村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辦婚姻,青年男女談婚論嫁,必須要有媒人做中介,才能符合婚嫁禮節,也就是說,男婚女嫁,缺不了媒人。農村的媒人大致分三種。

第一種是專業的媒人,也就是媒婆,是一種職業,大多為中老年婦女。這種媒人全靠一張嘴吃飯,巧舌如簧,能把一根稻草說成是一根金條。在男女雙方家庭,媒婆只挑好話講,把各自的缺點都隱藏起來不說。她們的目的就是把婚事湊合攏來,完事後,拿禮金走人。也就是說請職業媒婆做媒,男方家是要付禮金的,不過要說成了才付禮金。至於青年男女雙方婚後的生活過得怎麼樣,與媒婆無關。

舊時,職業媒婆的名聲不是很好的,在人們的眼裡就「不是好人」,給人一種「騙子」的印象。但因那時的社會少不了媒婆這種人,沒有她們,很多男人要打光棍,很多女子要誤青春。因此,人們就是對媒婆雖然頗有微詞,但不敢得罪,更不敢當面指責,頂多也就在背後指指點點。

第二種是被人指定為媒。比如,舊時傳統陋習,表哥表妹之間可以結親,雙方父母都是親戚,或兄弟姐妹,這種婚姻不用請媒人撮合,他們自己就能拍板敲定。只是按禮節,少不了要請人做媒這道程序。因此,男方就指定一個可靠的人做媒人。還有,一些父輩之間是朋友,願意結兒女親家,婚事是男女雙方直接談成的,也要指定人做媒人。

這種情況,現在的青年婚姻中比較普遍。原本男女是自由戀愛,根本用不著媒人,但到了結婚時,一般來說還是按傳統,要指定一個人或兩個人做媒人。

按農村的傳統習俗做法,指定的媒人,一般不用給酬金,很多地方一般送一個豬頭作為酬謝之禮,也有一些地方是一條豬膀或一塊豬肉。

第三種是偶爾做媒的人,連兼職都說不上。這種人做媒,一般都是出於偶然機會和自己的熱心腸。在農村,一些地方把這種做媒的人稱之為「搬親」,也就是把自己熟悉的姑娘,「搬」給自己熟悉的男子。比如,一個女子嫁到一個村裡後,看中了一個小夥子,就從中牽線,把自己從小一起長大的姐妹介紹給這個小夥子。也有的是看中了哪個姑娘,把姑娘介紹給自己的兄弟或堂兄弟、表兄弟。這樣,這個女人就理所當然地成為了媒人。

這種媒人,按農村傳統習俗,男方家也是不用付禮金的,同樣是贈送禮物作為酬謝。

在農村,這三種媒人之中,第一種是職業性的,不怕別人罵,別人罵也不怕,她們是衝著酬金去的;第二種,不敢罵,也不好罵,婚事是雙方自己定的,好與差與只起到擺設作用的媒人無關,男女雙方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第三種媒人就是俗語「好籃不裝灰,好人不做媒」說的情況。

3、為什麼說「好人不做媒」呢?

過去的社會婚姻制度不像現在,那時是包辦婚姻。現在男女是自由戀,即便現在農村有一些青年男女,因各種原因,還需要媒人來介紹,如今的媒人,都是讓男女雙方面對面,讓他們相互了解,看是否合適,覺得合適就繼續談下去,覺得不合適,就好說好散。母父做不了主,媒人更做不了主,男女婚姻自已做決定。

舊時農村青年男女,不到一定程度是不可直接見面的。大多憑媒人的介紹,媒人說好,也就好。當然,媒人為了能促成婚事,不可能說差的方面,還有意在雙方之間隱瞞對方的缺點。

男女結婚後,兩人生活好,感情好,一般不會記媒人之恩。如果兩人生活得不好,感情也不好,整天吵吵鬧鬧,這時就會找到媒人家裡來。做媒人的又成了夫妻間的調解人,自己給自己找麻煩。

