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蘇菲的世界》,幫我解決青春期兒子的迷茫,引入哲學世界

2020-08-28 宸媽碎碎念

兒子13歲,9月份開學讀初二,和其他青春期孩子差不多一樣,正經歷著少年時期迷茫的人生困擾。學習的壓力,自身的惰性,以及自我的不斷發展,讓他迷茫又矛盾。有時候會沉迷於遊戲,有時候會躲進玄幻小說裡,更多的時候他明明白白的說想要好好學習卻又苦於缺乏自律和目標。


少年的迷茫

我眼睜睜看著他的掙扎,這是一生必然的一個經歷,也是必然的一段迷茫期。我開始思考,可以怎麼樣幫助他更快的找到那個他這個年齡段該有的目標和自信。

人生的不同階段有著不同的身份,自信往往來自於不同身份的不同重心。比如學生的自信往往來自於優異的成績,而成年人的自信往往來自於優秀的工作能力。還有一種人,他們永遠自信,或者說他們並沒有刻意去思考自信這個詞語,他們的人生是另外一層境界,他們習慣思考,他們有著自己的一套人生目標,他們並不在意主觀世界上大多數人在意的所謂成功的標誌,他們更執著的在追求自己內心的力量。


追求不同境界不同

我更希望兒子可以成為後一種,有著自己的熱愛,善於思考,執著於自己的內心力量。所以在給兒子列暑假課外閱讀書目時,意外的發現這本號稱中國版《蘇菲的世界》時,我仔細看了下介紹:

這是一部以探險故事形式展開的青少年哲學普及讀物,試圖以一種通俗有趣的方式傳達哲學之美,引導孩子思考和探索世界、認識自己。

哲學?以探險故事的形式來展開的?青少年的哲學普及讀物?足夠吸引我!果斷下手!

書收到很快,是低音·北京聯合出版公司的新書,由「理工男」、清華學霸海天所著。

海天,本名李燦亮,70年代生人,祖籍湖南益陽,現居北京海澱。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北京理工大學工商管理碩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北京市海澱區作家協會會員,已在《百花園》等刊物發表文學作品一百餘篇,現任北大縱橫管理諮詢集團特聘戰略諮詢師,北京縱橫知本投資有限公司投資副總裁。

《寫給孩子的哲學探險故事》封面

這本《給孩子的哲學探險故事》故事性很強,兒子第一時間就拆開看了,一口氣看完還要求我也看,然後我們進行了一場愉快的關於哲學的討論:

世界是實體還是虛空?

世界的本源是什麼?

我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

世上的事物是彼此孤立還是相互聯繫的?

世界能完全被人類認識嗎?

……

到底這本神奇的哲學啟蒙書《給孩子的哲學探險故事》講的是什麼?

內容簡介:

奇奇和妙妙是住在同一個小區的14歲的兩個同班同學。奇奇是個學霸,喜歡思考,爸爸常年在國外工作讓他的成長過程中缺少了一些父親的陪伴和引導。妙妙是個習慣依賴奇奇思考的女生,可是卻總是能夠在奇奇陷入思考的死胡同時,獨闢蹊徑的給奇奇新的思路和方向。

奇奇苦惱於耳邊時常聽到的嬰兒哭聲和思想政治課上和老師的辯論,正好爸爸在生日送給了他一部手機,開始和妙妙一起用微信聊天。奇奇意外的添加了一個叫「自由男神」的微信好友,在「自由男神」的引導下,奇奇和妙妙開始了一場奇妙的哲學探險尋寶之旅。


哲學迷宮

「自由男神」設計的哲學探險之旅,讓奇奇和妙妙從圖書館到森林公園,從植物園到動物園,從故宮到博物館,在現實生活中的這些場景中去思考關於哲學的相關問題。

最終奇奇和妙妙完成了40章共計40個經典哲學問題的解答探險,獲得了「自由男神」送給他們的禮物——整個世界,還解救了奇奇聽到的發出嬰兒哭聲的娃娃魚。

最妙的是故事的最後一章,作者海天用莊周夢蝶的故事來寫奇奇和妙妙,這一場哲學探險,到底是蝶如人生還是人生如蝶?

