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啟動商用、區塊鏈成網紅…2019年這些IT大事刷屏

2021-01-15 中國網
5G啟動商用、區塊鏈成網紅…2019年這些IT大事刷屏

2019-12-26 09:59:28

來源:科技日報

  |  

作者:劉園園

| 字號:

A+

A-

走到2019年的尾巴尖兒上,回顧這一年IT領域的新聞,它們中有多少曾刷了你的屏?

真是太多了。跟隨時間的車輪,IT科技永遠不知疲倦地更新迭代,一路上屢屢為我們製造驚喜或驚訝。這一點,幾乎年年都如此。

但2019年的IT領域,卻值得特別說一說。因為它不僅有按部就班的更新迭代,更有不少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突破點、轉折點、閃光點。

比如,之前我們還覺得5G依然很遙遠,2019年它就開始啟動大規模商用了;之前我們還覺得量子計算機只是一個概念,2019年穀歌公司就宣布實現「量子霸權」了;之前我們還覺得腦機接口是科幻電影中的情節,2019年埃隆·馬斯克就公布腦機接口系統了……

這一樁樁大新聞豈止刷了我們的屏,更刷新了我們對世界的認知。

5G啟動大規模商用

在2019年最熱門的技術當中,5G必有一席之地。

5G之所以令人翹首以盼,主要憑藉三大核心技術特徵:一是大帶寬,5G的傳輸速率將比4G提升100倍,達到10G左右;二是低時延,5G的網絡時延將低至20毫秒,可以滿足數據的高速傳輸;三是高可靠,5G將帶來無所不達的連接、無所不在的計算和無所不及的智能。

如果說,以往幾代通信技術,主要解決人與人之間的通信問題,那麼5G將不局限於通信領域,它還將解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信息互通問題。它是將移動網際網路拓展到物聯網的重要推動力。

這一年,5G的相關進展也不負眾望。

6月,工信部正式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這標誌著我國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10月底,我國三大通信運營商宣布啟動5G商用,並發布相應的5G套餐。這是我國在5G領域的又一項新進展,它標誌著我國5G大規模商用正式啟動。

網友拍攝的5G測試視頻動輒刷屏,5G手機也開始陸續上市,但5G網絡部署仍在推進之中,並非一蹴而就,大家還需要再給它一點兒時間。

相信2020年,5G將會離我們更近。

區塊鏈成為「網紅」

2019年10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第十八次集體學習。區塊鏈由此成為備受關注的「網紅」。

區塊鏈是一種分布式帳本技術,與傳統網際網路相比,它有自己獨特的優勢。

一是去中心化,以前由單方維護的資料庫,變成多方共同維護,大家憑藉共識一起寫入數據;二是數據公開透明,大家從各記各的帳,變成共同記帳;三是可防止數據被篡改,區塊鏈只允許寫入數據,不允許刪除或修改數據。

這些特徵,使區塊鏈可從底層技術上,提供讓大家互相信任的機制。

10年前,區塊鏈伴隨比特幣的誕生而呱呱落地。10年來,區塊鏈技術已在不少垂直行業嘗試落地應用。金融、網際網路公益、防偽溯源、食品安全等領域都是區塊鏈技術的用武之地。

比如,有些網際網路公益機構用上了區塊鏈,可讓你清清楚楚地查看捐款的使用步驟。有的公司把養殖戶和魚塘的數據搬到區塊鏈上,可讓消費者知道買的魚來自哪個魚塘。

但不容忽視的是,也有人蹭熱度,在區塊鏈領域渾水摸魚,各種打著區塊鏈名義故弄玄虛、騙人錢財的投資資金盤、「空氣幣」等項目層出不窮。在關注區塊鏈的同時,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別被「亂花」迷了眼。

「量子霸權」引發爭議

2019年,量子計算多次成為科技新聞頭條。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科技巨頭的新進展。

量子計算機和經典計算機的底層運行模式大不相同。經典計算機最基本的單元是由0和1組成的比特,而量子計算機的底層運行模式符合量子力學,它最基本的單元是量子比特。這時,0和1不再是單純的0和1,它可以既是0又是1。

