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材生為愛殉情,揭示了生命教育的缺失

2020-09-05 聯播在線

自幼家貧、靠愛心人士資助9年完成學業,湖南大學29歲碩士畢業生陳陸洋近日留下18篇日記後,跳珠江殉情,死前給女友發簡訊:失去了那就去死吧,以後看到大海或者珠江請記得我。

靠著林鋒的資助,陳陸洋順利從中南大學本科學業,繼而又考上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研究生,直到2019年7月,陳陸洋正式入職廣州一家大型國企工作,林鋒才停止了對陳陸洋的資助。

然而,2020年6月28日零點6分,陳陸洋爬上廣州獵德大橋橋欄,沒有任何猶豫,縱身跳入漆黑一片的珠江……

6月6日,陳陸洋給女友發信息已有殉情念頭,那天下午,陳立平突然接到自稱弟弟陳陸洋前女友藍藍(化名)發來的手機簡訊。藍藍表示,陳陸洋情緒不好,希望他能打電話去開導一下。隨後,藍藍還轉發了一條陳陸洋發給她的簡訊。

簡訊顯示,陳陸洋似乎無法接受藍藍和他分手的現實,流露出殉情的念頭:&34;

而從陳陸洋留下的18篇日記可以看出,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正是苦求不來的愛情。

&34;

自私自利:對父母不孝,對恩人不義,對女友不仁

&34;

&34;

&34;

面對陳陸洋的殉情,人們的指責,雖然殘酷,但不無道理。時隔9年,陳陸洋的家除了房子變得更舊了以外,幾乎沒有改變:依然沒有家電、沒有新增的家具,連整理陳陸洋的獎狀和證件,一家人都是在潮溼的地上完成的。

面對貧窮的家境,年邁的父母,女友的拒絕,陳陸洋選擇縱身一躍,成就他自以為的&34;,卻留給了身後人無盡的悲痛。

得知兒子跳江,陳陸洋的母親哭得幾近暈厥,親人們無法接受陳陸洋自殺的事實。而林鋒這個資助了陳陸洋長達9年的好心人,心中又該是何等的寒心。

對於陳陸洋的前女友藍藍來說,情侶分手再正常不過,分手了也退還了他送的東西,而且發現他有輕生念頭的時候及時通知了他的家人,作為前女友算是仁至義盡了。但陳陸洋的自殺無疑會給藍藍帶來巨大的心理創傷,在這一場悲劇當中,藍藍也是受害者。目前,藍藍拒絕媒體採訪,表示自己仍在悲痛中。

膽小怯懦無知,是對生活的褻瀆,也是對真正的愛的一種褻瀆。陳陸洋的死,除了他一人得到了解脫,其餘任何人都將活在無法走出的陰影裡,這是自私,也是罪惡。

生命教育:只有尊重生命,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那麼,追根溯源,導致陳陸洋走上絕路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麼?不可否認,是生命教育的損失。

自幼家貧,身材瘦小的陳陸洋把讀書當成了唯一的出路,在這二十多年的讀書生涯中,他吃了無數的苦,倔強堅韌從不服輸,但這堅韌只是脆弱的保護色,這從不服輸其實是對改變命運的過度執念。

這樣的性格給他帶來過重的壓力,會導致他過分看重自己追求的東西,一旦遭遇失敗就會變得非常脆弱,而這正是缺失生命教育的表現。

生命教育一直是中國教育的一塊短板。在平時,普通人很少會去思考生命是什麼,什麼樣的生命是有價值有意義的。生命,很脆弱,死亡解脫很容易,但真正的勇士卻是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

敬畏生命不僅僅是敬畏自己的生命,也是敬畏他者的生命,失去了藍藍,陳陸洋在日記最後有這麼一句話,&34;這恰恰是不敬畏生命的表現。

承擔責任。對於陳陸洋來說,父母家人還住在破舊的房屋裡,甚至玻璃都不是完整的,還有資助他上學的愛心人的恩情沒有回報,他卻選擇縱身一躍!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如今陳陸洋已將生死相許,換來的卻是父母的悲痛欲絕,恩人的扼腕嘆息,前女友的耿耿於懷。生命的力量在於不順從,不順從悲觀,不順從逆境,只有敬畏和尊重生命,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相關焦點

