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路電車走過的路,是否也留下你的生活點滴?

2020-12-20 騰訊網

在上海,有一條電車線路,貫穿滬東滬西,依偎在蘇州河畔。TA往返穿梭於這座城市近百年,見證了城市的發展變遷。今天就來一起回顧19路電車的歷史,以及19路沿線的重要地標,看看是否也曾留下了你的生活點滴?

19路電車微歷史

1926年

12月30 日,英商上海電車公司(簡稱英電)開闢1 9路無軌電 車,由延安東路江西路口至西康路宜昌路。

沿江西路穿過南京路的無軌電車

1929年

19路電車南延伸至人民路江西南路,線長增至7.372公裡。

1946年

英電19路電車停駛。

1948年

5月15日,英電再闢19路無軌電車,自昆明路下海廟至淮安路,經唐山路、漢陽路、吳淞路、天潼路、河南路橋、北京東路、北京西路、淮安路、江寧路,線長3.7英裡(5.955公裡)。

1950上海指南:19路電車站名

1954年

19路電車東端終點自昆明路海門路延伸5 00米至提 籃橋;西端自西康路宜昌路縮線至江寧路宜昌路。

50年代的2000型無軌電車

1956上海指南:19路電車站名

1960公交手冊:19路電車票價表

1972年

4月,19路電車宜昌路終點調整至 江寧路澳門 路。

1974公交指南:19路電車信息表

1983年

泥城橋路口的19路電車,配車SK561GF型

1983交通手冊:19路電車信息表

1994年

長沙路上的19路電車,配車SK510 5GP型(電子顯示路牌)

新閘路上的19路電車,配車SK510 5GP型

2003年

新閘路上行駛的19路電車,配車SK51 05GP -1型

2004年

公交長治場(電車二場)門口,19路配車SK5105GP-3型

2007年

3月31日 ,因康定路改為西向東 單行道,19路電車往 澳門路 改經武定路。

位於普陀路終點的19路電車,配車SWB51 05KGP -3型

正經過漢陽路橋的19路電車,配車HZGWG 100G型

2019年

12月28日,因天潼路拓寬工程施工影響,19路電車改道四川路橋。

普陀路終點站處的19路,配車JNP6120BEV1型

19路電車沿線地標

下海廟

1987年下海廟山門(徐喜先 攝)

位於昆明路73號。曾稱夏海廟、義王廟,始建於清乾隆年間。廟分為前殿、後殿和東殿。2006年1月,虹口區政府公布下海廟為區級文物紀念地。該廟山門旁曾長期為19路終點站所在地。

虹口老街

虹口老街近貌

即東漢陽路219弄。又名沙虹老街、裡虹口老街,簡稱老街。嘉慶《上海縣誌》已有虹口鎮之名,19世紀末上海地圖已標註虹口老街。抗戰前此處商鋪雲集,現兩側均為居民住房,已無商店,與一般裡弄無異,老街之名也僅在老一輩中口耳相傳。

裡虹橋

正經過裡虹橋的19路電車

即漢陽路橋。橋約建於清乾隆年間,原稱裡虹橋。1967年改建為鋼筋混凝土鋼梁架橋,橋名根據所在道路改為漢陽路橋。儘管地境變化巨大,但裡虹橋的稱呼在老虹口心目中始終是根深蒂固的。

三角地

80年代三角地菜場

漢陽路、峨嵋路、塘沽路之間,地形呈三角形,面積近7000平方米。這一帶早於1891已有肩挑蔬菜小販設攤經銷,逐漸形成菜市,名虹口菜場。於1915年在此間三角處建成鋼筋混凝土平臺一層菜場,嗣後復將西部和北部改建為3層,以地形特徵命名為虹口三角地菜場。

新亞大酒店

新亞大酒店今貌

位於天潼路422號(四川北路口西北轉角)。1934年1月開業,主樓佔地1733平方米,副樓133平方米,建築面積為1.59萬平方米。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立面採用豎線條裝飾,外牆下為棕色剁斧面,上為棕色面磚,頂層為塔樓。底層設餐廳,2—7層為旅館客房,共300餘間,8樓為露天花園,1949年後將8樓平臺加頂改建為餐廳。現已經改造。

河南路橋

80年代河南路橋鳥瞰

原為1843年設的渡口,名為三擺渡。1875年由工部局建造木橋,名為三擺渡橋。1927年原木橋拆除,改建一座長64.46米,寬18.2米的3孔混凝土懸臂掛孔橋,並命名為河南路橋。

新閘橋

90年代新閘橋鐵橋雄姿

連接新橋路和大統路,以蘇州河上原有新閘得名。

蝴蝶灣綠地

泰興路康定路口遠望蝴蝶灣

東起恆豐路橋,南沿康定東路逶迤蛇形,西抵泰興路,佔地面積約16000平方米。因整個綠地平面輪廓好似字母「W」,形如一隻展翅欲飛的蝴蝶,2007年命名為「蝴蝶灣綠地」。

