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畝田聯手延安大學鄉村發展研究院,啟動「一村一人一百萬」新農人...

2020-12-15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1月25日電 近日,全國新農民新技術創業創新博覽會在江蘇南京開幕。本屆博覽會由農業農村部、中央網信辦、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吸引了全國5000多名創業型新農民和1000多家創新型新企業參加,集中展示了我國農村創業創新最新成果和最高水準。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江蘇省省長吳政隆出席開幕活動。

作為本屆博覽會分論壇之一的產業再造高峰論壇-暨系列創新項目發布會於11月19日下午在南京召開。論壇議程包括產業再造新登場系列項目發布會及圓桌峰會。論壇主承辦方代表延安大學鄉村發展研究院院長海聞、西安市鄉村發展公益慈善基金會副主席馮侖,出席會議並發表致辭講話。

北京一畝田新農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等四家公司的項目方代表,進行了新項目發布演講與籤約儀式。期間項目發布代表與在場政府單位和企業代表做了即席互動交流,就新技術和新模式、職業技能和商務培訓、全鏈績效提升等議題展開了討論,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可借鑑的辦法。

當天,北京一畝田新農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鄧錦宏發表了以《數據驅動的農業產業再造之路》為主題的主旨演講,重點闡述了數據對於驅動農業產業再造的力量,以及如何經由新農人群體高效運用數據。

北京一畝田新農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鄧錦宏發表主旨演講

鄧錦宏認為,農業數據的主要作用在於,將其運用在生產和銷售的方方面面,能引導和幫助農業從業者變得更好。當數據的細分顆粒度足夠小,在生產過程中可以根據市場預期反饋調整銷售定價和策略、降低豐產低價的影響,同時幫買家縮短購買決策周期和降低決策複雜性、根據更多維度數據做出準確的購買決策。

數據驅動變化。數據通過什麼媒介發生著演變?鄧錦宏認為,目前機器和設備均無法達到,最適合的是新農人——村裡的年輕人、新一代的致富帶頭人。基於一畝田平臺2000萬用戶沉澱出來的數據,鄧錦宏這樣描繪新農人群體:年齡大約在20-35歲之間,普遍在城市裡工作、生活過,是移動網際網路的重度用戶者,平均每天花在手機上的時間超過6個小時。他們的思想是開放的、手裡的工具是先進的。相比其他人,他們能更加熟練的掌握運用數據的能力。

鄧錦宏說,通過新農人群體生產的數據,會在出村、入村兩端發揮重要作用。在出村端,通過數據,農產品買賣能減少中間環節、直接賣到最適合的地方去;也能運用在農業幹線物流調度、優化運力降低運費;同時能幫助農民種植決策、及時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種植品種。在入村端,可以讓生產資料提供單位根據不同村的地理情況和市場化水平、靈活調整更適合的產品解決方案;也能無縫對接各類社會公共資源,比如社會培訓資源,新技術學習和勞動力就業等信息可以更準確快速到達;也可以為各級政府主管單位在產業規劃等方面做決策依據,減少公共資源在鄉村建設的浪費。

他表示,當天要發布的「一村一人一百萬」項目,正是希望沿著數據驅動農業產業再造之路,集中更多的資源進一步賦能全國新農人,讓他們可以使用更多新的網際網路技術,接受更多的企業經營管理升級培訓,掌握更多的數據,運用好更多的數據,把自己變得更好,進而帶動村裡更多的老百姓進一步致富。

之後,一畝田聯手延安大學鄉村發展研究院正式發布了旨在賦能新農人的「一村一人一百萬鄉村致富帶頭人」扶持項目。除了鄧錦宏和海聞,項目還特意邀請了兩位鄉村致富帶頭人上臺一起見證發布。這兩位鄉村致富帶頭人,一位是來自河南商丘金忠鵝業的總經理劉金忠,另一位是來自安徽東信禽業有限公司的總經理田東東。

