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的海報(魏文亨/攝)
二十年前的2000年,如今的上海機場邊檢站前身浦東出入境邊防檢查站正式掛牌,此後二十年的時光荏苒中,一代代上海機場邊檢人薪火相傳,立足浦東國際機場服務,服務浦東開發開放。
「東移」,為了這片孕育奇蹟的土地
「八五」期間,隨著經濟發展和對外交流日益擴大,上海航空旅客運輸量呈現每年23%的增長,年吞吐量960萬人次的虹橋國際機場,已無法滿足上海地區航空業務發展需求。1994年7月,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完善虹橋,加快浦東」的上海航空港建設方針。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覆同意,3年後,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工程正式開工。
「東移」之初,民警為旅客辦理邊檢手續(上海機場供圖)
「1999年9月,浦東國際機場(一期工程)竣工,根據上海邊檢總站工作安排,我們從虹橋(機場)來到浦東(機場),那時浦東機場荒涼的很,周邊雜草叢生,夜晚四周漆黑,『試運營』不足3個月,出入境人員不到10萬人次……」駐守浦東國際機場口岸20年,上海機場邊檢站三隊民警季斌斌,談起入駐浦東機場時的情景,仍歷歷在目、仿如昨日。「當時,大多數同事都居住在虹橋機場附近,那邊離市區近,周邊生活配套設施完善,突然跑到浦東,說實話很不習慣。但是,我們都是從邊防部隊轉改過來的軍人,組織讓咱幹,咱就幹!」
2000年3月16日,浦東出入境邊防檢查站正式掛牌(2010年更名為上海機場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季斌斌成了浦東邊檢站的「元老級檢查員」。「接下來的20年,浦東機場的發展完全超出了想像,浦東的發展完全超出想像!」季斌斌微笑時眼角拱起的魚尾紋,訴說著浦東機場口岸的飛躍發展,訴說著浦東新區的滄桑巨變。
旅客在浦東機場T1航站樓排隊通關(上海機場供圖)
節假日期間客流(魏文亨/攝)
隨著上海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國際航班的陸續「東移」,機場建設力度的持續加大,浦東機場口岸的出入境人員數量逐年攀升:2000年172萬餘人次;2003年785萬餘人次;2004年突破1000萬人次;2011年超2000萬人次;2015年逾3000萬人次;2019年約4000萬人次。2019年,該口岸日均出入境近11萬人次,比1999年3個月的客流還要多。
浦東國際機場有序待飛的航班(王熙熙/攝)
光耀東方(王熙熙/攝)
20年來,浦東國際機場口岸出入境人流的大幅增長,帶動和繁榮著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助力著跨境貿易便利化向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發展。20年間,浦東國際機場發展成為擁有2座航站樓、4條跑道、全球最大單體衛星廳的世界級航空樞紐。自2003年以來,年度出入境人員數量已連續17年位列全國空港口岸第一。這張浦東國際機場口岸出入境人數「晴雨表」的背後,是浦東新區高潮迭起的開發開放大戲:
2005年,全國第一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2013年,全國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
2020年,全國第一個特殊綜合保稅區……
站在上海中心大廈第118層「上海之巔」觀光廳,陸家嘴金融城、張江「創新森林」、臨港高水平開放片區盡收眼底,沿著頭頂上轟鳴穿梭的航班航線舉目東望,天海相接處,就是助力浦東書寫開發開放奇蹟的浦東國際機場……
守護,讓浦東安心大膽飛翔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和保障,浦東「勇當標杆、敢為闖將」,離不開安全穩定的口岸環境。20年來,上海機場邊檢站致力於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社會秩序,立足移民管理和邊防檢查法定職責,站在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和捍衛國家安全的高度狠抓口岸管控,始終把「確保口岸安全穩定」作為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民警正在詢問一名非法出入境嫌疑人(魏文亨/攝)
