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穆宗時,王潛任荊南節度使。有一天,一個著破衣騎瘦驢,面有菜色的小夥子前來拜見,自稱姓呂,是王潛的渭北遠房表侄。王大人應付了幾句便將他打發出門了,呂小夥心裡老大的不痛快,找了個客店住下來。過了月餘,盤纏耗盡,窮困無路,只得去集市要把自己的瘦驢賣掉換錢。
在集市上,一位老者叫住他,問他何來。呂生說:王公是我表伯。我家中貧寒,無力供養二老,不遠千裡前來投奔,本想著表伯能周濟我一番,卻沒想到如此倨傲,對我不理不睬。老者說:我姓俞,也很窮,幫不上你什麼忙,不過今天晚上可以到我家吃個晚飯,住在我那。呂生也沒推辭,跟著老頭回家了。
俞叟住處果然是家徒四壁,破簷爛瓦,只有幾個破陶罐子,裝著些許粟米。簡單吃了晚飯,二人閒聊。俞叟說,我早年在四明山學道,但資質愚鈍,沒學到什麼大本事,後來就來荊州謀了個小差事混到現在。對於你的遭遇我很同情,我可以用個小法術幫你籌些盤纏。呂生將信將疑,老頭拿來一個陶罐,擺在地上,念了幾句聽不懂的詞,過了一會,把陶罐打開,影綽綽裡面有個人影。
呂生湊近一看,陶罐裡有個身長几寸的小人,紫袍金帶,低頭拱手而立。這不正是表伯王潛嘛!俞叟說:這是王公的魂魄。對著小人說道,呂生是你的表侄,大老遠的來拜見你,你雖然身居高位,也不能這樣對待親戚啊。今天把你拘來,不責罰你,你須好生招待呂生,他家中貧寒無力供養父母,你做表伯的要資助一下。紫衣小人躬身作揖。俞叟說完後把瓦罐蓋上,再掀開時,裡面的小人不見了。
天快亮時,俞叟對呂生說:你回去吧,很快王公就會召見你了。呂生回到客店不一會,果然有差人來請呂生到王公府上一見。王潛見到呂生,滿臉笑容:侄子啊,這幾日軍務繁忙,怠慢了你,不要介懷。酒宴款待後,派人備車馬帶呂生一同遊樂,安排呂生在上好的客店又住了幾日。臨行時,贈給呂生許多金銀綢緞,外加馬匹僕人。
呂生滿載而歸。由於自己的遭遇太過離奇,回家後跟父母只說表伯對自己如何熱情如何之好,其他閉口不提。過了幾年,一次與友人相聚,酒後談及靈怪之事,才把這件事情說了出來。(出《宣室志》)
@日清月霽:
這個故事生動地反映了一個現象: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正史上的王潛忠厚正直,一世清廉,頗有政績。歷經玄宗肅宗代宗德宗順宗憲宗穆宗文宗八朝,先後擔任左散騎常侍、涇原節度使、荊南節度使、檢校尚書左僕射,襲封琅邪郡公。呂生來拜見時,可能真的是忙於政務無暇看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