「一村一人一百萬培養鄉村致富帶頭人暨新農人培訓平臺」項目發布儀式

劉金忠通過一畝田平臺,每個月售出5萬隻鵝苗,解決了鵝苗的銷路問題,還帶動了當地農戶一起發展養鵝產業,從2016年的30戶到2019年的160戶,每戶每年平均增加收入2萬元以上;田東東通過一畝田平臺,將當地近3000噸的南瓜銷售了出去,收入150萬元,解決了當地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他創辦的野雞養殖場年營業額500萬元,帶動村裡十餘戶貧困戶年增收7000元。

「一村一人一百萬鄉村致富帶頭人」扶持項目的開展將會覆蓋到全國70萬個行政村,從每個村裡選擇1位新農人,通過培訓和平臺的流量傾斜等扶持方式,支持他們在一畝田平臺的交易額做到100萬,將他們培養成帶領村民共同致富的鄉村帶頭人。

據了解,接下來一畝田會和延安大學鄉村發展研究院深入合作,共同啟動專門面向全國新農人的公益培訓平臺。該平臺致力於成為培養新農人的「黃埔軍校」,日後將不斷為農業領域輸出引領鄉村振興的新時代人才。首場培訓將於2020年初在北大滙豐商學院正式開課,屆時符合要求的全國新農人均可報名參加。

一畝田作為國內領先的農業B2B綜合服務平臺,吸納了2000多萬分布在全國2800餘個縣級單位的真實用戶,匯聚了海量的農業數據信息,未來將應用這些數據為農業產業服務,細化信息顆粒度,完善產業鏈各個環節,驅動農業產業升級和再造。