民警查獲的偽造證件(潘平一/攝)
20年來,上海機場邊檢站堅持嚴查細驗每一名出入境人員、創新加強與相關警種協同作戰、持續加強與國內外同行合作交流,用實際行動築牢口岸管控防線,為浦東開發開放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在全國移民管理系統,我們率先創立的邊檢大數據分析排查工作機制,在實戰中培養了一支『讓數據會說話』的戰鬥團隊,不僅讓我們無縫融入國家反腐追逃追贓戰略,也大大提高了口岸管控的輻射面和有效性,革命性拓展了移民管理機關的管控邊界和管控方式。」分管業務工作的副站長諸軍,談起建站以來最有分量的工作感慨不已,對一幕幕激動人心的戰鬥場面記憶猶新。
2015年4月22日,公安部公布「天網」行動「百名紅通」逃犯名單。在上海邊檢總站部署指揮下,該站當晚組建專班,經過20個小時的連夜排查,從海量出入境人員信息中,捕捉到已變換外籍身份、潛逃境外15年之久的「紅通」要犯戴某某的蹤跡。三天後,戴某某被一舉擒獲。
民警抓獲非法出入境團夥成員(潘平一/攝)
一石激起千層浪。首名「紅通」逃犯的落網,產生巨大震懾效應,多名「紅通」逃犯回國投案自首。「2015年以來,我們先後查獲『天網』追捕對象5人,中央反腐部門予以高度肯定,上級領導特別批示在全國邊檢系統推廣應用我站大數據排查工作方法。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宣傳部與央視聯合攝製的《紅色通緝》專題片,也對我們參與的反腐敗國際追逃追贓工作進行了重點報導。」諸軍自豪地「盤點」起上海機場邊檢人守護口岸的一場場勝利。
從破獲偽造申根籤證、組織非法出入境的犯罪團夥,到識破「改頭換面」不準入境人員的真實面目;從擒獲變換身份潛逃境外多年、企圖入境參加進博會的網上追逃對象,到查獲潛逃多年的「百名紅通」人員。20年來,該站破獲大案要案上百起,打擊不法分子不計其數……一個個案例,記錄著上海機場邊檢站嚴查不法分子、嚴打非法出入境活動的忠誠守護與勠力擔當。
除此之外,他們在確保國門安全、城市安全、出入境人員「乾淨」的同時,還肩負起阻擊疫情從口岸傳播的千斤重擔。從2003年防控非典、2009年抗擊甲型H1N1流感、2014年阻擊伊波拉病毒,到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幾代上海機場邊檢人直面風險、無畏逆行,以血肉之軀築牢口岸鋼鐵防線。
疫情防控突擊隊準備檢查一架重點航班(王熙熙/攝)
啟用移動驗放車確保出入境航班快速通關(魏文亨/攝)
民警身著防護服開展機坪巡查檢查(王熙熙/攝)
面對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從年初的「外防輸出」到當前的「外防輸入」,他們第一時間全面融入上海聯防聯控機制,切實發揮著移民管理機關在全國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首道防線」作用。抗疫初期,「丹心巾幗」王潔執行巡查任務時,發現1名有境外涉疫重點國家旅居史的外籍旅客誤入正常查驗通道,遂立即上前制止並移交檢疫部門檢測,後經集中隔離觀察確診,成功消除1起疫情在上海社區傳播擴散的風險隱患;「鐵血哨兵」谷有琪,為完成疫情防控數據排查任務,連續加班工作導致右臉面癱,短暫休整後堅持輕傷不下火線;「抗疫指揮官」徐愛明,強忍腎結石手續疼痛,帶著深埋體內的導管奔波堅守一線,帶領全站1600餘名民警職工合力守護。
