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創建國際和平城市的實踐與啟示

2020-12-20 中國網新聞中心

2017年9月4日,南京成為全球第169座、中國首座國際和平城市。南京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蒙難最為深重的城市之一,南京更懂得和平的珍貴、南京人民也更理解和平的深刻含意,這構成了南京創建國際和平城市的重要基礎。在南京市委市政府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支持下,在南京大學及智庫近20年來的持續努力下,南京在創建國際和平城市方面的實踐卓有成效。本文通過闡述國際和平城市及創建規則、梳理和總結南京創建國際和平城市的歷程和經驗,為中國城市品牌定位與國際傳播提供了啟示和借鑑。

2017年9月4日,國際和平城市協會向全球發布公告,南京成為第169 個國際和平城市(中國第一個)。這是南京市委市政府、高校研究機構、社會組織以及國際組織共同努力的結果。國際和平城市作為南京城市品牌最合適的定位,必將在南京市國際形象傳播、軟實力和話語權提升等諸多領域發揮核心作用。同時,南京市創建國際和平城市的實踐及其總結,對中國城市品牌定位與國際傳播提供了多方面的啟示和借鑑。

國際和平城市及創建規則

南京大學和平學研究所所長劉成教授認為:「『和平城市』有六個基本要素:一是共享和平理念的城市,以和平建設為共同的願景、任務和目標;二是開展和平教育、和平研究與和平活動;三是通過媒體、網站等媒介傳播和平,保存和平文化遺蹟;四是尋求和平建設的合作夥伴,進行開拓性的和平建設;五是在圖書館、博物館等公共場所舉辦和平主題展覽;六是提交城市的和平倡議。」

「和平城市應遵守的共同宗旨:促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倡導的和平文化,致力於建設和平,調解,預防和化解衝突,和平教育,有關非暴力、寬容、接納與尊重的教育,文化和宗教間的對話與和解。」

為此,劉成教授將「和平城市」定義為:「在特定的城市行政區內, 政府、 高校、社會團體和城市市民緊密結合,以和平為城市發展理念, 共同倡導和平與和解,融合歷史、記憶、遺蹟中的和平元素,通過調停(peacemaking)、維和(peacekeeping)、和平建構(peacebuilding)的途徑,開展形式多樣的和平項目,全面提升城市發展並推動國際和平的一種城市形態。」

從城市品牌和形象來看,創建國際和平城市是具備相關條件的城市進行城市品牌定位的戰略性選擇。那麼,如何成為國際和平城市呢?

從目前來看,成為國際和平城市有以下幾項規則。

第一,由該城市的和平組織及負責人向國際和平城市協會提出申請書, 內容包括但不限於:一是帶有籤名的意向書;二是儘可能詳細的願景、任務和目標聲明;三是本地事件、位置或歷史事件的照片和標題;四是負責人的照片和簡歷;五是關於該城市的和平遺產的聲明(如果可行的情況下)。

第二,國際和平城市協會對申請書進行討論並提出修改意見,申請人修改申請書至符合要求為止。

第三,國際和平城市協會在官方網站上的專門網頁,向全體會員和全世界公告成為國際和平城市的消息。

南京創建國際和平城市的歷程

南京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蒙難最為深重的城市之一。侵華日軍製造的南京大屠殺,是人類史最黑暗的一頁,凝結著民族的共同記憶,是人類文明遭受戰爭踐踏及城市遭遇戰爭蹂躪的典型例證。因此,南京更懂得和平的珍貴,南京人民也更理解和平的深刻含意。這是南京創建國際和平城市的重要基礎,也是符合國際和平城市協會採用的十條標準之一。更為重要的是,南京大學及智庫近20年來在和平文化建設方面持續努力,南京市委市政府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一直給予鼎力支持。

自2001年起,南京就開始進行和平城市的創建活動,其主要標誌是南京大學率先開始和平學教育和研究培訓工作。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

第一,和平學教育。2001年,南京大學歷史系與考文垂大學和平與解決研究中心建立了正式合作關係;2003年,和平教育課程被引入南京多所大學的教室和南京的公民教室;2004年,多所大學為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了和平研究課程,並在南京大學招收了和平研究碩士和博士學位。