9月,谷歌公司研發團隊在一篇論文中透露,他們首次展示了量子霸權,並稱其量子處理器在3分20秒內所執行的任務,需要花費今天最先進的超級計算機大約1萬年時間去計算。10月下旬,谷歌關於量子霸權的論文正式在《自然》雜誌發表。

「量子霸權」是量子計算研究中的一個術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朱曉波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如果量子計算機在某個特定問題上的計算能力超過了傳統計算機,那麼就被認為實現了『量子霸權』。」學術界也有觀點指出,量子計算機實現相對於傳統計算機的「霸權」,不能只限於某個特定問題,而是要能在更多實用性問題上超越傳統計算機。

「量子霸權」意義何在?現在公認量子計算機有超越傳統計算機的潛力,「量子霸權」就是這一發展過程的關鍵節點。因此,世界各個科技發達國家和科技巨頭都在競相追逐「量子霸權」。

今年10月中旬,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宣布,正式發布了擁有53個量子比特的可商用量子計算機,並通過雲端向客戶開放。對於谷歌聲稱展示的「量子霸權」,該公司提出了不同的觀點。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認為,「量子霸權」的說法具有誤導性,量子計算機永遠不會「凌駕」於經典計算機之上,而是與後者協同工作,因為兩種計算機各自都有其獨特的優勢。

太空網際網路布局加速

2019年,充滿科幻色彩的太空網際網路漸漸走進現實。

今年5月,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將首批60顆星鏈衛星發射升空。今年「雙十一」,你在忙著購物時,該公司又把60顆星鏈衛星送上了天。

太空網際網路,宣稱將為那些居住在缺乏或沒有網絡連接地區的人群提供快速、可靠的網絡。不同於軌道高度36000公裡的地球同步衛星,太空網際網路一般藉助部署在近地軌道的衛星實現連接,軌道高度只有幾百公裡。

近地軌道衛星的優點在於,通信信號時延少,衛星功率無需太高,部署成本也低。但軌道高度越低,讓通信信號覆蓋整個地球所需要的衛星數量就越多。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計劃先發射12000顆星鏈衛星,更驚人的是,它又向國際電信聯盟提出,為額外30000顆星鏈衛星申請頻譜。如果都能成功實施的話,加起來該公司總共要發射42000顆衛星。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只是眾多參與太空網際網路布局的科技公司之一。英國一網(OneWeb)衛星公司在今年2月發射了首批衛星,亞馬遜公司也已公布了衛星網際網路計劃,Telesat公司也透露相關計劃。

科技巨頭的加入,讓太空網際網路布局加速,但部署在近地軌道的成千上萬顆衛星,也為地球帶來一些困擾,比如會影響天文觀測、太空交通等等。平衡這些矛盾,可能需要國際層面的溝通和協調。

IPv4地址真的耗盡了

在網絡世界裡,IP位址(網際網路協議地址),如同每臺設備獨一無二的「身份證」,蘊藏著設備的信息。

但2019年,讓人擔憂許久的事發生了。歐洲地區網際網路註冊網絡協調中心宣布,截至2019年11月25日15時35分(歐洲當地時間),最後一批IPv4地址被分配完畢。這意味著,再也沒有IPv4地址可分配給網絡服務供應商和大型網絡基礎設施提供商。

按照當前網際網路的發展趨勢,到2020年,我國將會出現97億個IP位址缺口。要破解IP位址之荒,下一代IP協議——IPv6是唯一的解決之道。

在IPv4框架下,地址數共有數十億個,放在全球範圍,大約人均一個。但我國分配到的地址數量只有幾億個,這無疑限制了我國網際網路的發展。

隨著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每個智能終端都需要一個IP位址,這是IPv4無論如何都無法滿足的需求。而IPv6最大的特點,就是地址數量非常多,可以給地球上每一粒沙子都分配一個IP。同時,IPv6的地址很長,它能記錄更詳盡的信息。

但目前國內IPv6的推進程度,並未達到人們的期望。相關專家表示,大概2016年前後有關部門就曾提出,希望到2018年年底,我國IPv6應用佔比達到20%,可直到2019年年初,這個比例僅為3%。

Vlog風靡網絡

2019年,自拍依舊很火爆,除了拍照片,網友們還開始拍Vlog(全稱Video Blog,即視頻網絡日誌)。

今年4月,抖音宣布,全面放開「1分鐘視頻」發布權限,同時推出「Vlog 10億流量扶持計劃」,針對優秀作品和創作者,給予流量扶持、抖音Vlogger(視頻網絡日誌創作者)認證等獎勵。

