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傳翻譯中預測技巧的運用

2020-12-17 美譯通翻譯機構

在同聲傳譯的過程中,譯員始終處於工作壓力中,特別是時間壓力。為了獲得更好的翻譯效果,譯員需要應用一系列技巧,例如斷句、重複、等待、歸納等。這一系列的技巧使同傳成為可能,幫助譯員跨越了英漢語言的鴻溝。但在我看來,應用這些技巧的前提是具有良好的預測能力,通過預測才能適時、準確、靈活地應用技巧。所謂預測,就是在實際的話語說出之前預先推測到譯入語中可能出現的資訊的能力。預測,不是未卜先知,也不是純粹的主觀臆斷,而是一種有理有據的邏輯推理。

預測在同傳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預測能夠減輕譯員的工作壓力。特別是在英漢同傳中,譯員承受著聽力壓力,正確應用預測策略則會大大降低聽力負擔。例如,一個簡單的however可以讓譯員預測到其後的資訊與先前資訊必然相反,因此只要抓住了先前資訊,藉助於however生成的預測,譯員可以相對從容地邊聽邊轉為譯入語。其次,預測還能有助於提高翻譯效果。同傳,儘管從字面看來,譯員是在緊隨講話人之後翻譯,但實際上譯員在聽和譯之間還會經過一個加工理解的過程,而並非為講話人做字字對應。在加工理解過程中,譯員就需要分析使用預測。例如下面這句話:

(1) In recent years trade ties between Europe and East Asia have expanded rapidly.

這句話雖然簡單,卻也能反映出譯員應用預測技能的高低。初學同傳的譯員往往會跟地非常緊,初衷是為了避免資訊遺漏,卻同時也排斥了預測的空間。因此,初學者可能會這樣翻譯:「近年來,貿易聯繫,指的是歐洲和東亞的貿易聯繫,擴展迅速。」顯然,初學譯員是緊隨其後,沒有應用預測,因此不得已用了重複技巧,使翻譯有些蘿嗦。通常在聽到ties及其同義詞relations時,譯員應該預測到後面會緊跟固定搭配between…and,有了預測後,譯員就不會急於翻譯ties,而會等待後面的限定成分,因此會形成更加嚴緊精練的譯出語:「近年來,歐洲和東亞地貿易聯繫發展迅速。」

那麼又如何能夠在同傳過程中形成預測呢?同傳中的預測可以分為兩大類:語言預測和話題預測。在語言預測方面,主要需要歸納總結同傳中的英語語言特點;話題預測方面,就是從話題入手,形成相關預測,主要依賴於平時的積累和精心準備,厚積薄發。下面將分別做簡要介紹。

在語言預測方面,譯員可以注意能夠提示預測的語言規律,如短語搭配、句子之間表示邏輯關係的連接詞等。下面將從短語搭配和連接詞兩個方面稍加闡述。

短語搭配因為其規律性為同傳提供了難得的預測機會。在同傳過程中,如果能夠注意以下短語搭配,則既能減輕壓力,又可以提高同傳品質。

1. 表示二者關係的搭配,如difference/disjunction/disparity/relations between…and等。這時,譯員應注意等待,等到後面的限定成分出現再開始譯出,不然的話,句子容易瑣碎。

2. 表示屬性的抽象名詞,如importance, significance, necessity等等。這時,譯員應預測到僅僅出現一個抽象的importance是無法達到交流的目標的,後面必然會出現限定成分,通常是of引出的介賓短語。例如:

(2) The importance of harmoniou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een wildly recognized in the academic community.

顯然,其中的importance是抽象名詞,只能泛泛地表示「重要性」的概念,難以達到交際目的。因此,應該預測到其後通常會緊跟限定成分,自然地,就會等待of結構出現後再開始翻譯。

3. 一詞多義的情況。

在出現多義詞的時候,譯員在判斷出其準確詞義前要儘量選用上位詞做譯出語,這樣便於後面的調整。例如:

(3) There are some areas in your paper where improvement can be made.

