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0 13: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今年高溫天長,水稻成熟得早,一年最開心的就是現在了!」泖港鎮水稻種植田旁,數臺收割機隆隆作響,金黃的稻粒源源不斷地從收割機的管道中傾斜而下,堆滿在農民的卡車上,烈日下丈夫耙著稻穀,妻子守著稻田,這是秋天的松江農田最常見的幸福景象。
如此美味的松江大米是如何生產出來的?
看這裡↓
這是秋天的松江
簡直太美啦!
▲萬畝糧田迎來秋收季節
▲收割機轟轟作響間捲起稻米的清香
▲放眼望去,萬裡金黃是秋天最喜人的顏色
▲農場的農民站在卡車上耙松剛收割的稻穀
9月上旬,早熟品種的松江大米「松早香1號」迎來了收穫的時節,這時候從上空俯瞰,在立秋還未減淡的日照下,松江這片土地散發出金黃色的光芒。數萬畝糧田分布在葉榭鎮、泖港鎮、石湖蕩鎮、新浜鎮、小崑山鎮和佘山鎮,由家庭農場模式為主進行經營。
「一家煮飯,滿弄堂香。」用松江大米煮的米飯蓬鬆香軟綿糯可口,黏而不膩,彈而不硬,冷了也不回生。別看只是國人餐桌上最不起眼的大米,想要培育出高級的口感和品質背後可需要耗費培育者跨越春秋的心血。
循環生態
減肥減藥打造綠色立體農業
拿「松早香1號」來說,從4月份開始浸種、催芽、育秧,到5月份插秧,再到9月上旬收穫第一批松江大米,這個周期要耗費130到135天。
泖港鎮匯民農民合作社的負責人範慧峰說:「尤其是插秧後的頭20天,必須每天都精心護理,施肥、除草,不能讓一根雜草出現在田裡。」而在除草施肥的過程中,松江大米對化學肥料的使用有著更嚴格的標準,「國家規定是每年一畝田使用化學肥料的標準在60-80斤,而我們將化學肥料的使用上限壓低到25斤,其中複合肥的比例還要佔到1/4以上。」
在範慧峰的稻田中,往往會在休田期種植一些養護土壤的植物,比如小白菜等短期生長的蔬菜和紅花草等,既可以補充蔬菜的供給鏈條,也可以為來年的種植提供天然的有機肥料。而在葉榭鎮,則通過「稻鴨套養共生」的模式,讓鴨子幫水稻捉蟲,產生的糞便又能夠滋養水稻,這種模式下有機肥的比率可以達到100%,生產的是真正的綠色產品。
▲葉榭「稻鴨套養共生」水田中鴨子肥碩、稻粒飽滿
機械化生產,嚴格品控打造精細化農業
收割後稻穀需要經過低溫烘乾、碾米、拉風、精選、質檢等多個流程才能進入包裝環節上市銷售,為了讓市民最快速度吃到每一年的新米,機械化生產運作不可或缺。
▲精選機篩選後雪白清澈的大米
目前範慧峰的匯民合作社中統一使用的都是日本進口的機器,「像這臺日本的精選機,一次可以精選50萬斤的稻米,可以智能化篩除黑米、黃米。」通過這些先進的機械,數千畝稻田僅需十幾天就可以全部完成加工流程,在匯民合作社大米合作的網店中,9月3日開鐮收割的大米,9月6日就已送達了客戶的手上。
▲檢測員人工挑選出碎米,檢測碎米比率
在上市銷售前,松江大米有著非常嚴格的質檢環節,初步加工後的大米需要通過檢測員的抽樣檢測:米粒的水分率要達到15.5%、小碎米率要達到1%以下……近乎嚴苛的標準,都是為了達到最佳口感和品相。
如何購買松江大米
看這張表格就夠了
文字:王博文
圖片:姜輝輝
視頻:王博文、姜輝輝
原標題:《松江大米為什麼這麼好吃?哪裡買?看這裡就夠了》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