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師是一所農村學校的骨幹教師,在農村教學已經有十多年了。幾年前,就有城裡學校想要李老師去城裡教學,但李老師捨不得可愛的孩子們和熟悉的同事,也是捨不得農村學校每月多給的300元農村補助,就都回絕了。本來想一直在農村學校幹到退休,但一件事情的發生卻徹底改變了李老師的想法,讓李老師毅然決然地選擇進入了城裡學校。
李老師的愛人在城裡工作,所以,李老師把家安在了城裡。有一天,李老師接到了一個電話,說自己的愛人被120送到了醫院,讓他趕快回去。李老師趕快安排了好了工作,請了假就往回趕。經過差點兩個小時,李老師終於趕到了醫院,一些親屬早就到了,看著他姍姍來遲的樣子,親屬們的眼神裡充斥著不滿意。李老師的愛人沒有什麼大事,也沒有責怪他,但李老師的心裡卻特別的不是滋味兒。
這件事情也不能怪李老師。那天,天氣不好,李老師是坐公交車上班的。按理說,農村學校能夠通公交車,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但李老師坐公交車上班卻需要繞遠,而且還需要換乘一趟公交車。農村的公交車,每兩輛車的時間間隔大約是20~30分鐘,而那天還缺了一趟車。所以,悲催的李老師用了差點兩個小時才趕到醫院。
這件事情也許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李老師決定回到城裡工作。這些年,李老師也很不容易,每天早上6點多30分左右就出去上班了,晚上快5點30分左右才回來,一出去就是一整天。孩子上下學和家裡的一些其他事情都顧不上,全是妻子在打理,而到最後,自己的工資還沒有妻子多。雖然自己回到城裡學校,每月300元的農村補助沒有了,而且工資還要下調一級,但卻有時間管管孩子,幫助妻子減輕一些負擔。
其實,李老師的家距離學校不是特別遠,大約20公裡,李老師這幾年的上班方式主要有四種:
1.騎自行車。大約需要1個多小時,最開始幾年就是這樣過來的。
2.騎摩託車。大約需要30多分鐘,騎了幾年,由於每月需要約150—200元的加油費,李老師有點捨不得,也放棄了。
3.騎電動車。大約需要45分鐘,這也是大多數老師主要的上班方式。
4.坐公交車。大約需要1個多小時,時間有時還要看具體情況而定。
前三種上班方式,應該是大多數人常用的出行方式,騎行的時間短可能不覺得什麼,但長時間騎行,箇中的辛苦只有自己知道。尤其是冬天,騎到單位,手基本上是麻木的。雨雪天更不用說,雪天摔跤、雨天溼透都是常有的事。有的人說,為什麼不開車啊?其實個別有家庭條件好的老師是開車上班的,但多數老師都會算一筆帳,農村補助都不夠每月的油錢,更不用說養車的其他費用了,對於一般的老師,尤其是一般的男老師,開車上班基本上是一種奢望。
總結一下,其實很多老師不是不願意在鄉鎮農村學校工作,收入問題並不是主要原因,畢竟現在農村學校同級別的教師要比本地城市教師的工資多一些。農村學校教師離開農村學校的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很多老師,選擇回到城市學校任教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家和學校的距離太遠。現在的中小學教師隊伍,女教師偏多,而多數教師的家基本都在城裡。很多時候,農村教師在路上都要耗費很多的時間,相同的上下班時間,農村教師基本上要比城市教師多用1~2個小時。即使有些農村學校人性化管理,能夠讓老師晚上提前半個小時下班,但兩相比較下,很多人還是願意選擇城裡學校。尤其是現在的女教師多,冬天的時候,5、6點鐘已經很黑了,從安全因素方面考慮,很多老師也願意選擇城市學校。
能夠每天回家的農村教師,相對來說還是比較不錯的,因為特別偏遠地區的教師,基本上只能每周或每個月回家一次。他們的共性就是,基本上照顧不上自己的孩子,對家庭的付出相對要較少一些。如果是女教師可能相對還要好一些,如果是男教師,那就比較尷尬了,因為付出和收穫不對等,很容易產生家庭矛盾。所以很多老師都想離開農村學校選擇城市學校,至少可以每天管管孩子,照顧一下家庭。
教師的工資,相對來說並不是很高,這也是為什么女教師越來越多,而男教師越來越少的主要原因。對於女教師,有一個穩定的工作,有寒暑假,還能每月有固定的工資,已經很不錯了。但對於男教師,這點微薄的收入,不足以養家餬口,囊中羞澀,一直是男教師的一大痛點。對於農村教師來說,雖然每月有三百元的農村補助,但如果教師開車的話,這點錢也就勉強夠油費,有的甚至不夠。所以,很多教師更願意選擇在城市學校工作。
農村學校的生源和城市學校的生源沒法比,家長對學生的重視程度也完全不同,作為農村教師,可能付出更多的努力,也不見得能夠達到城市教師的水平。所以,作為農村教師,要想獲得一些獎勵,其實也是很不容易的。而教師的職稱評聘,確是需要一些獎勵作為基本條件的,這就導致了農村學校的教師,要想評職稱更難。這也是很多教師離開農村學校,選擇去城市學校任教的原因之一。
可能教師離開農村學校,還會有這樣或那樣的不同原因,但我覺得上面幾點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並不單單是收入的問題。希望更多的人能夠關注農村教育,也希望更多的老師能夠克服困難留在農村教學。希望大家發表你們的觀點,願農村教育的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