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鳳凰網財經、鳳凰網港股聯合映魅諮詢發起了《2020年值得關注的中國教育公司》的榜單評選。同時,也對小新星國際教育的CEO李穎先生進行了專訪。在最近幾年,素質教育在中國的教育市場得到了非常多的關注,也因為新的教育理念方法、新技術的融合給素質教育帶來了全新的面貌。因此,今天的素質教育無論是產業格局,還是教育服務和內容,亦或是用戶的消費習慣都和十多年前有非常大的不同,這些既給了當今從事素質教育的機構帶來了新的挑戰,也帶來了新的機會。
今天的素質教育有哪些新的變化和挑戰?
小新星國際教育CEO李穎
作為一家早在1992年就在中國開設了第一家線下培訓中心的機構,小新星的CEO李穎認為今天的家長對於素質教育的具體訴求比早些時候要更加清晰了。小新星非常重視培養小孩子的語言素質的培養,教學內容主要以舞臺劇、童話劇的形式為主,幫助孩子們打造自己的自信心和溝通能力。今天,有很多的家長開始關注如何提高自己的孩子的交際能力,讓孩子們能夠主動的和別人進行溝通,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而這些都是在傳統課堂教育裡不受重視的。而且隨著像各種行動裝置,比如智慧型手機的出現,也的確對孩子們在學習專注力、表達和溝通能力方面產生了新的影響。這些都是以往十多年來並不曾出現的對素質教育的影響。
另外,今天的家長會通過各種工具和方法來比較各種教育產品,比如考慮價格的因素、考慮時間的成本等等。因此,今天的素質教育產品在滿足客戶需求方面也是越來越多元化,未來會變得越來越百花齊放。而隨著經濟水平的發展,素質教育的服務內容的範疇也在發生遷移,一些新品類的素質教育開始出現,比如少兒編程教育,儘管我們認為少兒編程市場的成熟度還不高,但是家長們的意識已經在最近幾年通過各種渠道和信息被發掘出來了。還有一些在多年前屬於小眾高端的素質教育品類,也在最近幾年隨著基礎條件的逐漸成熟,如師資力量、場地軟硬體條件等而逐漸成為了普通大眾能接受得起的教育品類。
今天的很多的素質教育機構開始運用跨界思維並都在利用科技手段來改善以往素質教育的短板,比如說閱讀教育、STEAM教育等等。同時,隨著技術手段的融合,老師們能夠用的教學素材也越來越靈活,並且開始穿插整個教學過程中。這也是小新星對於老師們一貫以來的要求,而發揮了老師的主動性之後,也讓老師們能主動地去發現他們認為課堂上好玩的地方。我們在繪本閱讀的課程中加入了使用大顆粒玩具,因為孩子們在學習到語言閱讀的精華後,還需要通過動手能力支撐他們的形象思維的建立,通過動手搭建主動表達他們掌握到的知識。今天的家長非常看重對於孩子多方面能力的培養,而不是單一的培養目標,做到學中玩和玩中學。這些新的需求都在要求小新星自己做出改變,要求我們在課程開發時候將這些因素都考慮進去,以往的語言類課程可能是一門單一的學科,而在今天,語言類課程已經融入到各類課程中了,這將是未來5年左右的時間裡一個非常確定的趨勢。
素質教育機構應該更加關注自身的健康發展,不要盲目追求規模
今天的素質教育品類顯然是要比數年前要多了很多,出現了很多新的品類,很多素質教育機構開始拓展新的服務品類,尋求一種大而全的解決方案。但是在李穎看來,他認為素質教育機構自身的健康指數比規模更加重要,做強比做大更加重要。
在小新星內部,我們會大膽放棄一些短期內無法產生協同效應的項目,這是一種運營上的選擇。但是,當我們在思考素質教育的「存量市場」和「增量市場」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更多地如何做到兩個市場的融合,如何思考目標客戶的核心需求,如何發現現有的課程中還有哪些解決客戶的需求。而這些我們都在通過客戶訪談、用戶反饋調研等各種定性定量的手段來收集。
小新星國際教育CEO李穎
素質教育機構的創新不是簡單的技術拼湊
新技術在教育裡,也包括在素質教育裡的應用趨勢越來越明顯。但是在李穎看來,小新星更加關注的成體系化的創新,這個體系包括了新技術的運用,也包括了運營體系、運營方式上的創新,在課程設計上的創新,在客戶支持上的創新等。
小新星一直專注於做下沉市場的教育服務,對於中國的下沉市場的教育用戶的需求是非常了解的。但是在最近幾年,我們也發現我們的加盟商們有了新的需求,這些新的需求一方面是因為教育人才機構的變化帶來的教育服務意識的變化,因此我們也開始藉助新的手段為加盟商們的人才培養提供數據支持,對老師的培養和老師的特質進行數據化的量化評估。我們也開始和一些大學機構進行合作,通過數據化的建模以建立一個標準化的人才輸出體系。今天限制線下教育機構發展的最大門檻還是在缺乏優質的老師,而以往的師資培訓是一個髒活累活,小新星希望通過技術手段、第三方合作的方式建立起一個服務中國下沉教育市場的標準化人才培養體系。
除了師資人才培養的創新外,李穎還提到小新星在課程體系上的創新。比如通過大數據的技術手段來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進行跟蹤分析,了解孩子們的專注力、學習力等數據。李穎認為,小孩子的課堂和成年人有很大不同,和老師之間的情感的溝通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技術應用上應該首先尊重教育的場景,讓技術更好地融入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不能忽視老師和孩子們之間的情感互動,技術應該在這方面是有溫度的。
李穎還特別提到了小新星長久以來一直在國際化教育資源的探索方面的成績。他提到,早在2008年,小新星就在美國西雅圖和加拿大溫哥華建立了辦公室,和當地的出版社、大學機構進行合作。當時李穎的想法不是簡單地將這些海外內容直接引入到國內,而是結合自己的優勢作出有差異化的適合中國孩子的新的好的教育內容。除此之外,小新星還需要思考在課堂上的哪一個環節用上、用好這些內容,他們會將中國孩子的需求反饋給海外的出版商,和他們共同來進行課程教材的研發,因為中國和國外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方面還是有很大差異的。
對素質教育行業的未來怎麼看?
談到未來,李穎認為,教育行業是一個服務業,因此服務精神是必不可少的,是從業者的基本素質要求。但是作為一家商業教育機構,同時也需要注重優化自己的商業模式。縱觀所有的優秀的教育公司,兩者都是不可或缺的,缺一不可。
另外,要敢於做差異化,敢於創新,敢於做不一樣的事情。在小新星,同樣的教學目標,我們都要嘗試敢於通過不同的角度給孩子們去呈現,這是小新星的教研老師們花費時間最多的地方。
免責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鳳凰網港股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不作為投資依據。鳳凰網港股不承擔由此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