第二,與著名的國內外和平機構共同舉辦和平訓練班。2014年8月,東北亞區域和平建設研究院(NARPI)和平研究夏令營;2015年6月,「湄公河和平之旅——青年公共外交項目」培訓班;邀請國內外學者在中國高校作近100場演講;將和平研究推廣到中國東南、西北、東北、西南和中南部地區的20多所大學;在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等南京的中小學開設和平研究課程;劉成教授出版中國第一本《和平學》教科書和中小學的第一本「和平成長」叢書(三冊)。

第三,召開六屆國際和平研究研討會。2005年3月,人類歷史上的對抗、衝突與解決國際研討會(南京•中國);2011年5月,和平研究視角下的宗教、和平與戰爭國際研討會(南京•中國);2012年4月,和平、戰爭與和平國際研討會世界歷史上的衝突解決(西安•中國);2013年1月,亞太安全與衝突解決國際研討會(哈爾濱•中國);2014年4月,戰爭、衝突與非暴力解決方案國際研討會(湘潭•中國);2015年4月,南海衝突與和平解決國際研討會(南京•中國)。

第四,大力開展中外交流與合作。如南京大學已與英國、日本、德國、美國、韓國、澳大利亞、挪威、加拿大、荷蘭、波蘭、印度、奧地利、以色列、緬甸和柬埔寨的大學的和平研究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其中,國外合作大學包括考文垂大學、喬治梅森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大學、舊金山大學、聖地牙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立命館大學、國際基督教大學、明治學院大學、雪梨大學、韋切塔大學、加爾各答大學、印度朗姆酒克裡希納Kalanda教會大學、柬埔寨和平與衝突研究中心。

劉成教授不僅是以上和平教育、培訓、研究與交流活動的核心人物,而且在多個國際性和平組織中擔任職務(例如國際和平協會理事),在國際和平事業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中,劉成教授與國際和平城市協會負責人建立了長期交流和溝通關係。

值得提及的是,在2006年9月24日—25日召開的南京國際和平論壇上, 來自海內外的專家學者紛紛建議把南京打造成一座國際和平城市。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等專家也提出了《南京和平城市在建及其戰略構想》的報告。還有專家指出,目前南京正致力於讓和平教育進社區、和平講壇進大學課堂,並舉行和平集會、和平宣傳,這將有助於將南京建設成國際和平城市。

此外,2016年3月1日,南京大屠殺歷史與國際和平研究所成立,隸屬於日本侵略者南京大屠殺受害者紀念館,致力於南京大屠殺史、日本侵略史、抗日戰爭史、中日關係史和和平研究等方面的研究;2017年2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江蘇省第十一屆委員會省文史委員會主任謝波提交了《關於創建南京「國際和平城市」的提案》,內容包括創建基礎、創建意義和創建方法;2017年3月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平學教席」落戶南京大學,劉成教授擔任主持人,目標是建立一個包括和平研究、培訓、信息交流和文獻彙編的綜合系統,將促進中國、亞太地區和世界其他地區的大學、機構的著名學者與教學人員之間的合作。

在上述工作的基礎上,在南京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南京大學和平學研究所、南京大屠殺史與國際和平研究院聯合,正式向國際和平城市協會提交了申請。國際和平城市協會於2017年9月4日向全球公告,南京成為第169個國際和平城市。作為中國首個國際和平城市,這既表明國際了社會對南京和平城市建設工作的積極肯定,也標誌著南京和平城市建設步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隨後,國際和平日紀念活動於2018年9月18日至20日,在全球第169座、中國首座且唯一一座國際和平城市——南京舉行,本次活動主題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攜手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

「和平城市建設是為了歷史得到更好的傳承,更是為了促進面向未來的積極和平的目標」(劉成,2017)。這將不斷擴大和平建設的影響力,進而帶動全國乃至全球的和平文化建設,用實際行動向世界展示中國是世界和平的積極倡導者和建設者。