蝶如人生

這本《給孩子的哲學探險故事》共40章,每章都會解答一個經典哲學問題,並搭配一幅六宮格漫畫,以引導讀者思考和理解。另外,書中還附帶了一個迷宮遊戲,可供讀者與同學、家長一起玩、一起讀,讓孩子在遊戲中體會哲學之美。

這本《給孩子的哲學探險故事》故事情節設計符合孩子的閱讀習慣,我喜歡作者海天在書中傳達出來的這些觀點:

l 與其給出「標準答案」,不如讓孩子學會如何思考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緩慢且長時間的過程,當前的應試教育體制下,太多孩子習慣了「標準答案」,對比國外的優質教育,國內大多數孩子過於乖巧。所以,啟發孩子學會思考,啟發孩子習慣性思考,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尤為重要。


學會思考很重要

《給孩子的哲學探險故事》每一個章節中,奇奇和妙妙要想知道「自由男神」的問題答案,都需要通過不斷的思考才能獲取,甚至有時候還可以看出「自由男神」和奇奇妙妙也在溝通中調整思路,正是這樣的過程,孩子的思考習慣得以養成。比如妙妙本來是個不喜歡思考的孩子,在這場探險的經歷下,也變得越來越習慣思考,甚至很多時候比奇奇的觀點更全面。

l 對話歷史上最有智慧的頭腦,為成長解惑

《給孩子的哲學探險故事》中有大量的典籍故事,孔子和顏回的「眼見為實」、莊周夢蝶、柏拉圖的理念、朱熹的「事在理先」、王陽明的「心無外物」唯心主義、貝克萊的「存在就是被感知」、希拉蕊·普特南的「缸中之腦」、霍金的《時間簡史》、亞里斯多德-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的科學認知發展過程等等,通過每一個章節中的探險故事進行解說,讓孩子對從古至今的哲學問題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意識到我們當前對世界的理解並不全面,可能會存在一個更全面的理論提出,並引導孩子理解自己成長的當下,應對階段性的困惑。

l 孩子的養育,家長的引導和陪伴很重要

難能可貴的是書中還提到了對於孩子的養育過程中家長的陪伴和引導意義。奇奇對於爸爸常年出差缺少陪伴的失落感,妙妙對於父母同樣缺少的陪伴,兩個孩子的對話,最終引來了父母們對孩子的養育改變和思考。

當奇奇發現原來「自由男神」就是爸爸的時候,他和妙妙決定讓「自由男神」一直存在,這個內容設計其實是反映出了孩子的成長路上需要「自由男神」這樣一位精神榜樣來引導與陪伴的。


養育陪伴

我其實並沒有想好什麼時候以什麼樣的方式開啟兒子的哲學探索和思考,《蘇菲的世界》在我準備給兒子的閱讀書單裡,但是我計劃的是等他初中畢業才看,沒想到居然遇到這本《給孩子的哲學探險故事》,感謝作者海天的故事情節設計和寫作初衷,讓我提前解決了這個問題。

這本《給孩子的哲學探險故事》一閱讀完,兒子說,他和奇奇一樣,似乎看世界的角度都不一樣了,凡事開始思考為什麼,遊戲和玄幻小說似乎對他沒有那麼大的吸引力了,果然這個階段的孩子只要讓他的精神層面豐盈起來,自然就能有效阻斷無效玩樂。

這本《給孩子的哲學探險故事》推薦給你!這個暑假,讓孩子開啟哲學之路吧!

我是宸媽,專注於青少年教育教養,喜歡我的文字歡迎分享、點讚、關注和評論,原創不易,轉載請聯繫本人!謝謝!