顯然,其中的area是多義詞(地區?地方),當具體意思尚不確定時,應儘量譯成「地方」,以便於調整。相反,如果徑直譯成「地區」,後面就比較被動了。

連接詞是串接句子的邏輯橋梁,通常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類似的連接詞很多,如however, therefore, consequently 等,而且也不限於連詞,也可以是像another, strangely 這樣的形容詞、副詞等。藉助這樣的連接詞就可以較為準確地進行句子之間以及段落之間的預測了。如當聽到however時,就可以自然地以剛剛聽過的資訊的對立面對下文進行預測;當聽到another時,自然可以預測到下文和剛剛聽過的部分構成並列關係,與上文在結構或語義上是相同或相似的。

語言預測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譯員英語語言功底,同時需要留心語言的細微之處並加以總結;而話題預測則更多地取決於譯員的知識結構、資訊儲備等綜合素養了。話題預測的理論基礎是圖式理論(Theory of Schema)。所謂圖式也就是大腦語義記憶中關於事件一般性順序的結構,有助於理解語篇的全篇性連貫。例如,段落中的中心句(Topic Sentence)就可以作為段落的圖式,藉助該中心句就能否對整個段落的內容進行預測了。因此,譯員在同傳過程中需要快速分析句子之間的關係,找到中心句,在這個過程中就會用到上面在講語言預測時提到的對連接詞的分析。例如,通常都是however後才是真正的觀點所在,另外consequently後面的結果部分通常來說比前面的原因更重要,更有可能成為中心句。無疑,豐富的知識儲備,完備的知識結構可以幫助譯員更快更準地抓住講話主旨,從而形成圖式,便於預測。因此在日常積累中,要求譯員做有心人,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有時候甚至是童心未泯,這樣會提高自己學習新知識,接觸新事物的興趣。

