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可能還記得那梅溪湖的36子,梅溪島的36子,兩季的聲入人心,請來了很多優秀的音樂劇演員和歌劇演員。
音樂劇火了嗎?火了,但是依然小眾。
1、第一季的轟動
或許誰也想不到,當年的那個名不經傳的節目,是仿照自韓國綜藝「幻影歌手」,只不過如今看來,他唯一的優勢就是選對了三十六個人。
讓我們來看一下第一季聲入人心的數據,超話破億,播放量也破億,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運營的很好的爆款節目。
六位首席輪換,但是站在上面的只有幾位,鄭雲龍,阿雲嘎,高天鶴......這幾位是首席的常駐,在這種情況下,每個人發揮的機會雖然不均,但是其表現都很不錯。
到了合唱的階段,更多的歌曲都是選自音樂劇以及歌劇的片段,這些優秀的歌手,讓我們感受到了來自音樂劇的魅力。
音樂劇夢開始的地方,或許就在這裡。
2、第二季的高開低走
在b站上,還有這樣一個視頻。
這個視頻就是當時第二季開始前的視頻,人們在彈幕裡感嘆著:「被第一季的歌單養刁了耳朵」,「第二季不如第一季」的時候,我看到了音樂劇的「飯圈文化」,當然了,這都是無關緊要的小事,第二季的熱度依然不減,特別是為了營銷而做出的pk戰,一些迷之評論,都讓我感受到了這個節目的變質。
後來的第二季的流量的確上來了,但是口碑,不行了。
3、聲入人心的歷史——從第一季到第二季,甚至到沒開始的第三季
當時的芒果臺已經宣布有第三季,卻因為沒有贊助而擱置了下來,但是在微博上竟然已經出現了「第三季聲入人心超話」的樣子,人們沉浸在哪些歌手來參加的喜悅之中,甚至苦苦等待,也不放棄希望。
所以,大家是來看音樂劇的,還是來看聲入人心的演員唱經典唱段的?這是一個問題。
4、到底是看人,還是看劇
在網上,一個聲音很令人吃驚:「據說演員鄭雲龍的票一票難求,但是其他的音樂劇演員,即b角的票,還是無人問津」。
所以,大家到底是看的音樂劇,還是看的人。
不過的確有這方面的顧慮,因為音樂劇演員的好壞決定了這一部音樂劇的成色,但如果三寶老師,關山老師這些人一天不做音樂劇了,那麼新出的那些音樂劇,還會再度火起來嗎?聲入人心的熱度,又可以持續多久呢?
5、不必苛求大眾化,音樂劇不該小眾,但是畢竟是比較新的藝術形式
音樂劇比歌劇,話劇要晚上好久,在中國原創音樂劇更像是一個新生兒,我們不必苛求其大眾化,更不必認為他就是小眾的,但這畢竟是要時間,才能夠完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