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Python基礎之原生數據類型、判斷和循環、函數和文件操作合集

2020-12-14 小老鼠Python

長文預警!

Python基礎系列會將基礎內容大致分為三到五個板塊,每塊著重講一方面,知識不會很難,主要是以小例子的形式解讀,如果你已經入門Python,希望可以幫你溫習一下;如果你想入門Python,希望可以幫你越過這個門檻。

Python原生數據類型主要有Number、String、Byte、Boolean、None、List、Tuple、Set、Dict這九種,下面先講一下字符串、列表、元祖、集合、字典這五種,剩下的四種大家可以自己了解一下。

字符串

初始化一個字符串,方便後面在字符串上做一些操作。

In [5]: s1 = 'naitangmao'

In [6]: s1

Out[6]: 'naitangmao'

字符串的索引,需要注意的是索引下標從0開始。

In [9]: s1[2]

Out[9]: 'i'

字符串的切片,以冒號分隔首尾索引位置,是[start:end]結構,注意不包含end對應元素;冒號左邊不寫入索引表示從頭開始,同理右邊不寫入索引表示截取到字符串末尾。

In [8]: s1[:3]#從0開始,0,1,2三個索引

Out[8]: 'nai'

還可以利用切片結合負索引實現翻轉字符串。

In [35]: s1[::-1]

Out[35]: 'oamgnatian'

利用加法實現合併字符串。

In [49]: print('ab'+'%'+'cd')

ab%cd

查找,利用find方法查詢元素時,會返回在字符串第一次出現的下標,未找到會返回-1。

In [11]: s1.find('a')

Out[11]: 1

替換,replace可以實現字符串中元素的替換,比如將'tang'替換成空格。

In [13]: s1.replace('tang',' ')

Out[13]: 'nai mao'

去空格,使用strip方法可以刪除一個字符串首尾的空格,然後也支持指定要刪除內容。

In [23]: s2 = ' aaabbbccc '

In [24]: s2

Out[24]: ' aaabbbccc '

In [25]: s2.strip()

Out[25]: 'aaabbbccc'

In [26]: s2 = s2.strip()

In [27]: s2.strip('a')#可以指定刪除首尾的元素

Out[27]: 'bbbccc'

切割,split方法可以根據元素切割字符串,並存入列表;如果不輸入參數,會直接將原字符串存入列表。

In [30]: s1 = 'naitangmao'

In [31]: s1.split('t')

Out[31]: ['nai', 'angmao']

In [32]: s1.split()

Out[32]: ['naitangmao']

判斷一個元素是否存在於字符串中。

In [37]: 'nai' in s1

Out[37]: True

分隔,利用join方法可以將一個字符串作為分隔符,分隔另一個字符串。

In [38]: s1.join('!!!')

Out[38]: '!naitangmao!naitangmao!'

利用%向字符串中傳入參數,%s傳入字符串、%d傳入整數、%f傳入浮點數,且可以控制小數點後的位數。

In [40]: print('naitangmao是%s!' % '靚仔')

naitangmao是靚仔!

In [41]: print('naitangmao %d '% 66)

naitangmao 66

In [44]: print('naitangmao %.2f'% 3.1415)

naitangmao 3.14

也可以利用format向字符串中傳入參數,且不需要在意參數類型。

In [46]: '{0}ai{1}ang{2}ao'.format('n','66','3.14')

Out[46]: 'nai66ang3.14ao'

利用反斜槓對字符串進行轉義。

In [47]: print('\t')

In [48]: print('\\t')

\t

列表

同樣初始化一個列表,然後方便對列表做一系列操作。

In [52]: list1

Out[52]: [1, 3, 5, 7, 9, 11]

首先同樣是列表的索引,列表也支持負索引。

In [53]: list1[2]

Out[53]: 5

In [55]: list1[-2]#負索引

Out[55]: 9

再拓展一下帶有間隔的切片,字符串同樣適用,就是在end之後再加上一個雙引號,用來寫入切片的間隔,這才是切片最完整的結構。

In [58]: list1[0:6:2]

Out[58]: [1, 5, 9]

利用index方法可以獲取某個元素在列表中的位置索引,未找到的則會報錯。

In [60]: list1.index(3)

Out[60]: 1

利用join方法將列表中的各個元素合併為字符串。

In [121]: list1 = ['a','b','c']

In [122]: ''.join(list1)

Out[122]: 'abc'

count方法可以統計一個元素在列表中出現的次數。

In [63]: list1.count(5)

Out[63]: 1

enumerate可以直接獲取列表的索引和對應元素。

In [133]: index_ = []

In [134]: value_ = []

In [135]: for i,v in enumerate(list1):

...: index_.append(i)

...: value_.append(v)

In [136]: index_

Out[136]: [0, 1, 2, 3, 4]

In [137]: value_

Out[137]: [3, 1, 4, 2, 5]

利用zip方法合併兩個列表。

In [139]: list3 = list(zip(index_,value_))

In [140]: list3

Out[140]: [(0, 3), (1, 1), (2, 4), (3, 2), (4, 5)]]

擴大列表的四種方法:

