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8 09:05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南京是一座擁有獨特和平文化資源的城市,是世界「四大殉難城市」之一,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事件的見證地,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舉辦地,是加入國際和平城市協會組織的中國首座「國際和平城市」,設立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平學教席。無論是對接國家層面的文化發展戰略,還是「一帶一路」等區域發展合作戰略,都要求南京繼續發揮和平資源優勢,承擔和平文化傳播的歷史使命。建議南京將和平城市形象置於國家戰略視角下考量,積極發揮和平城市功能,從硬體與軟體,政府與民間組織,和平研究、教育、交流、傳播等多層面,多維度建設國際和平城市,全方位提升和平城市形象的國際影響力。
提高站位,有格局地建設和平城市
緊跟國家走出去大格局。充分利用國家公祭平臺,與國家相關部委辦局緊密合作,對接國家文化走出去的重大項目與活動,承辦國際性和平文化論壇、和平學術會議等項目。圍繞「一帶一路」倡議等國家層面的發展戰略,加強總體謀劃和頂層設計,實施「南京和平城市形象文化海外推廣工程」,提升南京和平城市形象走出去工作的全局性、獨特性、前瞻性。
構建和平城市形象傳播新格局。建立由和平城市形象傳播工作聯盟,完善相關統籌協調機制,形成推動和平城市形象傳播合力。成立南京和平城市形象提升專業委員會(內設專家庫),建立南京和平城市傳播的動態評價機制、傳播效果監測評估機制。拓寬友城交流渠道,結合友城結交重要年份、大型展會以及城際高級別訪問等機遇,建立多維度的國際和平城市形象傳播陣地。
加強策劃,多元化打造和平城市新品牌
創設和平文化節慶品牌。舉辦「南京國際和平文化節」「和平文化交流周」等。充分發揮南京獨一無二的和平文化資源優勢,舉辦國際和平文化節,表達和平的主張,構建起對外溝通和交流的平臺,加速推進南京與世界的全方位接軌。
推廣和平文化旅遊項目品牌。整合和平文化旅遊資源,以「和平文化旅遊」為主線,以「和平文化」主題推出特色旅遊產品。與媒體合作,全面推介和平文化旅遊,提高和平文化旅遊知名度和美譽度,推進旅遊國際化。
打造地標性和平文化傳播品牌。圍繞和平文化來規劃城市建設和布局。在建築風格街道、園區、景點命名等各個方面,堅持以和平文化為主題,集中體現和平文化特色。如建設南京國際和平博物館、和平廣場、和平學校、和平醫院,以「和平」命名道路、橋梁、河流等,為和平教育、和平交流提供更多載體和空間。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動植物,給予具有和平意義的命名。
融合創新,全譜系傳播和平城市形象
以「媒體+」拓展和平城市形象傳播廣度。精準把握和平城市形象傳播新趨勢。整合傳統、新興媒體,境內外媒體,豐富南京和平文化形象傳播參與主體。研究對外文化形象傳播受眾,探索和發展文化傳播與交流新形式。加強各類各方媒體互動。充分利用各種新、舊媒介形態的傳播優長,以合適的媒介組合實現最佳傳播效果;實行「央視媒體+地方媒體+國際媒體」的境內、境外媒體的組合策略,提升和平城市形象傳播效度。發揮網絡人際傳播力量,加深全國乃至全世界對南京和平城市印象。利用「自媒體」加大網絡議程設置力度,促發南京和平城市形象的傳播。
以「高端平臺+」拓展城市形象傳播深度。深化與「國際和平城市」協會的合作。積極開展世界和平城市研究,策劃國際和平城市市長論壇,拓展與國際和平城市間的多層交流,提交和平倡議,逐步使南京在協會上發揮主導作用。加強國際和平學研究,擴大國際和平學海外傳播,在國際和平領域爭取更大的話語權。創設紫金草國際和平基金。與國際著名同類基金會開展合作交流,積極參與國際和平事務,探索設立南京和平獎項目,拓寬南京國際和平城市建設交流渠道。
以「內容+」拓展南京和平城市形象的維度。加強傳播內容建設。充分利用南京和平資源,在國內外舉辦展覽;創作和平主題歌曲、影視劇、動漫等文藝作品;開展南京國際和平主題創作徵集活動,製作和平主題文創紀念品;不斷增強和平文化傳播力。成立相關學術研究團體,整合學術資源,加強對和平學研究,為和平南京的構建提供理論基礎,推動中國和平學的發展。通過科研成果交流傳播城市文化形象。圍繞「和平城市形象」主題,定期舉辦「南京國際和平論壇」、「城市公共外交論壇」等,傳播南京和平城市形象。
多方參與,全方位提升和平城市影響力
加強城市文化形象傳播組織領導。成立專門的南京城市文化形象領導小組,整合南京市的新聞網站、商業網站、門戶網站等網絡資源,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城市文化形象傳播工作。加大城市文化形象網絡宣傳投入力度,加強在省級、國家級網站上宣傳南京和平城市形象,不斷提升知名度和美譽度。
廣泛開展對外文化傳播和民間和平交流。支持和鼓勵民間文化機構開展對外文化傳播,重點培育一批在對外文化交流中表現突出的優秀民間文化組織和民間文藝品牌,充分發揮他們在和平形象傳播中的作用。既要開展城市形象的對外傳播,又要注重對內傳播。統籌規劃總體社會氛圍營造,利用廣告牌、文化牆、戶外大屏等載體,組織發布和平主題公益廣告,營造和平城市建設的社會氛圍。
(作者付啟元為南京大屠殺史與國際和平研究院研究員,譚志云為南京市社科院研究員、南京城市發展戰略研究院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