對中國城市品牌定位與國際傳播的啟示

南京創建國際和平城市的成功實踐,對中國城市品牌定位與國際傳播有較大的啟示和借鑑。

首先,從城市歷史中提煉出某個詞彙,率先將其作為城市品牌定位的核心概念。根據企業品牌定位理論,最有效的品牌定位在於尋找到一個詞彙, 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把該詞彙植入目標受眾的心智中,使目標受眾在該企業與該詞彙之間建立緊密、持續的聯想。這個思路和方法完全可以照搬到城市品牌定位實踐中。而城市如何提煉出具有上述功能的詞彙呢?一般而言,這需要從該城市獨特的歷史、地理和文化背景中尋找。例如,南京市找到「和平」,這是因為南京是二戰的殉難城市;揚州市找到「運河」、西寧市找到「涼爽」,這是由其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如果全面挖掘城市歷史和文化, 再加上豐富的想像力,任何一個城市都應該找到一個適合自身的特定詞彙, 並將其作為本城市品牌定位的核心概念。

其次,有意識和有規劃地開展城市外交活動,圍繞核心概念打造城市國際品牌。國家公共外交是塑造和提升國家品牌和形象的主要途徑和方式,其中,以城市為主體的公共外交(即城市外交)是塑造和提升城市品牌和形象的重要途徑和方式。當尋找到合適的詞彙作為城市品牌的核心概念時,該城市必須有意識和有規劃地開展城市外交活動,持續不斷地圍繞這個核心概念打選城市國際品牌。

如南京市構建「和平城市」的過程,經歷了從無意識到有意識、從單個機構到多機構聯合、從無總體規劃到有總體規劃的多個階段。早在2001年, 劉成教授從英國訪學歸來,認為引進和平學教育到南京大學和南京市是一件有意義和有價值的工作。在南京大學和其它機構的支持下,和平學被引進到中國各地高校和南京市中小學校,也創辦了南京大學和平學研究所。在後來的和平研究國際交流活動中,打造南京市「和平城市」品牌就成為南京大學和平學研究所有意識的行為。同時,日本侵略者南京大屠殺受害者紀念館及其附屬的南京大屠殺歷史與國際和平研究所是南京創建「和平城市」的另一個重要組織。早在2006年,其主辦的南京和平論壇就提出了創建「國際和平城市」的構想。因此自2015年起,南京大學和平學研究所和南京大屠殺歷史與國際和平研究所就聯合起來共同向國際和平城市協會提出申請。

再如揚州市確定「運河歷史文化」為城市品牌核心概念的同時,通過三條主線來打造城市國際品牌:一是從2007年作為大運河申遺的牽頭城市起, 到2014年6月22日在卡達首都多哈召開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審議並通過中國大運河項目,「中國大運河」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二是世界運河名城博覽會暨運河名城市長論壇自2007年開始每年舉辦一次;三是2009年揚州牽頭成立「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

最後,加入或創建國際組織,鞏固和提升城市品牌影響力和話語權。國際組織是全球治理的主要行為主體,具有全球性影響力和話語權。國際組織類型多種,各行各業都有其國際性組織,數量達到10萬級,並且在不斷地增長。對某個特定的城市而言,加入或創建相關的國際組織無疑是鞏固和提升城市品牌影響力和話語權的最有效(當然也是難度最大的)途徑和方式。

如南京以加入國際和平城市協會的方式,與全球近200個和平城市共同聚集在同一個國際平臺上。這不僅是對南京市多年來和平城市建設工作的肯定和支持,更是南京市藉助國際和平城市協會這個平臺極大地鞏固和提升南京城市品牌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再如揚州市以創建「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的方式,集合了近百個中外運河歷史文化城市,以運河為紐帶,促進運河城市間經濟文化交流,共享發展經驗,推動互利合作,促進運河城市共同發展和繁榮。通過該組織,揚州市的品牌影響力和話語權得到不斷鞏固和提升。