相關焦點

  • 2天400人參與 一畝田攜手北大滙豐商學院2021新年第一課開啟
    來源:時刻頭條1月8日,一畝田聯合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延安大學鄉村發展研究院共同舉辦的「新農人公益培訓」第二期課程圓滿結束。作為2021開年第一課,一畝田精心籌備,邀請專家、教授為400多位新農人奉上一場為期兩天知識盛宴。
  • 磐安三畝田村入選省首批 「鄉村氧吧」
    磐安三畝田村入選省首批 「鄉村氧吧」
  • 孫其信會見西安市鄉村發展公益慈善基金會創始人王石、延安大學副...
    孫其信表示,中國農大有著115年悠久歷史,百年來在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各階段都留下了卓越貢獻。長期以來,圍繞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國農大集中科技資源、人力資源優勢,開展了廣泛的鄉村振興模式研究與技術創新,同時也在不斷探索校地合作、產學研結合等發展新機制,打造了如雲南省勐臘縣河邊村、昆明都市型鄉村振興示範區等一系列鄉村振興「樣板間」。
  • 一畝田亮相第18屆農交會 立體化解決方案助區域農業品牌打造
    此次展會以"品牌強農,鞏固脫貧成果;開放合作,共迎全面小康"為主題,首次專場推介農業企業品牌,重點推介優質農產品主產區,展示中國品牌農業發展成果。作為本次展會唯一的農產品B2B電商銷售服務平臺,一畝田亮相展會,並以立體化的優質區域農產品品牌打造及推廣解決方案吸引眾多關注。
  • 縣長走田間:合陽縣副縣長在一畝田賣力帶貨
    9月4日下午,合陽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原向勇在一畝田、百家號和一點資訊直播間強勢帶貨,帶大家了解合陽紅提葡萄和合陽縣的其他優質農特產品。兩個小時的直播,吸引了39萬人在線圍觀搶購。  今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中共渭南市委宣傳部和市商務局共同組織了「促消費 惠民生 助脫貧」系列活動,就是為了幫助農民朋友推介農特產品,通過消費助農、扶貧。
  • 雁江丹山2萬畝稻漁現代農業園涵蓋數十個村社
    雁江豐裕鎮13萬畝佛山橘海現代農業產業園,特色種植與農旅融合,打造玻璃棧道、蹦極臺網紅打卡地保和鎮晏家壩村打造鄉村公園社區,村民入股、分紅,腰包「鼓」了起來;安嶽千佛鄉開田村種植中藥材,讓荒山煥發「致富」新綠;樂至縣雙河場鄉騎龍廟村,引進小米辣種植技術,帶領貧困戶發展春耕生產......從4月14日起,四川在線資陽頻道推出《決勝2020·脫貧攻堅亮點》專題報導,集中展示資陽市脫貧攻堅亮點工作。
  • 一畝田亮相2020世界數字農業大會 連續斬獲兩項大獎
    廣東省省長馬興瑞、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廣德福、廣東省委常委葉貞琴、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廳長顧幸偉、副廳長陳東等領導視察一畝田展臺,充分肯定平臺以大宗農產品流通的數據化改造,推動數字農業發展的努力。 一畝田憑藉九年來以「網際網路+」推動農產品出村進城,以數據提升B2B農產品流通效率的數字農業實踐,榮獲「數字農業先鋒企業」。一畝田創始人兼CEO鄧錦宏獲評「數字農業先鋒人物」。  值得注意的是,一畝田是所有獲獎企業中唯一一家專注大宗農產品流通領域的網際網路企業。
  • 回村知青「農場主」……新發展格局中,鄉村振興有哪些著力點?
    短短兩年,他將原來5個大棚迅速發展至佔地200餘畝、60多個大棚,自己也成了遠近聞名的「帶頭人」。「這多虧了農商銀行的『新型職業農民貸』。」張清華說。2018年秋,剛剛被認定為「新型職業農民」的張清華,本想摩拳擦掌幹一番事業,但到銀行一打聽卻洩了氣——自己的授信額度只有10萬元,遠遠不夠啟動資金。
  • 興農貸+致富通 凱裡農商銀行貸出美麗鄉村的美好生活
    在洛棉村荷田中流連的遊客玉米地變花果園 產業轉型煥新生  這是洛棉村發展生態觀光農業後的新景象,然而在四年前,該村人口主要是苗族和仫佬族,村裡沒有產業,交通不便,1300畝耕地有1100畝種玉米,老百姓看天吃飯,134戶貧困家庭在青黃不接時常常向村幹求助,
  • 春節特別節目 | 寧德:發展「一村一品」特色產業 鄉村振興邁出新步伐
    長期以來,我市把幫扶貧困群眾發展脫貧產業、實現增收致富作為脫貧攻堅的核心舉措,助推脫貧攻堅實現質的飛躍。今天的節目,讓我們一起來關注寧德是如何發展「一村一品」特色產業,為鄉村振興邁出堅實的新步伐。2020年12月29日,記者來到霞浦三沙鎮東壁村,黃昏時分,沐浴在晚霞裡的東壁村,流光溢彩。
  • 鄉村發展基金會二屆四次理事會議及論壇在延安成功舉辦