相關焦點

  • 漢英同傳技巧+文化翻譯技巧
    今天為大家推薦七條漢英同傳技巧 (Skills for Chinese-English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倡導以語言技巧為中心
  • 百度機器翻譯技術有重大突破,具有「合理預測」功能!
    最近,百度發布了一則官方消息,稱百度機器翻譯技術獲得了重大的突破,能夠預測發言者未來幾秒的內容。並指出這是百度在機器同傳中研發的最新技術,有預測和可控延遲能力,能實現兩種語言之間的高質量、延遲翻譯,讓機器同傳又有了新的進展。
  • 十個來自聯合國同傳翻譯的實戰技巧,讓老司機帶你飛!
    想學翻譯,或將來想從事翻譯工作的朋友應該要知道同傳實踐中對句子的翻譯與平常場合中對句子的翻譯表達是很不一樣的
  • AI同傳效果媲美人類,百度翻譯出品全球首個上下文感知機器同傳模型
    並且PK 3位經驗豐富的人類同傳譯員,最終結果極具競爭力,在評估所用的BLEU和人工評價雙重評價中,度同傳均達到與人類專員媲美的水平。  論文中還介紹,該系統已成功應用於百度2019開發者大會,將演講內容實時地翻譯給現場觀眾收聽。現場反饋,延時大多不到3秒。    與傳統的字幕投屏同傳相比,算得上是真正的沉浸式體驗,如同人工同傳一般。
  • 學界| 百度機器同傳系統新突破:可預測譯文、延遲可控
    然而在其英語譯文中,動詞「meet」出現得要早得多。這種語言次序上的差異對於同傳譯員和可靠的機器同傳系統來說都是很大的障礙。因此,幾乎所有的「實時」翻譯系統今天都還在使用傳統的整句(即非同步)翻譯方法,導致系統出現至少一個句子的延遲,使得用戶無法與說話者同步。
  • 百度發布AI同傳,詳解人工同傳與機器同傳優劣勢
    在雷鋒網看來,AI同傳的技術難點在於機器翻譯如何實現實時翻譯,以及當語音識別出現錯誤時,機器翻譯如何能夠容錯。人工智慧領域,兩種語言的「即時互譯」是一項難以攻克的技術問題,其主要原因在於源語言和目標語言之間存在較大的詞序和語序差異。百度研發了具備預測能力和可控延遲的即時機器翻譯系統,可實現兩種語言之間的高質量、低延遲翻譯。
  • 百度機器翻譯現在都能預測你未來幾秒要說的話了!
    其實這是百度在機器同傳中研發的最新技術,有預測和可控延遲能力,能實現兩種語言之間的高質量、低延遲翻譯。它的出現讓機器同傳又有了新進展!在我們了解機器同傳之前,首先要知道人類同傳是什麼。而 AI 機器同傳就是把人類翻譯工作的過程用 AI 技術來代替。機器同傳運用語音識別技術自動識別演講者的講話內容,把語音轉化為文字,然後調用機器翻譯引擎,將文字翻譯為目標語言,顯示在大屏幕或者通過語音合成再播放出來。
  • 人工智慧可以取代同傳翻譯嗎?
    前陣子,一位同傳翻譯員聲討科大訊飛「AI同傳造假」,在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人工智慧和同傳翻譯由此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今天,我們來談一談「人工智慧翻譯是否真的可以取代同傳翻譯員」?  同傳翻譯員在臺上能夠將同傳能力運用自如,需要平時大量的艱苦練習,即使是雙語運用自如的專業人員,在實戰之前,也要進行數年的鍛鍊。他們不僅需要事先學習、熟悉會議資料,還需要隨機應變的能力。同聲傳譯的工作方式也比較特殊,因為壓力巨大,一般多人協同,在一場數小時的過程中,每人輪流翻譯幾十分鐘。  相較之下,普通的口譯工作則要簡單不少。
  • 深度長文:口譯同傳與筆譯的差異
    這裡的口譯主要指的是視譯和同傳,而不包括交傳。在筆譯中,我們的習慣性思維是可以對原文的句序進行任意調整,只要能精準傳達原文意思即可。然而在口譯中,譯員往往無法在看完或聽完全句以後再開始翻譯,而必須採用所謂「順句驅動」的原則,也即根據原文語序,對原句進行斷句處理後,再進行順譯。
  • 人工智慧真的可以取代同傳翻譯嗎?
    前陣子,一位同傳翻譯員聲討科大訊飛「AI同傳造假」,在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人工智慧和同傳翻譯由此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今天,我們來談一談「人工智慧翻譯是否真的可以取代同傳翻譯員」?同聲傳譯有多難?同傳翻譯員在臺上能夠將同傳能力運用自如,需要平時大量的艱苦練習,即使是雙語運用自如的專業人員,在實戰之前,也要進行數年的鍛鍊。他們不僅需要事先學習、熟悉會議資料,還需要隨機應變的能力。同聲傳譯的工作方式也比較特殊,因為壓力巨大,一般多人協同,在一場數小時的過程中,每人輪流翻譯幾十分鐘。