  • 985碩士為愛殉情,一個寒門貴子的狗血人生
    然而,陳陸洋並未因此清醒,反而更加沉溺於和女友分手的內心掙扎中,最終,為愛殉情。現實對個體的性情塑造影響之大,之深遠,遠超我們所以為。陳陸洋的家人說,他從小就有些敏感和自卑,但骨子裡卻又藏有倔強和堅韌。
  • 年輕男女為情所困而殉情,死後緊緊相擁,殉情是一種心理問題
    「殉情」這一現象,曾經一度被人們認為正在銷聲匿跡,甚至已經絕跡,成為舊時傳說,只為渲染愛情的悽美。為情所困時,常常會有人想不開。如果有報復的目標,或許會不顧一切報復。如果沒有這個目標,那麼就會很容易傷害自己,從而忘記生命的可貴。愛情並不難懂,每個人或多或少都經歷過,難懂的是愛情究竟能有多深?
  • 大學碩士為愛殉情
    就在完成學業一年後,留下18份絕筆日記為愛殉情。日記有一篇寫到:我說我今天暈倒了,你也沒理我,我好想回到你身邊,我好害怕我撐不下去了,我的心太痛了。你回復我好不好,說點動容的話,我就能一改一整天的心情,可是沒有……我試過溫情的,反思認錯的等等方法還是無法挽回你。也許是真的感到女友徹底死心了,在最後一篇絕筆日記寫到:「我的心跳再也不隨你而動了,因為他根本不會再跳動了。
  • 鉈中毒與愛的教育的缺失
    那麼,為了撫平自己心中一時的不快不惜置別人於死地,這種變態的極端行為,恰恰說明,投毒者內心需要的也正是他人性中最缺失的東西——做人最不能缺少的情感——對他人的愛。    西哲說,如果不明白什麼是生活中的愛,我們就枉費了自己的人生。然而,反思我們今天的教育,正像《愛的教育》的翻譯者夏丐尊先生所說:「學校教育到了現在,真空虛極了!」
  • 湖南大學貧困碩士為愛殉情:剛畢業入職國企,窮苦父母痛哭暈厥
    近日在湖南就發生了一起剛剛畢業的貧困碩士為愛殉情的悲劇,他剛剛畢業入職了大型的國企,沒有給貧困的家庭帶來任何改變,只留下了滿屋子的獎狀,他窮苦的父母聽說此事之後痛苦昏厥。讓我們具體來看看發生了什麼事情。
  • 輕生的背後,是生命教育的缺失
    大家的目光似乎都聚焦於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與老師行為的是非之上,而忽略了這些事件背後所體現的 我國生命教育的缺失。何為生命教育?1968年美國學者傑·唐納·化特士首次提出生命教育。在《生命教育》一書中,他將生命教育表述為:「旨在通過過教育,倡導人們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愛護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提升生命質量。」廣泛地說,生命教育就是讓人們學會珍惜生命與尊重、愛護生命。
  • 湖大碩士畢業生跳江殉情?真實的原因是貧窮的原生家庭愛的缺失
    「湖大碩士畢業生跳江殉情:很遺憾,他最終未能戰勝貧窮帶來的性格與命運。」貧窮不可怕,可怕的是貧窮帶來的自卑心理。一個人精神的強大是來源於對愛,對於父母親人的愛或者父母親人對於自己的愛。愛,足以支撐你面對一切艱難困苦,包括貧窮!
  • 南通年輕男女相擁沉屍河塘 女子已懷孕疑為殉情
    9月5日上午,江蘇南通崇川一河道出現一對浮屍,死者為一男一女,在水中呈相擁姿勢。警方指揮現場打撈起來後,發現兩人都在二三十歲左右,女生已懷孕。雙方都為外來務工人員,事發原因疑為殉情。警方正在進一步調查核實中。
  • 這不是殉情,湖大碩士畢業生留18篇日記跳珠江,我們需要自控力
    我只想說,那些想要用結束自己生命來換得他人理解與重視的人,太傻。這個世界,本就不存在一成不變的東西,更何況是漂浮不定的感情呢?說實話,看到類似於「碩士畢業生留18篇日記後殉情」的消息,心裡都會非常不舒服,一個高材生、一個年輕人,為何不能從尊重自己開始
  • 碩士為愛殉情,是讀書讀傻了?高學歷≈低抗壓?
    因愛受傷、為愛殉情的高校每年都有發生,根據《2019-2020年全國大學生性與生殖健康調查報告》顯示,大學生到博士生,每個階段有過戀愛經歷的人數比例都超過了50%,而最終失戀的比例佔優勢地位。據上海一項調查顯示,有24.39%的中小學生曾有「結束自己生命」的想法,其中5.85%的孩子曾計劃自殺,1.71%
  • 湖南大學貧困碩士為愛殉情,窮苦父母痛哭暈厥,只留下滿屋獎狀