柯銀斌:察哈爾學會首任秘書長、高級研究員。

文章來源於《公共外交季刊》

相關焦點

  • 建設國際和平城市 南京向世界講好和平故事
    2017年8月31日,南京成為全球第169座、中國唯一一座國際和平城市。2018年9月19日,2018年國際和平日紀念活動在南京開幕。……經歷過苦難的南京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貴。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三大慘案」發生地和世界「四大殉難城市」之一,南京更加渴望和平、珍愛和平。過去幾年,南京一直在努力向國際和平城市協會發出申請報告。去年8月31日,南京正式通過申請,成為全球第169座國際和平城市也是中國唯一一座國際和平城市。
  • 3天後,龍華與你共赴 → 「和平與城市」南京國際和平海報雙年展...
    3天後,龍華與你共赴 → 「和平與城市」南京國際和平海報雙年展 2020-08-10 16: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家公祭日|傳遞和平,南京國際和平城市海報展走進日本
    2020年日本展覽主海報第七個國家公祭日來臨之際,2020年11月14日至12月12日,南京國際和平城市海報雙年展來到日本京都,為當地民眾帶去一堂特殊的和平課。立命館大學國際和平博物館館長吾鄉真一歡在展覽現場說:「希望今後繼續合作開展此類活動,為了世界和平共同努力。」
  • 「桐祭和平之願」國際和平城市倡議暨雕塑揭幕儀式舉行
    2017年,南京成為中國首座國際和平城市。和平大鐘、和平女神,見證了南京堅持和平的理念。拉貝、馬林、辛德貝格等無數國際友人在這座城市的足跡,讓人們看到人性的光輝永放光芒。今天(12日)下午,「桐祭和平之願」國際和平城市倡議暨雕塑揭幕儀式在南京圖書館舉行,「桐祭和平之願」大型現代雕塑揭開面紗,中外人士向全世界發出了和平倡議:「反對戰爭,共創和平!守望相助,祈願和平!關心關愛,守護和平!」在活動儀式上,來自南京外國語學校的30名中學生齊聲誦讀和平倡議,發出「和平之聲」。
  • 郵品設計大賽傳播南京「國際和平城市」形象與文化
    中國江蘇網訊 「七一」前夕,為傳播和平理念,凝聚國際和平力量,肩負起南京作為中國首座「國際和平城市」的責任擔當,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南京郵政、南京藝術學院聯合舉辦以「南京和平城市」為主題的系列郵品設計大賽。
  • 多維度建設國際和平城市
    無論是對接國家層面的文化發展戰略,還是「一帶一路」等區域發展合作戰略,都要求南京繼續發揮和平資源優勢,承擔和平文化傳播的歷史使命。建議南京將和平城市形象置於國家戰略視角下考量,積極發揮和平城市功能,從硬體與軟體,政府與民間組織,和平研究、教育、交流、傳播等多層面,多維度建設國際和平城市,全方位提升和平城市形象的國際影響力。
  • 南京國際和平海報雙年展到北京
    當天上午9時30分,由我館、中國抗日戰爭紀念館和南京藝術學院聯合主辦的《「和平與城市」國際和平海報作品巡展》第二站開幕式在北京汽車博物館舉行。 此次巡展的60幅優秀海報作品全部從我館舉辦的2019南京國際和平海報雙年展精品中遴選而來。
  • 國家公祭日︱南大歷史系教授劉成:創建和平是對創傷歷史的最好記憶...
    兼任南京大屠殺史與國際和平研究院研究員兼和平學中心主任、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兼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國際和平研究協會理事、國際和平城市聯盟理事。和平的內涵遠遠超過沒有戰爭「過去我們對和平的理解,認為沒有戰爭、沒有屠殺,就實現了和平。事實上,和平的內涵遠遠超過沒有戰爭。」
  • 代表張建軍建議: 擦亮「國際和平城市」名片 街頭多設些和平人物...
    ,南京成為全球第169座國際和平城市,是中國首個加入國際和平城市學會組織的城市。 現代快報訊(記者 宋經緯 趙丹丹)2017 年 9 月,在南京大屠殺史與國際和平研究院和南京大學和平學研究所的不懈努力下,南京成為全球第 169 座國際和平城市,是中國首個加入國際和平城市學會組織的城市。
  • 邀您共赴「和平與城市」國際和平海報作品展
    邀您共赴「和平與城市」國際和平海報作品展 2020-08-12 1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17南京國際和平海報雙年展
    2017年南京國際和平海報雙年展將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開展。  此次國際和平海報雙年展自今年4月15日啟動,主題為「不忘 歷史的傷痛與反思」和「未來 和平的展望和構建」,並面向全世界範圍內的設計師、專業師生、藝術家和設計機構徵集作品。  截至10月25日,主辦方共徵集到海報作品2154件,其中有效海報1915件。
