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主
來源:星主歐內醬
(ID:woshixingzhu)
近日,某問答平臺邀請我回答一個問題:「對於高考建議取消英語考試,改為選修,你怎麼看?」
為了了解前因後果,查了一下才知道,原來這個話題並不是近期才火熱,而是兩年前就曾討論過一次。而提出「高考取消英語考試」的人是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宇華教育集團董事局主席李光宇先生。
眾所周知,英語作為高考中的主科之一,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學生們就要學習。對於經濟比較發達的地方,家長們為了孩子在英語學科中佔優勢,會在幼兒園階段就對孩子進行英語教學。而對於經濟落後的地區,有些學生就要等到小學五年級,甚至是初中才開始學。從這一層面上來講,英語作為主科,對於部分高考的學子來說不公平。
而無論從哪個階段開始學習英語,李光宇先生表示,他走訪中部省會城市的中小學發現,學生們在英語的學習上每天至少在1-2小時,按每天8小時的學習時間來算,一個孩子最美好的10年時光裡,有五分之一(18.13%)都在學習英語,關鍵是對於絕大多數學生來說,並沒有用處,他們從事工作不需要用到,也沒打算出國。此外,不少學生反映,家長為了提高他們的競爭力,給他們報了英語補習班佔用他們娛樂時間,使他們負擔沉重,睡眠不足。
因此,他建議,英語從必修改為選修,可以提升學生學習效率,減輕學生們的學習負擔,別讓學生們在高考的指揮棒下做無奈選擇。
面對這個提議,有63.5%的網友表達了支持。然而,俞敏洪則反對,他一針見血地說道:「取消英語的建議太魯莽,現在的世界不是孤立的世界,學習英語對於孩子來說仍是一件好事。」他更強調,如果家庭有讓孩子出國留學的想法,自然會給孩子增加學習英語的量。但英語對於普通老百姓的孩子,特別是偏遠山區的孩子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雖然此前俞敏洪先生演講中的「女性墮落論」和「金錢論」讓星主反感,但是這一次,他反對取消英語的言論,星主則站在他這邊。英語作為當今世界的通用語言,如果取消必修學習,只會讓貧窮子弟陷入更尷尬、更無奈的境地,也會讓他們失去很多的機會。
01
首先,英語的學習,能讓貧窮子弟也有出國留學機會,接觸國際舞臺。
普通學生進入重點高中,抑或進入大學後,常常會因為學校具備一些資源,如學校間學生交流計劃,即安排成績優異,特別是具有優秀英語能力的學生作為交換生出國留學,去了解另一個國家的教育文化、發展以及進行學術交流等。這樣難得且珍貴的機會對於一個普通學子來說,不僅會磨鍊膽識,會豐富人生經歷,更會使學生的人格更健全和成熟。
如果取消英語考試,那麼,這樣的機會可能會徹底與貧寒學子無緣。因為對於拼命想要爭取考出優異成績,通過高考跳龍門的貧寒子弟來說,他們往往會因為不敢走錯一步,而選擇在中小學階段放棄作為選修課的英語。
所以,儘管偏遠地區的學生學英語會慢一些,看似不公平,可是至少在必修條件下,他們還會拼命抓住機會學習,也還具有接觸國際舞臺的可能。
02
其次,英語是獲取信息的重要工具,而信息差是拉開人與人差距的關鍵。
知道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關鍵是什麼嗎?是信息差。信息差即信息不對稱,是指交易中各人擁有的信息不同。舉個例子,商家憑藉著比消費者對商品更加了解而產生了市場,並從中獲利。再如,一個新興行業的興起,那些獲取最多信息的人,往往能最快挖掘到商機,看到各種可能,從而站在了風口上,創造一個個「傳奇」。馬雲如此,papi醬如此,李佳琦也是如此。
那麼,信息差與英語又有什麼關係呢?要知道,當下雖然是網際網路時代,信息如同洪流,每個人都有機會獲取各種前沿信息,從中挖掘商機。但是很多前沿資訊、科學文獻都是英語,每個人都能找到信息,可未必每個人都能看懂。