1、append:將一個元素添至列表尾部2、insert:將一個元素插入至指定位置3、extend:將一個列表的所有元素都添加至另一個列表中4、+:將兩個列表合併成一個新列表

In [68]: list1.append(12)

In [69]: list1

[1, 3, 5, 7, 9, 11, 12]

In [78]: list1.insert(0,0)

In [79]: list1

Out[79]: [0, 1, 3, 5, 7, 9, 11, 12]

In [80]: list1.extend([2,4])

In [81]: list1

Out[81]: [0, 1, 3, 5, 7, 9, 11, 12, 2, 4]

In [82]: list2 = [6,8]

In [83]: list3 = list1+list2

In [84]: list3

Out[84]: [0, 1, 3, 5, 7, 9, 11, 12, 2, 4, 6, 8]

刪除列表元素的三種方法:

1、pop:從列表指定位置刪除元素,並將其返回。如果沒有指定索引,pop()返回最後一個元素,並從列表中刪去。2、remove:從列表中刪去指定元素,沒有則會報錯。3、del:也是利用索引刪去列表中的某部分。

In [91]: list1.pop(3)

Out[91]: 7

In [92]: list1

Out[92]: [1, 3, 5, 9, 11]

In [94]: list1.remove(5)

In [95]: list1

Out[95]: [1, 3, 9, 11]

In [96]: del list1[1:3]

In [97]: list1

Out[97]: [1, 11]

翻轉列表的三種方式:

1、reverse:就地倒排列表中的元素。2、reversed:函數對列表進行反轉,並返回一個新的迭代器,需要用list轉換3、切片結合負索引

In [99]: list1 = [1,3,5,7,9,11]

In [100]: print(list1.reverse())

[11, 9, 7, 5, 3, 1]

In [102]: list2 = list(reversed(list1))

In [103]: print(list2)

[11, 9, 7, 5, 3, 1]

In [105]: list1[::-1]

Out[105]: [11, 9, 7, 5, 3, 1]

實現列表排序的兩種方式:

1、sort:對列表中的元素就地進行排序。2、sorted:函數對列表進行排序,形成一個新列表3、利用lambda自定義函數這兩種方法默認為升序,通過參數reverse可以更改排序方式。

In [106]: list2 = [3,5,2,7,1]

In [108]: list2.sort()

In [109]: list2

Out[109]: [1, 2, 3, 5, 7]

In [116]: list3 = sorted(list2,reverse = True)

In [117]: list3

Out[117]: [7, 5, 3, 2, 1]

#按照元祖中第二個元素的大小排序

In [141]: list4 = [(0, 3), (1, 1), (2, 4), (3, 2), (4, 5)]

In [142]: print(sorted(list4,key = lambda x: x[1]))

[(1, 1), (3, 2), (0, 3), (2, 4), (4, 5)]

sort和reverse這類就地處理列表的操作,針對可變的列表是可以的,但如果是不可變的元祖,只能用sorted和reversed這兩種方式。

拷貝列表的三種方式:

1、利用切片直接賦值,淺拷貝2、copy方法,淺拷貝3、deepcopy方法,深拷貝

In [25]: list2 = list1[:]

In [26]: list3 = list1.copy()

In [27]: import copy

In [29]: list4 = copy.deepcopy(list1)

深拷貝和淺拷貝的區別因為涉及到數據結構,口頭敘述不容易理解,網上有很多圖例講解的博客,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元組

元組和列表是非常相似的,有一種類似近親的關係,也就是說列表中很多操作同樣適用於元組,比如索引、切片等等,但也有一部分不同,這裡主要來說一下元組的特別之處。

首先元組又被稱作帶鎖的列表,就是元組內的元素是不能隨意更改的,比如你不能給元組中的一個元素隨意賦值。

In [2]: tuple1 = (1,2,3)

In [3]: tuple1[2] = 4

#會發生報錯,告訴你不支持這樣的操作

TypeError: 'tuple' object does not support item assignment

元組的標誌並不是單純的小括號,而是逗號,或者小括號與逗號的結合,看下面這個例子。

In [31]: tuple2 = (1)

In [32]: type(tuple2)

Out[32]: int

In [33]: tuple3 = (1,)

In [34]: type(tuple3)

Out[34]: tuple

In [35]: tuple4 = 1,2,

In [36]: type(tuple4)

Out[36]: tuple

那如何初始化一個空元組呢?

