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驚蟄春雷始,微雨江南風送暖

2020-12-19 IT之家

今天我們迎來驚蟄節氣,春雷響,萬物長,天氣回暖,雨水漸多,莊稼人的春天正式來到。

「驚蟄」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農曆每年二月初一前後(公曆3月5-6日之間),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驚蟄」。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蟄」是藏的意思,而驚蟄之前,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

驚蟄由來

驚蟄古稱「啟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晉代詩人陶淵明有詩曰:「促春遘(gòu)時雨,始雷發東隅,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但其實,昆蟲是聽不到雷聲的,是因為天氣漸漸變暖,才令它們「驚而出走」。古代分驚蟄為三侯:「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鸝)鳴;三候鷹化為鳩。」驚蟄三候所代表的花信為:「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薔薇。」這時,大部分地區都已進入了春耕。驚醒了蟄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種昆蟲的時候,此時過冬的蟲卵也要開始卵化,由此可見驚蟄是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一個節氣。

▲上圖為截圖,2017年3月5日,驚蟄軟媒時間

天文上來看,當太陽在黃道上自黃經345°至360°(0°)的一段時間,每年3月5日(或6日)開始,至3月20日(或21)結束,約15天。這時太陽直射點由5°57′S移至赤道。狹義上,指驚蟄開始,視太陽在天球上經過黃經345°的時刻,即在3月5日(或6日)。

名稱的演變

前面說過,驚蟄在歷史上也曾被稱為「啟蟄」。《夏小正》曰:「正月啟蟄」。而漢朝第六代皇帝漢景帝的諱為「啟」,為了避諱而將「啟」改為了意思相近的「驚」字。同時,孟春正月的驚蟄與仲春二月節的「雨水」的順序也被置換。同樣的,「穀雨」與「清明」的順次也被置換。

進入唐代以後,「啟」字的避諱已無必要,「啟蟄」的名稱又重新被使用。但由於也有不用慣的原因,大衍曆再次使用了「驚蟄」一詞,並沿用至今。

氣候特徵

「驚蟄」節氣後,南方暖溼氣團開始活躍,氣溫明顯回升。」這時,我國除東北、西北地區仍是銀妝素裹的冬日景象外,其他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已升到0℃以上,華北地區日平均氣溫為3—6℃,江南地區為8℃以上,而西南和華南還達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的春光了。

驚蟄時節,氣溫回升較快,長江流域大部地區已漸有春雷。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常年雨水、驚蟄亦可聞春雷初鳴;而華北西北部除了個別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聲,為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雷暴開始最晚的地區。

驚蟄這個節氣不僅是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同時日照的時長也有明顯的增加,大家都會感嘆這是「好春光」。不過驚蟄節氣前後,冷暖空氣交替,天氣不是特別穩定,氣溫波動還是比較大的。大家千萬不要急於脫去厚重的衣物,還是應該再「捂」幾天的。

農事建議

中國勞動人民自古很重視驚蟄節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日子。唐詩有云:「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此時,華北冬小麥開始返青生長,土壤仍凍融交替,及時耙地是減少水分蒸發的重要措施。華南東南部長江河谷地區,多數年份驚蟄期間氣溫穩定在12℃以上,有利於水稻和玉米播種,其餘地區則常有連續3天以上日平均氣溫在12℃以下的低溫天氣出現,不可盲目早播。

華南中部和西北部驚蟄期間降雨總量僅10毫米左右,繼常年冬幹之後,春旱常常開始露頭。這時小麥孕穗、油菜開花都處於需水較多的時期,對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為影響小春產量的重要因素。植樹造林也應該考慮這個氣候特點,栽後要勤於澆灌,努力提高樹苗成活率。

驚蟄養生

驚蟄過後萬物復甦,是春暖花開的季節,同時卻也是各種病毒和細菌活躍的季節。驚蟄時節人體的肝陽之氣漸升,陰血相對不足,養生應順乎陽氣的升發、萬物始生的特點,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氣血也如春日一樣舒展暢達,生機盎然。從飲食方面來看,驚蟄時節飲食起居應順肝之性,助益脾氣,令五臟和平。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動物脂肪類食物。可多食鴨血、菠菜、蘆薈、水蘿蔔、苦瓜、木耳菜、芹菜、油菜、山藥、蓮子、銀耳等食物。由於春季與肝相應,如養生不當則可傷肝。現代流行病學調查亦證實,驚蟄屬肝病的高發季節。此外,諸如流感、流腦、水痘、帶狀皰疹、流行性出血熱等在這一節氣都易流行爆發,因此要嚴防此類疾病。

