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便利店何時能雄起?
在國內,600萬夫妻店,而品牌連鎖便利店才10萬家,國產連鎖便利店佔比就更少。
而傳統品牌便利店巨頭711為何能做得如此成功?
我們先要從711身上學習,所謂知己知彼,方能取勝。
711從一家小作坊
到百億年利潤比肩阿里
1974年,日本第一家便利店(7-Eleven)自東京一間小小的家傳酒坊裡開出。時至今日,像這樣面積在60 - 200平米之間,全年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已經遍及全球。
2016年他們8000多名員工,創造了近百億人民幣的利潤,人均創造利潤接近120萬元人民幣,比肩阿里巴巴。
711,不僅僅是一家便利店
7-11便利店幾乎遍布全世界,無論你是在中國,還是在其他國家,都能看見這家連鎖便利店。不過,這些國家的7-11便利店或許都沒法和日本的相提並論。因為很多人都說,日本7-11是個神奇的地方。
從日本第一家7-11便利店在東京開設,如今已經遍及全日本,即便是偏僻的鄉村都能看見。而另一方面,日本7-11便利店「神通廣大」,日本人的生活根本離不開它。
它還是家餐廳
日本的7-11便利店大多都很小,但提供的日常生活用品達3000多種。7-11就像是一個加油站,不僅能應對日常用品的需求,還有好多好吃的食物可以吃。
甚至可以買襯衫、領帶
除了好吃的,7-11所提供的日常生活用品,涵蓋範圍非常廣。從襯衣、領帶到面膜、洗面奶,幾乎生活中用到的東西在這裡都能買到。
還可以買到雜誌
各類流行雜誌,當然也包括在日本合法銷售的成人雜誌。
更為神奇的是,可以買機票
你可以在這裡買到電影票、遊樂園的門票,也可以買到JR票和飛機票。日本7-11還和銀行合作,開設了專門的取款機,可以在這裡隨時取款,而且ATM還配有專門的中文系統,連列印憑條都有中文版。
免費電話翻譯服務
在日本的7-11便利店內,外國顧客和店員可通過呼叫中心以「同聲傳譯」的方式解答疑問。
老年人服務
711便利店為老年人提供房屋清洗、修補及店內徒手體操設施等服務。還有諸如下水道堵塞、處理遺失鑰匙、搬運大型垃圾、更換燈泡這些繁雜生活瑣事也歸7-Eleven來幹。
在2011年日本地震海嘯的餘波中,711便利店甚至建立起了緊急救助中心並且派遣員工幫助生還者。
沒錯,這些都是7-11所提供的服務,但只是它1000多種服務功能的一小部分。當然還有收發快遞、列印複印、收發傳真、衝洗照片、物品寄存、代繳個人所得稅和年金保險等費用、洗衣服務……
零售業有一種說法,世上只有兩家便利店,711和其他便利店。
711確實有很多值得國產便利店學習的地方。但未來中國的便利店市場到底是誰的呢?
一方面,我們要學習它,從另一層面,我們更期待國產便利店能夠超越它。
春曉資本投資副總裁潘金菊這麼認為:中國便利店未來的機會是本土企業的。
中國便利店未來的機會
是本土企業的
潘金菊說:711最大的問題,就是節奏有點慢了,這主要是日本企業的謹慎基因,這種基因深入到每一個711培訓出來的人才的骨子裡,較難改變。
另一方面,對於中國急速變化的創業環境以及飛速發展的移動網際網路,他們的適應度還比較低。面對中國這種競爭格局劇烈變化的市場,無法做出快速反應,所以我們覺得中國便利店市場未來的機會,應該是屬於本土企業的。
711在中國對用戶的認知還停留在門店交易上,用戶產生的價值還是購買門店消費品帶來的利潤。門店網絡背後這些高頻、深度的偏年輕化的用戶價值還遠遠沒有被挖掘出來。
京東現在日均200萬訂單,但是中國線下有10萬家連鎖品牌,一家店一天200個交易,200乘以10萬,線下的數據是遠遠高於線上的。基於這些數據,在門店交易之外可做的金融等延伸服務太多了。
便利店作為一種高頻和深度的網絡節點,完全可以基於社區去服務半徑500米之內的相對封閉的人群,這種服務價值還沒有被開發出來。
《零售商業評論》參謀長認為,711除了規模化擴張比較慢,更大的劣勢在於其線上能力遠沒有跟上國內的電商步伐。
便利店的發展還是要符合各國的本土國情。711在這方面錯失了很多。
相反,我們看國內新起的便利店品牌,天貓小店、京東便利店、蘇寧小店、便利蜂,甚至包括無人便利店繽果盒子這類,無一不是在線上優勢明顯。
如果這幾年能在供應鏈上完善,我們有理由相信,國產便利店將極有可能在5年內超越日系傳統品牌連鎖店,因為線上的速度真太快,加上物流的配送加強,消費者已經不需要到店買,已經能很快外賣送達。這樣的話,到時以711為代表的傳統依靠線下流量為主的便利店,將面臨巨大衝擊。
我們再來看下,天貓小店和京東便利店的模式,快速翻牌夫妻店,光這兩大巨頭,5年內極有可能完成超200萬店的布局。將可能成為名副其實的「國產便利店」巨無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