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友照醫生的做,餐後血糖越來越好

2020-12-22 中華糖友學會

作者:陳剛大夫 編輯強哥

糖尿病病友評估控制血糖的狀態,糖化血紅蛋白是金標準。

這個「金標準」也是相對而言的。對於糖尿病病友而言,血糖控制可以從四個方面來要求:空腹血糖、餐後2h血糖(或最高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或者糖化血清蛋白、糖化白蛋白)、血糖波動性。

由於循證醫學對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研究,更多的是來源於糖化血紅蛋白,所以,它爬上了「金標準」的位置,並被美國作為診斷糖尿病的首要指標。

當餐前血糖已經良好而糖化血紅蛋白仍然不達標,就要重點關注餐後血糖。這是順序------希望大家記住這一條。

如果從這個順序來看,糖化血紅蛋白仍然是被圍繞的中心。糖尿病病友要首先把餐前(包括空腹)血糖控制良好,當空腹血糖達到5--7mmol/L的時候,要通過糖化血紅蛋白(但它可是需要2-3個月才觀察的哦)來觀察,是否達標?也就是說是否達到6.5--7%,如果仍然超過7%,就要積極的關注餐後血糖了,說明這個時候餐後血糖較高才可能是糖化血紅蛋白不達標的主要因素。

近幾年了,糖尿病治療的個體化也包括了血糖控制目標的個體化制定。年輕、併發症少、低血糖風險低的,糖化血紅蛋白就要嚴格一些,比如6--6.5%甚至以下;使用胰島素了,一般就要求<7%;而對於老年人、有心血管高風險、預期壽命較短、智力和體力明顯低下的,控糖目標就要放寬,糖化7-8%,嚴重的可以放寬到9%之內。

從這個層面上說,每個病友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制定一個「個體化」的血糖控制目標。我們昨天就收治了一位75歲的阿姨,走路都費勁,卻要求自己血糖在4--5mmol/L,太危險了!

這也是我開講之前首先提醒大家的:自己的控糖目標是多少?是否需要過多關注和檢測餐後2h血糖?

當您的糖化血紅蛋白應該控制在6.5%以下,不關注餐後血糖是非常難以達標的;

如果糖化血紅蛋白目標是7--8%,空腹達標而糖化血紅蛋白不達標,就要積極關注餐後血糖;

如果您是老年高風險,糖化血紅蛋白目標是8--9%,絕大部分精力去關注餐前血糖就可以了。

當然,這並不是說,糖化血紅蛋白目標是8.5%,就允許餐後血糖搞到20mmol/L左右,但是12mmol/L之內還是可以接受的,甚至可以允許偶爾出現13.9mmol/L。

那麼如何評估餐後血糖呢?

血糖監測,是絕對值,要控制到一個數值範圍之內。但這是最後的目標。

還有一個相對值,是和餐前血糖值的比較落差,在餐前血糖不達標的時候也可以採用。

這個餐後血糖和餐前血糖的比較,一般也分兩種狀態:

1、絕對值要高於餐前血糖1-3mmol/L,當餐前血糖達標(這可是低血糖風險的高發區,要隨糖化血紅蛋白的寬要求而適當太高),餐後血糖比餐前高1-3mmol/L,說明控制不錯,糖化血紅蛋白應該可以良好。高於3-4mmol/L,要重點分析餐後血糖影響因素,當過低,就要高度重視低血糖的預防,尤其是胰島素的使用者。(我有文章:調整餐時胰島素劑量,切莫過度依賴餐後2h血糖)

2、當餐前血糖也很高的時候,分析餐前血糖和餐後血糖的落差。當餐後血糖高於餐前50%以上,要重點管理患者的生活,尤其是飲食問題;當餐後血糖低於餐前血糖的30--50%,基本說明飲食管理基本合格,治療重點是先把餐前血糖控制達標。

當您知道了自己的控糖目標,對自己的餐後血糖又比較重視,您還要記住一句話:

控制餐後血糖,千萬不能以餐前低血糖作為代價(很多人是可怕的無症狀低血糖哦)!!!