相關焦點

  • 蘇菲的世界我的哲學老師
    第一次知道有這本書是我的初中語文老師。最喜歡在床上邊看書邊吃零食,扎著馬尾辮的溫柔女老師。在說到這本書的時候,開玩笑似的說:」這是我們的必讀書籍,非常好看,非常通俗易懂。」後來我在圖書館恰恰看到了這本書,當時人傻錢多,想都沒想就買下來了。於是開始了我的哲學之旅。
  • 喬斯坦·賈德談《蘇菲的世界》 哲學鼓勵人們永不停止地提問
    其實,賈德的文學花園裡不只有蘇菲,還有漢斯(《紙牌的秘密》的主角)、法蘭克(《瑪雅》的主角)、皮爾(賈德最新小說《傀儡師》中的主角,中文版即將出版)等,他們或單純,或悲苦,或孤獨,或扭曲……這是兩個完全相反的世界,一邊是童話王國的明媚,一邊是成人生活的黑暗。而將二者統御起來的,只有哲學。   因為哲學,我成為我。
  • 當哲學遇上科幻與懸疑,不一樣的哲學科普書《蘇菲的世界》!
    當然也會有的人非常興奮地強調,你們都走開,這本書讓我找到了人生的意義!要知道,啟發人對哲學的興趣和告訴別人哲學知識,這兩者的差距是很大的。當然對於我個人而言,這種低齡化的啟發用處不大,所以對我而言不過這本書另有大好處——就是它的神奇架構。
  • 《蘇菲的世界》哲學是生活的百科全書,只有成功人士才能讀懂
    毛澤東學習了馬克思主義思想,所以創立了新中國;愛因斯坦理解了哲學思想,提出來萬物相對論……我一直不喜歡哲學,因為覺得哲學是一門虛幻不切實際的學問,而且生澀難懂,但讀了《蘇菲的世界》以後才發現,其實我從來就不了解哲學。「一本關於哲學史的小說」,是《蘇菲的世界》一書的副標題,頗能點明該書的要點。
  • 你還在讀《蘇菲的世界》?哲學科普入門書籍推薦!
    《蘇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創作的一本關於西方哲學史的長篇小說,它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史發展的歷程。《蘇菲的世界》,豆瓣8.5分中國作家寫的西方哲學史科普書,比較有名的有《哲學家們都做了什麼》,作者是林肅浩。
  • 《蘇菲的世界》作者賈德訪華帶來哲學童話書系
    《蘇菲的世界》作者賈德訪華帶來哲學童話書系 2017-05-26    賈德(左二)與周國平(右一)對談 接力出版社供圖 攝   中新網北京5月26日電 (記者 應妮)十年前,《蘇菲的世界》作者、挪威著名作家喬斯坦·賈德訪華,一時間掀起了一股哲學小說的閱讀風潮。
  • 《蘇菲的世界》以孩子的視角,回歸本我
    你太習慣這個世界了,才會對任何事情不感到驚奇。我是誰?世界因何而來?本書一開頭以蘇菲收到兩封神秘的信為序幕,用一個個耐人尋味的故事,從哲學的角度向人們解釋了世界的本源。,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兩封信燃起了蘇菲的好奇心,她茫然的思考著答案,我的名字叫蘇菲,但那個叫蘇菲的人是誰?人是什麼?從自我思考到生命,可是蘇菲不知道世界從何而來。與此同時,蘇菲收到一封席德爸爸讓蘇菲代轉給席德的卡片,郵戳地址是黎巴嫩,發生的一系列事情像謎團一樣在她眼底展開,蘇菲突然意識到:要成為一個優秀的哲學家只有一個條件—保持好奇心。
  • 《蘇菲的世界》:一本你值得入手的啟蒙哲學書
    蘇菲的世界《蘇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創作的一本文學性很強的哲學書,準確地說應該是一本哲學長篇小說。它主要講述了蘇菲在不斷收到神秘人的來信後,開始產生的對哲學的興趣及思考,從遠古時期到今日再到未來。文章主要以書信的形式展開,而書信則主要以上課的方式進行。他們學習了歷代著名哲學家的思考,討論了他們的經歷和遭遇,好似慢放的電影鏡頭,帶著觀眾從最古老的哲學角度切入,看世界的演變與進化。
  • 《蘇菲的世界》導讀
    作者是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曾擔任高中哲學教師多年。他以絕妙的構思,不俗的文筆,使讀者能以閱讀偵探小說般的心情瀏覽從柏拉圖以前一直到二十世紀的整部世界哲學史而不覺枯燥厭煩。這是近幾年來我讀過的書中感覺最棒的一本,既有科幻的感覺,又有偵探的味道,更重要的是,徜徉其中你還能輕輕鬆鬆學到哲學、歷史、政治,甚至地理生物醫學知識也涵蓋其中,讀完之後你有自己內存從8G一下子升到32G的感覺。
  • 《蘇菲的世界》哲學啟蒙教育的天堂,充滿了成年人不能理解的內容
    《蘇菲的世界》是用小說的形式來展示的哲學作品,這部作品通過一位哲學導師向一個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過程,揭示了西方哲學的歷史。有人說他們不明白這本書是關於什麼的,也許是晦澀難懂的哲學,但是這卻是通俗易懂的哲學,具體的讓筆者來為你介紹。
  • 名著閱讀知識梳理:《蘇菲的世界》
