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12月12日-13日,由上海外國語大學和上海全球治理與區域國別研究院主辦的第三屆「聯通世界與未來」國際研討會——「新冠疫情與國際社會的信任及合作重建」在線上線下同步召開。
來自國內外的近200名專家學者圍繞
「大國博弈與國際新秩序:超越競爭與合作二元結構」、
「全球/地區治理轉型與國際新秩序:善治共治的路徑重構」、
「新全球化與國際新秩序:新冠疫情下的國際經濟合作」、
「文明互鑑與國際新秩序:避免文明衝突的自我實現」等四個專題展開對話,並特設
圓桌頭腦風暴「2030年的世界:不確定性中的確定性」和特別論壇
「國際新秩序與區域國別研究人才培養」就有關議題專門研討。(點擊議題查看會議綜述)
此次研討會上,上海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姜鋒強調,面對變化莫測的國際環境與層出不窮的危機與挑戰,區域國別研究的重要性更加凸顯。他主張對全球教育系統和人類發展本身進行更多反思與總結,強調開展跨文化交流、分享知識經驗對於提高文化敏感度的重要意義,呼籲增進多元文化間的相互理解,以開放的態度與世界相連,共建美好未來。
上海外國語大學校長李巖松致
開幕辭時指出,新冠疫情加劇了全球範圍內的治理和信任赤字,從而增大了國家間合作的難度。「面對這場危機,我們更應當糾正認知上的隔離和扭曲,塑造一個更為健康的合作環境。」(點擊開幕辭查看開幕式及主旨演講)
上海全球治理與區域國別研究院執行院長楊成教授主持開幕式並表示,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之下,「信任」與「合作」理所應當成為當今世界的關鍵詞或時代主題,「無信任,不合作;無合作,不發展;無發展,不共贏」。楊成表示,此次活動旨在促進中國與世界的聯通,嘗試在不確定的世界中尋找確定性,以把準時代脈搏、服務未來發展。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分院副院長ViktorLarin發表演講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楊潔勉研究員與俄羅斯科學院遠東分院副院長ViktorLarin均指出,新冠疫情加速了世界的「失序」進程。楊潔勉研究員發表了題為「與其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的主旨演講,指出世界主要大國需從抗擊新冠肺炎的鬥爭中吸取教訓,摒棄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和以鄰為壑的外交政策。ViktorLarin則認為,新冠疫情期間,東方社會因其強調社會責任的文化傳統,比強調個人主義的西方社會展現出更高的防疫效率,從而加劇了西方建制派的危機感。面對來自美國的威脅,中俄應互相支持,共同控制國際危機的蔓延勢頭。
霍普金斯大學埃德溫·賴肖爾東亞研究中心主任
KentCalder教授發表演講
以研究歐亞大陸一體化見長的美國學者,霍普金斯大學埃德溫·賴肖爾東亞研究中心主任KentCalder教授肯定了中國在抗擊新冠疫情中取得的卓著成果,並指出中國對歐亞地區的整合能力因此而進一步增強。
華東師範大學冷戰國際史研究中心主任沈志華教授發表演講
華東師範大學冷戰國際史研究中心主任沈志華教授通過分析二戰後蘇聯拒絕加入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原因,強調了把握世界發展趨勢、增強大國間的理解和互信對於構建穩定、繁榮的國際秩序的重要意義。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張蘊嶺教授發表演講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張蘊嶺教授指出,世界正經歷著諸如發展中國家崛起、人類工業化範式轉型、全球氣候問題日益突出、以智能化為特點的第四次科技革命等一系列巨變。變局之中,人們應警惕泛安全化、泛政治化可能帶來的世界分裂,在各國不斷磨合的基礎上,以漸變的方式推動國際新秩序的形成。
上海紐約大學校長童世駿教授援引羅素1922年在《中國問題》中對中國的判斷並提出了如何做到強而不霸的「中國的羅素問題」,指出應該從如下四個角度——即關注中國發展蘊含的道德意義,中國發展做出的國際貢獻,中國發展所體現的價值理念,以及中國發展所需要的問題意識來講好中國故事。
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唐世平教授發表演講
基於對貧富差距、民粹主義、大國競爭、中美關係等主要變量的分析,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唐世平分析了影響2030年世界格局的主要趨勢:第一,未來國家間的貧富差距或因新冠疫情和技術進步進一步擴大;第二,民粹主義雖會時常興起和回潮,但終難成為主流;第三,中美差距縮小的速度會有所放緩,而印度追趕中國的速度可能加快;第四,中美意識形態競爭程度或介於歐巴馬和川普時期之間,而技術領域的競爭將愈發激烈。
復旦大學一帶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仁偉教授特別強調了科技對人類生產生活方式、全球治理方式和國際政治經濟基本運轉模式的影響,認為網絡政治催生了不同於19-20世紀的民粹主義形態,深刻影響了世界政治。此外,氣候變暖對傳統國家安全的超越,中國堅定崛起、美國決心遏制的基本戰略方向導致的兩國矛盾難以調和,都為世界的發展增添了不確定性。
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俄羅斯與歐亞研究項目前主任
Bobo Lo發表演講
冷戰結束後,自由秩序面臨決策失靈、制度侵蝕及價值觀崩壞等嚴峻危機。新冠疫情的暴發及蔓延暴露了當今國際秩序的混亂及全球治理的無能。對此,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俄羅斯與歐亞研究項目前主任Bobo Lo提出應以靈活、包容的理念重構有效的國際體系,認識多邊主義的重要性,推進靈活合作夥伴關係的建立。
莫斯科國立大學政治學院國家治理系主任VladimirYakunin教授發表演講
俄羅斯鐵路股份公司前總裁,莫斯科國立大學政治學院國家治理系主任VladimirYakunin教授同樣對國際社會信任缺失、金融環境波動引發的不平等和社會動蕩表示擔憂,提出應通過共建全球秩序以應對危機,並對中國政府提出的經濟合作計劃表示認同。
「聯通世界與未來」國際研討會是上海全球治理與區域國別研究院的標誌性年度學術會議。此前兩屆分別圍繞「全球治理與中國方案」、「轉折中的世界與全球秩序」、「一帶一路倡議與沿線各國」、「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與新型國際關係」、「全球治理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等議題展開。
來源 | 上海全球治理與區域國別研究院、黨委宣傳部
發言整理 | 歐亞班
統稿 | 楊子桐 夏露
圖片 | 陳鍊、田拾豆
原標題:《SISU | 第三屆「聯通世界與未來」國際研討會在上外舉行》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