In [39]: tuple5 = ()

In [40]: type(tuple5)

Out[40]: tuple

上面剛剛說過元組是不可變對象,自然也不會有append、insert、pop這類的操作。元組中增添可以利用"+"實現,刪除則可以利用del,因為這是python自帶的回收機制。

In [42]: tuple5 = tuple5[:] + (1,2,3,4,)

In [43]: tuple5

Out[47]: (1, 2, 3, 4)

In [50]: del tuple5 #不支持切片

In [51]: tuple5

NameError: name 'tuple5' is not defined

"*"在數值型之間為乘積運算符,而在列表和元組之間可以表示為重複運算符。

In [53]: tuple5 = (1,2)

In [54]: tuple5 * 3

Out[54]: (1, 2, 1, 2, 1, 2)

集合

集合是一個無序不重複元素的集。基本功能包括關係測試和消除重複元素。集合對象還支持聯合、交、差和對稱差集等數學運算。

首先可以利用大括號或set()函數創建集合,如果想要創建空集合,你必須使用set()而不是{},{}用來創建字典。

In [57]: set1 = set()

In [58]: type(set1)

Out[58]: set

集合會本身會帶有去重功能。

In [55]: set1 = {1,1,2,2,3,3,4}

In [56]: set1

Out[56]: {1, 2, 3, 4}

將集合轉化為列表時,會自動排序。

In [74]: set2 = {5,5,4,2,2,0}

In [75]: list_ = list(set2)

In [76]: list_

Out[76]: [0, 2, 4, 5]

集合之間的一些運算操作。

In [60]: set1 = {1,2,3,4}

In [61]: set2 = {3,4,5}

#差

In [62]: set1 - set2

Out[62]: {1, 2}

#並

In [63]: set1 | set2

Out[63]: {1, 2, 3, 4, 5}

#交

In [64]: set1 & set2

Out[64]: {3, 4}

#只在set1或只在set2中

In [65]: set1 ^ set2

Out[65]: {1, 2, 5}

利用add向集合中增添元素,利用remove刪除元素。

In [69]: set1 = {1,2,3}

In [70]: set1.add(5)

In [71]: set1

Out[71]: {1, 2, 3, 5}

In [72]: set1.remove(2)

In [73]: set1

Out[73]: {1, 3, 5}

字典

字典是Python中一個非常有用的原生數據類型,一般序列是用連續的整數作為索引,而字典是以關鍵字作為索引,且關鍵字要是任意不可變類型。理解字典時可以把它看做無序的鍵:值對(key:value對)集合,同一個字典中鍵必須互不相同,利用{}可以初始化一個空的字典。

In [77]: dict1 = {}

In [78]: type(dict1)

Out[78]: dict

如果確保一個鍵不在字典中,可以利用下面的方法向字典中添加元素。

In [81]: dict1 = {'a':1,'b':2}

In [82]: dict1['c'] = 3

In [83]: dict1

Out[83]: {'a': 1, 'b': 2, 'c': 3}

而如果這個鍵已經存在於字典中了,就表示為這個鍵賦值。

In [84]: dict1['b']=4

In [85]: dict1

Out[85]: {'a': 1, 'b': 4, 'c': 3}

keys()方法能夠一次性獲得字典中所有的鍵,values()方法則用來獲取值,items()則是獲取鍵值對的元組形式。

In [86]: list(dict1.keys())

Out[86]: ['a', 'b', 'c']

In [87]: list(dict1.values())

Out[87]: [1, 4, 3]

In [88]: list(dict1.items())

Out[88]: [('a', 1), ('b', 4), ('c', 3)]

元組形式或者列表中嵌套的元組的形式都可以轉換成字典,因為要保持不可變性。

In [89]: dict2 = dict([('e',5),('f',6)])

In [90]: dict2

Out[90]: {'e': 5, 'f': 6}

In [91]: dict3 = dict((('g',7),('h',8)))

In [92]: dict3

Out[92]: {'g': 7, 'h': 8}

當然也可以通過'='賦值的形式創建一個字典。

In [93]: dict5 = dict(i = 8,j = 9)

In [94]: dict5

Out[94]: {'i': 8, 'j': 9}

查詢一個鍵是否存在一個列表中。

In [96]: 'i' in dict5

Out[96]: True

In [97]: 'a' in dict5

Out[97]: False

根據鍵查詢對應值的兩種方式:

1、直接利用鍵的名字索引,不足的是如果字典中沒有這個鍵則會發生報錯。2、利用get方法,可以設置不存在鍵名的情況下的返回值,默認返回None。

In [98]: dict5['i']

Out[98]: 8

In [99]: dict5['a']

KeyError: 'a'

In [101]: dict5.get('i')

Out[101]: 8

In [103]: dict5.get('a',"沒有")

Out[103]: '沒有'

字典中的幾種刪除方式:

1、pop()方法,與列表不同的是必須要傳入一個字典中已有鍵的參數。2、popitem(),類似於列表中的pop(),隨機刪除一組鍵值對而非刪除最後一個,因為字典本身無序。3、del方法,用於刪除整個字典

In [107]: dict3

Out[107]: {'g': 7, 'h': 8}

In [109]: dict3.pop('g')

Out[109]: 7

In [110]: dict3.popitem()

Out[110]: ('h', 8)

clear()方法可以清楚字典中所有的鍵值對。

In [104]: dict5.clear()

In [105]: dict5

Out[105]: {}

setdefault()方法可以傳入一組鍵值對,如果字典中已有同名鍵,則返回鍵在字典中對應的值,否則將傳入的鍵值對存入字典中。

In [115]: dict2

Out[115]: {'e': 5, 'f': 6}

In [117]: dict2.setdefault('e',1)

Out[117]: 5

In [118]: dict2.setdefault('g',7)

Out[118]: 7

In [119]: dict2

Out[119]: {'e': 5, 'f': 6, 'g': 7}

update()方法可以用來更新字典:

如果字典中已有傳入的鍵,則更新鍵對應的值。如果沒有,則將傳入的鍵值對存入字典中。

In [121]: dict2.update({'g':10})

In [122]: dict2

Out[122]: {'e': 5, 'f': 6, 'g': 10}

In [123]: dict2.update(dict1)

In [124]: dict2

Out[124]: {'e': 5, 'f': 6, 'g': 10, 'a': 1, 'b': 4, 'c': 3}

總結

上面就是五種數據類型基本操作的一個概括,其中比較常用的三種就是字符串、列表和字典,應該重點掌握。

接下來是幾個語法表達式:

流程控制是python語法很重要的一個分支,主要包括我們經常用到的判斷語句、循環語句以及各種表達式。

判斷語句(if)

判斷語句中最有名的應該就是if-else的組合,並且很多語言都通用這種格式,但是對於elif而言,不同語言表達形式可能會不同:

In [1]: x = 5

In [2]: if x>0:

...: print('正整數')

...: elif x<0:

...: print('負整數')

...: else:

...: print('零')

...:

正整數

一組判斷語句可能會有零到多個 elif 部分,else 是可選的。關鍵字 elif 是 else if 的縮寫,由於python對縮進的要求很嚴格,而這種寫法恰巧可以有效地避免過深的縮進。if ... elif ... elif ... 序列用於替代其它語言中的 switch 或 case 語句。

循環語句

1、for循環

如果C語言是你最熟悉的需要,要注意python和C語言中的for語句表達形式完全不同。Python 的 for 語句依據任意序列(字符串、列表)中的子項,按照它們在序列中的順序來進行迭代。

In [3]: str1 = 'mao'

In [4]: for i in str1:

...: print(i)

...:

m

a

o

對列表的循環與字符串幾乎一致,只是子項不同。

In [5]: list1 = ['a','aa','aaa']

In [6]: for i in list1:

...: print(i,len(i))

...:

a 1

aa 2

aaa 3

for語句與range函數結合是一種很常見的組合,range函數主要提供一個數值序列。

In [8]: for j in range(len(list1)):

...: print(j,list1[j])

...:

0 a

1 aa

2 aaa

range提供的數值索引方式可以參考列表的切片,同樣默認以0開始,且不包括最後一位,上面這種場合利用enumerate()函數表達會更加簡單。

In [9]: for i,v in enumerate(list1):

...: print(i,v)

...:

0 a

1 aa

2 aaa

2、while語句

In [10]: i = 1

In [11]: list2 = []

In [12]: while i<=5:

...: list2.append(i)

...: i+=1

In [14]: list2

Out[14]: [1, 2, 3, 4, 5]

3、break、continue、pass

break語句的作用就是用來跳出一個for或while循環。

In [15]: for i in range(0,5):

...: if i == 3:

...: break

...: else:

...: print(i)

1

2

可以看到在for循環中加了一個判斷語句,當i等於3時會跳出for循環,不再繼續執行,輸出與語義符合。

continue語句的作用就是表示繼續執行下一次迭代,可以結合判斷語句使用,在什麼條件下繼續執行,或者什麼條件下跳出循環。

In [20]: for i in range(2,7):

...: if i%2==0:

...: print('An even number',i)

...: continue

...: if i>4:

...: print('beyond 4')

...: break

...:

An even number 2

An even number 4

beyond 4

pass語句主要起到一個佔位的作用,而有的語句後面是不能為空的,比如if、for、while,可以利用pass佔位,不會發生報錯。

In [1]: while True:

...: pass

迭代器、生成器

我們通常接觸到的迭代器有序列,比如字符串、列表等等,利用iter()方法可以構建一個迭代器,與之匹配的next()方法可以迭代返回迭代器內的值,並將返回值彈出迭代器。

In [1]: it = iter('python')

In [2]: print(it)

<str_iterator object at 0x00000187ADA75A00>

In [3]: next(it)

Out[3]: 'p'

In [4]: next(it)

Out[4]: 'y'

當next方法迭代到最後一個值時,繼續調用next方法會彈出報錯。當然也可以利用for循環迭代輸出:

In [6]: for i in it:

...: print(i)

t

h

o

n

如果你深入了解Python之後會發現生成器用起來會更加方便,結合函數即可。生成器的關鍵字為yield,生成器也具有next()方法,並且可以利用for循環迭代輸出。

In [8]: def reverse(data):

...: for i in range(len(data)-1,-1,-1):

...: yield data[i]

In [9]: gen = reverse('mao')

In [10]: print(gen)

<generator object reverse at 0x00000187AD99FDD0>

In [11]: next(gen)

Out[11]: 'o'

In [12]: for i in gen:

...: print(i)

a

m

用小括號括起來的一個表達式可以用來創建一個生成器,下面將講述如何來書寫各種的表達式。

In [14]: gen2 = (i for i in range(0,5))

In [15]: print(gen2)

