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腦萎縮共濟失調是以肢體筋脈弛緩,軟弱無力,不得隨意運動,日久而致肌肉萎縮或肢體癱瘓為特徵的疾病。導致痿病的原因非常複雜,感受外邪,情志內傷,飲食不節,勞倦久病等均可致病。基本病機是肺胃肝腎等臟腑精氣受損,肢體筋脈失養,如肺熱津傷,津液不布;溼熱浸淫,氣血不運;脾胃虧虛,精微不輸;肝腎虧損,髓枯筋痿。辨證主要分清虛實,明確病位。治療虛者宜健脾益氣,滋補肝腎,實者清熱化溼,祛痰活血。要重視"治痿者獨取陽明",調治脾胃。臨床區分肺熱津傷、溼熱浸淫、脾胃虧虛、肝腎虧損證辨治。
人的小腦的生理功能主要是維持身體平衡和協調隨意運動。小腦病變時引發肌肉的張力低下,導致肢體打軟,且對運動的距所需的力量估計不足,還會出現不規則的肢體震顫。目前,仍不能完全揭示該病的病因並提出有效的治療方此病病位在腦但定位在腎,治療的關鍵在於補腎、益氣、活血、健腦、豁痰、開竅。多療法可有效延長腦的常壓耐缺氧時間,改善腦膜微循環,促使毛細血管新生及神經纖維生長和細胞功能的恢復,有效改善腦部缺氧缺血症狀。
初期表現症狀
走路猶如喝醉酒(眩暈感)。
動作反應較不靈活,動作的流暢性喪失,提重物有困難。
上下樓梯雙腿不協調,肌肉僵硬,無法精確的完成某些特定動作,如跑步、爬山、打球等。
靜止站立時,身體會前後搖晃,端水時容易濺出。行走時容易撞到牆上或門框上。
眼球轉動有障礙,無法快速的轉移目標。
辨別距離能力不良,如打不到桌球。
中期表現症狀
四肢、肌肉不協調感加重,運動失調現象明顯。
無法控制姿勢與步伐,狀似企鵝行走;搖搖晃晃,兩腿微張或剪刀步,無法保持平衡,無法長距離行走,無法跑步,上下樓梯困難,走路時身體無法靈活調整。因此,容易摔跤。
舌頭打結、說話不清楚,寫字有困難,吃東西或喝水時容易被嗆。
晚期現象
說話極不清楚,無法控制音調,甚至無法言語,寫字無法辨認,吞咽困難。
無法站立,甚至無法坐起,需靠輪椅代步,或臥床在床,生活無法自理。
如果大腦或周圍神經受到波及,則病人智力會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