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一遭家庭暴力母親被法官警告:將失去孩子監護權

2020-12-23 人民資訊

(圖:Getty)

海外網9月28日電 日前,加拿大一位名叫阿曼達(Amanda,化名)的母親遭受家庭暴力後在家庭法庭尋求保護,法官卻不允許她過多描述關於遭受暴力的經過,且認為她在非法阻止孩子接觸父親。如果繼續下去,她將失去孩子的監護權。

據加拿大廣播公司報導,阿曼達在卑詩省警察局家庭暴力部門有兩年的報警記錄,警方認為她的案件已達最高級別的風險,可能造成嚴重的身體傷害或者死亡。但檢察官表示沒有足夠證據提起公訴,建議她通過家庭法庭尋求保護,未料法官指控她造成「父母疏遠」。

加媒稱,阿曼達不是第一個在加拿大法院系統受到「父母疏遠」指控的,她的遭遇並不少見。「父母疏遠」是一個法律概念,越來越多地被用於家庭法。它指的是在敵對分居的情況下,父母中的一方將孩子與另一方對立,並積極尋求破壞關係的過程。也有一些法律倡導者警告說,這個概念正在被「武器化」,以阻止家庭暴力的受害方在兒童監護案件中獲益。

溫哥華瑞斯婦女法律中心執行董事金·霍金斯(Kim Hawkins)表示,在實踐中看到的是,如果父母疏遠索賠是由被指控實施家庭暴力的一方提出的,受害者所進行的任何一種保護行為、任何進一步的暴力披露,甚至包括子女對暴力的任何進一步披露,都可以用來支持疏遠索賠。

研究人員採訪了卑詩省25個社區的160名女性,她們都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曾有過尋求家庭法庭幫助的經歷。超過一半的受訪女性表示,她們曾被指控「父母疏遠」。不到一半的人稱,律師建議她們不要談論虐待問題。

霍金斯稱,在最極端的情況下,針對「父母疏遠」的調查結果可能會導致受害一方失去孩子的監護權。如果他們不提出家庭暴力,那麼法院將在不知道需要保護受害方的情況下做出關於孩子監護權的決定。無論哪種方式,都會讓孩子面臨更大的風險。而受害者非常清楚這種兩難的境地,並非常擔心暴力細節被披露出來。

根據安大略省金斯敦皇后大學家庭法教授尼古拉斯·巴拉(Nicholas Bala)介紹,在加拿大,所謂的高衝突分居越來越多,其中很多涉及到孩子拒絕或不願意見父母其中一方的情況。

巴拉說,其中一些案例確實是父母疏遠的案例,父母中的一方在操縱或逼迫孩子拒絕另一方。但也有一些非疏遠的案例,即孩子對父母的某一家長有真正的恐懼,不想見到對方的案例。而區分這兩種情況對法院來說非常具有挑戰性。「父母疏遠」是一種情感虐待的形式,法院應該認真對待。這是一個非常重要、有用的概念,而法官們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並使用了它。

加拿大的研究表明,當法官做出「父母疏遠」結論時,對父母來說後果可能是嚴重的。新不倫瑞克大學教授琳達·尼爾森(Linda Neilson)分析了2008年至2018年間加拿大法院宣稱或認定「父母疏遠」的357起家庭法庭案件,其中近半數還涉及家庭暴力的指控。而在這些案件中,超過四分之三,父母疏遠的主張是由被指控實施家庭暴力的一方提出的。

尼爾森發現,雖然法官同樣有可能做出針對任意一方的「父母疏遠」裁定,但這一裁定的後果對婦女來說明顯更糟糕。當法官裁定母親與父親疏遠時,母親失去主要監護權或某種程度探視權的可能性是父親的兩倍。

另一位卑詩省的母親夏琳·布拉德福德(Charlene Bradford)對此深有體會。她在法庭上作證稱,自己受到了身體和言語上的虐待,她在法庭下令進行的心理報告中被指控將兩個男孩與父親疏遠。她說:「他們正在考慮將孩子們帶走,而我只保留有限的接觸機會。」

