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新聞網訊(記者 王身松)梁魯南,男,主任醫師,濟寧市首批知名專家,教授,醫學碩士,濟醫附院生殖醫學科副主任,男科主任。亞洲男科學協會男性不育學組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泌尿外科專業委員會前列腺疾病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中西醫結合醫師分會男科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婦產科與輔助生殖分會委員,山東省婦幼保健協會男性健康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副主任委員,山東省雷射醫學會生殖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山東省醫學會男科專業委員會男性不育學組委員。梁魯南從事生殖男科工作20餘年,熟練掌握各種類型男性不育的診斷與治療,擅長梗阻性無精子症、精索靜脈曲張的微創手術治療,以及針對不同類型的少弱精症、無精子症合理選擇中西醫結合及人工授精、試管嬰兒的治療等。
從事醫學工作是一份情懷 也是一份責任
「學醫,是情懷,是傳承,」回憶起學醫的初心,梁魯南說,「醫生,為病患減輕痛苦,又受人尊敬,何樂而不為呢?」高考後,他決定追隨父親的腳步,踏上了學醫之路。1992年從濟寧醫學院畢業後,梁魯南來到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成為了一名泌尿外科醫生。「那時候,醫院裡沒有專職的男科,分類沒有現在這樣精細,」他介紹到,「2008年生殖醫學科需要男科醫生,我就轉來生殖醫學科專職做男科,到現在也有12年了。」回顧起近三十載的從醫生涯,梁魯南感嘆艱辛,卻也欣慰成就。「常有病人在過年時讓孩子錄拜年視頻發給我,看著這些健康成長的孩子們,真的是比什麼都高興。」
「梁主任對工作認真,對病人熱心,對同事照顧。」科室男科醫生孫寶剛這樣評價梁魯南主任。「很多次我們已經準備下班了,路過梁主任的診室,發現他還在接診病人。我們醫院五點半下班,他卻常常工作到六點甚至更晚,直到看完所有病人,對於晚到或需要加號的病人更是從未拒絕過。」談到梁魯南對待工作的態度,孫寶剛說,他為科室樹立了良好的學習榜樣,為我們年輕醫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他對患者特別耐心,患者提出的問題無一不仔細解答,直到患者滿意而歸。」
攝影:程丹丹
醫學需要不斷探索和學習,為了提高自己的業務技術能力和專業水平,1999年梁魯南考上了重慶醫科大學,攻讀泌尿外科碩士研究生,2006年於廣州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進修,2008年到浙江大學附屬醫院生殖男科訪問學習,又於2012年在上海仁濟醫院進行學術交流,在一次次的學術研討和實踐操作中,梁魯南的業務技術水平日趨精湛,他也憑藉過硬的技術,成為濟醫附院生殖醫學科名副其實的「門面擔當」。梁魯南從事生殖男科工作20餘年,熟練掌握了各種類型男性不育的診斷與治療,擅長梗阻性無精、精索靜脈曲張的微創手術治療,以及針對不同類型的少弱精症、無精子症合理選擇中西醫結合及人工授精、試管嬰兒的治療等,為一些疑難不孕不育家庭解決了實際問題。
「無中生有」,為千家萬戶帶來新生命、新希望
梁魯南打開手機微信,找到了這樣一位聯繫人。他將聊天記錄向上劃了些許,點開了一條語音:「梁伯伯,謝謝你!沒有你,就沒有我」,清脆而純真的童聲從手機揚聲器中傳出。「這樣的感謝語音太多了,每每聽到我都很感動」。梁魯南關掉屏幕,將手機放在桌上,說到,「因為科室生殖醫學技術的治療效果好,名聲在外,這些年來,有很多外市甚至外省的患者慕名而來,患者多了,遇見的各種疑難雜症也就慢慢的多了起來。」
一對夫婦,婚後5年妻子一直未懷孕,妻子行各方面檢查未見異常,而丈夫行精液檢查示:無精子症。在外院行多年的藥物治療未見效果,患者夫婦幾近絕望,經他人介紹,夫婦慕名來到生殖醫學科找到梁魯南,經過細緻的檢查,他判斷患者為梗阻性無精子症,並實施附睪穿刺取精行第二代試管嬰兒助孕治療,隨後妻子成功臨床妊娠,並最終分娩一健康男孩。
還有一對夫婦,婚後八年一直未生育,一大家人為此而煩惱不已,問題到底出現在哪裡?妻子多次檢查未見異常,兩人輾轉多家醫院診治一直不見好轉。「我當時仔細詢問了雙方的病史和檢查情況,注意到丈夫患有糖尿病,初步診斷男方為糖尿病導致的周圍神經病變引起的不射精症」。梁魯南回憶到。在走過了常規檢查流程後,憑藉之前的診療經驗,他為患者進行了睪丸穿刺取精行試管嬰兒助孕治療,隨後其妻子臨床妊娠,並最後成功分娩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
「這就是生殖醫學技術,多麼奇妙,經過治療,這對夫婦誕下了一對龍鳳胎,」梁魯南說,「他們一家人也很感激,逢年過節都發來信息問候,看著他們的兩個孩子健康成長,我心裡也有說不出來的高興。」
「我們全家是非常感激梁魯南主任的,他給我們全家帶來了新的希望,而且也沒有做試管,也沒有花太多的錢,我也不大會講話,總之,對梁主任十分感激……」這是菏澤的一位患者的父親在喜獲小孫子後激動的表白。患者婚後多年未育,輾轉多地檢查均診斷為無精子症,長時間治療後均無顯著效果,最後慕名找到梁魯南。梁魯南發現其第二性徵不太明顯,生殖器、性腺發育不良,後經過全面檢查,確診該患者系卡爾曼症候群(Kallman syndrome,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減退伴嗅覺異常)患者。卡爾曼症候群系較為罕見的男科(內分泌)疾病,表現為第二性徵發育不良,睪丸生精未得到正常啟動,臨床表現為無精子症,導致不育。有部分患者系基因異常導致,大多數可以通過外源性促性腺激素治療獲得正常的第二性徵及生育能力。經過相關基因檢查後,梁魯南隨即給與患者雙促治療,經過1年半左右的治療,患者來複查時,生殖器及睪丸均有較好發育,複查精液常規已經正常!成功實現了「無中生有」!梁魯南囑咐患者繼續治療。果不其然,半年後,患者就急切的打電話向梁魯南報喜:懷上了!懷上了!這才有了開頭患者家長向梁魯南表示感謝的一幕!