    近日在湖南就發生了一起剛剛畢業的貧困碩士為愛殉情的悲劇,他剛剛畢業入職了大型的國企,沒有給貧困的家庭帶來任何改變,只留下了滿屋子的獎狀,他窮苦的父母聽說此事之後痛苦昏厥。讓我們具體來看看發生了什麼事情。
  • 日本中小學的生命教育,正是我們最缺失的一課
    畢竟,這些活生生的案例已經清楚地告訴我們,如果一個孩子缺乏對生命最基本的敬畏,其釋放出的惡是多麼可怕。但是,放眼當前國內,由於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及地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全國各中小學的「生命教育」也參差不齊,很多地方的生命教育都流於形式,甚至是完全缺失。
  • 那個殉情的29歲研究生:他的內心究竟有多掙扎與無助?
    前段時間,湖南大學畢業的29歲研究生陳陸洋,為情所困縱身一躍投入珠江,結束了自己的有著大好前程的一生。「湖南大學貧困碩士畢業生殉情,父母崩潰大哭,他到底經歷了什麼?」2.「湖大碩士畢業生跳江殉情,留下18篇日記吐露心聲,在感情中如何做到不走極端?」世界上的人幾乎都曾為情所困過,而殉情的人也不在少數。
  • 對孩子愛的教育缺失,是失敗的,也是最可悲的
    現代版的「白眼狼」、「負心漢」多,主要原因是在孩子幼年時對孩子愛的教育缺失近些年,生活條件好了,父母們都重視孩子的教育,但大多數是傾注於對孩子的知識教育,對孩子「愛的教育」嚴重缺失,以至於養育出許多的「白眼狼「、「負心漢」,功成名就之後忘了本,忘了家中的老娘、老父親!
  • 社論|高材生弒母案再引關注 一紙文憑承載不起生命之重
    「北大高材生弒母案」引爆了網絡。吳謝宇將面臨什麼樣的懲罰,這是一個法律問題,相信法律很快會做出公正判決。我們更關心的是這背後的悲劇根源:為什麼一個北大的高材生會走到這一步?是什麼讓一名有著大好前程的學子蛻變成了「惡魔」式的人物?我們的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 每年十萬學生自殺,生命教育的缺失,讓父母悔不當初
    其實大部分原因,是生命教育的缺失,請問有多少父母認認真真的跟孩子討論過:什麼是生命?死亡又意味著什麼?《中國兒童自殺報告》指出:中國兒童自殺居世界第一,每年約有10萬青少年死於自殺。每分鐘就有2個孩子死於自殺,8個自殺未遂。十萬青少年自殺,背後對應的是十萬個破碎的家庭。
  • 《貧困碩士研究生殉情》
    中南大學剛畢業的碩士研究生一躍跳入珠江,結束了自己花一樣的生命,原因是搞對象失敗了,殉情自殺。拋下了含辛茹苦把他扶養成人的爹娘,視頻中,一對老人白髮蒼蒼,面對兒子的決絕無情,悲傷不已,號啕大哭。在整理他的遺物時候,家人發現了他自殺前寫下的 18篇日記,裡面記錄了他無法接受和女友分手的現實。
  • 追回缺失的愛
    就一件事: 是我必須努力找回欠她的一份愛。我鼓足勇氣,換好合適的衣服,走出家門,陪孩子一起去玩。 到了不遠處的樓下,兩家家長四個人都在,各自兩個娃,踢球玩,幾個孩子見了我家的就是溜達到更遠處,我也不知怎麼了?先觀察再說。發現,最近孩子長大了啊,對於家事可能敏感了,大人行動看在眼裡,大人閒談記在心裡,影響到孩子之間距離!原來:是我欠你一個合格的爸爸。我的責任我來擔!
  • 元青花四愛圖梅瓶:見證王妃殉情的悽婉故事
    原標題:元青花四愛圖梅瓶:見證王妃殉情的悽婉故事 瓶身肩部飾鳳穿牡丹,腹部飾青花「四愛圖」:即王羲之愛蘭,陶淵明愛菊,周敦頤愛蓮,林和靖愛梅鶴;足部飾仰覆蓮紋。三層紋樣以卷草紋、錦帶紋為界。白釉泛青,色彩青翠豔麗。   青花瓷成熟於元代。由於採用進口鈷料,成本昂貴,所以元青花傳世量極少。而青花瓷所獨有的白地藍花或者藍地白花,與中國傳統水墨畫的暈染效果非常相似,所以備受文人雅士喜愛。
  • 信陽59歲女子家中被殺,17歲兇手的殘暴折射了當代生命教育的缺失
    深層原因就是我們的教育中缺乏對生命的教育。重智育輕德育,對生命的教育更是少之又少,甚至可以說為0。馬加爵作為雲南大學的高材生,竟然連殺四個同宿舍室友。更別提進行什麼生命教育,當然也不排除這個孩子確實喜歡武術,但是這畢竟是少數。如何才能有效的對學生開展生命教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