    其後10年他在芬蘭教授哲學,於1991年成為一位全職作家。     《蘇菲的世界》(挪威語:Sofies verden,英語:Sophie s World)是一本喬斯坦·賈德著作的小說,首次於1991年以挪威語出版。本書多以蘇菲和一位名叫艾伯特(Alberto Knox)的神秘人之對話錄,是以由淺入深的方式簡介西方哲學的小說。
  • 八年級下冊:名著閱讀《蘇菲的世界》
    》《蘇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創作的一本關於西方哲學史的長篇小說,它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史發展的歷程。《蘇菲的世界》被譽為20世紀百部經典著作之一。《蘇菲的世界》於1991年首次以挪威文在挪威出版,1996年中國作家出版社推出中譯本。【內容簡介】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收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哪裡來?」與此同時,她收到一張古怪的明信片,上面的收件人是「請蘇菲轉交給席德」,郵戳來自黎巴嫩。
  • 《蘇菲的世界》常考知識點梳理及在線閱讀訓練題
    6、蘇菲的故事是虛構的文本,同時這個虛構的文本又存在於一個更大的虛構的文本之中,即席德的世界,作為讀者的席德原來也是不真實的。蘇菲和席德的故事必然引起讀者對現實和虛構的深刻反思,因為它解構了人類存在的堅實基礎,質疑客觀知識的可能性。從這個意義上講,這部小說是後現代的。
  • 存在的意義 ——讀《蘇菲的世界》
    《蘇菲的世界》講述了一個神秘哲學導師艾伯特帶領著十四歲的少女蘇菲學習西方哲學史的故事。
  • 閱讀積累|《蘇菲的世界》故事梗概+好詞/句/段積累+讀後感+閱讀測試
    《蘇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創作的一本關於西方哲學史的長篇小說,它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史發展的歷程。《蘇菲的世界》被譽為20世紀百部經典著作之一。《蘇菲的世界》1991年首次以挪威文在挪威出版,1996年中國作家出版社推出中譯本。
  • 《蘇菲的世界》:這本書通過書信、提問、對話等形式引發思考
    這是一本絕佳的好書,它帶給了我深刻的影響,讓從小就看到望不到邊的歷史長河的我,至今習慣瞭望,不太在意身邊腳下的瑣碎。唯可惜這本講故事的書並沒有鼓勵獨立思考,事實上我們的成長環境就不鼓勵獨立思考,我受其影響,到現在還很重視實料數據型的知識,比如歷史、地理。《蘇菲的世界》對很多西方小孩來說就相當《上下五千年》對於我,而我今天才讀完這本書。
  • 微軟人工智慧助力教育,《我的世界》教育版明年引入中國
    微軟研究人工智慧早已屬於第一梯隊,在今年的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更是明確表示:微軟要將《我的世界》教育版引入中國,主要用來向孩子們普及計算機知識、人工智慧知識。《我的世界》教育版iPad版面向未來的人才教育,微軟宣布《我的世界(Minecraft)》教育版將於明年正式引進入中國。
  • 《蘇菲的世界》:真正的知識來自內心,而不是別人的傳授
    《蘇菲的世界》既是智慧的世界,也是夢的世界,它會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讚嘆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和好奇。後來,他在芬蘭教授哲學,於1991年成為一位全職作家。1991年,《蘇菲的世界》出版,後被翻譯為四十多種語言,銷量達到三百萬冊,現今已有三十多個國家購買了該書的版權。喬斯坦·賈德擅長以對話形式述說故事,能將高深的哲理以簡潔明快的筆調融入小說情境,使《蘇菲的世界》享譽全球。
  • 讀蘇菲:柏拉圖創立了一個哲學學院
    繼續讀《蘇菲的世界》。第十四封棕色的信,詳細的介紹了柏拉圖。那年蘇格拉底死時,柏拉圖才29歲,已經受教於蘇格拉底門下一段時間了。這件事影響了他後來的哲學生涯。後來,他成為哲學家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蘇格拉底對陪審團的陳情內容出版成《自辯》一書。蘇格拉底未留下任何文字,蘇格拉底以前的哲學家雖有著書立說者,但他們的文字到如今幾乎蕩然無存。柏拉圖不一樣,他的很多重要著作都保留下來了,除了前面說的《自辯》之外,還有好些書信與至少三十五篇哲學對話錄。
  • 我和青春期兒子的相處之道
    01 允許孩子叛逆昨晚兒子躺在沙發上玩借來的魔方,我氣不打一出來。「你就不能把你的作業先做完再玩麼?還讓我幫你買買買,你就這表現?」我越說越氣憤:「6年級了,下半年就上初中了,你的學習就不能有點主動性麼?總是要我催……」噼裡啪啦說了一堆。可能女人都有這樣的毛病:因為某件事批評人,能把這個人所有不好的都牽扯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