<generator object <genexpr> at 0x00000187ADA18D60>

表達式

列表表達式

各種表達式為我們創建相關數據類型提供了一種更加簡單的方法,首先是列表表達式,普通的方法是通過將一些操作應用於序列的每個成員並通過返回的元素創建列表,或者通過滿足特定條件的元素創建子序列。比如我們想獲取10以內的平方數,利用普通方法如下:

In [16]: squares = []

In [17]: for i in range(10):

...: squares.append(i ** 2)

In [18]: squares

Out[18]: [0, 1, 4, 9, 16, 25, 36, 49, 64, 81]

但一行語句就足以囊括上面的內容,可見列表表達式的簡潔性。

In [20]: squares = [x**2 for x in range(10)]

In [21]: squares

Out[21]: [0, 1, 4, 9, 16, 25, 36, 49, 64, 81]

上面這個列表表達式應該是比較簡單的,我們還可以在表達式中加入判斷語句作為篩選條件。

In [22]: list2 = [x*2 for x in range(10) if x*2>3]

In [23]: list2#0和2被過濾掉了

Out[23]: [4, 6, 8, 10, 12, 14, 16, 18]

進一步可以結合兩個列表的元素組成一個列表表達式:

In [24]: list3 = [(x,y) for x in [1,2] for y in [2,3]if x!=y]

In [25]: list3

Out[25]: [(1, 2), (1, 3), (2, 3)]

在複雜一點的列表表達式就是嵌套類型的,但是這樣的表達式缺點就是可讀性不太好,因為你需要去思考他的一些細節,比如將一個23的矩陣轉變為32的矩陣。

In [28]: mat = [[1,2,3],[4,5,6]]

In [29]: list3 = [[row[i] for row in mat] for i in range(3)]

In [31]: list3

Out[31]: [[1, 4], [2, 5], [3, 6]]

集合表達式

集合表達式與列表表達式有兩處不同:

1、集合表達式需要用{}2、集合表達式返回的是集合,所以會對元素去重

In [32]: set1 = {i for i in 'abcdddddd' if i not in 'abc'}

In [33]: set1

Out[33]: {'d'}

可以看到for語句中的字符串原本有很多d,經過條件過濾和集合去重最後只剩下了一個。

當然也可以通過set()方法將一個列表表達式轉換為集合的形式。

In [34]: set2 = set([(x,y) for x in range(2) for y in range(2)])

In [35]: set2

Out[35]: {(0, 0), (0, 1), (1, 0), (1, 1)}

字典表達式

字典是python中很常用的一種數據類型,所以字典表達式也顯得尤為重要。字典表達式同樣也用{}構建,只不過表達式還要用(key:value對)的形式。

In [36]: dict1 = {x:x**2 for x in range(1,4)}

In [37]: dict1

Out[37]: {1: 1, 2: 4, 3: 9}

字典表達式也可以結合一些方法、語句實現更多的功能。

In [38]: dict2 = {x:len(x) for x in ['aa','bb','ccc']}

In [39]: dict2

Out[39]: {'aa': 2, 'bb': 2, 'ccc': 3}

利用items()方法很容易實現鍵值對轉換,不過需要注意字典的鍵需要唯一。

In [40]: dict3 = {v:k for k,v in dict2.items()}

In [41]: dict3

Out[41]: {2: 'bb', 3: 'ccc'}

通過上面幾個例子可以看到,表達式是由包含一個表達式的括號組成,表達式後面會跟一個for語句,之後還可以跟零或者多個for或if語句,結果最終會返回一個指定的數據類型,其中的元素是通過表達式依據後面的for和if語句計算而得出的。

最後是函數和文件:

函數在編程中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我們可以將若干個語句組合形成一個函數,它可以接受傳入參數,並在內部進行相關計算後產生輸出,將語句封裝成函數是為了避免重複使用幾個語句造成代碼冗雜,讓代碼更簡潔可觀性更強。

文件的操作主要是介紹一些關於文件的讀取及寫入的方法,以及每個方法的不同點和需要注意的事項,最後會介紹一下利用pickle模塊存儲複雜數據的方式。

函數

函數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內置函數自定義函數內置函數就是python自帶的一些函數,我們只需要給函數傳入相關參數就可以進行調用,print就是最基礎、最典型的一個內置函數;而自定義函數是需要我們自己按照需求,封裝若干個語句形成一個新的函數。

自定義函數

1.創建函數

下面通過自定義一個計算長方體體積的函數來介紹一些屬性詞:

In [1]: def vol(length,width,height):

...: volume = length*width*height

...: return volume

上面三行代碼中你需要了解:

def:定義函數的關鍵字length,width,height:函數的形參return:函數的返回值2.調用函數

建好一個自定義函數後,可以通過函數名(實參)的方式調用函數:

In [2]: vol(2,2,3)

Out[2]: 12

在傳入參數時需要注意的是,實參與形參必須完全對應,比如位置、個數等等,否則會出現報錯。

In [4]: vol(2,2)

TypeError: vol() missing 1 required positional argument: 'height'

如果想改變傳參順序,那麼你需要指定為哪一個形參傳值:

In [8]: vol(width=3,length=4,height=5)

Out[8]: 60

3.函數默認值

函數的形參還可以指定默認值,假如我們將上面的vol函數中height參數默認值設為2:

In [6]: def vol(length,width,height=2):

...: volume = length*width*height

...: return volume

...:

In [7]: vol(2,2)

Out[7]: 8

這時只向vol函數中傳入兩個實參,可以發現沒有報錯,並且得到返回值為8。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形參有默認值,而調用函數時沒有為這個形參傳值,那麼這個參數就取默認值。

4.收集函數(可變函數)

對於一個函數的形參我們也可以將其設置為可以變化的:

In [9]: def test(*params):

...: print('參數的長度為%d'%len(params))

...: print('第三個參數為%s'%params[2])

...:

In [10]: test(1,2,'mao',3.14,'pp')

參數的長度為5

第三個參數為mao

這裡需要將形參用*標識,然後在調用參數的時候可以傳入若干個實參。

5.全局與局部

在函數中定義的常量被稱為局部變量,也就是僅限在這個函數中可以調用,不接受在函數之外使用:

In [12]: def test(a,b):

...: c = 2

...: return a*b*c

In [13]: test(2,2)

Out[13]: 8

In [14]: print(c)

NameError: name 'c' is not defined

6.匿名函數lambda

如果一個函數內部的語句不是很複雜,代碼量很少,我們就可以利用匿名函數,比如上面計算體積的函數:

In [20]: vol = lambda a,b,c:a*b*c

In [21]: vol(2,2,3)

Out[21]: 12

lambda表達式常常嵌套的語句中,結合相關函數使用會很簡便,後面會給出例子。

7.內嵌函數

在定義函數時還支持幾個函數嵌套,但用的時候需要注意邏輯關係:

In [24]: def fun1(a):

...: b = 2

...: def fun2():

...: return a*b

...: return fun2()

...:

In [25]: fun1(4)

Out[25]: 8

常用內置函數

內置函數前兩篇文章就有涉及過,比如常用的len、sorted、reversed、sum等等,除此之外再介紹幾個比較基礎的內置函數。

1.max和min

求一個序列中最大值和最小值:

In [28]: min(1,2,3)

Out[28]: 1

In [29]: max(1,2,3)

Out[29]: 3

2.abs

求一個數的絕對值:

In [31]: abs(-1)

Out[31]: 1

3.round

四捨五入保留小數點後幾位:

In [32]: round(3.555,2)

Out[32]: 3.56

4.pow

計算一個數的冪次方,或者再取餘:

In [33]: pow(2,3)#2*2*2

Out[33]: 8

In [34]: pow(2,3,3)#(2*2*2)%3

Out[34]: 2

5.divmod

計算一個數的商和餘數:

In [36]: divmod(10,3)

Out[36]: (3, 1)

6.help

用來查詢一個函數的幫助文檔:

In [37]: help(abs)

Help on built-in function abs in module builtins:

abs(x, /)

Return the absolute value of the argument.

7.filter

filter()函數接收兩個參數,第一個參數可以是一個函數或者None,第二個參數是序列。作用是對每個元素進行判斷,返回 True或 False,filter()根據判斷結果自動過濾掉序列中為False的元素,留下為True的元素,可以結合lambda表達式使用:

In [38]: list(filter(lambda x:x%2,range(10)))

Out[38]: [1, 3, 5, 7, 9]

8.map

map()函數接收兩個參數,一個是函數,一個是序列。作用是將函數應用於序列中每一個元素上,同樣可以結合lambda表達式使用:

In [42]: list(map(lambda x: x*2,range(10)))

Out[42]: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文件

關於文件讀寫操作,open()函數是一定遇到的,如果文件已經存在則會打開文件,若不存在則會創建一個文件,通常的用法需要兩個參數:open(filename,mode)。

第一個參數就是文件名字,第二個參數就指定文件將會被如何使用,可選模式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r':以只讀的方式打開文件(默認)'w':以寫入模式打開文件,會覆蓋已存在的文件'a':以寫入模式打開文件,如果文件存在,則在末尾追加寫入'b':以二進位模式打開文件,進而會有rb、wb等模式組合1.read()方法讀取

read()方法可傳入一個參數size,也就是讀取內容的長度。size是一個可選參數,如果不傳入或者傳入一個負數,那麼會讀取文件全部內容:

In [52]: fb = open('E:/Python基礎/test.txt','r')

In [53]: fb.read(10)

Out[53]: 'nai\nniatan'

In [54]: fb.read()

Out[54]: 'g\nnaitangmao'

In [55]: fb.read()

Out[55]: ''

需要注意的有三點:

1、原文件中換行的地方在讀取時以換行符'\n'表示,並且也佔有一個單位長度2、已經被讀取的內容不能被重複讀取3、如果讀取內容返回為空字符串,表示已經到了文件末尾2.readline()方法

readline()方法是從文件中讀取單獨一行,並且在這一行數據的末尾處會有一個換行符'\n',如果其中一行沒有數據,則會只返回一個'\n',同樣當返回空字符串時表示到達文件末尾。

In [59]: fb1 = open('E:/Python基礎/test.txt','r')

In [60]: fb1.readline()

Out[60]: 'nai\n'

