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學校:重新定義教育

2020-12-13 中國教育新聞網

每天清晨,背著書包的學生總是急吼吼的,要趕在上課鈴聲響起之前到達學校。每一節課,每一個學生,不管願意不願意,不管對講課的內容熟悉不熟悉,都要循規蹈矩地坐在教室裡,一憋就是整整 45分鐘。下課之後,上個廁所,短短 10 分鐘,接著又是一節課。周而復始。這,就是我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學校生活。

但,這樣的學校生活,會一直持續下去嗎?著名教育學家朱永新在新出版的《未來學校》一書中指出:我們今天覺得天經地義的學校生活,因為網際網路,因為信息技術的發展,會在潤物無聲的改變中,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不遠的未來,今天的學校會被未來的學習中心取代。

未來,物理形態的學校,鋼筋水泥、磚瓦花木,依然如故,保安可能還會有,圍牆也可能依然在,但是,傳統的學校不再是唯一的學習場所。說到學習,大家馬上想到的不是「學校」,而是「學習中心」。

朱永新認為,未來的學習中心,沒有固定的教室,每個房間都需要預約;沒有以「校長室」「行政樓」為中心的領導機構,表面上看,可能有點像今天北上廣的創業孵化器;它可以在社區,也可以在大學校園,甚至在培訓機構。

未來的學習中心,沒有統一的教材,全天候開放,沒有周末、寒暑假,沒有上學、放學的時間,也沒有學制。孩子可以 8 歲上學,也可以 5 歲或者 12 歲上學; 15 歲的孫子可以跟 75 歲的爺爺在同一個課堂上同樣的課;年輕的父母也可以與自己的孩子學習同樣的內容。

未來的學習中心,教師是自主學習的指導者、陪伴者,一部分教師將變成自由職業者,「能者為師」將使今天的教師資格證變成歷史。

那麼,有人要問,這個未來,究竟是 5 年、10 年還是 15 年?雖然目前不能確定,因為通往未來的教育趨勢,不會像社會革命一樣,一夜之間風雲突變。相反,它潤物無聲,如同一天天長長的指甲。

圍繞未來學習中心,朱永新在《未來學校》中深入探討了八個問題:

學習中心,長什麼模樣?

學習中心,誰來學?

學習中心,誰來教?

學習中心,學什麼?

學習中心,怎麼學?

學習中心,怎麼評價學得好不好?

學習中心,父母應該做什麼?

學習中心,需要政府幹什麼?

朱永新對教育理想的不懈追尋與執著行動,感動著千千萬萬的人,他被評選為「當代教育名家」、「全民閱讀形象代言人」、「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中國教育60年60人、中國十大教育英才、中國改革十大新聞人物、改革開放40年教育40人等。

他於2000年發起的新教育實驗,以「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宗旨,吸引了全國各地4200餘所學校加盟實驗,踐行著新教育理念與行動,深刻改變了近500萬師生,正在積極影響著中國教育。

英國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終身院士艾倫•麥克法蘭曾說:「朱永新教授是我見到的在世界範圍內並不多見的知行合一的教育家,他對於未來教育的變革有著系統深入的思考,並且朝著他設計的未來教育藍圖孜孜不倦地前行。他的理論高度和實踐深度,在當今世界都是出類拔萃的。」

這本關於未來教育趨勢的《未來學校》,是朱永新幾十年來從事教育研究的成果。這本書,不僅涉及基礎教育,也涉及學前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不僅涉及學校教育,也涉及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終身教育。從教育內容到教育方法,從教師隊伍到評價體系,朱永新全部進行了預測和重構。

著名作家梁曉聲讀過《未來學校》一書後,給出了高度評價:「《未來學校》不僅僅是關於教育將來會怎樣的預見之書、暢想之書。書中就如何將因材施教做得更好、更有效而闡述的種種方法,必將會對當下從小學到大學的教與學兩個向度,產生旨在改變思維模式的深遠影響!」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也讚賞道:「他的眼光,已經越過了對於教育的功利追求,遠達歷史深處中國對於未來真正的人才的需求。」 

教育變革,雖然不像社會革命那樣,有強烈的人為幹預的色彩,但是我們可以主動迎接、主動介入通往未來的教育趨勢。我們已經來到了教育大變革的前夜,已經站在了未來學習中心的門前。推開這扇門,就是一個新的教育世界。你準備好了嗎?你的孩子準備好了嗎?

