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靈?什麼是鈍?
靈與鈍是由鉤餌在水底的狀態來決定。雙鉤躺底為鈍,一鉤躺底一鉤觸底為不靈不鈍,一鉤觸底一鉤離底為比較靈,雙鉤都離底則為最靈。鉤餌的狀態,還主要取決於餌料的比重,比重過大調高釣蒂也不一定就是靈,比重過輕,調低釣高也不一定就是鈍。
了解你的鉤餌重量重要麼?
在很多情況下可能並不重要,比如口好的時候,無論怎麼調釣,只要有魚,下去就有口或是爆連的情況。但我們常會遇到開春時,許多塘底長滿了青苔,兩個餌全部到了青苔裡面,魚吃不到餌,或是吃口動作小,越釣不著越往鈍了釣。
或是常遇水底有淤泥,有腐質物,或是掛底的情況,拋竿下去,不是掛底就是掛上一些爛葉子,破樹枝或雜物,大家有時候能很明顯的看到鉤柄處有黑泥,就是塘底不乾淨所致。這樣釣頓沒口或有口打不到也變得很正常了。
所以有些時候,調釣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要根據實際情況而靈活調整,你連鉤餌比重都不知道,如何能清楚地把握好鉤餌在調靈時的離底狀態呢。野釣我們多則一兩支常用的浮漂,該測測,當你真正讀懂浮漂語言的時候,可謂一勞永逸,驗漂的時候也會變得相對簡單省事得多,這是帶餌調漂所達不到的準確。
浮漂選擇的不同,鉤大小的不同,餌料比重的不同,反應到鉤餌在水中的狀態,再反應到浮漂漂相上是不一樣的。不同的狀態會出現不同的吃口漂相。釣靈,餌料懸墜的時候頓口最明顯,魚輕輕一吸浮漂就會一頓,不管吃哪個餌都會出現清晰的頓口,釣頓,尤其是吃躺底的餌料基本不會有太明顯的頓口。
我們為什麼調漂,就是為了適應野釣各種複雜的環境及魚情。有許多人會覺得野釣沒那麼多講究,調平水釣個一兩目足以,還搞那麼複雜根本沒必要,但調平水,浮漂的不同選擇鉤餌也會出現不同的狀態,你對此夠了解麼。有人又會說,我就釣跑鉛也沒見比誰釣得少,有魚怎麼釣都有口,沒魚啥也不是。這些話都沒有錯,但並沒有那種調釣能適應所有的水域和魚情。
野釣基本是以釣鈍為主,但我們也要對我們的鉤重,餌重有所了解,調靈調鈍我們才能靈活運用。不是一種調釣能釣到魚,我們就運用到任何魚情中,釣不到就怪天氣不好,水裡沒魚。即使旁邊有口,那就怪屁股沒坐正,反正不是自己的原因。
舉個簡單的例子,同樣是說相聲,都是大師,但作為一名相聲演員,不會太平歌詞相聲本門功課缺一門,那就是不完整的缺憾。能不能說相聲,能,沒問題。您就會一兩段,卻想要吃一輩子,但現在大眾都薰陶得能哼上幾句太平歌詞,作為一個藝術家,你再不會難免有些說不過去,就不能適應和滿足所有大眾的需求。
靈與頓,我們靈活掌握,以釣鈍為主,我們可以一直鈍著來,但調靈也必須掌握,不管怎麼釣,都應真正認清你的浮漂,鉤重,餌重。鉤餌在水底的狀態你都是稀裡糊塗,那也是稀裡糊塗的上魚。細節是決定成敗的根本因素。
每個人的心態不同,對於釣魚的追求也不同。如果你想要提高和磨練自己的釣技,那麼該清楚的一定要清楚,好好享受完美的狀態和其中調釣的過程。
以上內容為我個人經驗淺談,每天為您分享野釣乾貨,您的關注和分享是對我最大的支持和鼓勵。
祝每位釣友都能大鯽大鯉。
聲明:內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圖片來源於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