最關鍵的是,夫妻不和,自然就要把責任怪到媒人身上,尤其是怪媒人當初不該隱瞞對方的缺點。夫妻不僅在媒人前埋怨,還要到宣揚,說是受了媒人的騙。媒人本來是一番好心,卻得不到好報,真是「餈粑掉進灰裡——吹不得,也拍不得」,裡外不是人。媒人的品行在村裡人面前,也就像是裝灰的籃子,被汙染了,怎麼洗也乾淨不了。

好籃不裝灰,好人不做媒」其實是偶爾給人家做媒人,因受到委屈發出的一種抱怨。但畢竟是給人「義務」架橋,舊時社會婚姻制度下,需要這種熱心腸的人。對這句俗語中的說法,大多數的人只看成是笑談,都不認可。從古到今,熱心給別人做媒的人也從不間斷。直到現在,一些農村大媽,依然熱心地給年輕人牽橋搭線。因此,這句俗語在舊時沒有道理的,在如今就更沒有道理。

相關焦點

  • 農村老俗話說「男吵官司女吵窮」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
    歡迎關注煙雨濃,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農村風情,每天都有新的農村事物分享給你,感謝有你的陪伴。農村老俗話說「男吵官司女吵窮」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農村的很多老俗話其實不止是適用於農村,在城市亦是如此,這些老話俗語,都是對於生活之中很容易出現的事物描述,也是對於一些人的習性的描述,尤其是被譽為農村四大毒的:「仰頭女,低頭漢,娘娘蔥,獨頭蒜」其中就對於男女不好惹的人物描述,這裡說的仰頭女也是極難招惹的主,不僅僅是愛吵架,而且還非常的容易記仇。那麼為啥吵架就窮呢?
  • 農村老俗話說「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俗話說「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先說結論:「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帶有很強的歷史時代性,在古時候農耕文化下,這句話是人們長期的經驗實踐總結出來的,有一定的道理,但放在新時代的現在,反而就沒有那麼大的指導意義了。我就出生在臘月三九天裡,而前段時間我奶奶過世,恰恰也在臘月。我就以我的親身經歷來談談這個問題。
  • 農村老俗話說「人狂天收,狗狂人收」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那麼農村老俗話說「人狂天收,狗狂人收」是什麼意思?到底有沒有道理?人狂天收俗話說:天欲其亡,必令其狂。要想毀滅一個人,那麼首先就是讓他陷入瘋狂。當一個人狂到一定的程度,那麼必會招來橫禍,這是有道理的。為什麼許多有才能的人喜歡低調行事?其實就是因為怕招來別人的嫉妒。狂妄是需要資本的,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那麼狂妄的。
  • 農村老俗話說「親家隔壁住,人熟禮不熟」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農村老輩人最看重禮法。忽然想起來一句歇後語,叫「新媳婦和面,人生面不熟」,這是題外話。農村老俗話說「人親財不親」,人與人之間不管平時關係有多好,帶頭不見低頭看的,也要懂得禮數,逢年過節的,該走的禮數一樣也不能少。
  • 農村老俗話說「三十斷紅,四十斷綠」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有一類俗話是講穿衣打扮的,很多人說農村人並不在意這個穿衣打扮,因為平時看到他們,穿得都是髒呼呼的,這其實是對農村人的誤解,持這類觀點的人,想法多停留在上個世紀。他們穿得不整潔,是因為經常要跟土地打交道,並不是他們沒有好衣服,也並不是他們不講究美。
  • 農村俗語「好人不長壽,壞人活千年」是何意,老人的話有道理嗎?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俗語「好人不長壽,壞人活千年」是何意,老人的話有道理嗎?世人皆知,農村俗語來原於生活實踐,是老祖宗最有影響的力的話,它曠日悠久,經歷了上千的洗禮,都沒有磨滅掉其中的價值,有一些農村俗語至今都還在流傳,或許就是這是農村俗語的魅力所在。相信大家對這句「好人不長壽,壞人活千年」一點都不陌生。大家也都知道它的表面意思,雖然這句話用了點誇張的手法,但是也有它一定的道理。
  • 農村老話說不摸鍋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膩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那時候只顧疼了,也沒有多想這句話,後來長大了,仔細想想這句話,發現還挺有道理。那麼,這句話究竟啥意思呢?道理在何處?一、這句話啥意思農村以前的灶房多是土灶,上面一口大鍋,下面填柴禾。這個大鍋是坐死在灶上的,一直不拆卸,所以這個鍋底上會結出厚厚的一層鍋底灰,黑色的。人要是去摸這個東西,手自然會粘上黑鍋底灰。油瓶這個詞現在人並不陌生,由於長期裝油,油瓶就會變得很油膩,人手摸上去,難免會沾上一些油,於是手就變得油膩膩的,非常難受。