除了抖音,新浪微博、Bilibili(嗶哩嗶哩網站)、Vlog短視頻平臺VUE VLOG等平臺都提供了發布Vlog的渠道。

從全球範圍來看,Vlog的用戶主要是95後、00後等年輕群體。Vlog逐漸成為年輕人記錄個人日常生活、彰顯個性的主要方式之一。Vlog的主題非常廣泛,既有日常生活瑣事,也有大型活動、節點性事件,內容包羅萬象。

其實,早在2006年10月,義大利某移動運營商就與相關公司合作推出了移動視頻博客服務「My Video Blog」,這可以說是視頻博客的雛形。2012年,視頻網站「優兔」(YouTube)上出現了第一條真正意義上的Vlog。而2019年Vlog的大紅大紫,當然離不開移動通信技術的加持。

隨著5G時代的到來,令人尖叫的網速會大幅提升用戶視頻觀看體驗,用Vlog記錄日常生活,必將更加流行。

腦機接口火了一把

在2019年之前,腦機接口技術從未如此火爆。

最具標誌性的事件是,美國Neuralink公司於今年7月發布了一款充滿黑科技味道的腦機接口系統。這款系統用長得像縫紉機一樣的機器人,向大腦中植入超細柔性電極來監測神經元活動。

Neuralink公司由埃隆·馬斯克創立,他打算,如能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批准,將在2020年第二季度進行人體試驗。屆時,該公司計劃在人類志願者的頭部鑽4個直徑達8毫米的洞,將電極植入他們的大腦。

其實,Neuralink公司公布的腦機接口技術,國內外都有不少團隊在研發。例如,此前我們看到的讓殘障人士利用腦機接口設備來控制機械臂的人體試驗,大多使用的是美國布朗大學研發的「大腦之門」(BrainGate)系統。

在國內,腦機接口技術也比以往更受關注。今年8月,「BCI腦控機器人大賽暨第三屆中國腦機接口比賽」在2019世界機器人大會期間開賽。大賽誕生了國內利用腦機接口技術打字的新紀錄。

相關專家認為,目前腦機接口技術已經進入第3階段。第一階段是科學幻想階段,第二階段是科學論證階段,當下的第三階段主要聚焦用什麼技術路徑來實現腦機接口技術,此階段將出現各種各樣的技術方法,也就是所謂的「技術爆發期」。

計算技術撥「雲」見「霧」

2019年,計算技術可謂撥「雲」見「霧」。

和名聲大噪的雲計算相比,剛剛嶄露頭角的霧計算屬於「新生代」。專家透露,全球首個霧計算參考架構國際標準(IEEE 1934)已經發布,同時相關機構正在積極推動開發霧計算節點設備。

所謂霧計算,是一種從雲(Cloud)到物(Thing)的系統級多層次計算架構,具有分發計算、通信、存儲、控制和聯網等多種功能,更加靠近用戶端。它通過資源共享機制、協同服務架構來有效提升生產效率和用戶體驗。

如果說,雲計算類似於公司的「最高管理者」,邊緣計算類似於「一線工作人員」,那麼霧計算則類似於「中層幹部」,它不僅是負責上傳下達的信息通信管道,更能夠分析和處理更大區域範圍內的複雜數據,做出及時而準確的決策。

霧計算的計算資源分布在從雲到物連續環境的任何地方,連接集中式的數據中心和分散式的網絡邊緣,實現雲計算到邊緣計算的全面融合。

專家認為,隨著IEEE 1934的發布、演進和完善,霧計算將成為通用的多層次計算技術框架,支持智能物聯網、5G通信和人工智慧等數據本地化和計算密集型的應用需求。

集成電路邁向後摩爾時代

2019年,見證了集成電路產業在後摩爾時代的種種探索。

隨著晶片尺度越來越小,晶片上的電晶體數量接近極限,摩爾定律日益逼近「天花板」。這個定律說,當價格不變時,晶片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每隔18個月到24個月就會翻倍,性能也隨之翻倍。在過去的半個世紀,它一直是對的。