  • 在國際和平城市,做歷史的朗讀者
    2019-12-07 12:01圖文來源:紫金山/金陵晚報 和此前168座遍布6大洲的國際和平城市一樣,南京正以城市的力量,通過各種各樣不同的方式,傳遞和平!
  • 《南京國際和平海報雙年展》在龍華革命聖地祈願世界和平
    《南京國際和平海報雙年展》在龍華革命聖地祈願世界和平 2020-08-13 13: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第一個國際和平城市竟然是它,沒有幾個人知道
    國際和平城市有很多,目前已經多大100多個了,例如耶路撒冷、柏林、倫敦、巴黎等都是國際和平城市;但是在中國,目前只有一座國際和平城市,它就是南京。具體來說,南京是在2017年9月4日被「國際和平城市協會」公告為第169座國際和平城市的,這也是中國首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加入該組織的城市。首先我們先明確一下國際和平城市協會是什麼,它是全世界唯一的和平城市協會,得到了聯合國有關組織的正式認可。該協會致力於連接、促進和鼓勵全球開展和平活動的城市,實現世界和平的夢想。
  • 在這裡,讀懂和平!「2019南京國際和平海報雙年展」開展
    「2019南京國際和平海報雙年展」在12月13日拉開帷幕,本屆雙年展的主題是「和平與城市」。通過海報這樣一種世界性視覺語言,不管你來自何處,都能讀懂和平的意義。
  • 《南京國際和平海報雙年展》進龍華,在革命聖地祈願世界和平
    ——一張黑白的軍人照片,沿著臉上輪廓印著鮮紅色的「和平」二字,在這幅名為《和平》的作品面前不少觀眾停下了腳步,他們久久沒有移開視線,或許是被鐵骨錚錚的軍人力量所震撼,也或許是想起了在外保家衛國的親人,為他們祈求平安……《南京國際和平海報雙年展》進龍華(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今天,《南京國際和平海報雙年展》來到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
  • 向世界講述南京1937 他們是國際和平使者!
    姜哈娜等人是一群生活在南京的國際和平志願者,他們通過社交平臺傳播、接待遊客、演講等多種方式,向世界傳遞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真相,也在傳遞守護和平的聲音。目前,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匯聚了200多位來自美國、韓國、以色列、巴基斯坦等多個國家的國際和平志願者。他們讓和平的理念在全世界生根發芽。
  • 國際和平海報南京集中展出 以世界語言傳達和平呼喚
    12月14日上午,由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和南京藝術學院聯合主辦的2017南京國際和平海報雙年展正式開展。近兩百幅來自全球近30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報作品同步展出,用世界性的視覺語言表達對和平的呼喚。14日,2017年南京國際和平海報雙年展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開展。
  • 南京:花語寄和平 感恩守護中國難民的國際友人
    新華社南京7月30日電(記者邱冰清、蔣芳)7月30日是國際友誼日,「感恩義士·致敬英雄——花語儀式化教育」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紀念在南京大屠殺那段腥風血雨的日子裡,守護中國難民的國際友人。
  • 南京舉行「燭光祭·國際和平集會」告慰逝者祈願和平
    當晚,「燭光祭·國際和平集會」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各界人士手捧燭臺,告慰逝者、祈願和平。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12月13日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當晚,「燭光祭·國際和平集會」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各界人士手捧燭臺,告慰逝者、祈願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