布拉德福德的律師在這一關鍵時刻選擇了退出,因為他覺得沒有能力對父親疏遠這一指控進行辯護。因為在之前的訴訟中欠下了成千上萬的債務,在朋友和家人的幫助下,布拉德福德決定在法庭上自辯,最終她獲得了成功。2017年,卑詩省法官裁定報告存在問題,但這兩年的窘迫生活,讓她的心理和情緒都受到了影響。

包括霍金斯在內的倡導者對類似布拉德福德案件中的心理報告長期以來一直有顧慮,法院在決定監護權安排時給予了很大的參考權重。霍金斯表示,卑詩省對這些報告如何被接納為證據,以及對撰寫這些報告的人進行培訓的標準相對較少。卑詩省總檢察長戴維·埃比(David Eby)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表示,這種情況可能即將改變。(海外網-加拿大-朱楓傑 高寧)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海外視野,中國立場,瀏覽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

責編:李萌、愛扎大·木它力甫

相關焦點

  • 父母賣兒失去監護權 3歲娃誰來管?法官這麼判
    父母賣兒失去監護權 3歲娃誰來管? 法官赴川深入調查,判決德化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據悉,這是泉州首起由民政部門申請撤銷監護權的案件。近日,德化法院受理了該起撤銷監護權案,小宇生母的監護權是否應該被撤銷?撤銷後由誰擔任監護人?德化法院法官奔赴千裡之外的四川大涼山一探究竟。
  • 漫長的離婚訴訟進入尾聲,安吉麗娜朱莉恐將失去孩子的唯一監護權
    根據外媒報導,布拉德·皮特和安吉麗娜·朱莉將在下個月(12月4日)展開新的離婚官司,這次的重點聚焦在孩子的監護審判權上,法官將針對六位孩子的監護權,開庭進行審理。兩年來,雙方在孩子的監護權上始終達不到共識,私下談判似乎早已破裂,也讓他們決定要求法官對他們的六個孩子的監護權進行裁決。原因在於,當布拉德·皮特想要孩子的共同監護時,安吉麗娜·朱莉卻只想唯一的監護權,希望孩子們都能陪伴在母親的身邊,共同成長學習。然而事實是,他們在分開後,就先達成臨時協議,彼此共享孩子的監護權。
  • 10歲女孩遭生父性侵 母親遺棄父母監護權被撤銷
    10歲女孩遭生父性侵 母親遺棄2004年10月出生的女童小玲,有肢體和智力缺陷。在小玲不到2歲時,父母發生矛盾,父親邵某獨自帶女兒回徐州市銅山區生活。起初,小玲由爺爺奶奶照顧,但兩位老人相繼去世後,小玲重由邵某撫養。2013年間,邵某多次強姦、猥褻並毒打孩子。
  • 慘劇,美國婦女失去孩子撫監護權,開槍打死兩個孩子和自己母親後自殺
    美國警方當時時間周一表示,美國德克薩斯州一名婦女「最近」失去了對年幼孩子的監護權,她在聖安東尼奧的公寓內開槍打死了兩名孩子和自己的母親,然後自殺。警察局長威廉·麥克馬納斯在新聞發布會上說,她的確切動機尚不清楚,但當局認為,根據最近的法庭命令,這名女子在爭奪孩子監護權之爭中敗北,按要求應該把她3歲的女兒和5歲的兒子交給他們的父親。麥克馬納斯說,孩子們的父親當時正試圖與家人取得聯繫,周一上午8點30分左右,他從公寓後面的一個窗戶縫裡看到了孩子們的屍體,於是撥打了911。
  • 女子離婚失去兩個孩子的監護權,竟開槍殺死孩子和母親後自殺