奮戰數月,17支疫情防控突擊隊,多次出色完成陽性/確診病患入境查驗任務;疫情防控數據專班,累計向各級聯防聯控單位推送數據10萬餘條,為上海市委市政府疫情防控決策部署提供精準「邊檢數據」支撐;查驗出入境人員300萬餘人次、航班7萬餘架次,確保隊伍「零感染」,努力為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戰略成果貢獻力量。2020年9月8日,因疫情防控工作突出,該站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因為赤心守護,所以無尚榮光。20年,上海機場邊檢站眾多民警榮獲省部級以上表彰獎勵——「全國先進工作者」高波、「全國特級優秀人民警察」周長國、全國移民管理機構首屆「十大國門衛士」陸卿、「上海市先進工作者」孫方雨、「上海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朱嘉寧、「上海市三八紅旗手」魏圖霓等等。一大批優秀民警,在守護國門安全、護航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淬鍊了忠誠警魂,實現著價值升華,讓這個集體變得越來越強大,也推動著邊檢工作嵌入上海發展宏偉藍圖,朝著全國一流乃至國際一流移民管理機關目標不斷邁進。
服務,讓浦東更具營商魅力
「上海『五個中心』『四大品牌』建設,需要依託優良的營商環境,而出入境通關體驗是其中重要一環。」上海邊檢總站黨委書記、總站長任英超,在接受《中國移民管理報》「書記訪談」欄目記者採訪時說的話,有力闡釋了全國特大型口岸優質高效的出入境通關服務,對於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
自2003年以來,浦東國際機場口岸客流的「大進大出」成為常態。為服務保障大客流「快進快出」,上海機場邊檢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用持續推出的便民服務舉措、勤務模式改革、通關效能升級,維護著口岸通關安全、便捷、順暢,向全世界展示著上海服務、浦東服務的國際級水準。
旅客在「蛇形通道」排隊候檢(魏文亨/攝)
2000年,浦東國際機場口岸出入境人數約為200萬人次,其中外國人佔比超6成。針對中外旅客辦理入境邊檢手續的時長差異,2001年上海機場邊檢站即在全國率先推行中外旅客入境分區查驗模式,以有效均衡中外旅客的排隊候檢時間。隨著客流量的逐年攀升,該站又在入境中外旅客分區查驗的基礎上,陸續推出「蛇形通道候檢」「緩衝區域排堵」「側向切口分流」等大客流分流模式,並將中外旅客分區查驗應用於出境邊防檢查,在航空公司、機場方面的積極合作下,逐步建立起以邊檢為主導的口岸聯動服務機制。上述服務模式,得到「中國管理教育第一人」餘世維博士的公開稱讚。時任香港大學國際關係協會執行主席陳澍,在個人新浪微博上寫到:「從整個公務員隊伍建設來說,浦東機場出入境檢查人員可算是代表全行業較高水平了,通關效率高……」
專為節假日出行家庭開通的暖心通道(魏文亨/攝)
近年來,為有效應對浦東國際機場口岸接續出現的節假日「日均10萬人次+」大客流。該站與時俱進、以變應變,積極向科技要警力,通過安裝啟用旅客流量預測系統準確預判客流,配套推出「流量智能監測」「出入境聯動錯峰支援」「備勤警力增援」等勤務舉措,特別開設「偕行兒童暖心通道」,同步提升口岸通關效率、加強人文關懷。ACI全球機場旅客滿意度測評中,「護照/身份證檢查等候時間」「檢查人員是否有禮貌和樂於助人」「護照/身份證檢查」3項涉及邊檢指標,長期位居世界前列。2010年世博會期間,多次來滬的時任國際展覽局秘書長洛塞泰斯先生曾留言寫道:「我周圍的朋友,包括我自己,對中國邊檢熱情周到的服務都感到非常滿意!」
自助通關按下出境入境「快捷鍵」(魏文亨/攝)
站領導和民警代表為第一位從衛星廳中轉旅客增花(魏文亨/攝)
衛星廳邊檢執勤區域(魏文亨/攝)
相較上述動作,「智慧邊檢」的建設更加振奮人心。2010年1月1日,上海機場邊檢站正式開啟智能通關模式,首次啟用10條港澳旅客入境自助通關通道;2016年8月19日,邊檢自助通道適用範圍擴大至10類人員,當年惠及旅客超225萬人次;2018年啟用出境自助通關,並面向自助通關旅客推出出入境記錄憑證自助列印服務。截至2019年,隨著浦東國際機場「航站樓+衛星廳」一體化運營模式的開啟,該站建設啟用的自助通道數量達136條,反應更靈敏、識別率更高的自助通道,在具備出入境信息一鍵查詢功能的「移民局」小程序的加持下,助推年內「10秒自助通關」人員突破1600萬人次,佔比全年出入境人數40%以上。「還是咱們國家的通關速度快!」「很方便!很快捷!上海的出入境通關效率全世界領先。」在邊檢執勤區域,中外旅客諸如此類的讚譽不絕於耳。