驚蟄習俗

祭白虎

祭白虎主要在廣東一帶。在古人心目中,老虎是既可怕又可敬的動物。一方面它兇猛無比,能夠闢邪,同時老虎是食肉動物,經常會殘害家禽家畜和人。廣東人認為,蟄伏的動物被春雷驚醒後開始覓食,這時候白虎也會從山中出來覓食,為了保一年平安,就要在驚蟄這天祭白虎。白虎一般用黃紙做成,身上帶有黑紋,口有撩牙。做好的白虎放在神壇前,拜祭時,把塗有豬血的肥豬肉抹在老虎的嘴巴上,寓意「吃足油水,就不會張口傷人了」。這一習俗現在還很盛,很多廟宇都安置了祭白虎的下壇,每到驚蟄,特別是中老年人就會手拿祭品,排隊祭白虎。有些人還拿鴨蛋餵虎,同時口裡念叨「好人近身,小人遠離」。

驚蟄吃梨

驚蟄還有吃梨的習俗。這是因為驚蟄後天氣明顯變暖,人們容易口乾舌燥、外感咳嗽。而梨子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這時吃梨,對身體很有滋養作用。梨子的吃法很多,可以生吃、可以蒸、可以榨汁,如果咳嗽厲害,還可以用冰糖蒸梨。一方面要吃梨子,另一方面要儘量少吃刺激性的食物,比如辣椒、胡椒等。

打小人

看粵語長片,有時會看到「打小人」的鏡頭。舊時三姑六婆隨時隨地都可打小人。在驚蟄這天,大概也和祭白虎相類,以防小人也在驚蟄那天出口傷人吧。所以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燻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黴味,久而久之,漸漸演變成不順心者拍打對頭人和驅趕黴運的習慣,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相關焦點