    2020年11月4日,西安市鄉村發展慈善公益基金會二屆四次理事會議、以及由延安大學鄉村發展研究院、西安市鄉村發展慈善公益基金會、北京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主辦的第二屆鄉村發展延安論壇在延安大學新校區舉行
  • 湖南省勞動模範鄧述東:通過「一畝田」為貧困戶增產增收
    2017年,鄧述東通過前幾年的「稻草種菇」試驗,不僅找到了一條解決農作物秸稈「去哪裡」的辦法,還發現「一季優質稻+赤松茸」輪作方式非常適合缺技術、缺資金、缺人手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以三口之家為例,只要按這種方式打理好一畝田,年收入就可以達到或超過脫貧標準。
  • 延安蘋果:致富果!幸福果!「延安有我一棵蘋果樹」領養受熱捧
    現場,參加活動的百名主播及線上觀看直播的網友紛紛對「延安有我一棵蘋果樹」領養活動表示出濃厚的興趣。 延安有我一顆蘋果樹認養牌 王浩介紹,「延安有我一棵蘋果樹」領養活動一經推出吸引力眾多企業和消費者的參與,活動可以讓大家更好地體驗「與樹為鄰、與山為伴、與水為緣、與田為友
  • 以鄉村振興生動實踐 助力東麗高質量發展新徵程
    她制定了胡張莊村的發展規劃,抓住葡萄優勢產業大力發展「一村一品」,建設農業生產用房、倉儲庫房和儲藏冷庫,與葡萄酒企業建立營銷網絡,形成上下遊產業鏈。在她的帶領下,胡張莊村的葡萄銷路越走越寬,年年賣出好價錢。
  • 鄉村史記 | 宿遷聚賢村:手機是農具、直播是農活、網紅是農人,花木...
    自脫貧攻堅戰開展以來,江蘇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更高質量發展提升小康含金量,鄉情鄉貌變化巨大,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顯著提升。為此,「學習強國」江蘇學習平臺、新江蘇·中國江蘇網推出「鄉村史記」系列報導,8個月來,我們走進全省240多個鄉村的田間地頭,用筆書寫百姓故事,用鏡頭記錄鄉村新貌,為決勝全面小康凝聚力量。
  • 因地制宜 一村一品 台州溫嶺的鄉村振興特色實踐
    放眼望去,山坡鬱鬱蔥蔥,花團錦簇;田野一望無際,翠綠萬頃;大海蔚藍平靜,波光粼粼……溫嶺雖小,卻坐擁山、河、湖、海,向著新千年第一道曙光展現出勃勃生機。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應有盡有的溫嶺,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韻、一村一景」,村莊脫貧、脫亂、脫弱,形成百花齊放之勢。在溫嶺,無論是海天一色的海濱風光,還是蟬鳴鳥叫的綠山之景,總有一處讓你一見鍾情,流連忘返。
  • 浙江桐廬「新農人」:青春作伴好還鄉
    他在畢業後回到家鄉經營茶葉,推動當地茶產業發展,帶動鄉親們就業致富。桐廬縣發展改革局/供圖  編者按    在浙江桐廬,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紮根鄉村田野間,身影活躍。相對於傳統農民而言,他們專業素質更高、更懂農業技術、更善於經營管理,被稱為「新農人」。他們正用自己的才華和實幹,在鄉村振興的浪潮中逐夢人生。
  • 一村一韻移步換景,佛山迎美麗鄉村蝶變
    成績背後,是近幾年佛山切實加大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全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切實推動美麗鄉村建設不斷邁上新臺階的生動實踐。目前,總裡程超過100公裡的「百裡芳華」鄉村振興示範帶建設已初步成形。首批47個重點項目成效明顯,已完工和工程過半項目達39個,依託現代農業、美麗鄉村、嶺南文化、粵菜美食等資源稟賦,繪就環境美、發展美、生活美的幸福農村畫卷。
  • 融創聯手日本MOKUMOKU打造鄉村文旅
    融創聯手日本MOKUMOKU打造鄉村文旅  鄉村國際  歸心小趨勢  在5月14日融創東南歸心小趨勢發布會上,融創東南以微觀視角,發布了「鄉村國際」小趨勢。  融創發現,城市人來到鄉村,不僅要文明,更要國際感。
  • 春風送暖花千樹——南充市統籌農旅結合助推鄉村旅遊高質量發展綜述
    3月31日,2020「春回天府·安逸四川」文化旅遊季活動在四川博物院啟動。三條溝村黨支部書記李家喜告訴記者,為了發展鄉村旅遊,該村大力改善基礎設施條件,目前交通便利,村裡還修起了停車場、遊客中心、公用衛生間。記者在儀隴縣另一個鄉村旅遊景點安溪潮村看到,鄉村旅遊內容豐富多彩。「我們走產業旅遊相結合的路子,騎行、垂釣、水果採摘、吃農家菜等,可以讓遊客玩得盡興。」安溪潮村黨支部書記彭傑告訴記者,村裡發展了300多畝柑橘、300多畝李子、150多畝垂釣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