3.readlines()方法

readlines()方法也是用來讀取全部文件,與read()不同之處在於前者是按行讀取,並且最後返回的是一個列表,每一行數據作為一個列表元素:

In [72]: fb3 = open('E:/Python基礎/test.txt','r')

In [73]: fb3.readlines()

Out[73]: ['nai\n', 'niatang\n', 'naitangmao']

4.遍歷文件對象讀取

這種方式讀取出的內容看起來會比較規範一些:

In [81]: for i in fb4:

...: print(i,end = '')

...:

nai

niatang

naitangmao

5.文件的寫入

在進行寫入操作的時候,我們需要注意的兩個點:

寫入的數據如果是非字符串內容,需要轉換為字符串寫入的方式要注意是覆蓋還是追加

In [85]: fb5 = open('E:/Python基礎/test1.txt','w')

In [89]: list1 = [1,2]

In [91]: fb5.write(str(list1))

Out[91]: 6

用write寫入後會返回寫入字符串的長度。

6.文件關閉

切記切記切記!如果你用open()的方式打開一個文件,在操作完成之後一定要用close()方法關閉文件。

In [92]: fb5.close()

7.with方式

如果你感覺自己的記性不好,總是忘記用close()方法關閉文件,那麼就要習慣利用with處理文件對象,它可以在文件用完之後自動關閉文件。

In [93]: with open('E:/Python基礎/test.txt','r') as fb:

...: data = fb.read()

In [95]: fb.closed

Out[95]: True

8.pickle

上面說了將一個非字符串寫入文件是不允許的,如果有沒有辦法保存一份字典或者列表形式的數據呢?pickle模塊就可以實現這種序列化的存儲與讀取:

In [96]: import pickle

In [97]: list1 = ['nai','tang','mao',1,2,3]

In [98]: pic_f = open('E:/Python基礎/list.pkl','wb')

In [99]: pickle.dump(list1,pic_f)

In [100]: pic_f.close()

dump()方法接收兩個參數,第一個是要存儲的內容,第二個是存儲的文件對象,操作之後也需要用close()關閉文件對象,存儲之後可以利用load()方法加載文件中的內容。

In [102]: pic_f = open('E:/Python基礎/list.pkl','rb')

In [103]: list2 = pickle.load(pic_f)

In [104]: list2

Out[104]: ['nai', 'tang', 'mao', 1, 2, 3]

In [105]: pic_f.close()

利用pickle在存儲或者讀取的時候要注意以二進位的形式操作文件對象,也就是'wb'和'rb',pickle很適合用來存儲數據類型比較複雜並且數據量又很大的數據。