  • 今日驚蟄:春雷始,微雨江南風送暖
    IT之家 3月5日消息 今日是驚蟄,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一般為每年公曆的3月5日或者6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驚蟄」。 驚蟄,意即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
  • 今日驚蟄,春雷一聲,驚醒芳華
    是季節輪迴的號角它向世間莊重宣告春已降臨今天10時57分我們將迎來驚蟄節氣春雷響萬物長新華社記者 楊楹 攝驚蟄有三候一候桃始華——宋太宗《緣識》節選」一鼓輕雷驚蟄後細篩微雨落梅天春雷一陣劃破雲霄潺潺一蓑煙雨便會緊隨其後籠罩大地春雨貴如油人們世代賴以生存的土地將迎來豐富的降水春雷驚響
  • 今日驚蟄‖春雷驚蟄響,喜雨及時歌!
    助抗瘟神家宅久,於無聲處盼春雷。驚蟄水溶/文雪盡冰消響水聲,鵝黃染柳草芽萌。雷驚夢斷眠蟲醒,日照鶯歡暖樹爭。驚蟄文/醜翁欣聞驚蟄烏鴉叫,感覺輕雷滾動鳴。百草復甦新見綠,桃花孕蕾正繁榮。岸邊楊柳迎風舞。阡陌春芽露翠萌。九九臨來先送暖,洋洋日照奏和聲。
  • 驚蟄節氣,品讀一首名家的詩作,一夜微雨,萬物復甦
    雨水節氣過後,天氣漸暖、白天更長。每天清晨,天還是蒙蒙亮,枝頭的鳥兒就開始歡唱,催促著還沉浸在夢想的人們,不要辜負大好的春光。當一輪紅日終於從山崗上冉冉升起,絢爛的朝霞也驚豔了整個田野和村莊,讓宋代詩人陳允平也悠閒地賦詩,「一陣催花雨,數聲驚蟄雷。」
  • 驚蟄是什麼意思?2019年3月6日5時10分「驚蟄」 一雷驚蟄始
    新華社天津3月3日電(記者周潤健)「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中國天文年曆》顯示,3月6日5時10分迎來「驚蟄」節氣。此時節,天氣漸暖,杏花綻蕾,春雷乍響,蛇蟲驚醒,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田間地頭一片繁忙的景象。
  • 今日驚蟄,春鳴萬裡 啼囀芳華
    山下溪邊阿母家,春雷初過茗生芽。春雷響、萬物生今日5時10分我們迎來驚蟄節氣一聲轟隆入眠來驚蟄有三候一候桃始華落花成雨粉蕾點染枝頭驚蟄至,春耕時大地回春,萬物復甦「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春雷一鳴,萬象更新驚蟄這一天全家都要吃梨因為驚蟄是萬蟲甦醒之時
  • 驚蟄是什麼意思讀音?2019年驚蟄節氣幾月幾日
    新華社天津3月3日電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中國天文年曆》顯示,3月6日5時10分迎來「驚蟄」節氣。此時節,天氣漸暖,杏花綻蕾,春雷乍響,蛇蟲驚醒,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田間地頭一片繁忙的景象。
  • 春光如許,5首驚蟄詩詞,帶你感受最美的春天
    今日驚蟄,驚蟄是春天的第三個節氣,這也標誌著春天已經過半。古往今來,描寫春天的詩詞數不勝數。春光如許,今天安久和大家分享5首關於驚蟄的詩詞,帶你感受最美的春天。這些詩詞現在讀來,最為合適。煙雨溼闌幹,杏花驚蟄寒。
  • 今日驚蟄,叫醒酣睡的春天!驚蟄俗語集錦,帶你get古人的智慧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飢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倉廩物宿儲,徭役猶未已。——唐韋應物《觀田家》驚蟄,古稱"啟蟄",2020年驚蟄時間為3月5日10:56:44。這時天氣轉暖,漸有春雷,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而"驚蟄"即上天以打雷驚醒蟄居動物的日子。這時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春雷響,萬物長",驚蟄時節正是大好的"九九"豔陽天,氣溫回升,雨水增多。"
  • 今日驚蟄丨紅杏深花,菖蒲淺芽,春疇漸暖年華
    陽和啟蟄 · 品物皆春3月5日或6日為驚蟄節氣, 萬物以榮,到了「陽和啟蟄,品物皆春」的時節,越來越多的地方迎來「可耕之候」。二月驚蟄又春分,種樹施肥耕地深。驚蟄,這個節氣最初的名字叫作「啟蟄」,因為避漢景帝劉啟的名諱,被改為驚蟄。
  • 今日驚蟄:在古詩詞中尋找驚蟄的詩句,靜待萬物復甦!柳綠花紅
    觀田家[唐·韋應物]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賞析:從春雨春雷寫起,點出春耕。「一雷驚蟄始」以民間傳說「驚蟄」這天雷鳴,而萬蟲驚動,來寫春耕之始。次句總寫農家耕作。「幾日閒」更是用反問句式道出了農民勞作的艱辛。後兩句寫農夫終日忙碌不休的事情。農忙,既是一年到頭,又是從早到晚。但農夫雖忙,卻有條不紊,忙而不亂。田地、場院、菜圃、澗水等等都井井有條。
  • 「驚蟄」英語怎麼說?