《未來學校:重新定義教育》

朱永新 著

中信出版社2019年6月出版

相關焦點

  • 王素:面向未來 需重新定義學校
    全球的人類社會現在面臨著三大挑戰:第一個是環境,第二個是經濟,第三個就是社會的挑戰,而所有的這些挑戰其實和教育都是息息相關的。面向未來,我們一是要重新定義學校,二是要重新認識學習。我認為,未來學校至少有三個特徵。一是要有中國特色維度。
  • 「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構想未來學校,重新定義教育
    朱永新詳細描述了未來學校的模樣。未來的學習中心將構建起全新的教育體制,克服目前教育的諸多弊端。圖/IC 「新教育實驗實踐既針對教育現狀,也需要看清未來的方向。」朱永新說,「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思考,我認為未來的學校將被學習中心取而代之,未來教學模式也會發生根本性變化。」
  • 四中教育圓桌|重新定義學習,變革賦能未來
    天府四中張顯國校長整體設計和規劃在線教學積極探索雲課堂,重新定義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天府四中人用智慧驅走疫情的陰霾,以使命書寫教育人的平凡。疫情這場危機,深刻地改變著學校的教育觀,要求學校教育真正回歸教育的本來,順應生命成長的天性。天府四中守正創新、回歸本來,前瞻性地提出了生命、生活、生態的「新三生教育」思想,提出「為了生命的自由生長」的根本教育主張。
  • 重新定義《未來學校》:沒有高考,以學生為中心的學校還遠嗎?
    我們是時候重新定義我們想要的學校了。教育家朱永新在《未來學校》裡寫道:人類把所有的學習都留給了童年,把所有工作留給中年,把所有的休息留給了老年,這是非常糟糕的設計。學校教育變革已成為一種必然,而網際網路的發展加速了現代教育制度的變革。
  • 首次詮釋個人學校,上海這所欲重新定義現代教育的國際學校很不一樣!
    文/Joe上海的歷史背景與多元文化決定了其城市的開放性與包容性更強,這種環境下教育也呈多樣化發展,近年來尤以國際學校的增長更為迅速。據新學說2018《中國國際學校發展報告》統計,2018年上海地區國際學校數量近110所,僅次於位居首位的廣東(超130所)。
  • VIPABC全球首推TutorGlass顛覆在線教育,重新定義未來學習
    近日,全球領先的在線教育品牌VIPABC宣布推出全球首款專為在線學習定製的穿戴式智能眼鏡TutorGlass,開啟在線教育新模式。TutorGlass由VIPABC(www.vipabc.com)在美國矽谷和中國的技術團隊共同研發,為學習者提供真正身臨其境的在線學習體驗。
  • 讓我們重新定義國際化教育
    我們很好奇,為什麼這所學校辦學不滿三年就能夠在《2017胡潤百學·中國國際學校百強》排名深圳第三?這所年輕學校的學子,為什麼能夠在國際頂尖賽事上屢獲殊榮?    或許,我們能從萬科梅沙書院王赫院長的演講《梅沙講堂-讓我們重新定義國際化教育》中找到一個答案。    「在我們的理解中,國際教育不是美國、加拿大課程的簡單複製,課程應該基於中國學生的真實需求,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 十一學校李希貴:WIFI時代,重新定義學校空間
    完全隔絕,只會讓孩子在學校孤立、與同齡人間缺少共同語言。中國青年報邀請北京十一學校校長李希貴,談談他眼中WIFI時代的教育空間。這樣一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好多流行的東西,讓我們應接不暇、眼花繚亂。網際網路,特別是谷歌和百度,它開創了知識共享的時代,每一個人無論是權威,還是草根都可以很方便地獲取信息,它讓多少人改變了工作,甚至讓部分老師失業。
  • 技術變革教育:需重新定義學校功能和教師角色
    在最近一些年,許許多多的新技術蓬勃發展,並逐步被引入到學校教育以及許許多多的非正式學習場景之中,比如WEB2.0、社會性網絡、新媒體、雲計算、教育大數據與學習分析、慕課微課公開課、傳感器技術、虛擬實境、3D列印……學習呈現出了一種前所未有的、令人興奮的新態勢。
  • 教育|金容沃:重新定義教育的目的