那麼,我就和大家說說,當空腹血糖良好而餐後血糖不達標時,我們應該採取的措施。

飲食問題:

1、首先分析是否超量,尤其是碳水化合物類食物。如果超量,就要考慮減下來;

2、主食分餐制是解決餐後高血糖的好方法,記住:是主食類食物分餐哦;

3、對於糖尿病發病5年之內的肥胖患者,胰島功能可能胰島素分泌量還可以,峰值後移嚴重,從而經常有餐前低血糖反應,可以採用「餐前促泌」,即正餐前30分鐘,少量攝入碳水化合物,如水果100-150g,讓它所引起的胰島素分泌的晚期項,正好落在後面正餐的早期項,對後面的正餐餐後血糖會有益處,但是也要計算總量的哦;

4、混合餐。即主食類也和一定量的蔬菜、蛋白質食物想混合,會改變食物的血糖指數,單純的吃麵包類主食要好很多;微信上經常有建議大家要保證一定莖葉類蔬菜量的文章;

5、細嚼慢咽,延長進餐時間。有一些餐前促泌的味道,先入口的食物引起胰島素分泌會成為後進食食物的早期項;

6、調整進餐順序:先菜後飯,包括蛋白質食物可以適當前移,會提前改變胃腸環境,可能會促進腸促胰素等激素的分泌,降低餐後血糖。

有很多患者到飯店吃飯喝酒,回來測餐後血糖會叫日常偏低一些,有人糾結於是否飲酒,但是這個進餐順序、食物混合、細嚼慢咽等諸多因素都是存在的。

7、低鹽、低溫食物,對餐後血糖也會有益。

運動問題:

餐後45分鐘左右,開始適當的運動,對降低餐後2h血糖可能是有益處的。日常的運動所導致的胰島素敏感性的增高,則是天長日久的事。

相關焦點

  • 糖尿病飲食遵守20個原則,血糖越來越好
    單、雙糖食物在體內很快吸收,會導致食後血糖急劇增高,對於糖尿病人病情不利。多糖類食品在體內要轉化成單糖後才能吸收,所以食後血糖升高較慢;同時這些食物中大多含有一定的膳食纖維,對於減緩血糖升高有一定的作用。
  • 糖尿病飲食遵守6大原則,血糖越來越好
    糖尿病患者只要遵循這六大飲食規則,血糖狀況肯定會越來越好。一、總熱量要合理,結構要合理糖尿病患者的食物攝取熱量要控制在一定的度。不要吃得過飽,也不要讓身體有飢餓感,結合自己這一天的勞動時間以及勞動項目來進行制定。
  • 糖尿病餐後血糖老是高怎麼回事?醫生:4個方法控制好餐後血糖
    對於有糖尿病的患者來說,長期控制血糖平穩是他們的日常重要工作,大部分的患者也都能將血糖控制在正常範圍之內,但是也有部分人經常出現餐後血糖太高的情況。長期的餐後血糖控制不好,會更容易引發很多併發症,對微血管、大血管以及腎臟的危害都很大,所以,要重視餐後血糖的波動情況。
  • 有糖尿病的人,餐前餐後血糖多少就算正常?醫生:應當這樣做評判
    【專業醫生天天與您說健康】 有朋友問:有糖尿病的人,餐前餐後血糖是多少就算正常? 對有糖尿病的人來說,控制好血糖是幹預治療的基本要求,由於全天血糖是在不斷變化中的,要判斷血糖控制的如何,常規檢測的方法是選擇相應的時點來測量,對照正常值標準做出評判。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血糖的控制不只看數值的高低,還要注意血糖波動是否在正常範圍內,應當綜合起來做整體評價。 先來了解一下血糖的變化規律。
  • 不想糖尿病惡化,注意餐後血糖,控制餐後血糖的口服藥物有哪些?
    隨著糖尿病患病率的逐年遞增,大家對如何正確控制血糖的問題也越來越關注。而餐後血糖是早期診斷糖尿病的重要指標,也對預防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併發症的發生有重要作用,如果餐後血糖控制不好,超過11.1mmol/L的時候,容易引起多種併發症,如腎臟病變、心腦血管病變、四肢麻木等。
  • 空腹血糖6.5,餐後血糖9.5,血糖明顯偏高,這能確診為糖尿病嗎?
    李先生很注重身體健康,每年都會定期測血糖。前兩天,李先生起早來測血糖,結果顯示空腹血糖6.5,餐後血糖9.5,已經超出了正常標準,且尿檢中顯示尿糖加號。這可嚇壞了李先生,生怕自己得了糖尿病,後來醫生安慰他不要擔心,並讓他第二天又做了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結果顯示服糖2小時後血糖水平為7.5。
  • 空腹血糖6.8、餐後血糖9,是糖尿病嗎?醫生:兩個檢查不能少
    空腹血糖6.8、餐後血糖9,是否已經達到了糖尿病的標準?這是個很貼近生活的問題,日常生活中很多朋友都會遇到的情況,所以大家對這類問題也有很大的疑問。下面張大夫就來仔細講解一下這類問題。通常來說,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有4條,它們是:  ①糖尿病典型症狀+任意時間血糖大於等於1.1mmol/l;  ②空腹血糖水平大於等於7.0mmol/l;  ③糖耐量試驗中(OGTT試驗中),餐後2小時血糖大於等於11.1mmol/l;  ④糖化血紅蛋白大於等於6.5%。
  • 糖尿病想餐後血糖好,加餐用這幾個方法
    自從得上糖尿病之後,醫生就會告訴糖友:一定要嚴格控制飲食,否則就會影響到血糖,但有時候醫生也會建議糖尿病人適當加餐。於是,有些糖尿病友就會感到疑惑,既然糖尿病人要控制飲食,為什麼還要加餐呢?黃主任告訴我們說:「當臨睡前出現低血糖或血糖低於5.5mmol/L,次日晨起高血糖的糖尿病友,睡前就需要適當地加餐,既可以避免夜間低血糖,又能避免夜間長期沒進食產生的飢餓感,對血糖控制是有利的。」那麼,糖尿病友睡前加餐應該吃什麼呢?怎麼加呢?
  • 孕婦餐後血糖正常值 孕婦餐後血糖是多少
    1、孕婦餐後1小時血糖正常值餐後1小時血糖值一般用於檢測孕婦糖尿病檢測中,權威數據表明孕婦餐後1小時正常血糖值不得超過10.0mmol/L;2、孕婦餐後2小時血糖正常值餐後正常血糖值一般規定不得超過11.1mmol/L,而孕婦餐後2小時正常血糖值規定不得超過8.5mmol/L。
  • 空腹、餐後血糖均為7.8左右,這是糖尿病嗎?醫生這麼說
    來自網友疑問:老婆空腹血糖在7.8左右,餐後2小時也在7.8左右,請問這是糖尿病嗎?醫生解答:你好!不排除糖尿病可能。但考慮到血糖儀損壞,試紙,操作等不可控因素。所以養生君建議最好還是能去醫院做一個糖耐量試驗。
  • 糖尿病患者不重視餐後血糖?難怪血糖不穩,6個飲食小建議請收好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血糖控制是最為重要的事,想要知道自己血糖控制得好不好,就要通過測量血糖來了解。很多糖尿病患者都重視空腹血糖,而不重視餐後血糖,其實餐後血糖也是非常重要的指標,餐後血糖高也是很不利的。怎樣才能讓自己的餐後血糖變得平穩,是許多糖尿病患者都關心的問題。