    據每日郵報6月1日報導,這名涉案的女子名叫卡麗娜,現年37歲,其丈夫名叫傑森,這對夫婦共育有兩個孩子,分別是3歲的羅伯特和5歲的克拉拉。他們原本來自密西西比州,後來卡麗娜為了做上夢寐以求的工作便說服傑森將全家搬到了德克薩斯州,然而兩人的幸福生活在經歷搬家後還沒持續多久,便離婚了。
  • 母親遭家庭暴力孩子智商或變低
    一項由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布裡斯託大學等研究機構專家小組進行的研究顯示,母親在子女6歲前遭受家庭暴力,孩子智商低的可能性高3倍。這項研究使用了布裡斯託大學收集的3997對母子數據,從懷孕到孩子滿8歲,研究人員持續跟蹤並測量母親在情感和身體上所遭受的家庭暴力。其中,17.6%的母親表示遭到情緒上的冷暴力,6.8%的母親遭遇到肢體暴力。研究人員將低智商定義為低於90分的智商,正常的智商在90~110之間。
  • 撤銷監護權情形應進一步擴大
    現實中,一些嚴重侵害被監護人權益的行為未被列入撤銷情形,導致一些「有監護人」卻沒有獲得家庭監護的孩子無法得到國家監護    輿論關注的女孩遭母親遺棄街頭事件總算有了結局。上個月,8歲女孩晨晨的母親與孩子生父因撫養費產生糾紛,一氣之下才將孩子遺棄在冬日飄雪的北京街頭。接到報警,民警將晨晨接走照顧,後送往老年醫院。
  • 前夫妻爭奪監護權八年積深怨 法官巧化解融堅冰
    前夫妻爭奪監護權八年積深怨 法官巧化解融堅冰   寶山法院少年法庭圓桌審判臺邊,11歲的女孩欣欣一度躲著不肯與親生母親照相。
  • 深圳首例母親主動放棄監護權 民政為孩子開綠燈
    11月初,深圳一吸毒單身母親前往深圳市社會福利中心,她表示自己無力撫養仍在襁褓中的女兒,希望放棄監護權由社會福利中心收養自己的孩子。這是全國首例主動放棄監護權的特殊困難無力撫養的家庭。然而在具體操作中,由於目前法律政策存在空白,並未給這些放棄監護權的父母以合法渠道。
  • 母親信邪教,離婚後孩子監護權歸誰?日本法院這樣判
    本案涉及到未成年孩子的雙親中,如果一方參與邪教,法院會支持另一方要求轉移監護權的申請。對於今後可能發生的類似案例,本案有著極其重要的參考價值。(原文截圖 )由於妻子是統一教會(又稱「家庭聯合」)衍生團體的成員,並且曾帶著未成年的女兒參加教團集會。分居中的丈夫向法院提交了轉移女兒監護權的申請,福岡地方法院最終判決將監護權由母親轉移給父親。
  • 深圳被打女童已由專人陪護,應該剝奪父母監護權嗎?
    通報稱,22日晚,網傳西鄉街道一女童被毆打視頻。接此情況後,寶安公安分局立即開展核查,並於23日10時30分許將視頻中涉及的相關人員劉某華(男,廣東人,34歲)、陳某文(女,廣東人,33歲)及涉事女童(8歲)帶回轄區派出所調查。通報顯示,視頻中涉及的女童母親陳某文、父親劉某華對毆打事實供認不諱。女童體表未發現明顯傷痕。
  • 監護權撤銷制度年內出臺 兒童被虐問題將非家事
    在此案中,福建省仙遊縣法院裁定剝奪了一位母親對親生兒子的監護人資格,將孩子從家暴陰影中解救出來,也讓塵封27年之久的監護權撤銷制度得以重見天日。  「福建的這個案例激活了《民法通則》第十八條和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五十三條,為監護權轉移的司法實踐提供了一個探水經驗。」上海政法學院刑事司法學院院長姚建龍說。
  • 美國移民│家長失去監護權孩子被帶走?
