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青島市市北區華陽路16號的一棟建築是菩提醫療健康產業集團(以下簡稱菩提醫療)旗下新建成的社區門診,儘管完成裝修已有一段時間,但至今尚未正式開業,原因則與所在小區相關。
幾個月前,菩提醫療門診所在的青島大成公館居民有些恐慌,不少業主聽說小區內在建的社區配套項目實則為配備有100張床位的醫院且並未獲得相關部門的批文,居民們擔憂,醫院建成後,醫療垃圾的處理、醫療設備的輻射等問題將對他們的日常生活造成影響,此事亦引起輿論關注。
對於上述項目,菩提醫療門診部主任劉俊林近日向《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記者表示,居民所謂的建醫院一事並不屬實,項目具體為社區門診以及分開運營的月子中心,「我們手續是完備的。月子中心是工商部門批覆的,門診是衛計局批覆的,性質也是兩個性質。」
菩提醫療:婦產醫院申請撤回
據媒體此前報導,從今年5月到9月,大成公館的居民一直在為「小區建醫院」一事煩心。在他們看來,一旦醫院建成,未來會產生諸如醫療垃圾處置不當、細菌傳染等問題,對於小區居民的生活將造成影響。此外,建立醫院一事也並未被告知。
公開資料顯示,大成公館的開發商為青島百洋美華置業有限公司,其同居民口中的「醫院」項目所屬的菩提醫療健康產業集團同屬百洋醫藥集團。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青島市市北區的這一居民區,在大成公館正門的右側,確實有一棟建築處於施工狀態,該建築右側是裝有「菩提門診」牌頭的另一棟建築。
施工現場有來自菩提醫療健康產業集團的告示,介紹了菩提健康門診部以及青島慧生母嬰專戶中心及頤養中心,後者規劃有床位100張,建築面積為15000平方米,而門診的建築面積為近2000平方米,設有內科、外科、兒科以及口腔科等。
在尚未正式營業的菩提門診部,負責人劉俊林接受記者採訪時坦言,門診部是集團此前就已經確定的項目,面積實則在1500平方米。而在正在施工的這處物業上,其曾經確實有意開設一家婦產科醫院。「原本想設計一個婦產醫院和月子中心。婦產醫院是需要衛生部門批准的。不過,居民對醫療的規律不是很了解,當時認為婦產醫院會帶來環境汙染等,但實則產婦和嬰兒卻是一個健康群體。」劉俊林說道。
劉俊林稱,針對婦產醫院,因為居民意見較大以及考慮到自己團隊在婦產科應對各類疑難雜症經驗的不足,此後其並未具體實施,也向相關部門撤回了申請。
據《中國經營報(博客,微博)》報導,9月23日,山東省青島市市北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局也發布了《關於大成公館小區建設醫療機構一事的情況說明》,表示醫院項目一直未通過審批。10月13日下午,青島市市北區衛生局醫政科相應負責人也向記者證實了這一情況。
「根據國家規定,門診是不能設病房的。這個告示存在一些問題,沒有把我們兩個項目區分開,居民誤以為這個床位是門診配套的。」提及施工現場告示上的內容,菩提醫療一名內部人士告訴記者,「當然,有些數據也並沒有那麼準確。」
衛生局:會監督醫療垃圾等問題
除了施工項目是否是醫院外,居民關心的問題還有菩提醫療方面手續是否齊全。
對此,菩提醫療方面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其施工完成以及正在施工的兩個項目確為門診和月子中心,且均獲得審批,「之前有說法說我們的月子中心沒有獲得衛計局審批通過,但這一項目並不由其管轄,而是歸屬工商管理部門。」
在菩提醫療方面提供的兩份資料中,記者注意到,在一份蓋有青島市市北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印章的營業執照線上,其正在施工中的月子中心名稱為「青島慧生母嬰護理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為500萬元,成立時間為2016年2月18日。「我們是2月拿照,3月份動工裝修。」菩提醫療方面說道。
針對門診部分,其亦提供了一份由青島市市北區衛生局頒發的標註有「該醫療機構經核准登記,準予執業」的證件。其內容顯示,這一門診全名為「青島菩提醫院管理有限公司菩提健康門診部」,經營性質為營利性,床位為0。這份證件顯示發證日期為2014年8月21日,有效期至2019年8月20日。