  • 西班牙語翻譯成中文同傳翻譯報價
    同傳翻譯是按照源於的順序,一種即聽即譯的活動,在國際化時代,為了解決各國間語言的交流,各語種之間互譯也是同傳翻譯中主流翻譯形式,其中西班牙語翻譯成中文用途較廣,那麼關於西班牙語翻譯成中文的同傳翻譯相關的報價是怎麼樣的呢,英信翻譯簡單介紹:西班牙語翻譯成中文同傳翻譯報價在
  • 開啟同傳職業的鑰匙,CATTI二口同傳證書
    ,熟練運用各類高級翻譯方法;4、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應變能力,勝任重要場合、難度很高的口譯工作;5、熟練運用口譯技巧和同傳技能,及時、準確、完整地表達源語主要信息,無明顯錯譯、漏譯;6、語音、語調正確,吐字清晰,語流順暢,語速適中,表達自然;語言規範,無致命文法錯誤。
  • 前方高能,同聲翻譯的福音來了!
    針對於市場對同傳人員用人難的需求,人們研發出了機器同傳,用機器來代替人類翻譯的過程從而達到結果。運用語音識別技術自動識別演講者的講話內容,把語音轉化為文字,然後調用機器翻譯引擎,將文字翻譯為目標語言,顯示在大屏幕或者通過語音合成再播放出來。有了機器同傳的出現,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翻譯人員的超負荷工作量。
  • 前方高能,同聲翻譯的福音來了
    針對於市場對同傳人員用人難的需求,人們研發出了機器同傳,用機器來代替人類翻譯的過程從而達到結果。運用語音識別技術自動識別演講者的講話內容,把語音轉化為文字,然後調用機器翻譯引擎,將文字翻譯為目標語言,顯示在大屏幕或者通過語音合成再播放出來。  有了機器同傳的出現,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翻譯人員的超負荷工作量。
  • 巢湖同聲傳譯公司,華立翻譯,合肥翻譯公司,蕪湖同傳設備租賃
    因此,華立翻譯公司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就來給大家講一下這同聲翻譯的原則:  (1)順句驅動:  在同傳過程中,譯員按聽到的原語的句子順序,把整個句子切成意群單位或信息單位,再使用連接詞把這些單位自然連接起來,譯出整體的意思。這種翻譯方法為「順句驅動」。
  • 如何判斷同傳翻譯是否專業
    同傳翻譯是翻譯行業難度最高的翻譯服務,聽入譯出需要同時進行,尤其是在重要的國際會議或者重要活動當中,所以同傳對譯員的要求相當高,隨著目前無論是國家對外交流越來越多,對同傳的需求也不斷增加,所以同傳大會當中,不僅要保證優質的同傳翻譯,還要保證譯員或者公司能力資質都能夠在一定的水平上,
  • 百度為AI界打造「同傳高手」或將緩解同傳人員稀缺問題
    近日,百度研發了具備預測能力和可控延遲的即時機器翻譯系統,可實現兩種語言之間的高質量、低延遲翻譯。這是自然語言處理方面的重大技術突破,將對機器即時筆譯和口譯的發展起到極大地推動作用。機器同傳利用語音識別技術自動識別演講者的講話內容,將語音轉化為文字,然後調用機器翻譯引擎,將文字翻譯為目標語言,顯示在大屏幕或者通過語音合成播放出來。
  • 外語金字塔尖:同傳翻譯
    去年11月份,我參加了高交會,學習翻譯與交流。各位學英語的童鞋,可能沒有那麼深入地去了解這個職業。那麼,什麼是同傳翻譯呢?豐富的背景知識,了解翻譯所涉及的專業術語和相關常識。著名的口譯專家Jean Herbert曾說過:"好的譯員要既專才,又是通才"。同傳譯員所翻譯的內容涉及面寬。
  • 博鰲AI同傳遭熱議,騰訊翻譯君負責人李學朝、訊飛胡鬱有話說
    這次騰訊翻譯君將聯合微信智聆(「騰訊同傳」),為博鰲論壇的開幕式及部分核心論壇提供同聲傳譯支持,包括同傳雙語內容會議現場投屏、同傳內容手機小程序查看、翻譯結果語音收聽、同傳記錄回放等,服務的論壇主題涵蓋亞洲經濟預測、未來的生產,全球化的「下半場」、新一輪技術革命等領域。
  • 博鰲AI同傳遭熱議!騰訊翻譯君負責人李學朝、訊飛胡鬱有話說
    這次騰訊翻譯君將聯合微信智聆(「騰訊同傳」),為博鰲論壇的開幕式及部分核心論壇提供同聲傳譯支持,包括同傳雙語內容會議現場投屏、同傳內容手機小程序查看、翻譯結果語音收聽、同傳記錄回放等,服務的論壇主題涵蓋亞洲經濟預測、未來的生產,全球化的「下半場」、新一輪技術革命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