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發小,是一個極其執著的人,為了考上心儀的大學,接連參加了3次高考,第一次考取了普通二本,第二次依舊考取了普通二本,第三次參加高考,終於考入了知名的985院校。
我想說的不是這個夥計是多麼的生猛,而是當他第二次決定補習的時候,有人居然要出6000元來買他的錄取通知書。在當時來講,這筆錢對一名普通的農家子弟絕對是一個不小的誘惑,但一個正常人是不會拿自己的前途和命運來賭這筆交易。
看著他小心翼翼地包好錄取通知書後放在柜子裡,我打趣地說,「這生意能做,他拿了你的畢業證也用不成,其他信息都不一致,又不影響你下次考試」。
直到這幾天陳春秀替考事件曝光後,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還有這樣的騷操作,不覺為多年前慫恿同學「賣錄取通知書」行為感到臉紅。
16年前的6月,山東冠縣農家女陳春秀參加完了自己人生最重要的一次大考——高考。
看著父母滿臉溝壑的臉龐、日益彎曲的身體,陳春秀能做的就是下定決心好好讀書。在她看來,讀書是改變貧困的唯一出路。
不知有多少了夜晚,她借著樓道裡微弱的燈光看書。不知有多少個清晨她第一個來到教室。
一個多月後,高考成績公布了。看到自己的成績是546分,離本科線差3分,她內心有些失落,她感覺上天跟她開了一個玩笑。
父親看出了女兒內心的沮喪,鼓勵她再復讀一次,表示只要她考上了,砸鍋賣鐵也會供她上學。
看著日益衰老的父親和十分窘迫的生活,陳春秀覺這個家庭禁不起自己折騰,也不忍心讓父親跟著自己再遭受一次高考的折磨。她的想法很簡單,花最少的錢,上學、畢業、工作、掙錢,為家庭分憂。很快,她選報了三個志願,前兩個是上海的學校,最後一個是山東理工大學。
比起前一個玩笑,後面的玩笑開得更大。她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不僅本科院校落選,專科院校也沒被錄取。
陳春秀在家盼星星、盼月亮也沒有等來她夢寐以求的錄取通知書。比起距離3分上本科的失落,沒大學的失落才是徹頭徹尾的。
2004年10月,20歲的陳春秀最終沒有等來她的高考錄取通知書。心灰意冷的她決定去幾百公裡外的煙臺市打工。時間飛逝,造化弄人,一晃16年過去了。這些年,她結婚生子,不斷變換工作,飽受心酸,但她一直都沒有放棄學習。
命運可能會一時蒙蔽你,但是終究會告訴每一個執著的人以真相。
36歲的她堅持參加成人高考,而這份可貴的堅持讓她意外發現了16年前的自己竟然是被冒名頂替。
陳春秀在網上報名成人高考時,老師告訴她「你不是已經參加過高考了嗎?」通過學信網,她發現了一個跟自己同名同姓的、身份證號碼相同、照片不同的人獲得了山東理工大學畢業證。
能體會到,當時陳春秀的心情是激動、憤慨、沮喪、無奈……但肯定是五味雜陳、難以自抑。
這時陳春秀方才明白,跟她開玩笑的不是上天,而是「李鬼」。
痛定思痛,陳春秀提出重新入學的要求,但山東理工大學以「無此先例」拒絕。
而後,事件得到中央電視臺關注,白巖松在《新聞周刊》中發出「靈魂四問」:「這都是過去發生的事情,那麼過去發生的還有沒有現在沒發現的呢?當初一路審核的綠燈又該由誰擔責?僅僅造假的人被追責就夠了嗎?另外,一個曾經考上過大學的人難道就真的再沒有上大學的機會了嗎?」
事情很快有了轉機,6月22日晚,山東理工大學回應,學校將積極協調,努力幫助被頂替者陳春秀實現讀書願望。
可以預計,陳春秀將來在山東理工大學入學是個大概率事件,但這樣就息事寧人、萬事大吉了嗎?
有人說「一份大學錄取通知書,就算遲到了十多年,但來了總比沒來好。將本屬於陳春秀的一切還給她,這是最好的糾錯,也是最好的致歉。」
我一直很反對「正義也許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這句話,因為遲到的正義就算不上真正的正義。失去的通知書大學能給補回來,那麼誰來賠付農家女逝去的青春?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只有當教育還是陽光公平、健康公正的,底層的人民才有逆襲的機會,寒門的學子才有真正的「出頭之日」。
高考是讓寒門學子唯一逆襲的機會,不要讓現實殘酷,把他們趕上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