但繼續「噌噌」翻倍的難度在陡增。因為,再這麼下去,材料的物理、化學性能將會發生變化,現行製造工藝也會吃不消。

於是,學術界和產業界開始尋找新的突破口,神經形態晶片便是其中一種嘗試。7月,英特爾公司發布消息稱,其神經形態研究晶片Loihi可比普通中央處理器(CPU)執行專用任務的速度快1000倍、效率高10000倍。

存算一體化晶片是另一種探索路徑。在傳統的馮·諾依曼架構中,信息的處理和存儲是分開的。而存算一體化的晶片,則希望通過避免晶片內部不停地搬運數據,來大幅提高晶片的能效比。

一代材料、一代器件,材料是集成電路最重要的基礎之一。後摩爾時代的集成電路,不但在底層架構上不斷創新,在晶片材料方面也不懈探索,二維材料、高分子材料、柔性材料等新「角色」在矽材料之後輪番登場。

6G開始「探路」

5G商用剛剛開始,6G技術研發也開始「探路」。

2019年11月,科技部會同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科院、自然科學基金委在北京組織召開6G技術研發工作啟動會。會議宣布成立國家6G技術研發推進工作組和總體專家組,這標誌著我國6G技術研發工作正式啟動。

不只我國,芬蘭、美國等國也已將大量經費投入到6G技術學術研究中。

與5G網絡相比,6G時代,網絡性能將得到進一步提升。專家認為,為提升通信能力,6G將進一步通過增加天線數量、提升通信帶寬等手段提升網絡容量。5G的傳輸速率可達到10Gbps,而6G的傳輸速率將達到100Gbps至1Tbps,比5G提升10倍到100倍。

6G的應用範圍將不僅局限於眾多垂直行業,還將進一步被拓展至太空、深海等領域,甚至實現物理世界與虛擬世界之間的連接。

相關專家預計,6G的商用大約在10年以後。目前業內對6G的探索主要集中在應用需求以及部分關鍵技術方面,大部分還比較宏觀,尚待具體化。從全球範圍來看,到底什麼是6G技術,仍待明確定義。

