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孩子家長拍攝的「挑戰全網從家上學最近距離」刷新了我們對於「學區房」的認知,讓我們知道了什麼叫做真正的「最牛學區房」:只見男孩穿戴整齊,背上書包,結果居然推開房門對面的那戶人家就是孩子要上的幼兒園。這種絲滑的無縫連結著實對應了標題的「挑戰全網從家上學最近距離」,相信應該也沒有人會超越這個孩子了。
而在視頻的評論區,對於孩子上離家這麼近的幼兒園,討論主要分了兩派,一派是羨慕的說孩子上學這麼近肯定會少了很多麻煩,甚至還調侃說想請假都請不了;而另一派則表示這種東西也就是噱頭,孩子的學習與家到學校的距離其實並沒有太大聯繫。
雖然說從家到學校的距離,遠近不能完全決定孩子的學習,但卻對孩子的學習有不小的幫助。
一、多睡一會
學區房給孩子最大的好處就是離學校近,上學的時間快。對於學習任務繁重的孩子們來說,路上是35分鐘還是5分鐘,其實就意味著孩子是否要花一個小時在路上:上學的早30分鐘,這意味著孩子要早起30分鐘,放學的晚30分鐘,所以意味著孩子完成作業後要晚30分鐘睡著。裡外一加就有一個小時的休息時間被路上吞掉了,而有充足的休息,對於孩子來說無疑是能有效提高學習效率的事。
二、安全保障
學區房的另一好處就是安全有保障。孩子上學和放學的時候,如果沒有家長接送,其出現安全問題的主要可能性便是發生交通事故,而如果孩子住的離學校很近,那麼就不需要過太多的馬路,也就會對孩子的安全有重要的保護作用。
三、有小夥伴
大部分家長都能意識到學區房的好處,因此每個學校附近都有很多陪讀的家長帶著自家孩子在裡面居住。而對於學生來說,自己班級的小夥伴很可能就會和自己居住在同一個小區,在課後閒暇時,孩子們可以在一起玩耍。現在社會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如果沒有朋友的陪伴會顯得很孤獨,而既是同學又是鄰居的孩子們,就可以收穫一份非常堅固而真摯的友情。
雖然離學校近有很多好處的,但家長在給孩子選學校的時候還要多多注意以下4個方面:
一、辦學資質
首先便是辦學資質,這一點對於小學以上的年級其實並不算太大問題,畢竟我國公立教育還佔絕對主導地位,給孩子選公立學校總會沒錯的。但是對於幼兒園來說,很多開在小區裡的小型幼兒園並沒有完善的教學資質,對於孩子的教育和照看很可能會出現失職之處,因此家長要儘量權衡距離、經濟和學校質量之間的關係。
二、教學理念
不同的學校有著不同的教學理念,有的文體兩把抓,有的在專注學習,如果家長想讓孩子全面培養,卻把孩子送進了毛坦廠,那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所以在給孩子選學校的時候,一定要看孩子所在的學校是否和自己的給孩子的人生規劃相匹配。
三、學習氛圍
並不是說學習氛圍越濃厚的學校對孩子就越好,我見過很多孩子其實非常聰明,只不過天性跳脫,學習的時候雖然能注意到學習的重要性,但只做一會兒就沒有耐心了。而在學習氣氛非常濃厚的環境裡,非但不能讓他們安下心來,反而會讓他們感到焦慮,這種靜不下心不是他們主觀的,而是一種無法避免的結果,所以說選擇的學習氣氛一定要比孩子的學習意願強一些,但也不要強太多。
四、師資力量
最後一點是師資力量,好學校和壞學校其實設施相差並不大,其最大的不同便在於人。對於學校來說也就是生源和師資力量的區別,生源自不必說,雖然對於整個學校來說會有明顯的差距,但是對於自己家孩子來說,生源是不變的常量。
而師資力量才是能否教好一個孩子的關鍵,當然值得注意的是,好學校和好老師並不一定是百分百對應的,好學校中也有差班,相對來說平庸一些的學校也有非常盡職盡責,經驗豐富,手段高超的老師。因此所謂的師資力量是選好老師,而不是隨便挑一個好學校,哪怕讓孩子在最次的班級也應把孩子塞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