    據美國《僑報》報導,日前,美國一華裔家庭舉辦夏日泳池燒烤派對,小兒子不小心掉入泳池,後送醫檢查安然無恙。但孩子父親被警察帶走,夫妻倆還因聽不懂警察問話並籤署文件,險些同時失去兩個兒子的監護權。在美國,一旦父母被判定「不合格」,會被剝奪監護權,孩子被政府領走,暫時安頓在「兒童之家」等地。再之後,可能會有善良、合格的夫妻,把孩子領養。律師介紹說,首先特別想提醒華裔家長們看好自己的孩子;其次,注意溝通。一般人不懂得司法體系如何運作,不知道如何溝通就千萬不要亂說話,更加不要隨便籤字。
  • 美國急診醫生因救治患者,暫時失去女兒監護權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4月13日報導,只因在一線抗疫,邁阿密市一名急診室醫生暫時失去對其4歲女兒的監護權。法院緊急裁決書中寫道,「為了保護未成年人的健康和最佳利益」,孩子應該留在她前夫身邊。 該醫生告訴CNN,她認為該裁決對離異母親來講「是一種歧視」,讓其在孩子和醫生職責之間做出選擇是「殘忍的」。她正在就此緊急命令提起上訴。
  • 填完一張表格,一位南京母親放棄了女兒的監護權
    而在填寫完一張表格後,這位母親放棄了女兒的監護權……揚子晚報/揚眼記者萬承源離婚商議誰撫養女兒一直沒有結果李曉明(化名)和張婷(化名)曾是一對恩愛的夫妻,兩人生下一個可愛的女兒。婚後,兩人一起為家庭忙碌。
  • 外媒曝布蘭妮想重建家庭,擁有更多孩子,迫切希望解除父親監護權
    據8月24日《太陽報》報導,布蘭妮想要擴大自己的家庭擁有更多的孩子,而不是繼續她的演唱生涯,於是迫切希望解除父親對她的監護權,但是她不相信法院的命令會給她這樣做的自由。
  • 全省首例引入兒童觀護員制度的監護權案件在廈宣判
    全省首例引入兒童觀護員制度的監護權案件在廈宣判東南網12月17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陳捷 吳舒遠 通訊員 海法)殘障兒童小明(化名)不到一歲時父母就「消失」了,這一「消失」竟長達六年。幸好,還有爺爺奶奶將孩子拉扯大。六年後,孩子父母回來了以後,爺爺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變更孩子的監護人資格。
  • 家庭暴力下的思考,每次都覺得是最後一次,可卻總有下一次發生
    家庭暴力下的思考,每次都覺得是最後一次,可卻總有下一次發生自古以來,孩子都是大部分家庭情感維繫的紐帶,隨著近些年全球離婚率的普遍升高,孩子也成為家庭破碎的最大受害者,導致很多單親家庭的孩子會出現沒有安全感,缺乏自信心的表現,而對於孩子的監護權也是目前
  • 子女監護權可隨意變更嗎?法官說不!
    親生父親因病去世,年輕的未婚媽媽因為要結婚,與孩子的祖父母協商一致,欲將孩子的監護權變更到祖父母名下,是否可行?近日,廣東省蕉嶺縣人民法院對這起變更監護權糾紛案件給出了明確答案,沒有法定事由,孩子的監護權不可隨意變更。
  • 武漢一位母親申請撤銷孩子父親監護權!
    2018年5月17日:黃陂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了該起由檢察機關支持其他監護人申請撤銷監護權的案件,並當庭宣判:撤銷彭某某對孩子的監護權,指定小紅母親為孩子的監護人。,是對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的又一嘗試。小紅母親曾質問彭某某,但他矢口否認。在沒拿到切實證據的情況下,小紅母親顧及家庭未採取行動,直到2017年8月,她才向黃陂區公安機關報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