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吾日三省吾身。那麼其中的三省具體指什麼呢?
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
三省並不是具體指三次,而是多次,古時候多以「三」和「九」來表明數量大的意思。
上文大致的譯文:我每天多次的進行自我反省,為別人辦的事情是否有竭盡全力?和朋友交往是否誠實守信了?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有用心且認真地複習?
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交際。
在社會交往中,難免需要相互幫助,答應別人的事情就要竭盡全力,才能做到守信用。衡量是否竭盡全力,那就得看結果,看你幫助的人是否滿意。
你的同事需要你幫忙打一份盒飯,結果你確實打回一盒飯,這就是沒有盡到責任,雖然履行了約定,但沒有完成約定,不能稱作守信。
答應別人20號還錢,結果你25號還,雖然錢還了,但拖延了時間。守住了信用,但沒有竭盡全力。
那這個時候就需要自我反省,我為什麼沒有竭盡全力,是飯店沒有菜了嗎?是我20號沒有拿到工資嗎?
那為什麼不換一個飯店,那為什麼不提前作出一個合理的交代?
在學習和工作中,有許多人比我們的能力強 ,經驗豐富,閱歷多。我們可以向他們討教,如果他們願意,教授我們一些知識,不能光聽,還要做筆記,經常複習。
一件事情只有經常做,常常做,時刻做,才能做到精緻,才能做到頂尖。
學習知識不只是應付當下,而是要將知識的靈魂吸收,成為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將來再把學到的知識傳授他人。
如果不時常溫習,很快就會忘記。
以前帶徒弟的時候,我會把一些自己的經驗告訴他們,包括自己的、感受一併告知,當時聽的時候很認真,也很明白,前兩天做事非常好,可沒過幾天還是回到本來的樣子。
於是,我就會問:「這些問題我都教過的,還記得嗎?」
得到的是:「忘記了!」
學習到的知識是自己的,傳授給別人,你就是老師,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除了《論語》中所提到的為別人謀事竭盡全力、交朋友誠實守信和複習知識以外,我們應當還要自省:今天我是否有隨意發脾氣?今天我有沒有說錯話?今天我是否有做與夢想無關的事情?今天我是否有收穫?
每個人都要根據自己身處的環境,交往的關係,追求的夢想以及安穩的生活進行反省,還要堅持,長時間的自我反省會讓自己增長個人的修養、魅力、品德。
所謂「修身、齊家、平天下」。
想要獲得很好的成就,就要安撫好自己的家庭,想要安撫自己的家庭就要修煉自己的身心。修身在第一位,很關鍵,做到了修身才能齊家,能夠把家治理好,才能治理好一個國家。
可以用紙列出表格,貼在某一個自己能看得到的地方,經常提醒自己,哪些事情需要反省,哪些事情需要糾正。
《大學》: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