    伊莉莎白·華倫與艾蜜莉亞·泰吉(華倫的女兒)在《雙薪陷阱》一書中提出幾個令人信服的建議:公立大學學費凍漲;小孩三歲就進入學齡前幼兒學校;以發放教育補助券的方式將學校和住家位址的關聯性分開。以上做法在美國社會背景中看來仿佛很有道理,但它們並沒有真正處理核心問題,也就是教育軍備競賽,而教育軍備競賽是基於教育層面逐漸拉大的收入差距所引發。
  • 美國教育創新:NWEA,重新定義「考試」
    美國教育創新:NWEA,重新定義「考試」 作者:翁馨 發布時間: 2017-09-19 08:01
  • 教育第三空間 重新定義託管
    值此同時,全新教育第三空間define的主打概念,也是「共享『這一大熱主題在教育行業的縮影。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大都是兩點一線,對於學生來說第一空間是家庭,第二空間是學校;對於家長和老師來說第一空間是家庭,第二空間是工作單位,日益繁重的學業和工、日趨完善的網際網路,都在淡化人與人之間的基礎社交。
  • #define定義域,教育第三空間,重新定義託管
    值此同時,全新教育第三空間define的主打概念,也是「共享『這一大熱主題在教育行業的縮影。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大都是兩點一線,對於學生來說第一空間是家庭,第二空間是學校;對於家長和老師來說第一空間是家庭,第二空間是工作單位,日益繁重的學業和工、日趨完善的網際網路,都在淡化人與人之間的基礎社交。
  • 2017德勤教育行業報告:STEAM站上風口,科技重新定義教育
    趨勢一:細分領域全面開花趨勢二:資本市場把握先機趨勢三:STEAM站上風口趨勢四:出口教育東風再起趨勢五:教育地產多元擴展趨勢六:科技重新定義教育學前教育本土早教機構崛起、幼兒園品牌化;K12民營教育培訓巨頭推進多領域布局以及強化標準化;職業教育中的學歷教育集團化與校企合作趨勢不斷深化,非學歷教育中新技術的應用打破了傳統教學方式;企業跨界布局國際學校更加頻繁,國際學校輕資產模式或將進一步推廣
  • 《高貴的精神——讀李希貴<重新定義學校>一書有感》
    《高貴的精神——讀李希貴<重新定義學校>一書有感》 捧讀北京十一校李希貴校長的專著
  • 教育,定義未來
    教育,定義未來 2012-09-18 來源:《光明日報》   編者按    教育,是一個民族對未來的自我定義。找尋適合每個人發展的最好的教育,讓每個生命都令人欣喜,讓整個社會閃耀出靈動、獨特、創造的光輝。  從不奢望花香,綻放。留份深沉的愛在沃土,日日播種、刨土、修整,等待枝丫的生長,等待滿樹繁華。
  • 線上培訓學校管理系統將重新定義教培行業的運營管理
    這兩年我國教育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快,伴隨著機構的不斷擴張,面向群體的運營難度也在增加。隨著線上培訓學校管理系統的出現,大大改善了機構的運營狀況。線上培訓學校管理系統重新定義教培行業的運營管理,線上培訓學校管理系統的出現,全方面解決教培機構90%以上運營管理難題,線上培訓學校管理系統可讓學校無紙化數據共通。線上培訓學校管理系統它為學校工作人員提供了一個靈活易用的在線管理平臺。
  • 超越「克雷明定義」:重新理解進步主義教育的出發點
    超越「克雷明定義」:重新理解進步主義教育的出發點 2019年03月13日 10:28 來源:《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8年第4期 作者:張斌賢 字號 關鍵詞:進步主義教育;進步主義教育運動;進步主義運動;克雷明定義
  • 相信未來——讓我們重新思考教育的明天
    雖然疫情還沒有結束,國際形勢依舊風雲變幻,教育新政也陸續實施,但我今天還是想和大家一起談談教育,因為我和大家一樣,縱然面對諸多的不確定甚至災難,但我們仍然——相信未來!下面我用三個關鍵詞「學生、教師、學校」來開始我的分享。
  • 8項原則,重新定義學校設計
    今天,無數的學校都在受到智能化的影響、智能技術裝備的衝擊,面對未來情境,我們需要重新定義學校邊界、深度賦能——無邊界的未來學校。在真正面向邊界的時候,我們希望人在這樣一個環境裡,他的學習方式、工作方式,乃至於生活方式都應該被看到、被顧及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