玉佛寺

玉佛禪寺安遠路山門夜景

位於安遠路170號。玉佛寺雖地處繁華的市區,卻又鬧中取靜。

紡一醫院

紡一醫院舊景

二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在江寧路1291號,19路電車普陀路終點站旁。1999年,在企業醫院體制改革中,實行屬地化管理,劃歸普陀區人民政府,更名為普陀區人民醫院。2016年命名為「同濟大學附屬普陀人民醫院」。

資料:上海市測繪院·圖溯上海

編輯:周寶平

相關焦點

  • 長春54路有軌電車,坐過嗎?
    54路有軌電車,陪伴長春人走過70多年的歲月,是承載著幾代長春人記憶的交通工具……今天,仍在長春市紅旗街上行駛的有軌電車,承載的歷史人文的意義更甚於其在城市交通上的意義。解放後 承載一代長春人記憶的交通工具1948年10月19日,長春解放後,人民政府整治交通,經過搶修,短短兩個月後,長春有4條有軌電車線路通車運營。
  • 【記憶】坐上23路電車,體驗一次文化之旅
    上海的不少公交線路已經陪伴在市民身邊走過了半個多世紀,其本身就是一張文化名片。今天的主角——23路電車,就是這樣一條線路,TA已歷經66個春秋。從滬南到滬西,從大世界到美琪……坐在車廂裡發現精彩上海,帶上此篇就能實現。
  • 心中那一班14路電車
    14路電車14路微歷史1914年早期英商14路無軌電車11月15日,英商上海電車公司(簡稱英電)開闢上海第一條無軌電車線路14路,自鄭家木橋(今福建中路延安東路口)沿福建路至老閘橋(今福建中路北京東路口),線長1.127公裡。
  • 搭乘1路電車,穿越武漢62年
    出生在公交世家,已經65歲的袁厚翔師傅介紹道,武漢在無軌電車的建設上起點很高,它是唯一一條燃油車為電車讓道的線路,1958年9月20日1路電車通車,位於銅人像廣場的公汽公司讓路於電車,將站房、站點交給電車使用。自此,1路電車以此為家。
  • 中國首條無軌電車線路在上海:14路電車微歷史
    1956年地圖:14路無軌電車環城1957年生活手冊:14路無軌電車線路信息1958年五六十年代四平路上的14路無軌電車14路電車北端延伸至全家庵路(今臨平北路),自全家庵路至老西門線長7.864公裡。
  • 臺東一路2路電車掉"辮子" 車輛堵到19中(圖)
    圖片來源於網友微博  早報訊 昨天下午1時30分左右,在臺東一路和菜市二路交叉口處,一輛2路電車集電桿忽然脫落,使得電車不能正常運行,「趴」在了道路中間,擋住了後面行駛車輛的去路不過記者趕到現場時,出事的電車已經修理完畢。「電車『辮子』掉下來的地方正好是一個停車場入口,電車可能是為了躲避進停車場的汽車,往馬路中間拐的彎太大了,上面的『辮子』就掉下來了!」目擊者王先生告訴記者,而另一輛跟在2路電車後面的公交司機見此情形,便上前幫忙,費了很大的力氣,才將電車頂上的集電桿重新掛到了電線上。
  • 穿梭60年的武漢1路電車,才是公交界真正的王者
    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充滿煙火氣息的民宅與高大威猛的現代建築只有一身之隔,這種時代更迭的衝擊感在水果湖頗為強烈,因為生活在水果湖的人有種與生俱來的優越感,在很多人看來「水果湖並不需要改變什麼,享受原有的一切就能過好一生」。
  • 臺東再增一站點,青島2路汽車、2路電車明起優化調整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趙波 通訊員 宋曉蕊 11月20日起,青島城運控股公交集團市北巴士公司將調整2路汽車、2路電車臺東一路西向東方向的站點,增設「臺東一路」站,位於「臺東」站與「臺東一路東光路」站之間。
  • 上海品味|「環城圓路」:老城廂的幾多城門-上海,小東門,北門,電車...
    上海老城廂以幾個城門名命名的、叫作「環城圓路」的11路公交環線,堪稱全世界獨一無二。那輛商業化超級電容車,沿著環城轉啊轉啊,永不停息。跟著電車,一路走來,環城圓路上的有些具有歷史痕跡的老建築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現代化的大樓與綠地,也有很多優秀的老建築依然矗立,成為歷史文化符號。當城市煥然一新,一條「環城圓路」、一條公交線路,卻帶你尋找著城市人文源頭,歷史文化印跡,更讓人展望未來。
  • 11月20日起 青島2路汽車、2路電車新增「臺東一路」站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劉宇昕 青島報導記者從青島城運控股公交集團市北巴士公司獲悉,自11月20日起,將調整2路汽車、2路電車臺東一路西向東方向的站點,增設「臺東一路」站,位於「臺東」站與「臺東一路東光路」站之間。
  • 未走過的路 佛洛斯特