根據《衛生部關於醫療機構審批管理的若干規定》,我國實行醫療機構設置批准公示制。其中,衛生行政部門對受理的醫療機構設置申請要進行為期5個工作日的公示,公示內容包括擬設置醫療機構的類別、執業地址、診療科目、床位(牙椅、觀察床),以及設置人和設置申請人名稱、符合當地《醫療機構設置規劃》情況等。公示期間接到舉報或提出異議的,要及時組織查實,未查實前不得批准設置。
青島市市北區衛生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證實,在2014年7月份,其已就菩提的這一社區門診進行過公示。10月13日,記者也得到了這份文件,該文件顯示,公示期為2014年7月28日至8月6日。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14年8月底,大成公館按已交房入住比例是80%,按總戶數入住比例是65%,在住戶尚未完全入住的情況下,這一公示時間是否合適也成為外界關注焦點。「公示和小區入住率沒有關係,法律條例也沒有規定。衛生法規上沒有這條。」該名負責人這樣解釋。
10月11日,記者於大成公館內採訪了多名小區居民。在詢問其對小區建設月子中心和門診的態度時,一位居民表示,其不反對也不贊成。「事情沒那麼簡單,不同的群裡有不同的利益訴求,感受就不同,再加有些居民還是不明真相。」另一位居民則表示,其希望政府可以出面協調,並解釋一些其存在的疑問,包括未來醫療垃圾的處理等問題。
「現在居民意見比較大,我們也是反覆做工作,他們一致以為是醫院,但是門診部是不帶病床的。」前述青島市市北區衛生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後續待居民了解後,門診應該會很快開放,「我們也希望協調溝通。老百姓(603883,股吧)擔心的醫療垃圾問題、汙染問題,我們會嚴格監管,不會對居民造成傷害。」
業內:反映社區醫療推進尷尬
在業內看來,社區醫療作為民營資本投資重點,菩提醫療的項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社區醫療推進中的一些尷尬。
深圳高特佳投資集團執行合伙人於建林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基層醫療眼下呈現「三多兩低」的情況:基層醫療機構數量多、從業人員受限多、基層醫療面臨的挑戰多以及資源配置比較低和保險的結合比較低。
單就社區門診來看,一位曾在大型綜合性醫院任職院長的人士向記者表示,其目前存在三大困難:缺少人才、設備匱乏以及工作人員待遇較低。
事實上,社區門診還擔負一個重要角色:籤約家庭醫生。青島市醫院管理協會一名人士就向記者透露,就青島市市北區來看,其目前籤約的人數還不超過6000人,「國家規定,2017年籤約的人數要超過總人數的30%,特殊人群要超過60%。市北區有100多萬人口,還有一定距離。」
在業界看來,民營醫療集團存在一些資源優勢,民營資本進入後,對社區門診的建設乃至分級診療均有一定促進作用。
目前,確有不少民營資本正在進入這一領域。於建林表示,除了一些產業資本外,包括佔據社區優勢的房地產企業以及可以和社區醫療結合的保險企業等均在「貢獻力量」。社區門診的市場空間很大,「現在三級醫院的門診病歷,可以往下分流的基本有65%。」
平安證券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隨著內外因素驅動,社區醫療有望承接更多的基層診療,未來5年,預計社區醫療收入有望達到3600億元,增速將高達23%。
「國家已經採取措施了,第一加強全科醫生培養,高等院校也有這樣的專業了;第二,各級政府也在投資建設社區門診,給出各種補貼。但是這些舉措都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分級診療、社區門診等需要醫生職業自由化。」前述曾擔任綜合性醫院院長的人士表示,醫生能流動起來,才能把分級診療做好。
(責任編輯:張功成 HN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