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漢語教學將進入埃及中小學教育,是英語具有優勢,還是漢語更好?
據悉,漢語教學將納入埃及中小學教育大綱。
其實,埃及在1958年開始設立漢語專業,也是中東以及非洲等地,最早開展漢語教學的國家。截至目前該國已建成2所孔子學院、3所獨立孔子課堂等,已有16所埃及院校開設了中文專業或漢語課程。
然而,在很早前,不僅是國外,包括國內對於漢語有一種錯誤的認知,那就是漢語在科學領域存在缺陷。尤其是當前現代文明以英語建立起來的情況下,更是強化了這種認知。
很多人會用如今的電腦程式來說明問題,更有甚至以為英語更接近機器語言。
實際上,真是如此麼?
我們不得不承認,現代文明中英語確實在世界佔有了主導地位,而這種狀況是由於複雜的歷史原因造成的,並非是漢語的錯。但是英語也並非如人們想像的那樣,是一門很有未來的語言。
實際上,漢語是強於英語的,因為漢語有著很強的融合能力。漢語能夠吸收許多外來的文化因素。比如,很多人揚言中國漢語根本無法與英語在機器語言爭奪。但是如果有人細心地話,就能夠發現,漢語明顯吸收了英語的優勢,用拼音來實現了與英語的融合。因此,編程中所謂的劣勢,其實並不存在,只是在生活中被人為地放大了而已。而當下漢語與英語之間最大的問題,只是英語先發制人,後人願不願改變過去的習慣而已。
當然,對於漢語而言,是否要適應機器語言,實際上也並非只有藉助拼音這一條路可走。實際上,中國的漢字,也是有著規律可循的,只要理順一章偏旁部首的表單,就能夠達到如26個英語字母同樣的效果。
相比較,英語更顯得缺乏邏輯性,多數為硬造生詞,而漢字屬於形象文字,這是與英語有著巨大的區別。很多文盲看英語一定看不懂,但是看漢語,至少可以猜出一些意思來。而這還包括了一些對新生事物的認知,例如:電話,電錶等等。漢語更具有聯想的能力,而這是英語所缺乏的。儘管很多人並不承認,但是承認不承認,事實就是如此。
很多人說漢語很難,實際上是因為漢語太過於豐富,它能夠精準地描繪一種事物的多個方面,而這也是英語缺乏的能力。
除此之外,英語融合其他文明的能力並不高,對於漢語中存在的優勢,英語是沒有辦法融合的,但是漢語卻融合了英語的優勢,誰是未來最有希望的語言顯而易見。
因此,筆者以為在科技領域,如今鳳凰涅槃重生的漢語,非但沒有劣勢,而且還有了巨大的優勢。可以說,英語有的一些優勢,漢語也有;英語沒有的優勢,漢語依然有。所以說漢語其實代表了未來。
相比較,一些原本有著漢語體系的國家,放棄了漢語體系,實際上對於未來未必是一件好事。而新加入到漢語體系的國家來說,未來肯定會明白漢語到底存在了哪些優勢。
總的來說,漢語相比較其他語種,它更有生命的感覺,能夠不斷地吸收外來語種的優勢,從而形成自身一種新的優勢,這就如有了自我更迭的能力一般。而世界上,其他的語種,很少能夠有漢語這樣能力。
相信,隨著中國的崛起,中國會出現更多人重新審視自己的語言,重新恢復對自己文明的自信。漢語或許還存在瑕疵,但是不要緊,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漢語會更加完美。
漢語走向世界也只是時間問題,我們不小瞧英語,但是也不要小看了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