    沒有走的路/趙毅衡譯 黃色的林子路分兩股,可惜我不能兩條都走。我站立良久,形影孤獨,遠遠眺望,順著一條路,看它轉到灌木林後。 我選了另一條,同樣宜人,挑上這條或許有點道理:這條路草深,似乎少行人;實際上來往的跡印,使兩條路相差無幾。 而且早晨新落的葉子覆蓋著陸,還沒人踩,哦,我把第一條留給下次!
  • 想要放棄婚姻的時候|不妨回頭看看一起走過的路,是否值得擁有
    想要放棄婚姻的時候,不妨回頭看看一起走過的路,再決定是否值得繼續再擁有。一路走來的陪伴,總會充滿坎坷但同樣也是滿懷幸福,卻是最值得擁有珍藏的記憶。忍受再多的傷痛也只是為了可以更好的走下去,既然堅持了這麼久,又為何不繼續忍受再多堅持到下一秒呢。
  • ...記憶成外地人「打卡」地有「辮子」的電車3路 恢復原線路運營
    其中,1960年至1962年3年間,電車1路、2路和3路都延長了線路。「當時,全市上下非常重視公汽、無軌電車等公共運輸的建設發展。尤其因北京、上海等城市都在運營電車,所以作為新事物的電車在武漢更備受青睞和重視。」武漢公交電車公司57歲的副總工程師劉文兵對長江日報記者說。隨後,從1970年到1987年,武漢先後開通運營了電車4路、5路、6路、7路和8路。
  • 生活教會你的道理——你不是我,怎知我走過的路
    你不是我,怎知我走過的路,心中的苦與樂。不要憑藉著蛛絲馬跡、隻言片語就去評價別人的人生。在你看不到的角落,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之前看到過一句話,你是什麼人,就會把別人也想成是什麼樣的人,有時候想想,很有道理。
  • 2路、5路電車今日上新!收起「大辮子」照樣還能跑
    半島全媒體記者 馬正拓 拖著兩條長長「大辮子」的無軌電車,是島城街頭一道獨特的風景。半島全媒體記者從城運控股公交集團市北巴士公司獲悉,今日,2路、5路新更換的46部宇通牌「雙源無軌電車」,正式上線運行,全車配置主動安全系統,能在1.5米範圍內自動尋找捕捉器搭杆,讓市民的出行更加舒適便捷。
  • 車影行蹤:23路電車66周歲慶生之際回顧線路歷史,踏訪沿途地標
    :23路1960年4月1日,23路電車劃歸電車三場管理。製造局創立後,被迫遷至局外百步,後因光緒十三年(1888年)廠房擴充,又遷至後來的製造局路749號處。宣統元年(1909年)新廟也歸江南製造局管理。高昌廟曾是當地民眾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清明廟會的熱鬧程度絲毫不遜色於城內的三巡會。仰賴製造局等大量民族工業的進駐,19世紀末,今製造局路、龍華東路、高雄路交會處的高昌廟一帶已經成為滬南新增的六處市鎮之一。
  • 我走過你走過的路,我吹過你吹過的風,感謝上天,讓我們相遇……
    我走過你走過的路,我吹過你吹過的風,感謝上天,讓我們相遇……我很幸運,又很可悲。我幸運是因為我遇見了你,這不是偶然,也不是註定。我遇見你是上天給我的恩賜,我很珍惜,又有點害怕。我把你捧在手裡,有把有沒有把握力度傷害但你。我把你放縱,又害怕你從此離開我。不知道從什麼時候,我的心都在你身上了。你開心,我也就跟著笑。你難過,我也就跟著哭。我既想得到你,有害怕得到你。想得到你,是因為我對你情有獨鍾。害怕得到你,是因為我怕給不了你幸福。總之對你的一切,我都是小心翼翼。我可悲是因為我無法好好照顧你,沒有能力的年紀遇上最美的你。
  • 鄭州無軌電車又要回來了?農業路高架下已經鋪設電路線網
    現場:農業路下架線忙,大辮子電車有望回歸近日,河南商報記者駕車從嵩山北路出發,沿著農業路一層通道,向東一直行至中州大道。一路上,記者發現,除了交叉路口,農業高架大多數橋墩上都已安裝好了銀色金屬製作的「單臂」,單臂之間由線網相連。這是電車通行時要用的架空觸線網。
  • 居民投訴45路場站吵人 電車分公司置換電動車降噪
    近日有北京市民反映,電車分公司所屬45路高樓村場站存在公交車噪音擾民及尾氣汙染問題。北京青年報記者獲悉,北京公交集團電車分公司為解決噪音擾民問題,分公司從其他車隊緊急調撥5輛純電動車替換現有45路柴油車,並於3月3日全部投入運營,主要投入早晚期間使用,從最大程度上滿足早晚市民的休息需求。為給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環境和乘車體驗,分公司將繼續加大力度挖潛新能源車輛資源,更換車輛計劃優先安排45路。
  • 重慶軌道交通:「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多」
    圖|張闖還真是不數不知道一數嚇一跳原來咱們軌道交通跨了這麼多橋「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多」這句話一點都不誇張喲~每天選擇軌道交通出行的你是否知道自己跨了哪幾座大橋快來看看吧~原標題:這些年重慶軌道交通跨過的大橋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