信息技術迭代升級的步伐不會停下,時間的車輪終將載著我們與它們相遇。2020年的IT領域,將發生哪些大新聞?別著急,它們已經在路上了。

責任編輯:李海嘯

相關焦點

  • 5G啟動商用、區塊鏈成網紅……2019年這些IT大事刷屏
    2019年,這些IT大事刷了屏本報記者 劉園園體驗者在韓國首爾光化門附近的5G巴士上感受高速VR視聽產品。新華社記者 王婧嬙攝走到2019年的尾巴尖兒上,回顧這一年IT領域的新聞,它們中有多少曾刷了你的屏?
  • 2019年,這些IT大事刷了屏!你能說出幾個?
    比如,之前我們還覺得5G依然很遙遠,2019年它就開始啟動大規模商用了;之前我們還覺得量子計算機只是一個概念,2019年穀歌公司就宣布實現「量子霸權」了;之前我們還覺得腦機接口是科幻電影中的情節,2019年埃隆·馬斯克就公布腦機接口系統了……這一樁樁大新聞豈止刷了我們的屏,更刷新了我們對世界的認知。
  • 十次方:2019年最具影響力的10件IT熱門大事
    2019年接近尾聲,IT領域又發生了哪些熱門大事件?它們中有多少曾刷了你的屏?九、區塊鏈成為「網紅」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第十八次集體學習。區塊鏈由此成為備受關注的「網紅」。區塊鏈是一種分布式帳本技術,與傳統網際網路相比,它有自己獨特的優勢。
  • 中國聯通研究院與中興通訊共同發布《「5G+區塊鏈」融合發展與應用...
    該白皮書通過對5G技術特徵和現狀,以及區塊鏈技術特徵的分析與洞察,從5G接入網絡、5G通信設備和網絡管理、5G通信應用與業務等多個維度進行了需求分析和闡述,針對各領域給出了「5G+區塊鏈」典型融合應用的痛點和運用場景的剖析,分享了5G和區塊鏈相互賦能,相互助力,相輔相成的觀點。
  • CITE2019區塊鏈創新成果名單公示
    人閱讀 2019-04-04發布 來源:中國金融信息網 >國家稅務總局深圳市稅務局&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區塊鏈電子發票CITE2019區塊鏈優秀解決方案
  • 質子鏈技術合伙人Ben:5G+物聯網+區塊鏈,創造新時代
    區塊鏈便是他最感興趣的方面。初涉區塊鏈時間回溯到2012年,與眾多早期入場的程式設計師一樣,Ben 也是通過比特幣了解到區塊鏈的。2015年,由澳大利亞政府主導,希望研究當時剛剛出現的以太坊智能合約及區塊鏈側鏈解決方案,機緣巧合之下,Ben成了該項目的一份子。「所有的新技術都是前一代技術的迭代與革新,區塊鏈技術也是如此。」借著對區塊鏈的認知以及多年的架構經驗,Ben一頭扎進了以太坊智能合約的研究中,並自己搭建了以太坊私鏈,嘗試用樹莓派做節點。
  • 網紅經濟冷熱交替引眾議,快買他融合區塊鏈能否打破僵局?
    近兩年,網紅經濟獲得了史無前例的關注。進入2020年,其更是迎來了井噴期,各類網紅層出不窮,由此衍生的生態更是愈加豐富。在眾多傳統領域齊刷刷擠入擁擠的網紅賽道的同時,獨出心裁的區塊鏈行業從業者另闢蹊徑,將區塊鏈技術與網紅經濟結合起來,旨在利用新興技術融合兩者達成利益共同體模式,讓消費者分享網紅經濟趨勢所帶來的紅利。
  • 鄔賀銓:可用「頻譜區塊鏈」解決5G頻譜短缺問題
    隨著5G商用的深入,5G頻譜不足與利用率低下的問題變得突出。應對無線電頻譜短缺的挑戰,鄔賀銓提出了三大解決思路:開拓新的頻譜資源、挖潛現有頻譜資源、提升頻譜利用效率。如何開發新的頻段?2019年11月舉辦的WRC-19會議上已經為5G確定了更多頻段,包括24.25~27.5GHz、37~43.5GHz、45.5~47GHz、47.2~48.2GHz、66~71GHz。
  • ...2015年啟動的企業級區塊鏈項目90%會失敗,它們犯了這十大常見...
    然而,根據市場調查機構 Gartner 最新發布的評估報告,於 2015 年啟動的企業級區塊鏈項目,90% 以上將會在 18 到 24 個月內失敗。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大部分企業級區塊鏈項目實際上根本上用不到區塊鏈技術,甚至不依賴於區塊鏈技術反而可能有更大的成功概率。
  • 開源VS商用,IBM區塊鏈從Hyperledger到商用平臺之道 | 對話IBM高級...
    雖然到目前為止,最終的結論仍然還是莫衷一是,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聯盟鏈的出現吸引了眾多金融機構、傳統行業企業和網際網路公司加入區塊鏈熱潮,也推動了區塊鏈走向主流商業世界。其中,IBM是區塊鏈商用領域的一位先行者。
  • 巴比特數字經濟領袖班啟動招募!重新定義區塊鏈商業生態