讚譽的背後是「辛勤耕耘」。伴隨著浦東國際機場國際、港澳臺通聯航線的日益密集、出入境人數的不斷增長,要想讓服務對象獲得美好的通關體驗,「警力挖潛」必不可少。自2011年該口岸出入境人數超2000萬人次以來,國際航班「24小時無縫銜接」成為常態,從日出日落的章起章落,到深夜凌晨的迎來送往,24小時值守也成了上海機場邊檢人的工作習慣。回憶起2019年颱風「利奇馬」的「殺傷力」,民警歐陽聖楠仍心有餘悸。「去年8月10日那天,浦東機場有500多架次國際航班延誤、取消,大約10萬名旅客出入境受阻。接下來的兩天,受颱風影響改籤旅客與常態旅客疊加,那客流量,簡直了……」13.99萬人次、14.33萬人次,8月11日、12日連創該口岸出入境客流單日新高。「雖然習慣了通宵執勤,但那樣的工作量確實讓人吃不消。可是,當我們看到旅客順暢通關時的喜悅,聽到世界各地旅客的道謝,內心就會充滿力量、格外溫暖。」歐陽聖楠說著說著面露微笑,望向航站樓外的冬日暖陽。
透過候機大廳碩大的玻璃窗,遠處跑道上一架架體型龐大的貨運航班轟鳴起降,這些大塊頭,運載著全世界的貨物進進出出。翻閱2019年8月20日啟施行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管理辦法》,其中第二十八條「國際航空業務」中有這樣的表述:支持浦東國際機場建設具有物流、分揀和監管集成功能的航空貨站,實行更加便利的航空貨運監管模式和貨機機組人員出入境邊防檢查管理模式;優化貨運航班監管和機組人員查驗模式。毋庸置疑,簡短的文字已有力傳遞出上海機場邊檢站查驗國際貨運航班的重要作用,這一點在2020年的疫情防控工作中體現得尤為明顯。
為滿足特殊時期國際貨運新需求,全面助力企業復工復產,該站堅持開足馬力靠前服務,先後推出開通「運載防疫物資邊檢專用窗口」、擴大「單一窗口」平臺電子申報範圍、組建專職機坪巡查戰隊、啟用無線移動驗放車、落實符合條件的貨機「同步辦理入出境邊檢手續」等一系列服務保障舉措,為每架貨機出入境平均節省40分鐘通關時間,創下單日驗放393架次出入境貨機歷史新高,檢查出入境貨運航班數量佔比全國50%以上。機坪上,貨運代理公司員工向身著防護服的移民管理警察豎起大拇指……
通關效率穩步提升,通關環境持續優化。建站20年,上海機場邊檢站累計服務3.7億出入境人員、230萬餘架次航班順暢通關,為全面確立浦東國際機場航空樞紐港地位,為上海、浦東營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貢獻著邊檢智慧和力量。
政策,為高水平發展注入活力
浦東故事,就是上海故事,也是中國故事。「浦東發展的意義在於窗口作用、示範意義,在於敢闖敢試、先行先試,在於排頭兵作用。」隨著上海國際化進程的不斷提速,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浦東排頭兵作用更加彰顯。作為浦東的建設者,用在全國範圍「先行先試」的出入境便利政策為浦東高水平發展注入活力,也就成了上海機場邊檢站服務浦東開發開放的重要戰略。20年來,一項項「放管服」改革舉措應運而生、應聲落地,在浦東、上海、長三角地區生根發芽、漸次開花。
「說到邊檢對浦東機場建設發展的幫助,那真是太多了,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24小時過境這項政策。」2020年5月,應邀為上海機場邊檢站民警上黨課的上海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胡稚鴻,談及浦東機場爭創世界一流的歷程時深情的說道。
回望15年前,入駐浦東國際機場的諸多航空公司開始上線國際中轉業務。為提高24小時過境國際中轉旅客通關效率,上海機場邊檢站努力從簡化邊檢手續上尋找創新突破,積極申請「不出邊檢限定區域且當日過境旅客『同區域、同驗證臺辦理過境、出境邊檢手續』政策。2005年6月3日,該政策經公安部批覆同意。此舉,既有效提高了國際中轉航班的離港準點率、避免了旅客走「冤枉路」,進一步優化了用警效能,也為國際中轉旅客留下了美好的通關體驗。
「2012年3月15日,這項便利政策再迎『換血式』升級——免辦邊檢手續,讓24小時過境不出口岸限定區域的旅客即到即轉、隨到隨轉,這進一步激發了航空公司發展國際中轉業務的熱情,讓浦東國際機場的國際中轉業務出現跨越式增長。選擇從浦東機場過境中轉的旅客數量,從2005年的18萬人次猛增至2019年的100萬人次。」胡稚鴻說。
民警提前檢查申請過境旅客的材料,提高通關效率(魏文亨/攝)
不僅要發展國際中轉航空業務,還要想辦法吸引旅客走進浦東、走進上海。2013年伊始,惠及45國公民的上海72小時過境免籤政策,與首都北京同步落地實施。該過境免籤政策,平均每年為上海吸引超過3萬人次旅客,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上海航空業、旅遊業、商貿業、酒店服務業的發展,也進一步促進了國際人才交流。與此同時,「時間再長一些,停留區域再大一些」的訴求,也成為諸多享受過該政策便利的外籍人士的心聲。