  • 空腹血糖5.9,餐後2小時血糖9.3,嚴重嗎?如何明確診斷糖尿病?
    【專業醫生天天和您說健康】有朋友問:用血糖儀測空腹血糖5.9,餐後小時血糖9.3,嚴重嗎?如何明確診斷糖尿病?家用血糖儀為人們日常檢測血糖提供了方便,但血糖儀只能作為監測血糖來用,要對糖尿病作出明確診斷還是要在醫院通過靜脈採血的方式來進行,因為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是以靜脈血測量結果而制定的,通常採用的檢測方法是:空腹測量血糖後,口服75克無水葡萄糖進食2兩麵粉做的饅頭,檢測半小時或1小時、2小時、3小時的血糖
  • 空腹血糖、餐後1小時血糖、餐後2小時血糖,哪個更重要?
    洛醫生提要01 空腹血糖正常能排除糖尿病嗎02空腹、餐後血糖哪個更重要03餐後1小時、2小時血糖哪個更重要04為什麼新老糖友都更要測餐後血糖1 空腹血糖正常能排除糖尿病嗎中國新診斷的糖尿病中,46.6%的人是空腹血糖正常,糖耐量受損,接近一半的人是「單純餐後血糖升高」。就是說這些糖友光測空腹血糖是正常的,做了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後,發現餐後血糖升高,診斷糖尿病。
  • 控制餐後血糖,是預防糖尿病和併發症的關鍵,怎麼降低它?
    大多數的糖尿病患者,都明白空腹血糖的重要性,把空腹血糖的數值作為自己血糖控制是否達標的重要依據。但很多糖尿病患者會忽略餐後血糖,其實是這一個與空腹血糖同等重要的指標,餐後血糖的高與低,與糖尿病的併發症同樣密切相關。
  • 空腹血糖或餐後血糖高就是糖尿病嗎?醫生:很多人被誤診為糖尿病
    隨著糖尿病發病率的不斷升高,近年來「糖尿病」這個詞也頻繁出現在各大網絡媒體之中,公眾對糖尿病也不再陌生。但對於糖尿病的診斷,許多人只記住了空腹血糖大於7.0,餐後血糖大於11.1,一旦發現自己的血糖高於上面數值,就以為自己患了糖尿病,甚至開始使用降糖藥。
  • 孕婦餐後血糖正常值 孕婦血糖高怎麼辦
    現在的生活條件非常好,很多孕婦懷孕的時候都是女皇,她們都有一個錯誤的認知,認為吃水果越多越好,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如果水果吃的太多的話可能會出現糖尿病。那麼孕婦餐後血糖正常值是多少呢?孕婦血糖高怎麼辦呢?其實孕婦餐後血糖高的原因還是很多的,如果我們不能合理的控制對身體的危害還是蠻大的,我們需要很好的控制才可以。那麼測孕婦的血糖一般都會選擇在餐後測量。
  • 餐後血糖從8.7降到6.8,一個糖尿病患者半年只做了這3件事
    隨後這半年,他老覺得手腳麻木,看東西模糊,去醫院做檢查結果確診為糖尿病並發視網膜病變,醫生也說導致發生併發症的原因主要就是白大爺沒有把餐後血糖高當成一回事。可能這裡就會有人問,為什麼要測定餐後血糖呢?其實餐後血糖與糖尿病心血管併發症有密切的相關性,餐後血糖越高,發生心絞痛、心肌梗死和中風的風險就會越高,而且糖尿病微量蛋白尿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率也會增高,白大爺就是這種情況導致的。
  • 正常人血糖多高?醫生提醒:血糖在這個範圍內,身體還健康
    導語:血糖偏低容易引起低血糖,嚴重的可能導致暈倒,而血糖偏高則容易誘發糖尿病,無論是血糖過高還是過低,對身體都有很大的傷害。隨著現在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尤其是對很多中老年朋友來說,很容易出現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種代謝疾病,嚴重的可能導致生命危險,想知道自己究竟有沒有糖尿病,就需要整合餐前及餐後的血糖濃度,判斷才更有說服力。一、怎樣判斷自己到底有沒有糖尿病?
  • 糖前期遇上更年期餐後血糖10.3,55歲莫姐這麼做,一個月減藥控糖!
    2019年10月確診糖前期,餐後血糖達到10.3之後,她更加「草木皆兵」,有任何症狀都擔心是併發症。 為了控制血糖,莫姐長期飲食減半不敢吃飽,卻沒什麼作用。直到加入三諾控糖特訓營,在老師們的幫助下,身體越來越好。
  • 空腹血糖與餐後血糖,哪個更重要?糖尿病患者怎樣科學降糖
    糖尿病患者都知道,衡量自己的血糖狀況,主要有三個指標:空腹血糖、餐後2小時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糖化血紅蛋白不用說了,它代表的是近3個月的血糖狀況。那麼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是空腹血糖重要呢?還是餐後2小時血糖重要呢?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不少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