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BBC的鏡頭 看中國到底有多美麗

2020-12-17 荔枝網新聞

  從長江以南的稻米之鄉,到酷熱的西雙版納雨林,再到極寒的珠穆朗瑪峰;從中國的標誌長城,到中華文化發源地黃河流域,以及蜿蜒曲折的1.8萬公里海岸線……中國到底有多美?不需國人來自誇,在BBC攝影師的鏡頭下,都能折射出這片大地純粹的自然風光之美。

  跟著紀錄片「雲旅行」,看過了敦煌鳴沙山的沙漠風景,河西走廊的璀璨星空。接下來,讓我們用一個更加廣闊的視角,來縱覽祖國的大好河山。只需一部紀錄片《美麗中國》,就能看到中國56多個國家級野生動植物和風景保護區、86種中國珍奇野生動植物和30多個民族生活故事。

  2008年,紀錄片《美麗中國》播出。這是CCTV和BBC首次聯合攝製的紀錄片作品,歷時4年,奔波50多萬公裡拍攝而成。紀錄片總共分為6集,拍攝的風景從燈火通明的大都市,到人煙稀少的深山老林;從廣闊無垠的大草原,到人跡罕至的沙漠戈壁,向全世界的觀眾展示了一個全面而充滿生態之美的中國。

  世界第三大的河流長江,總長超過6000公裡。它刻出了中國最精彩的地貌——喀斯特地貌;在擁有無數生靈的彩雲之南,西雙版納的亞洲野象,白馬雪山的滇金絲猴,高黎貢山的紅腹角雉等等生物;在神秘遼遠的青藏高原,居住著虔誠純潔的藏民,他們世代生活在高原之上,淳樸而善良……在這些震撼人心的畫面背後,是中英方的攝製組克服拍攝理念上的矛盾,和野外拍攝時的艱辛而成。

  《美麗中國》的特別之處在於,這是第一部表現中國野生動植物和自然人文景觀的大型電視紀錄片。因為紀錄片本身的質量不俗,所以榮獲第30屆「艾美獎新聞與紀錄片大獎」最佳自然歷史紀錄片攝影獎、最佳剪輯獎和最佳音樂與音效獎。五一假期閒暇之餘,想要通過紀錄片來一場旅行,不妨來看看這部《美麗中國》,相信你一定能在其中看到熟悉又陌生的美麗中國。

