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的薪水高是非常出名的,華為是一個全球性的公司,5G的市場佔有率世界第一,可以以自己一己之力對抗世界最強大的國家---美國的公司,說沒有人才,顯然說不過去。
任正非對人才極其重視,俄羅斯有個年輕數學家,任正非出重金請他來華為工作,可他不願意,理由就是要來中國工作,離家太遠了。
任正非認定這個數學家是個人才,實在不捨得將其放棄。就讓研發中心安排,花費上千萬美金在莫斯科建立研發中心,再配上居住環境,從根本上徹底解決這位數學家提出的問題。
這小夥子來了華為以後,並沒有體現出他應有的價值,每天就一直盯著電腦敲打,很長時間也不見任何成果。甚至華為總部大區域經理去那邊視察,小夥子也只是打了個招呼,就接著坐回去敲打電腦。大家都認為,花這麼高的工資是請到的員工不值得。
沒想到,有一天這小夥忽然跟任正非說他突破了2g到3g的算法了。
任正非馬上讓上海測試中心檢測,結果發現運行速度比當時的通信霸主愛立信要快一倍以上。然後華為憑藉這個優勢,迅速地佔領了歐洲的市場,目前的5G也是應用了該俄羅斯小夥子的基礎算法。
所以任正非的意思應該是:公司裡的人員,要體現出自己的價值,才是真正的人才,他願意用更多的錢激勵員工體現出人才真正的價值。
任正非是軍人出身,說這句話顯然不是為了打擊員工的士氣,應該是站在公司的角度上想強調一下錢對員工有很強的激勵作用,也想著用這個表態來吸引更多的人才來他的公司。
1.強調了錢對人才的重要性。
現在我們處在一個非常現實的社會,大部分的事情都需要用錢來解決,對人才來說也不例外,錢對他們來說也很重要,當然是越多越好,哪個公司給的錢多,就願意去哪個公司裡工作,任正非在這裡就就強調了錢對人的重要性,並顯示出足夠的誠意。
2.強調了人才需要激勵。
在當下社會,企業特別注重效率的前提下,一般企業都是想既想讓馬兒跑得快,又不想給馬吃草的短期利益最大化策略。這種策略在一時的短時間內可以給企業省很多錢,但長期執行,就無法保證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人才更是如此,沒有工作積極性,工作效率就會低下,工作成果也會減少,損失最大的還是公司。
因此,給人才發讓人才覺得滿意的工資,再加上績效的激勵,人才就會積極發揮人才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完成更多的工作果,為企業帶來更多的效益。
3.強調了自己的態度。
職場上就是能力和薪水的交換,勞動方出售自己的勞動力,公司方花錢買對應的勞動成果。勞動方自然是想把自己的成果賣得越高越好,公司方當然是想花越少的錢越好。
任正非說這句話顯然是為了顯示自己為了最好的商品願意出最好的價格,這樣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加上較高的工作薪水和工作福利,還有性價比更高的激勵制度,這些都可以讓這些人才發揮自己最大的能力,事實也證明了這一套方法的有效性,華為是加班最長的公司之一,卻沒有聽到抱怨之聲。
4.廣告效應。
任正非的這話裡,表達有了成績,可以重賞的意思很濃鬱。不禁讓我們想起了商鞅變法剛開始的時候,在東門外立了根杆子,說誰能移到北門,就可以得到十金。有人搬到北門後,果然給了十金,通過這個辦法,取得了大家的信任,讓變法可以順利實施。任正非也起了這樣的作用,公司員工看到公司前輩的收益,自然也會激勵自己的工作動力,讓公司的加班文化更加盛行。
華為是世界500強企業,公司有這樣的成績,當然和員工們的努力是分不開的,任正非也是非常的大方,把公司大部分的利潤都分給了員工們,這使公司的發展速度和員工福利好得讓其他企業羨慕得不要不要的。
1.華為定薪的原則。
華為對薪水的定位採用級別制,有十六字訣:以崗定級,以級定薪,人崗匹配,易崗易薪。意思是薪水是根據崗位來定的,然後再分級別,正常情況下一年升一級,表現優秀,成績突出的,可以跳級,只要工作能力強,業績表現突出,級別就升得越快,工資漲得就很快。
2.華為薪水的構成。
華為的薪水分為五部分,分別是:基本工資,獎金,年終獎,分紅,崗位補貼。崗位補貼和工作的區域,工作分紅有很大的關係,比如去非洲等特別偏遠的區域,或有動亂的國家,給的補貼都是比較高的。
3.加班---華為工資高的另一個原因。
過去人們說企業加班多,和華為比起來就是小兒科了,華為堅持全員工持股,公司還不上市,誰給公司帶來的效益多,將來發的工資就多,有很多員工到了年底,分紅就超過百萬,在這種激勵制度下,華為的辦公室裡每個員工都會準備一個床墊子,用於加完班的時候,方便睡覺,號稱「床墊文化」。據說,華為部分員工每年工作時間超過2800個小時。
我認為:任正非說:「華為人,都不是人才,錢給多了,不是人才也變成了人才。」的意思更側重於表達,公司裡的人員,要體現出自己的價值,才是真正的人才,他願意用更多的錢激勵員工體現出人才真正的價值。
很多成功的經驗,非常值得我們借鑑;失敗的教訓,更值得我們去規避;心路歷程,值得我輩仔細揣摩。
成功經驗或許我們無法複製,但是我們倘若能從中悟出一些門道,哪怕是一點點的皮毛,這才是我們終身受用不盡的智慧之源!
文/老夏分析師
如果我寫過的一篇文章,講過的每一話,做過的一個舉動,
曾在你的心裡蕩起漣漪,那至少說明在逝去的歲月裡,
我們在某一刻,共同經歷著一樣的情愫。
有時候,雖然素未謀面。
卻已相識很久,很微妙也很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