    驚蟄,古稱「啟蟄」,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the 24 traditional Chinese solar terms)中的第三個節氣。蟄,是指動物入冬蟄伏土中的冬眠狀態。驚蟄,即天上的雷聲驚醒了沉睡的萬物,所以驚蟄的英文表達為Awakening of Insects。驚蟄,通常在每年的公曆3月5日至6日到來。到了驚蟄這一天,氣溫回暖,春雷響起,降水也將漸漸增多。在這一天,隆隆響起的春雷驚醒了蟄伏於地下的冬眠的昆蟲,農民在這春意融融的時節也將開始一年的耕種。
  • 驚蟄節氣朋友圈說說發什麼好 驚蟄微信簡訊祝福語簡短一句話
    我的祝福載著春風而來,春風中夾雜著福氣的關懷,在驚蟄時節到來的時刻,把最誠摯的問候帶給你。祝你心情美美,四季如春,身體健康。驚蟄快樂!  春天是四季中的復活節,萬物復甦桃李芬芳,處處洋溢著無限的希望。驚蟄時節,天氣陣陣微涼,空氣稍顯乾燥,請注意身體健康!祝你驚蟄快樂!  春雷的乍響是祝福是吉祥,山花的綻放是爛漫是希望。
  • 今日驚蟄,和你盤點驚蟄習俗,這才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有意思的!
    先來說一說,什麼是驚蟄?驚蟄,古稱「啟蟄」,就是今天了!從今天起,已到仲春時。驚=下雨時伴有雷聲,就是我們聽到了「春雷滾滾」。蟄=昆蟲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驚+蟄=驚蟄再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驚蟄到,魚兒醒。
  • 今日驚蟄,農諺「驚蟄聞雷米似泥」啥意思?驚蟄打雷有什麼說法?
    今日驚蟄,農諺「驚蟄聞雷米似泥」啥意思?驚蟄打雷有什麼說法?文/農夫也瘋狂盼望著,盼望著,春天的腳步近了。而在今天就迎來了今春的第三個節氣——驚蟄。在古代的時候驚蟄又被稱之為「啟蟄」,該節氣一到也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驚蟄的意思是說進入該節氣以後,之前入冬藏伏土中的昆蟲會伴隨著雷鳴而被驚醒了,經歷過一冬的蟄居,又要出來活動了,「春雷驚百蟲」就是這個意思。在驚蟄節氣有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鸝)鳴;三候鷹化為鳩。其實說到驚蟄節氣,就不得不說到打雷了。老祖宗還總結了農諺「驚蟄聞雷米似泥」,說的是什麼意思呢?驚蟄打雷有什麼說法?
  • 驚蟄三候是什麼意思?描寫驚蟄的經典古詩詞句有哪些?
    今日驚蟄,萬物復甦春光明媚。2019年驚蟄時間:2019年03月06日 星期三 (己亥年(豬年)正月三十,今天是驚蟄)。驚蟄,是一個最有靈氣的節氣,它穿越了漢唐歲月,踏著明清的月光而來,春雷一聲,春蟲萌動生命的氣息迸發而出春天開始熱鬧了。 驚蟄是什麼意思?
  • 今日驚蟄,一起讀詩!!
    今日驚蟄,驚蟄一到,眼中皆風景,所遇皆溫情。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意為春雷始鳴,驚起蟄蟲,喚醒草木,大地重現勃勃生機。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讀讀下面5首詩詞,願你能平靜地等待,直到春暖花開。當每逢佳節,而你卻一個人獨自坐在窗前,看著窗外寂寞的煙花時;當踏上離家的火車,望著身後相送自己的父母時;當與一個人相知相愛,卻無法共度餘生時……我們便置身在這寒山中,獨自取暖。雖人世有無盡的滄桑,我們更要學會看淡,一輩子很長,笑著慢慢走,冬日裡江雪冰封,但春天總會來臨,願你有家,有愛,餘生都暖。
  • 韋應物驚蟄時看到田家辛苦耕種,觸景生情,寫了一首悲天憫人的詩
    今天是驚蟄,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也標誌著萬物復甦,仲春的開始。驚蟄的字面意思就是蟄居的動物在這一天被天上的春雷驚醒了。從驚蟄開始,農民們也進入了最忙碌的時候,進入了春耕農忙時期。古人注重節氣,新的節氣意味著新的希望,關於驚蟄的詩詞很多,其中韋應物的這首詩展現了農家淳樸的生活,也表達了同情心,是驚蟄詩中的經典之作,值得一讀。《觀田家》韋應物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 筆尖助響新雷徹,驚破東風綠漫川——《滿庭芳苑》(298期)驚蟄
    張淑琴(北京)驚蟄今日起,萬物亦皆榮。當戶柳梳綠,出牆杏探紅。一簾新雨落,幾樹老梅窮。徹夜憐花語,明朝看草蟲。遙思戰地人人把,驚蟄春雷作鼓聲。劉愛紅(北京)一對蘿纓忘疫災,盤桓綠意築仙臺。約它驚蟄雷聲起,羞向星邊次第開。
  • 驚蟄的讀音驚蟄怎麼讀?節氣驚蟄是什麼意思驚蟄的含義解釋
    驚蟄的怎麼讀:  【拼音】:jīng zhé  【解釋】:1.二十四節氣之一。在公曆3月5,6或7日。此時氣溫上升,土地解凍,春雷始鳴,蟄伏過冬的動物驚起活動,故名。2.指經過冬眠被春雷驚醒的蟲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