如果取消英語考試,那麼對於很多人來說,他就會失去英語學習的可能,也就會失去獲取信息的重要工具。而這樣一來,就會導致富的人越富,窮的人越窮。因此,在這一層面上講,取消英語才是真正對貧寒子弟的不公平,對於普通學子的不公平。
03
第三,英語意味著就業機會,一旦取消,很多教育條件差的孩子的人生路會更窄。
一直關注星主文章的讀者應該有印象,上個月末,星主曾分享了浙江大學宿管阿姨郭紅萍的故事。
雖然郭紅萍只有高中文憑,但是在高中階段學英語時,她打下了不錯的英語基礎。因此,沒有機會上大學的她,利用自身的英語基礎找到了一份門店英語翻譯工作,避免了進廠務工或回家務農。後來,因為她在翻譯工作中吃苦耐勞,熱情服務,得到了總公司的肯定。所以,表現突出的她隨後被公司派去多個國家當業務翻譯。儘管幾年後為照顧女兒和家庭而離職回國,可是英語在為她後續的人生仍帶來很多積極影響。
2018年,郭紅萍的女兒考上浙江大學,她為多陪女兒一段時光,於是找了浙江大學宿管工作。工作期間,因為突出的口語能力,她瞬間成了浙江大學的紅人。在媒體曝光後,更成為了網絡紅人。
今天重新在這篇文章中談到這個故事,其實只是想說,英語意味著就業機會。如果沒有中學階段學習英語,郭紅萍也不會有後面精彩的人生,可以去見識更大的世界。所以,這是星主不贊成取消英語考試的第三個因素。一旦取消,很多偏遠地區、受教育條件差的孩子的人生路就會更加狹窄。隨著全球化經濟發展,日後在工作中英語的需求會越來越大,懂英語的孩子,就會多一個就業機會。
04
最後,英語拓寬個人文化視野,可減少偏見,學會尊重。
英國散文作家威·赫茲裡特曾說:偏見是無知的產物。
經常上網的朋友,肯定都多少能看到一些國外對我國有所偏見的資訊。
比如在知乎上一個「外國人對中國人的誤解/偏見究竟到了哪些程度?」的熱門問答下,就有不少人分享了走出國門後遇到的尷尬事件。
知乎作者司徒喜萌在加拿大留學5年,有一次,一個外國友人問他:「中文裡多少個漢字?」,他回答說:「常用的大概有3000個吧!」而這時這位外國友人震驚地說到:「那麼多漢字,那你們的鍵盤得長什麼樣啊?」
還有另一個知乎作者waterboy談到,有一次他的外國同事怯怯地說:「我想問個問題,你別介意。」同事怯怯又認真的樣子,嚇了他一跳,他說:「好吧。」然後他的同事問道:「據說在中國信基督教被發現會拉出去槍斃,是嗎?老闆讓我去中國開會,我有點怕。」聽到這,他頓時語塞。
除了外國人因不了解而對中國有偏見,我們對國外的一些文化風俗習慣,其實也存在著偏見。比如有不少人認為美國人天天吃漢堡;再如我曾在火車上聽到兩個大概60多歲的老人談論,外國人喜歡一見面就親吻、摟摟抱抱,是因為想趁機佔女孩子的便宜。
可事實上,這些偏見的真相如何?中國的鍵盤和外國的鍵盤沒什麼兩樣;中國宗教信仰自由;美國美食除了漢堡,雞鴨魚肉、海鮮、蔬菜他們也可以做出不同風味的美食出來;外國人一見面就吻和擁抱只是社交禮儀,不分男女,而且不同國家不一樣,熱情程度也要看親密程度······
其實,面對這些偏見,想要減少和消除彼此的偏見,是需要我們進行溝通和解釋的。據悉,英語是當今世界上最多國家使用的語言,所以英語無疑是最佳選擇。再者,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其實我們會因為學習語言而去了解一些國家、一些民族的文化風俗習慣背景,從而拓寬視野,消除偏見,明白原來大家只是不同而學會尊重。
更重要的是,學習英語,我們可以利用英語來傳播中華文化,讓我們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遍地開花。
綜上所述,都是英語作為必修課所帶來的對普通孩子的人生影響和意義。所以,星主和俞敏洪先生的觀點一致,可以減少英語的佔分比重,但不支持取消英語考試。如果取消英語必修,取消英語考試,那才是對貧寒子弟的不公,才是在殘忍剝奪他們的人生財富。對此,你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 End ——
*圖片來源:網絡,若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