  • 農村老俗話說「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歡迎關注煙雨濃,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農村風情,每天都有新的農村事物分享給你,感謝有你的陪伴。農村老俗話說「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這句老話其實是過去的一種說法,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對於漫長寒冷的冬季,早已經不像是過去那樣難捱,在過去不論生,仰或是死,對於寒冬臘月都是非常麻煩的一件事情,臘月也是一年之中氣溫最低的時候,數九歌的最寒冷的三九四九都是在臘月之中度過,而且還會盡力小寒大寒凍死老漢的節氣,可見沒有什麼季節比寒冬臘月在冷的了。
  • 農村老俗話說「龜背蛇腰不可交,瞟眼看人不用刀」是什麼意思呢?
    歡迎關注煙雨濃,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農村風情,每天都有新的農村事物分享給你,感謝有你的陪伴。農村老俗話說「龜背蛇腰不可交,瞟眼看人不用刀」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有句古話叫做「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但也有很多關於相貌的俗語,在民間被廣泛的傳頌,像什麼鷹鼻子鷂眼不可交,羅鍋腰裡揣著刀,很多都是關於貌相的說法,而且很多這些老話還真的很應驗,很多具有一定異相之人,確實有時候有一些過人之處,只不過看這些過人之處運用到什麼地方,如果運用到不好的方面,確實是相當厲害的一個角色,這裡說的又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老俗話說給死人燒香,看活人的面子,是什麼意思
    其實很簡單,人到中年,事業有成,功成名就的,糟糠之妻黃臉婆也想換換。農村有另外一句老俗話說,「縣太爺姨太太死了有人哭,縣太爺死了沒人埋」。話很粗俗,但仔細想想也有道理,縣太爺家的姨太太死了,縣太爺還在,衝著巴結攀附縣太爺的心理,就會有很多趨炎附勢的人來給縣太爺姨太太抬棺材哭靈守孝,以希望被縣太爺看到重用,從而分得一些利益。但是如果死的是縣太爺,「樹倒猢猻散」,就不會有多少人來給縣太爺燒香磕頭了。
  • 農村老俗話說「人情到處放,遇難好收帳」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這句話農友君認為要這麼去理解它意思,就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善於多做好事,誰家有困難去幫助下,誰家人手不夠需要幫忙去幫助下,平時多做善事,多幫助別人,等到自己遇到什麼困難時或者是需要大家幫忙時。農友君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一個是開車的經常在農村和城裡兩邊跑,基本上是每次從農村去城裡時村裡的人或者是有經過別的村莊時都有人叫他幫忙帶點東西到城裡給他們的子女,每次他都會幫忙帶,給錢也不收,他還笑著說你給錢我就不帶。
  • 農村俗話「割肉不割糟頭肉,買魚不買鯽殼魚」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俗話說「割肉不割糟頭肉,買魚不買鯽殼魚」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這句話是農村的老俗話,是以古代那個時候的科學基礎,對事情產生的局限性認識,用現代人的科學道理來看這句話,有它的一定程度上的缺限性,並不完全科學。
  • 農村俗語「前妻後漢,韭盒兩半」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前妻後漢,韭盒兩半」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大家都知道農村人們的生活經驗是非常豐富的,因為除了自己能在生活中積累經驗之外,大多數年輕人都能從一些德高望重的老輩人哪裡學習到很多的生活心得,而老輩人常常也會用農村俗語來告誡年輕人,而且我們要知道農村有許多的俗語老話常常被運用到婚姻之中,就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前妻後漢,韭盒兩半」,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它究竟詮釋著什麼意思?究竟有沒有道理?