攝影:程丹丹
談及不孕不育,梁魯南表示目前15%的育齡夫婦存在不育問題,男女雙方原因各佔50%,而最令人擔憂的是,很多男性避諱談及不育問題,一味「甩鍋」給自己的妻子。「有些家庭,一直讓女方做檢查、喝中藥調理,結果問題出在男方身上。廣大男性一定要正確面對這個事情,出現問題雙方都要做檢查,以免浪費醫療資源。男方的檢查其實要比女方簡單很多」。他說,男科疾病一直是人們不願談及的「隱秘的角落」,要加強宣傳、促進男同胞對於不育的正確認識。儘管未來的路還很長,但是相信隨著生育健康知識的不斷普及,醫療技術條件的不斷成熟,這些問題都會逐漸減少,會讓更多的夫妻實現為人父母的殷切願望,濟醫附院生殖醫學中心也會助不孕不育夫妻一臂之力,幫助這些家庭實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為了患者和工作的需要 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單位,梁魯南是一名負責的好醫生,在家庭,同樣他也是兒子、是丈夫、是父親。因為工作的原因,有時候也難免出現一些工作和家庭不得兼顧的矛盾。1999年,梁魯南背上行囊,離開家鄉遠走山城重慶,開始了碩士研究生的求學之路。「要說這三年錯過了多少,最直觀的都體現在孩子身上,」談及家人,梁魯南說,「我走的時候,孩子還沒出生。等我讀完碩士回來,孩子早已經會跑了。」求學期間,短短2個月的寒暑假,他大半時間都要分給學術科研和醫學實操,很少有機會在家久住。每次剛要跟孩子熟絡起來,就又到了返校的日子,三年來一直如此。
工作後,即使是周末,即使不是他當班的日子,有時要參加一些市級、省級、甚至國家級的學術會議,主持各級醫學科研項目,也很難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上個周末,我參加了齊魯生殖醫學論壇,從晚上七點半一直到十點,等會議結束了才回去陪老母親,」梁魯南說到,「當年從醫,的確是年少的一腔情懷,卻沒想到忙起來,連家也顧不上了,但是沒有什麼後悔的,因為有患者的需要,有工作的需要,一切都是值得的。」
從醫近三十年來,梁魯南主任完成省級科研3項,主編、參編《人類生殖與不孕不育》、《實用臨床男科學》、《外科手術學基礎》等著作5部,於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0餘篇,獲國家專利3項。「之前在泌尿外科的時候常去醫學院講課,曾被評為優秀教師,現在也一樣,在科室培養年輕一代的醫生,繼續為他們帶教。」
醫學無止境 為圓夢想再出發
近二十年來,濟醫附院生殖醫學科迅速發展,人才隊伍建設成效明顯。科室現有博士生4人,碩士生25人,其中多名成員現已成為科室的業務骨幹。除此之外,科室還十分注重生殖技術的更新和人員技能的培養,近幾年先後派出多人前往新加坡國立大學附屬醫院生殖中心、北醫三院、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北京協和醫院、上海仁濟醫院、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浙江大學婦產醫院等進行輔助生殖技術和管理的培訓,在崗人員均獲得了「衛生部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培訓合格證書」,規範掌握了不孕不育的診療及人工授精、第一代試管嬰兒、第二代試管嬰兒等各項技術操作。
濟醫附院生殖醫學科成立於2003年,是魯西南地區較早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專業醫療機構。2005年醫院投資500多萬元建立了IVF實驗室,配備了德國ZEISS顯微鏡、日本尼康顯微作業系統、澳大利亞程序降溫冷凍系統、美國GE公司高檔超聲儀等儀器設備;2009年醫院又投資400多萬元擇址新建了IVF實驗室,新增了西班牙SCA精液分析系統、美國CODA空氣過濾器、IVF專用工作站、美國液氮儲存罐等設備,科室完善的設備為患者帶來從診療、檢驗檢查、到手術等一站式的服務。科室嚴格按照衛生部《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辦法》的標準操作,2006年6月獲輔助人工授精試運行,2007年12月年獲輔助人工授精正式運行,2009年12月獲試管嬰兒技術試運行,2011年4月獲試管嬰兒技術正式運行。
醫學無止境。非梗阻性無精子症的診療一直是男科學臨床及科研的重點、難點,因為病因、病理不甚明確,治療效果上往往難如人意,患者只能選擇供精受精。儘管如此,仍有一部分非梗阻性無精子症患者通過手術的方式獲得精子,從而獲得自己的血親子代。這種手術即顯微鏡下睪丸切開取精術。在醫院、科室持續發展的大環境下,在醫院及科室領導的支持下,現已購置手術顯微鏡及各類顯微手術器械,下一步,梁魯南將在日常診療工作以外,繼續領銜,帶領科室骨幹醫師,開展顯微鏡下顯微取精手術,持續拓展男科診療新領域,為造福男性不育患者,實現他們的夢想再出發。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網所轉載稿件、圖片、視頻等內容僅出於向公眾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公司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jnxww@163.com),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