相關焦點

  • 你啃的指甲到底有多髒?鏡頭放大100倍,畫面非常噁心!
    你啃的指甲到底有多髒?鏡頭放大100倍,畫面非常噁心! 網羅天下趣事,縱觀八方奇聞,歡迎收看本期內容,在我們的認知中,啃指甲是只有小孩子才會做的事,但往往會有一些成年人因為控制不住自己的手,而不由自主的啃手指甲,但你知道手指甲到底有多髒嗎?
  • 將鏡頭對準美麗中國
    近期,《天行情歌》《岷山秘境——王朗》《方舟·東黑冠長臂猿》等多部國產自然題材紀錄片紛紛上線,在疫情期間為人們提供了重新思考和審視自身與大自然關係的窗口。  前不久,由北京師範大學紀錄片研究中心、五洲傳播中心和嗶哩嗶哩(B站)聯合在線發布的《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2020》顯示,自然紀錄片是近年來國際傳播的「硬通貨」。
  • 跟著老吳鏡頭逛鄭州龍湖溼地公園
    跟著老吳鏡頭逛鄭州龍湖溼地公園5月2日,五一假期第二天,冒著30多度高溫,駕車穿越興華街駛入隴海高駕轉中州大道直奔北三環北龍湖溼地公園,三年後,再次進入龍湖溼地公園,給人耳目一新,龍湖溼地公園越來越美了。
  • 杜甫被BBC點名:中國最偉大詩人,真不是蓋的。「世上有但丁,有...
    於是,為了營造詩中的意境,BBC給詩中的各個「鏡頭」配上了應有的場景。 BBC到底講述杜甫,講述中國古詩的呢? 而就算對於土生土長的我們,這部紀錄片也堪稱是一部尋根之旅,精神文化盛宴。
  • 《航拍中國》打造美麗中國的一張名片
    央視紀錄頻道總監、《航拍中國》監製梁紅在昨天舉行的開播發布會上介紹說,紀錄片全方位、立體化展現了中國獨具特色的歷史人文景觀、自然地理風貌以及經濟社會發展變化。「《航拍中國》不僅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一張名片,我們也要將它打造成美麗中國的一張名片。」
  • 最適合孩子看的BBC經典自然紀錄片
    認知、熱愛自然的紀錄片①《地球最壯觀的景色》Earth's Greatest Spectacles豆瓣評分:8.8「想知道大自然有多壯美震撼②《地球的力量》Earth: The Power of the Planet豆瓣評分:9.4「地球到底有多麼不同尋常。」
  • 來自:BBC的《太陽系的奇蹟》《美麗中國》等10部地理紀錄片
    今天為各位奉上BBC紀錄片《太陽系的奇蹟》《美麗中國》等10部最美的高分地理經典,讓孩子的視野抵達世界上最美的角落,收穫一份好心情之餘,兼具非凡的審美和格局。製作團隊實力雄厚,航拍超廣角高清鏡頭,畫面美到極致。」BBC耗時5年製作的紀錄片《冰凍星球》,同樣是一部耗資巨大的紀錄片,用鏡頭真實地展現正在逐漸融化的地球兩極,以及生活在這裡的各種生物。
  • 俯瞰美麗中國 見證大好河山《航拍中國》第二季邀你繼續天際遨遊
    △川劇一鏡到底鏡頭為了呈現更廣闊空間的絢麗景觀,第二季節目還首次利用衛星採集數據,通過衛星影像輔以後期處理,用更為宏觀、新奇的視野為觀眾呈現衛星視角下的美麗中國。在衛星影像的呈現下,平原和水系像美麗的葉脈一樣清晰可見。
  • 從鏡頭語言、性格特點、拍攝手法解讀二戰電影《美麗人生》的魅力
    影片前半部分,一直在塑造圭多這樣一個小丑形象,我們既沒有看到,也沒有感受到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種種傷痛,相反,看著圭多充滿喜劇的場景一幕幕上演,我們跟著哈哈大笑,並不時跌入導演編排的連環搞笑場景中。 而在後半部中,《美麗人生》由喜漸悲。納粹來了,圭多被迫帶上兒子喬舒亞約書亞登上了開往集中營火車。
  • 呈現衛星視角下美麗中國
    央視紀錄國際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航拍中國》監製李向東說道,雖然航拍比較難,但是攝製組仍然堅持將鏡頭聚焦7個省份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歷史和社會發展等方面的內容,用宏觀鳥瞰與微觀關注相結合的影像語言,展示出中國大美自然景觀和豐富多彩的生態環境。    每一季的每一集聚焦的省份、地區不同,但對於創作團隊來說,總體的創作風格有始終堅持著的原則。
