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反省是一次檢驗自己的機會,也是一次重新認識自己的機會,更是一次提升自己的機會,是自我修養的最高境界。
在面對錯誤和缺點的時候,是選擇消極地逃避,還是積極地自省,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一個人的前途和命運。
有鑑於此,如果你要想贏得事業上的成功和人生的輝煌,那麼就必須改變對自省的恐懼心理,讓自己勇敢一點,在工作和生活中時常自省,並養成甚於自省的好習慣,從中不斷得到修正,做更加完美的自己,以完美的態度去做人做事。如此,我們才能真正把自己所熱愛的事做到極致,做到無悔。
英國著名小說家狄更斯的作品是非常出色的。他的主要作品《匹克威克外傳》、《霧都孤兒》、《雙城記》、《老古玩店》、《艱難時世》、《我們共同的朋友》等,均受到了讀者的熱烈追捧。他的成功秘訣便是自省。
在寫作的過程中,狄更斯對自己有一個要求,那就是:沒有認真檢查過的內容,絕不輕易地給公眾看。每天,他都會把寫好的內容讀一遍,每天去發現問題,然後不斷改正;作品寫完後還要花上一段時間不斷修改,直到最後定稿。這一過程往往需要花費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但是,正是這種不斷自我反省,自我修正的態度,狄更斯的作品筆墨精雅深奧,結構簡練完美,懸念重重設置又富有創造性的探索。
人生就像寫作。初稿總免不了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陷,想要譜寫一部完美的作品,就得不斷自省,不斷修正。就好比狄更斯的作品,若是沒有那一遍遍的千錘百鍊,又怎能鍛造出那樣撼動人心的文字呢?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無缺,十全十美的。總會有個性上的缺陷,智慧上的不足。沒有人能保證自己每件事情都做得對,一點錯誤都不犯。重要的是,你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自己的過失,不足和錯誤。
日本「保險行銷之神」原一平每天晚上8點都會進行自我反省,他把這一點列入了自己每天的計劃之中,把反省當成了每天必須要完成的工作。而正是因為這一習慣,使得他最終摘取了日本保險史上「銷售之王」的桂冠。談及自己的成功時,他這樣總結道,「如果每個人都能把自我反省提前幾十年,便有50%的人可能讓自己成為一名了不起的人。」
華為集團總裁任正非也是一個很注重自我反省的人。正是受他的影響,華為集團布滿了自省和危機意識。最終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跟上時代的步伐,實現快速轉型,並獲得機遇和成功。
華為集團是一家全球領先的電信解決方案供應商,在軍人出身的任正非總裁的帶領下,華為在業界演繹了一幕幕傳奇,締造出了一個又一個神話。任正非所提倡的企業文化之一便是自省。
2000年,正當企業如日中天的時候,任正非滿懷憂患地寫下了《華為的冬天》一文。文中寫道:「十年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麼榮譽感、自豪感。而是考慮怎樣才能活下去,怎樣才能存活得就一些。失敗這一天是一定會到來的,大家要有準備迎接。這才是我從不動搖的看法,也是歷史規律。」
唯有反省才能進步。一個人不管失去多少,只要還能夠自我反省,就沒有完全失敗。人不僅要學會在逆境中反省,更要在順境時反省。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不斷的探索中獲得進步,並在不斷地改進中得以提升,以及在不斷地總結中得到指引。
道理說起來簡單,但可惜的是,在生活中,大多數人都「長於責人,拙於責己」。說起別人來的時候一套一套得,到自己說錯話,做錯事,得罪人的時候,卻往往不願意、不善於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了。好像覺得自己說的做得都是對的,都是有道理的,將責任都推到別人頭上,一味地去抱怨別人。
殊不知,「君子博學而日參乎己,則知明之行無過矣」。唯有「反求諸己」,即反省自己的行為,實施剖析自己,知道自己不善之處,我們才能不斷改善自己、提高自己。可以說,反省是一個人走向成熟與成功的必經之路。
反省自我要求的是「反求諸己」,說白了,就是尋找自己的缺點或者做得不好的地方。這就猶如用鋒利的手術刀解剖自己。毫無疑問是痛苦的,而這也正是人們不敢反省的主要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自省不僅是反面的,有時候正面的東西其實也需要我們加以總結鞏固。正如鄧小平所說的:「過去的錯誤是我們的財富,過去的成功也是我們的財富。」簡單來說就是,錯則改之,對則勉之。
自省其實不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重要的是我們要能擺正心態,認識到自省對我們的生活究竟有多大的助益。為了能更好地反省自我,查漏補缺,我們不妨在每天結束工作時,先簡單記錄下工作過程,然後趙中從工作態度、做事方法、工作進程入手,好好問自己下面的這些問題:
「我是否有偷懶的行為?是否盡了全力?有無浪費時間?」
「今天所做的事情,處理是否得當?是否說過不當的話?是否做過損害別人的事?」
「我今天做了多少事情?有無完成既定目標?有無進步?今天我到底學到了些什麼?」
「哪些方面,下次我是可以改善的?怎麼樣做有可能會出現更好的結果?」
……
只要堅持這樣做下去,像天天洗臉、天天三弟那樣去天天自行,找到自己的缺點或者做得不好的地方,然後不斷改正自我,不斷挑戰自我,不斷超越自我,實現完美蛻變。那麼,你一定可以把你所熱愛的事做到極致,讓生活獲得圓滿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