民警為第一位申請江浙滬144小時過境旅客贈送鮮花(魏文亨/攝)
為服務上海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科創中心建設,服務長三角地區一體化建設,一項時間翻番、區域翻倍的便利新政迅速實施推行:自2016年1月30日起,江蘇、浙江、上海行政區域對51國(現增至53國)外國人實行144小時過境免籤政策。符合過境條件的外國人,可從上海虹橋國際機場、浦東國際機場、海港、陸路口岸和杭州蕭山國際機場、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寧波航空口岸入出境,並在江蘇省、上海市、浙江省行政區域停留144小時,極大方便了為前往上述省市旅遊觀光、商務洽談、探親訪友等短期活動的外國人。
為了確保出入境便利政策落細落地落實,上海機場邊檢站不斷創新優化「對口」服務舉措,在浦東國際機場口岸開設過境免籤專用通道、增設執勤區域告示欄和醒目指引標識的基礎上,將具備辦理免籤過境手續功能的通道數量由16條增至32條;創新優化查驗流程,包括前置信息審查,應用144小時過境免籤電子申請系統提前進行過境免籤審核,並選派民警至旅客排隊候檢區域,提前審查旅客的證件、行程等相關信息,減少在通道申請臨時入境許可時的審查等待時間,進一步提高過境查驗效率,方便旅客即到即辦、快速通關。
從2016年的3.3萬人次增長至2019年的5.7萬人次,4年間,選擇從浦東國際機場口岸入境的144小時過境免籤人數逐年遞增。出入境便利政策,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便利國際交往、提升航空服務業國際化水平等方面持續釋放紅利。
落實政策,既要用心更要暖心。4年多來,上海機場邊檢站不僅將政策紅利體現在可量化的數字上,更運用在人性化執法的全過程。2017年底,一位自稱來上海應聘籤約的葡萄牙籍旅客曾差點因為籤證問題無法入境,所幸在邊檢民警的提示幫助下,現場申請辦理了臨時入境許可手續,方順利入境。這位旅客就是執掌上海上港足球隊帥印,帶領球隊於2018年首次問鼎中超冠軍的功勳主帥、「白玉蘭紀念獎」獲得者——維託爾•佩雷拉。2019年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前夕,來滬德國商人斯託伊貝先生帶領員工準備到進博會布展,接受入境邊檢時才發現護照內的中國籤證已失效。若無法入境參展,公司將面臨巨大損失。經詢問其行程安排,民警得知斯託伊貝先生在來滬前已訂好了第6天從上海前往第三國的聯程機票,便告知他可申請辦理江浙滬144小時過境免籤手續。看到民警在其護照上貼上臨時入境許可貼紙,他感動不已:「這一舉措就像是為上海進博會量身打造的,太感謝了!」
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更大力度的合作支持仍在繼續。2019年11月19日,公安部副部長、國家移民管理局局長許甘露代表公安部,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在上海籤署《公安部 上海市人民政府建立健全移民與出入境管理服務機制 推進實現上海高水平開放合作備忘錄》,就充分發揮移民管理職能作用、改革創新移民管理制度機制、先行先試出入境政策措施、促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建立合作機制……
20年間,通關體驗、口岸環境、便利政策持續優化,上海機場邊檢人的初心使命始終如一;20年間,挑戰層出、歲月更迭、人員換代,這支黨絕對領導下的移民管理隊伍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的指導思想始終如一;眺望未來,國家移民管理警察仍將毅然駐守東海之濱、浦江兩岸,服務浦東蹄疾步穩、闊步向前,助力浦東乘著新時代的浩蕩東風譜寫開發開放新奇蹟。(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魏文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