相關焦點

  • 慢步學習二級python,字符串類型的操作:操作符,函數和方法
    繼續學習二級python考試的大綱內容:4.字符串類型的操作:字符串操作符,處理函數和處理方法字符串和數值是python語言的基礎數據類型。學習字符串類型數據的操作是學習python的基礎。字符串操作符字符串常見操作符有2個+ *在應用中的意義是 連接 和 重複如上圖,第一個指令,「愛」+「你」,得到字符串「愛你」。
  • python二級考試大綱考試內容:類型判斷和類型間轉換
    咱繼續按二級考試大綱學習python。我們知道python的基本數據類型是數字和字符串。如:123 和一二三。我們認為123是數字,一二三是字符串,我們的智能是這樣告訴我們的。python語言當然也能分辨出來數字和字符串,因為不符合它定義的代碼都會報錯。我們這裡說的類型判斷,其實是通過函數獲取數據的類型。
  • Python數據類型串講(上)
    CDA數據分析師 出品1、什麼是數據學習一門新的程式語言,掌握其語法的底層是我們第一步要做的事。編程的底層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基礎,下面將從python的基礎中的數據類型開始入門。何為數據?在計算機科學中,數據是指所有能輸入到計算機並被電腦程式處理的符號的介質的總稱,是用於輸入電子計算機進行處理,具有一定意義的數字字母、符號和模擬量等的統稱。2、數據類型的作用python的標準數據類型共有六種,為什麼要將數據分為不同的類型呢?
  • Python零基礎入門-03-Python基礎語法
    例子這就可以看出來,python的語法簡潔之處了吧。2.1.2 數據類型python中常用的數據類型是:數字(整數int,小數float)、字符串(str),布爾(bool),列表(list)、元組(tuple)、字典(dict)等。
  • Python視頻教程網課編程零基礎入門數據分析網絡爬蟲全套Python...
    變量的計算和輸入輸出 08 變量的命名 09 if判斷語句 10 石頭剪刀布 11 while循環基本使用 12循環嵌套 13 函數的基本使用 14 函數的參數和返回值 15函數的嵌套調用 16模塊的簡介 17列表 18元祖 19字典
  • python語法基礎
    不同類型的數據之間可以轉換,用法如下# 數字轉字符串str(3)str(3.1)# 字符串轉數字int('3')float('3.1')# 整形轉浮點型float(3)在python中,有一種特殊的數據類型None,表示空值,沒有值,類似R語言中的NULL。4.
  • python基礎知識變量、運算和數據類型
    = id(y)時 → False 知識點4:Python 基礎數據結構數據結構:包含多個數據的數據集,不同類型數據集對應不同的數據排列方式。數據集中的數據既可以是單個基礎數據(數字和字符串),也可以是不同類型的數據集。對於一門程式語言來說,數據結構就是其根基,了解掌握數據結構對於學好這門語言至關重要。
  • 了解和掌握Python的函數
    案例中的代碼是一個簡單的判斷器,輸入年齡x,在函數主體中進行判斷,分別輸出adult或者child。當我們定義好函數,在後續的使用中直接調用函數,並且輸入,不用再一遍遍的寫重複代碼。函數的意義就是將工作中的重複內容簡化,一個良好的程式設計師會定義清晰簡潔的函數。對於數據分析師,雖然函數的要求不那麼嚴格,但是學會了也能將數據工作精簡。
  • 給妹子講python-S01E17函數的基本特徵
    ://zhuanlan.zhihu.com/c_147297848前文傳送門:給妹子講python-S01E01好用的列表給妹子講python-S01E02學會用字典給妹子講python-S01E03元組的使用給妹子講python-S01E04容器遍
  • 基於Python實現對各種數據文件的操作
    常見的數據文件類型如下:txtcsvexcel(xls\xlsx)在線網頁數據pdf\word其他數據軟體格式1 txt文件更多參考:https://docs.python.org/3/tutorial/inputoutput.html
  • 菜鳥學Python雜談1: 3分鐘學Python變量和數據類型
    閱讀本文大概需要3分鐘:任何一門語言比如C++,Java,Perl,Python語法上的招式主要包含變量類型,數據結構,循環控制,
  • 002.Python核心數據類型
    python核心數據類型❝本系列文章是我個人學習《python學習手冊(第五版)》的學習筆記,其中大部分內容為該書的總結和個人理解,小部分內容為相關知識點的擴展。非商業用途轉載請註明作者和出處;商業用途請聯繫本人(gaoyang1019@hotmail.com)獲取許可。
  • Python數據分析 | 第二章 Python 語法基礎,IPython 和 Jupyter Notebooks
    第二章 Python 語法基礎,IPython 和 Jupyter Notebooks❝我們現在使用的庫,有 pandas、scikit-learn 和 statsmodels,2017年,數據科學、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的資源已經很多,原來通用的科學計算拓展到了計算機科學家、物理學家和其它研究領域的工作人員。學習 Python 和成為軟體工程師的優秀書籍也有了。
  • Python基礎學習之常用六大數據類型
    剛開始學習一門程式語言,除了了解運行環境與語言類型之外,最基本還是從該語言的基本數據類型開始學起。將其他一些靜態語言中的int、long,也就是整型和長整型合併為了一個。python支持對整數和浮點數直接進行四則混合運算。整數運算結果仍然是整數,浮點數運算結果仍然是浮點數,但整數和浮點數混合運算的結果就變成浮點數了。
  • Python基礎:數據類型和變量&字符串和編碼
    Python基礎:1.數據類型和變量數據類型計算機顧名思義就是可以做數學計算的機器,因此,電腦程式理所當然地可以處理各種數值。
  • 【Python雜貨鋪】速學python基礎
    這兩個和java中的概念差不多。字符串 作為基礎的類型,當然少不了字符串了,和java一樣,字符串可以進行拼接操作。只能包含字母、數字和下劃線。不能以數字開頭。類型轉化為了讓int型的5可以轉化成字符串類型,從而和字符串拼接,python提供了一些內置函數。
  • Python基礎
    usr/bin/python#coding=utf-8print("hello world!");Python 基礎語法$ python test.py以下劃線開頭的標識符是有特殊意義的。之中最靈活的內置數據結構類型。
  • python while循環、數據類型
    循環input()函數input()接受一個參數:即要向用戶顯示的提示或說明,讓用戶知道該如何做。程序等待用戶輸入,並在用戶按回車鍵後繼續運行while循環讓程序循環9、+=運算符+=在存儲在prompt中的字符串末尾附加一個字符串。10、int()來獲取數值輸入使用函數input()時,Python將用戶輸入解讀為字符串。使用函數int(),它讓Python將輸入視為數值。
  • Python操作微信的最新辦法!(附破解文件和代碼)
    其實不用,我主要是站在前人的基礎之上操作的。把 32 位 Python 的目錄下面的 Python.exe 改名字,改為 python32.exe,以次用來和原來的 64為 Python 區分。然後打開之後,這時候你在登陸(掃碼登陸都 ok 的)這些操作之後,他就會自動的往後運行。指定接收消息的處理函數:然後,我自己寫了一個函數: print_msg, 這個函數名你可以自己命名,也就是這個函數的作用就是,我微信如果收到消息,我就用這個函數來幫助我處理消息。
  • 文件操作的正確流程,C語言文件操作的函數
    FILE類型的指針變量用於接受fopen函數的返回值即可;filename:文件名(包括文件路徑),mode:打開方式,它們都是字符串。在打開文件的操作中,就必須要判斷文件是否打開成功,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通常筆者採用判斷返回的指針是否為NULL來判斷,若為NULL,則打開文件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