  • BBC出品的精緻英劇推薦,特別美!
    有時,你甚至會看不懂對方那句(其實就是——段)話到底是多少層嵌套。而且不止電氣知識,寫論文的人還不停賣弄他是如何精通數學、物理、機械……看慣了epub格式,此刻的pdf裡狹小英文推擠著,內容——太多了吧!願明天能夠解脫
  • 東起西湖,西至黃山,坐著杭黃高鐵看美麗中國
    杭黃高鐵被譽為中國最美的高鐵線它東起西湖,西至黃山沿途的名山、名湖、名江、名城讓這條線路格外動人近日,央視直播節目《坐著高鐵看中國》就帶著鏡頭唐玲瓏11歲開始就跟著父親在新安江上捕魚
  • 沒有人拒絕bbc網站
    2008-03-26/14:19   26日消息,bbc
  • 鏡頭暗角煩惱多!去除暗角到底有哪些方法?
    由於是變焦,鏡頭內部多組鏡片距離變化時(特別是廣角),不同角度的光進入傳感器位置不一樣,在邊角的光少了,所以暗角是必然的。但問題就來了,一般來說便宜大碗的套機鏡頭,都沒有大三元鏡頭光學素質好,那麼在拍攝照片時該如何避免暗角呢?其實也是有方法可循的。
  • 透過外國青年的鏡頭「看中國」
    十年來,「看中國」項目邀請70餘個國家的700餘位外國青年參加,拍攝700多部紀錄短片——透過外國青年的鏡頭「看中國」光明日報記者 李蕾 張國聖短片《天路之路》裡,村民們在高山險崖上放繩梯、打炮眼、埋炸藥,用鋼釺鐵錘一寸一寸鑿石頭,只為摳出一條連通外界的希望路;《苦盡柑來》中,柑橘園一派豐收景象,留守老人吃著自家種的柑橘,笑在嘴邊
  • 手機鏡頭越來越多,有幾個用得上?關鍵還看手機後面的頭!
    不記得從什麼時候開始,手機的鏡頭變得越來越多,似乎多鏡頭手機已成趨勢再也回不去了。目前市面上的手機,3到4個鏡頭的已經很常見,甚至可以說是以3鏡頭為起步,4鏡頭只能算標配。但是除了一些旗艦機型之外,總有一些機型不上變焦鏡頭,但又不願以減少鏡頭數量看起來降低檔次。
  • 鏡頭下的中國年
    2014年1月29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都市之聲分別在微博和微信公眾平臺上發起了「鏡頭下的中國年活動意在提倡聽眾朋友在過年期間,將自己家鄉的年夜飯,年貨,過年時去過的地方等等,拍攝下來,用鏡頭記錄下屬於自己家鄉的中國年。  與此同時,在廣泛宣傳和發動聽眾參與互動的同時,都市之聲也帶領聽眾一起回顧了中國年的習俗,並在公眾平臺上相繼發出了民俗知識普及的話題。
  • 媒體鏡頭到底有多高清?放大十倍後,關曉彤嘴上的唇紋太真實
    媒體鏡頭到底有多高清?放大十倍後,關曉彤嘴上的唇紋太真實關曉彤自出道以來就備受人們爭議,前幾次她出席活動的時候造型可以說是一言難盡,受到了很多人的吐槽,不過近日,她出席了某盛典,這次的造型居然美翻了天。
  • 一個長鏡頭拍完的電影《1917》有多牛?
    隨著電影拍攝技術的發展,攝影師們有了推軌、升降設備、伸縮鏡頭等,已經可以用長鏡頭記錄超出真實時間的場景。如通過推軌的方式,表現出季節的變換、場地的變化等等。解除時間束縛的長鏡頭,會有更大的想像空間。這一長鏡頭也成為史匹柏代表性的大師手筆,他在後來採訪中著重提到了長鏡頭:「使用長鏡頭代表導演信任自己的觀眾,觀眾可以在長鏡頭中尋找自己感興趣的點,並且在腦海中自己進行剪輯,越來越多的電影在使用特寫鏡頭和剪輯,但是我認為鏡頭還是應該回歸樸實。」為什麼到2002年才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一鏡到底」的影片《俄羅斯方舟》呢?
  • 跟著老吳鏡頭逛鄭州走進雕塑公園
    跟著老吳鏡頭逛鄭州走進雕塑公園老吳是個閒不住的人,沒事要麼騎著電動車,背著相機穿大街走小巷轉悠「掃街」,要麼騎著電動車,背著相機轉悠公園,鄭州市區大大小小公園,老吳差不多轉個遍,這話算你說對了,老吳就是個沒事喜歡瞎轉悠的人。