  • 農村俗語:「好人不長壽,禍害遺千年」,這句話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好人不長壽,禍害遺千年」,這句話有道理嗎?大家都知道,相較於城市,我國農村很大程度都是傳承了一些傳統思想,一些以往的文化,其實真正能見到的也只有農村了。比如一些俗語,這些話,其實也只有從農村老一輩口中人們還能聽到了,大多是一直傳承下來的。比如「好人不長壽,禍害遺千年」,這句話有道理嗎?這句話大家一聽就知道,其實就是罵人的話了,好人不長壽,禍害遺千年,明顯聽起來就不符合邏輯,做好事的反而短命,做壞事的反而長壽,感覺就是恨天不公。
  • 農村俗語「男不摸頭,女不摸腰」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男不摸頭,女不摸腰」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裡面生活都會比較寧靜和平淡一些,因為農村並沒有什麼多餘的娛樂和休閒活動。當在農村還是有一個樂趣的,那就是聽農村老人們說一些老話,這些老話就是農村俗語,都朗朗上口沒特別有趣、其中一些俗語還帶著著一些特別有趣的故事,蘊含著一些道理,到現在都可以讓我們受益匪淺。這些農村俗語其實都是農民老人們在生產生活中對生活經驗的一個總結,對與生活上遇到的一些事情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所以俗語其實也是農村文化的一部分。
  • 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狀火」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狀火」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裡,留下來了很多的農村俗語,這些農村俗語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而且字字珠璣,句句屬心。而這句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狀火」就很明確的說了這一點,那麼這句俗語的意思是什麼呢?
  • 農村俗話:「割肉不割糟頭肉,買魚不買鯽殼魚」,卻有另一層意思
    農村老俗話說:「割肉不割糟頭肉買魚不買鯽殼魚」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一些農村老俗話是教會我們很多生活經驗的,就拿買東西來說吧,也是很有講究的。而老祖宗留下來的農村俗語教會我們應該買什麼,又不應該買什麼,否則就會:「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輕則金錢上的損失,重則有害身體健康。所以在此之下,我們來研究一下這句農村俗語:「割肉不割糟頭肉買魚不買鯽殼魚」是什麼意思,有哪些道理:農村俗語:「割肉不割糟頭肉」的意思。
  • 農村俗語:「寡婦床頭灰,鰥夫門前草」,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所謂農村俗語,都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中總結出來的,有些俗語看似不著邊際,但細想之下還是有一定的道理。比如有句俗語叫做:「寡婦床頭灰,鰥夫門前草」,這句話就比較象形地描述了這兩種人的生活狀態,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老話說臉上無肉,做事寡毒是啥意思?有道理嗎?這句話不客觀
    但同時,這些老話也是分著類型的,幾乎囊括了農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耕種到家庭生活,從結交朋友到為人處世,每一個類型都有著數不盡的老話。不可否認的是,有些老話是有道理的,但有些老話則是憑著主觀臆斷給總結出來的。比如這句「臉上無肉,做事寡毒」。這句話如何理解?有沒有道理?
  • 農村俗語:「五指不露縫,一生不受窮」啥意思?有道理嗎?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俗語老話通俗易懂,寥寥數字就能向人們揭示某些道理,因此,它們在農村地區廣受歡迎,也是農村老大爺們飯後茶餘常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