    6月12日,由巴比特商學院與浙江省數字經濟學會戰略合作,聯合打造的數字經濟領袖班正式啟動首期招募。數字經濟領袖班首期啟動招募2018年,我國區塊鏈企業數量增速較快,具有實際投入產出的區塊鏈企業共達672家,同比增長89%年,同時新成立的區塊鏈企業約全部企業的 44 %。
  • 阿里平頭哥推出首個區塊鏈場景商用晶片方案
    這是平頭哥面向區塊鏈場景的首個商用晶片方案。相關報導:算力提升50% 平頭哥推出首個區塊鏈場景商用晶片方案近日,阿里巴巴下屬晶片公司平頭哥推出國內首款全鏈路智能合約處理器,為日前螞蟻集團發布的螞蟻鏈一體機提供安全高效算力。
  • 2018年區塊鏈十大年度人物 - 區塊鏈 - CIO時代—新技術、新商業...
    公鏈3名、交易所3名、投資者2名、媒體1名、礦業1名……這些從業者向行業交出了答卷,並將自己雕刻在了區塊鏈2018年的發展史上。   創新者BM:引領新共識,獲裡程碑式成功  2018年6月1日,EOS完成募資40億美元;6月15日,投票率突破15%,主網正式上線;10月,EOS平臺dApp日活超越以太坊。EOS的這些成績不僅屬於EOS社區,更屬於其創始人、傳奇開發者Daniel Larimer(BM)。
  • 前瞻區塊鏈產業全球周報第60期:網易郵箱推出區塊鏈存證服務...
    該方案在河南聯通 5G 商用網絡中進行了可行性與有效性試點驗證,通過與現網數據對接,完成了業內首個現網示範應用。港交所總裁李小加提前退休 曾提出在北向交易結算系統中引入區塊鏈技術港交所發布公告稱,李小加已通知香港交易所董事會其意欲提早退任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職務。
  • 2019 區塊鏈招聘嘉年華:50+區塊鏈名企 500+高薪多金機會
    OKGroup(以下稱OK集團)是全球領先的區塊鏈產業集團,主要從事區塊鏈技術的研發與商用,是全球化的大型區塊鏈技術與服務提供商,也是中國本土成立 時間最早的一批區塊鏈企業之一,是區塊鏈行業的領軍企業。
  • 區塊鏈日報丨杜拜將區塊鏈用於旅遊業,沃爾瑪實施區塊鏈配送體系
    2、英雄互娛聯合愷英網絡進軍區塊鏈據知情人士透露,英雄互娛將聯合愷英網絡,面向海外用戶基於用戶體驗和研發啟動區塊鏈項目。該項目已獲得擁有全球前四大礦池、超51%算力的比特大陸領投,項目計劃於2018年下半年在除中國以外的全球27個國家上線。
  • 區塊鏈首次應用於「集五福」 2019中國區塊鏈應用場景分析
    艾媒報告|2019-2020全球區塊鏈技術布局與商業投資趨勢研究報告區塊鏈集團:現金流量表:出售子公司、聯營企業及合營企業收到的現金(按年度)區塊鏈集團:現金流量表:新增借款(按年度)在國家出臺多項利好政策規範的大背景下,2019年下半年以來,區塊鏈技術發展如火如荼,眾多企業都紛紛撲進區塊鏈的浪潮當中,從網際網路到金融、再到供應鏈、醫療等等行業都想趕上這個風口,趁勢而飛。
  • 如何使用區塊鏈技術促進行業發展 - 區塊鏈 - 企業網D1Net - 企業...
    根據研究機構Markets and Markets公司發布的調查報告,全球區塊鏈市場規模預計將從2020年的30億美元增長到2025年的297億美元,2020年至2025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67.3%。 十年前,當金融行業陷入經濟危機時,在區塊鏈上大量交易的比特幣承諾要改革傳統交易方式。但是比特幣最初遭到行業組織的拒絕,並成為許多國家和金融機構的嚴格審查對象。
  • 前瞻區塊鏈產業全球周報第19期:「區塊鏈」入選2019年十大流行語
    「區塊鏈」入選2019年十大流行語近日,《咬文嚼字》編輯部發布了「2019十大流行語」,它們分別為:文明互鑑、區塊鏈、硬核、融梗、「××千萬條,××第一條」、檸檬精、996、其中,區塊鏈是一個信息技術領域的術語,具有「不可偽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開透明」「集體維護」等特徵。基於這些特徵,區塊鏈技術奠定了堅實的「信任」基礎,創造了可靠的「合作」機制,具有廣闊的運用前景。2019年1月10日,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發布《區塊鏈信息服務管理規定》。
  • 11月12日科技要聞|雙11成全球最大購物節 區塊鏈泡沫覆滅
    來源:中國網科技「雙11」已超黑色星期五成全球最大購物狂歡節英國媒體《鏡報》報導稱,「雙11」已經超過西方傳統購物節日「黑色星期五」,成為全球最大的購物狂歡節。區塊鏈泡沫覆滅眾生相:幣圈遇熊市曾經如日中天的區塊鏈項目如今門可羅雀。自今年4月以來幣圈陷入了寒冬,僅比特幣就經歷了多次暴跌。昔日風光無兩的區塊鏈自媒體也經歷了生死時刻。「有些(區塊鏈)媒體工資都發不出了,轉行的轉行,還有堅守的。」一位區塊鏈媒體人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